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0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作用下水利边坡失稳形态研究
1
作者 王建东 张月明 朱超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11-14,25,共5页
边坡在受到雨水动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现象,为了探究水利边坡在雨水动力作用下的失稳形态,通过自主设计模型试验的方式开展研究,分析边坡在受到雨水冲刷作用下的滑坡特性。对边坡模型不同点位处的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以及含水... 边坡在受到雨水动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现象,为了探究水利边坡在雨水动力作用下的失稳形态,通过自主设计模型试验的方式开展研究,分析边坡在受到雨水冲刷作用下的滑坡特性。对边坡模型不同点位处的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以及含水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在雨水动力冲刷作用下的土压力会受降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且不同位置处的土压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状态;降雨还会引起边坡孔隙水的压力发生变化,雨水不断渗入,导致孔隙水的压力逐渐增大至0.15kPa;降雨的出现还会影响边坡的基质吸力,导致基质吸力逐渐变小,但降雨并不会对更深处边坡(深度>0.6m)的基质吸力造成影响。此外,在降雨的作用下,边坡不同深度处的含水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只会影响深度为0.2~0.4m处的含水率,当深度超过0.5m时,含水率均不再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失稳形态及特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模型试验 动力作用
下载PDF
水平撞击下桩土复合体系动力作用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祥秋 廖镇源 陈世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520,共8页
以重载车辆撞击公路跨线桥桥墩为研究背景,基于动力相似试验原理以及微粒混凝土等相似试验材料,构建重载车辆水平撞击作用下的缩尺试验模型。基于4种不同水平撞击试验工况,系统分析了不同撞击动量作用下桩土复合体系动力响应以及桩土接... 以重载车辆撞击公路跨线桥桥墩为研究背景,基于动力相似试验原理以及微粒混凝土等相似试验材料,构建重载车辆水平撞击作用下的缩尺试验模型。基于4种不同水平撞击试验工况,系统分析了不同撞击动量作用下桩土复合体系动力响应以及桩土接触面动力相互作用特性,并基于超声波损伤识别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平撞击能量作用下桩身动力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撞击速度较低时,撞击力峰值随撞击速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当撞击速度超过某一水平时,撞击力峰值增长率趋于稳定;水平撞击动量与撞击能量愈大,桩身的撞击损伤程度愈严重,桩身动力损伤指标D与水平撞击动量p和撞击动能Ek均呈二次函数关系;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桩身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被撞击一侧的拉伸破坏,桩身正反两侧桩土接触面会产生较大量值的瞬态动土压力增量,提高桩侧土体的抗压强度可有效提高桩土复合体系抗水平撞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复合体系 水平撞击 模型试验 桩土动力作用 撞击损伤
下载PDF
手臂在芭蕾技术动作中的动力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洁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9期131-133,共3页
舞蹈,顾名思义,离不开手舞与足蹈,由此可见手臂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众人皆知,手臂是人体当中最为灵活、灵敏、轻盈的部分之一,而手又是一个由多关节组成的部分,因此最能代替语言表达情感,在舞蹈中也最具表现力。这是手臂的... 舞蹈,顾名思义,离不开手舞与足蹈,由此可见手臂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众人皆知,手臂是人体当中最为灵活、灵敏、轻盈的部分之一,而手又是一个由多关节组成的部分,因此最能代替语言表达情感,在舞蹈中也最具表现力。这是手臂的自然特性,是由它的解剖学特点所决定的。本文以手臂的解剖学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理论研究的层面对手臂在芭蕾舞中的动力作用展开分析,具有深层的理论研究意义;在教学层面,将技能训练建立在内在认知深化的基础上,为实践教学提供正确、科学的辅助方法,具有指导教学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蕾技术动作 手臂 动力作用
下载PDF
南亚高压对青藏高原臭氧谷的动力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郭栋 周秀骥 +2 位作者 刘煜 李维亮 王盘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2-1311,共10页
利用臭氧观测光谱仪/太阳紫外线后向散射仪(TOMS/SBUV)的臭氧总量资料和SAGEⅡ臭氧廓线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区纬向偏差(一个量减去该量的纬圈平均值,定义为该量的纬向偏差)臭氧总量的逐月变化和高原区150—50hPa高度纬向偏差臭氧量的变化... 利用臭氧观测光谱仪/太阳紫外线后向散射仪(TOMS/SBUV)的臭氧总量资料和SAGEⅡ臭氧廓线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区纬向偏差(一个量减去该量的纬圈平均值,定义为该量的纬向偏差)臭氧总量的逐月变化和高原区150—50hPa高度纬向偏差臭氧量的变化,二者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977。由于在150—50hPa高度,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最强,南亚高压最活跃,因此,青藏高原臭氧谷与南亚高压可能存在联系。