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12
1
作者 许强 刘汉香 +2 位作者 邹威 范宣梅 陈建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0-2428,共9页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为原型,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2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100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激振方向和振幅,系统地研究模...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为原型,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2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100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激振方向和振幅,系统地研究模型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以输入加速度峰值0.3g为例,分析不同岩性组合模型斜坡在单向天然地震波作用下的同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响应都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总体上,高程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上段,而在同等强度的激振力作用下,竖直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仅相当于水平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的1/2左右,且动力响应较强部位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下段。不同岩性组合结构对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也因激振方向不同而异,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上硬下软组合斜坡总体上要比上软下硬组合斜坡对加速度的放大程度大,在竖直向地震波作用下则相反。通过对比坡面不同高程处的加速度傅里叶谱表明,在地震波从下往上传播过程中,上硬下软斜坡对起放大作用的频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竖直向激振条件下对2种岩性组合斜坡加速度起放大作用的卓越频率比水平向激振条件下的卓越频率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岩质斜坡 振动台试验 天然地震波 加速度动力响应 傅里叶谱分析
下载PDF
地震动参数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汉香 许强 范宣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7,共7页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诱发斜坡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了明显的高程效应和岩性效应。本文采用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典型岩性组合斜坡模型,完成了1:100比尺的振动台试验。文中重点分析了地震波类型(频谱)、激振方向和地震动三...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诱发斜坡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了明显的高程效应和岩性效应。本文采用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典型岩性组合斜坡模型,完成了1:100比尺的振动台试验。文中重点分析了地震波类型(频谱)、激振方向和地震动三参数对斜坡模型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水平单向激振时,15Hz正弦波和汶川地震波作用下的高程放大效应主要体现在斜坡模型中上段,两者在上软下硬组合斜坡模型中产生了近乎相同的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原因主要在于两者的卓越频率接近。(2)模型对合成向汶川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依次超过单向水平向和竖直向汶川波的作用,且合成向与水平单向汶川地震波的作用规律基本相同。(3)随着振动强度增加,模型对低频波的放大作用增强。(4)在合成向汶川地震动作用下,随着振动强度增加,模型各高程处的水平向加速度峰值(PGA)逐渐增加,其相应的放大系数在模型中上段逐渐降低至2.0以下,最终趋于平缓,表明模型沿高程向的放大效应逐渐减弱。此外,各参数对模型的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因模型自身的岩性组合结构而异,随着振动强度增加,上硬下软斜坡模型中上部的水平向速度响应值基本保持在1.0~2.7倍于上软下硬斜坡模型中上部的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值这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波方向 激振方向 地震动强度 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
下载PDF
双轴胶轮轻轨交通列车加速度动力响应
3
作者 赵甲荐 《江西建材》 2017年第20期142-142,144,共2页
本文基于双轴胶轮轻轨车辆的结构及走行特点,设定了车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矩阵方程计算初始条件,对双轴胶轮轻轨交通列车竖向、横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车体的竖向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都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竖向加速度的... 本文基于双轴胶轮轻轨车辆的结构及走行特点,设定了车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矩阵方程计算初始条件,对双轴胶轮轻轨交通列车竖向、横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车体的竖向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都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竖向加速度的最大值在70km/h速度处发生,横向加速度的最大值在80km/h速度处发生,均小于规范所规定的轨道客车车体加速度最大限值,评定等级为优秀。列车加速度动力响应分析结果为国内以后的胶轮轻轨交通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动力响应 加速度时程曲线 双轴转向架 双轴胶轮轻轨交通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分层土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雪 韩婷 《城市建筑》 2020年第4期192-195,共4页
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分层土边坡广泛存在,为分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建立了坡角为38°的分层土边坡物理模型,研究了上层粉土下层黏土和上层黏土下层粉土两种边坡模型,在ELC波作用下坡面各测点加速... 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分层土边坡广泛存在,为分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建立了坡角为38°的分层土边坡物理模型,研究了上层粉土下层黏土和上层黏土下层粉土两种边坡模型,在ELC波作用下坡面各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和不同地震动幅值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程的增加,峰值加速度总体呈放大特征,动力响应加速度具有高程放大效应;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增加,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减趋势。本研究所采用的分层土边坡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为此类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土边坡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动力响应
下载PDF
不同方向地震动作用下水平层状边坡动力响应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侯红娟 许强 +2 位作者 刘汉香 吴金辉 祁星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在斜坡的动力响应分析中,地震动的激振方向是影响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岩性及结构为模拟特征,通过对水平层状岩质斜坡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究地震动方向对斜坡动力响应规... 在斜坡的动力响应分析中,地震动的激振方向是影响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岩性及结构为模拟特征,通过对水平层状岩质斜坡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究地震动方向对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以输入峰值加速度0.3 g的正弦波和天然波为例,着重对比分析斜坡模型在水平向、竖直向及合成向激振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向上,在不同频率的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中上部的加速度动力响应较之下部更为显著,X向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加速度动力响应沿高程呈较强的线性增大特征,而Z向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却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且斜坡在合成向天然波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表现出明显的P-Δ效应;竖直向上,Z向地震动作用下斜坡坡表和坡内的加速度响应值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出现逐渐衰减和频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斜坡 振动试验 正弦波 天然波 激振方向 加速度动力响应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礁沙地基钢塔架结构动力响应试验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冬望 戴炯岚 +4 位作者 孟庆山 雷学文 何理 司剑峰 杜泉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爆炸荷载作用下礁砂地基钢塔架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对我国的国防和岛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现实意义。通过模型试验对不同礁砂地基类型、药量、爆心距等工况下钢塔架结构加速度动力响应信号进行测试,结合量纲分析与π定理,得到钢... 爆炸荷载作用下礁砂地基钢塔架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对我国的国防和岛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现实意义。通过模型试验对不同礁砂地基类型、药量、爆心距等工况下钢塔架结构加速度动力响应信号进行测试,结合量纲分析与π定理,得到钢塔架结构模型的加速度动力响应计算公式,并利用试验所采集的数据对计算公式进行参数拟合,得出了在礁沙地基下钢塔架模型的加速度动力响应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砂地基 量纲分析 π定理 加速度动力响应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黄土塬边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福秀 吴志坚 +1 位作者 严武建 赵多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80-2890,共11页
以平凉市崆峒区的黄土塬斜坡为原型,采用含裂隙与不含裂隙的斜坡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1:25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原理的前提下,通过输入不同幅值的水平向与竖直向地震波,分析两种结构的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水平与竖直向... 以平凉市崆峒区的黄土塬斜坡为原型,采用含裂隙与不含裂隙的斜坡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1:25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原理的前提下,通过输入不同幅值的水平向与竖直向地震波,分析两种结构的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水平与竖直向地震波沿着坡面和内部竖直方向上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放大效应,并在坡顶达到最大值;同等幅值的地震波作用下,在坡体中上部,坡面与断面4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同等高程处无裂隙斜坡侧,而在断面1处,含裂隙斜坡的放大系数却小于无裂隙斜坡;输入地震波经斜坡土体传递后,卓越频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高程的增加,坡体会对中高频段进行选择性放大作用,在含裂隙斜坡侧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且随着地震波的幅值增加,卓越频率向低频方向转移。在竖向地震波作用下,卓越频率衰减现象却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边斜坡 振动台试验 裂隙 加速度动力响应 频谱分析
下载PDF
格构锚固边坡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果林 文畅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82-1493,共12页