在运行WACCM3模式时,将青藏高原地形高度削减至1500m,在150—50hPa高度南亚高压和青藏高原臭氧谷仍存在;该高度上南亚高压强度变小,青藏高原臭氧谷也减弱;南亚高压季节移动发生改变,青藏高原臭氧谷季节变化也随之改变。因此,推测南亚高压可能对青藏高原臭氧谷有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模式输出的青藏高原区经向、纬向和垂直方向的臭氧输送。在南亚高压季节变化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上,环流对青藏高原臭氧谷的作用明显不同。150—50hPa,南亚高压上高原时,纬(经)向输送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垂直输送在低(高)层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减弱;南亚高压稳定在高原上空时,纬(经)向输送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变浅(加深),垂直输送在中(底和顶)层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在南亚高压从高原撤退时,纬(经)向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加深(变浅),垂直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变浅,总的动力作用使青藏高原臭氧谷中(底和顶)层加深;当南亚高压移至热带太平洋时,南亚高压对高原区臭氧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臭氧谷 南亚高压 季节演变 动力作用
下载PDF
海冰与锥体抗冰结构动力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5
作者 武文华 于佰杰 +1 位作者 许宁 岳前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196,共5页
结合渤海海冰的实际情况,应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模拟海冰和海洋平台锥体抗冰结构相互作用的弯曲断裂过程。模拟结果展示出和现场观测一致的弯曲断裂过程,海冰断裂长度和冰力分布符合现场实测数据结果。平台结构所受最大冰力出现... 结合渤海海冰的实际情况,应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模拟海冰和海洋平台锥体抗冰结构相互作用的弯曲断裂过程。模拟结果展示出和现场观测一致的弯曲断裂过程,海冰断裂长度和冰力分布符合现场实测数据结果。平台结构所受最大冰力出现在环向裂纹出现时;通过分析不同冰速对断裂长度、冰力和平台响应的影响可以发现断裂长度对冰速变化并不敏感,对海冰破碎周期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作用 海冰 锥体平台 数值模拟 弯曲断裂过程
下载PDF
地形对门头沟一次大暴雨动力作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盛春岩 高守亭 史玉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7,共13页
2002年6月24—25日,北京门头沟附近发生了一次大暴雨过程。为探讨地形在本次过程中的动力作用,采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测中心开发的ARPS模式,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控制试验采用27、9 km双重单向嵌套网格,网格覆盖范... 2002年6月24—25日,北京门头沟附近发生了一次大暴雨过程。为探讨地形在本次过程中的动力作用,采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测中心开发的ARPS模式,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控制试验采用27、9 km双重单向嵌套网格,网格覆盖范围约为3000 km×3000 km、900 km×900 km。两层网格均采用全物理过程,使用的都是全球30″的地形资料。在控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3组敏感性试验:第1组试验采用干过程模拟,即不考虑凝结潜热的作用;第2组试验将地形整体向东/西平移1°;第3组试验是将门头沟西部的局地地形抠除一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凝结潜热作用时,东南风气流仍然可以爬升到2 km以上,超过了大气的抬升凝结高度,证实了地形的动力作用是本次大暴雨的触发机制;将地形向东/西平移1°后,由于大气的对流稳定度发生了改变,模拟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也发生了变化,表明山坡和山顶的对流不稳定大气是导致本次大暴雨的必要条件;抠除局地地形后,模拟的降水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再次证明大暴雨是在多尺度地形以及一定的天气系统配置下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地形 动力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对水平和垂直流场的大小和分布都有较大影响;地形高度增加有利于迎风坡附近水平风场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这对云的垂直和水平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中高层云的发展影响最明显,并且能明显扩大地面降水的分布范围,地面最大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高度增加后能促进中高层云水的产生,尤其是零度层之上的过冷云水含量的增多,这大大促进了冰相粒子(雪和霰)的增多,从而使得以冷云过程为主的此次降水过程中,冰相粒子融化形成的雨水含量增多。虽然地形高度的增加会抑制云系发展前期的暖云过程,但对冷云过程有持续加强作用,而且不会明显改变云内降水的形成机制,冷云过程依然是降水的最大贡献项,总体上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雨 地形动力作用 云和降水微物理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对黄河口沉积物强度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秀娟 贾永刚 +2 位作者 单红仙 吴琼 刘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0-637,共8页