设计并完成比例尺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格构锚杆框架支护边坡在汶川波水平向、竖直向和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振方式都会使边坡产生水平和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 设计并完成比例尺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格构锚杆框架支护边坡在汶川波水平向、竖直向和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振方式都会使边坡产生水平和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水平向激振主要产生水平向加速度放大效应,边坡上方动力响应强度比中下方动力响应强度明显,内部动力响应强度比坡面动力响应强度明显;竖直向激振主要产生竖直向加速度放大效应,边坡中上方坡内动力响应强度大于坡面动力响应强度,边坡下方坡内动力响应强度则稍弱于坡面动力响应强度;加速度动力响应峰值放大系数(PGAA)随坡高也呈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水平向激振下,水平和竖直向PGAA都是随坡高非线性增大;在竖直向激振下,水平向PEAA和激振加速度峰值AZmax≥0.400g时的竖直向PGAA随坡高非线性增大;在水平和竖直双向激振下,边坡中下方水平向PGAA和AXmax≥0.400g时竖直向PGAA随坡高非线性增大。3种激振方式下动位移响应主要出现在水平方向上,且呈现出非线性特征。水平向或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主要产生水平方向的永久位移,其量值接近但方向相反;竖直向激振下产生的水平和竖直向永久位移较小。3种激振方式下主要产生水平方向动土压力响应,响应程度比较接近,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动土压力峰值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锚杆框架边坡 地震动力响应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动力响应 动位移响应 动土压力响应
下载PDF
土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赛楠 曹广祝 李滨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2,共7页
以云贵高原某典型土质边坡为原型,采用了4种加速度震动波输入模式,设计完成了比例为1:6的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对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和边坡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入加速度低于某个临界值时,整个坡体的加... 以云贵高原某典型土质边坡为原型,采用了4种加速度震动波输入模式,设计完成了比例为1:6的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对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和边坡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入加速度低于某个临界值时,整个坡体的加速度响应基本保持一致,各部位放大效应增加不明显,当输入加速度逐渐增加,高于临界值时,坡体的卓越频率得到充分激励,各部位加速度响应大幅增加,此时边坡最易发生变形破坏,且加速度响应沿着坡高方向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剪应变增量时程曲线反映出在边坡震动破坏过程中,滑体后缘以张拉为主,中部及下部以剪切为主,而且剪出口剪应变增量的变化尤为关键,其增幅速度直接导致该部位抗剪强度降低速度增快;边坡震动变形破坏模式为崩塌–剪切滑移破坏,变形破坏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动力响应 剪应变增量 剪切滑移
下载PDF
BFRP锚杆加固斜坡对地震动的响应特征——以功东高速响水河边坡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秋懿 吴红刚 +1 位作者 张金江 李天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功东高速公路地震活动主要受小江断裂带控制,该活动断裂带曾经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强震,地震作用造成的边坡失稳以及对原有支护结构的损坏,对公路交通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通过振动台试验... 功东高速公路地震活动主要受小江断裂带控制,该活动断裂带曾经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强震,地震作用造成的边坡失稳以及对原有支护结构的损坏,对公路交通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通过振动台试验,对无支护边坡与BFRP锚固边坡在EL地震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及动应力响应情况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高速公路边坡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得到以下结论:(1)当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相同时,对应的高程处,无支护侧坡面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比支护侧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要大,表明BFRP锚固结构对边坡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起到了有效地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2)由于地震波在坡体内传播介质不均匀的原因,使得坡面各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并非呈现线性增加的关系,而是一种“锯齿状”的变化趋势。(3)BFRP锚固结构加固边坡二级坡坡面附近单元体压应力最大,坡体内部在三级坡后单元体压应力最大,而无支护边坡坡面主要承受边坡上部的拉应力,边坡体内单元受力并不均匀,表明BFRP锚固结构可以改变边坡单元体的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锚杆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动力响应 动应力响应
下载PDF
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梁庆国 边磊 +2 位作者 张钦鹏 黄俊 王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76,共12页
黄土山岭地区的隧道开挖破坏了原有边坡内部的平衡状态。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及边坡都可能受到严重破坏,也会反映出不同的动力特性和变形特征。首先通过大型振动台对边坡坡度为60°坡脚进洞工况进行试验,然后利用Midas-GT... 黄土山岭地区的隧道开挖破坏了原有边坡内部的平衡状态。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及边坡都可能受到严重破坏,也会反映出不同的动力特性和变形特征。首先通过大型振动台对边坡坡度为60°坡脚进洞工况进行试验,然后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边坡坡度为60°不同高程进洞的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坡顶加速度随着进洞高程的增大而增大,同种波形和输入方向,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大,加速度放大效应减小,出现放大效应趋于饱和现象;隧道洞口段最大主应力先增大后减小,仰拱大于拱顶,一般在距洞口15 m达到峰值,50 m后趋于平稳;试验中坡顶出现拉剪破坏,隧道衬砌与上部土体自振频率不同导致的错动形成竖向裂缝,两侧坡脚处出现横向裂缝且发展速度较快,坡面整体发生破坏,震陷滑塌现象很明显且大块土体整体滑落,有隧道一侧滑塌破坏程度大于纯边坡一侧;应力最大值断面距洞口42 cm,是2.33倍的隧道最大跨径,最大加速度多出现在距洞口约3.89~4.06倍隧道跨径处;由于临空面的存在,洞口段具有明显的动力放大效应,各监测点位移都有一个略微增大再减小的过程,最大值出现在距洞口60 m处,因此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抗震设防长度取5倍隧道洞径较为合适;相较于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数结果偏大,但是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加速度和土压力的基本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震动力特性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隧道边坡 动力响应加速度
下载PDF
层状工程边坡振动失稳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刘 吴光 赵志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0-206,共7页
依据量纲分析法和相似定律,制作了顺层和反倾向岩质隧道边坡的物理模型,采用单向振动试验台施加动力荷载,利用摄像机记录模型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边坡各部位加速度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层状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是受... 依据量纲分析法和相似定律,制作了顺层和反倾向岩质隧道边坡的物理模型,采用单向振动试验台施加动力荷载,利用摄像机记录模型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边坡各部位加速度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层状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是受到结构面控制的,顺层边坡的破坏以剪切滑动破坏为主,而反倾向边坡的破坏以松散体塌落为主;另外,隧道洞口的破坏情况与洞口所处的高程有关,高坡位的隧道洞口在振动力作用下的破坏较为严重,而低坡位隧道洞口则容易被滑塌体堵塞洞口;模型边坡存在明显的"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不同结构面组合形式的边坡其加速度放大效应具有相似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边坡 物理模型试验 变形破坏过程 加速度动力响应
下载PDF
Buffe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coupled with aerodynamics and structure based on MDDES 被引量:3
13
作者 HUANG JiangTao GAO ZhengH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550-1560,共11页
Unsteady effect of seriously separated flow is the main factor of modern aircraft buffeting. So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is complex flow becomes the bas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earch of aircraft buffeting. This paper... Unsteady effect of seriously separated flow is the main factor of modern aircraft buffeting. So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is complex flow becomes the bas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earch of aircraft buffeting.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un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separation flow based on modifi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MDDES) method by considering both modern computer resources and the credibility of simulating separation flow.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lso verifi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separated flow by a typical fighter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And then a robust and efficient technology for deforming mesh is established us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and infinite interpolation method. Moreover, the platform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uffeting is set up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ructural dynamics equations in the modal space, by which the research of vertical tail buffeting caused by edge vortex is carried out on a fighter at large angle of attack. Through spectrum analysis of time-domain response of pressure pulsation on the location of vortex rup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lsation frequency of vortex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scales covers the inherent modal frequency of vertical tail structure. Compared to th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he MDDES method can distinguish the more detailed and higher frequency small-scale vortex structure. Unlike flutter, displacement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each mode in buffeting is dominated by its own mode. There exists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the first bending mode and first torsion mode, and it leads to acceleration and large inertia impact of structure, which i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structural fatigue. In sum, the obtained results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numerical mea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buffeting modifi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MDDES) modal super-position grid de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