通过现场原位观测试验,研究波浪、潮流水动力作用对快速堆积的黄河口沉积物固结强度的影响。在黄河三角洲刁口叶瓣潮坪上,开挖2 m×1 m×1 m的试坑,现场取土配置流状堆积物,以铁板部分覆盖试坑隔绝波浪和潮流作用,利用微型贯入... 通过现场原位观测试验,研究波浪、潮流水动力作用对快速堆积的黄河口沉积物固结强度的影响。在黄河三角洲刁口叶瓣潮坪上,开挖2 m×1 m×1 m的试坑,现场取土配置流状堆积物,以铁板部分覆盖试坑隔绝波浪和潮流作用,利用微型贯入、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原位测试手段,实时测定快速沉积的海床土强度发展以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研究快速沉积的粉质海床土分别在自重条件下以及在波浪和潮波等水动力作用下的固结过程。研究发现:海床土固结速度很快,自重作用下固结度72 h内达到37%,142 h左右孔隙水压力消散完毕,水动力作用下固结度72 h内达到52%,195 h左右孔隙水压力消散完毕;在沉积物固结过程中,水动力作用在固结初始阶段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沉积物强度的改变最大可为自重固结作用的5倍,随深度延伸水动力作用逐渐降低;随着固结过程的延续,表层沉积物在水动力作用下强度增加的趋势逐渐减缓,50 cm以下深度沉积物在水动力作用下强度逐渐降低,使得快速沉积粉质土强度逐渐沿深度出现非均匀变化,并且逐渐形成硬壳层。研究结果对了解水动力在沉积物固结中的作用具有借鉴意义。对于不同水动力在沉积物固结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海床土 动力作用 固结过程
下载PDF
El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 Ⅱ.模式结果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严邦良 黄荣辉 张人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对观测的Nio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拟和观测Ni区SSTA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 0.90。模式对 El Nio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随时间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为了分析El Nio期间SSTA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还对1986~1989年 ENSO循环期间赤道太平洋地区观测的 SSTA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观测到的赤道太平洋地区SSTA的传播特征,即从1986年底至1987年 4月, SSTA具有向东传播的特征,从 1987年 6月至 1988年 2月具有向西传播的特征。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缔向风应力异常对 El Nio事件的发生和消亡具有重要作用。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异常可强迫出东传的Kelvin波,这个东传的 Kelvin波对正 SSTA的东传起主要作用,当这个东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KELVIN波 纬向风应力 厄尔尼诺事件 太平洋 动力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对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微结构改造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单红仙 刘媛媛 +1 位作者 贾永刚 许国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4-658,共5页
选取黄河三角洲潮坪上初始沉积物相同 ,后期经历的水动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的地点 ,钻探采集原状土样 ,进行微结构扫描电镜观测分析 ,研究水动力作用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微结构改造。发现水动力作用对已有海床沉积物微细结构的显著改... 选取黄河三角洲潮坪上初始沉积物相同 ,后期经历的水动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的地点 ,钻探采集原状土样 ,进行微结构扫描电镜观测分析 ,研究水动力作用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微结构改造。发现水动力作用对已有海床沉积物微细结构的显著改造 ,包括细粒物质的分布与存在形式 ;颗粒的均匀性 ;颗粒的形状及排列的定向性。上述微结构的变化机理尚不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作用 黄河口粉土 微结构改造 扫描电镜 非均匀液化(触变)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洋 成浩科 +1 位作者 唐洪武 李志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0-488,共9页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作用 水流紊动强度 流速 泥沙运动 污染物迁移转化
下载PDF
鱼类的特殊动力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谢小军 孙儒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2-90,共9页
鱼类能量学的中心问题是阐明鱼体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作用,探讨鱼类调节其能量分配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并从资源利用对策的角度阐明物种在进化中的适应性问题。Winberg提出:鱼类生长积累的能量(G)... 鱼类能量学的中心问题是阐明鱼体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作用,探讨鱼类调节其能量分配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并从资源利用对策的角度阐明物种在进化中的适应性问题。Winberg提出:鱼类生长积累的能量(G),代谢消耗能量(M)以及排出废物含能量之和,应与摄入食物含能量(C)相等。他在综合分析前人发表的有关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排出废物含能量为摄入能的20%,因此可代谢能为食物能的80%,从而建立起能量收支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特殊动力作用 能量学 代谢
下载PDF
重载列车轮轨动力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管天保 雷晓燕 吴祖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4-77,共14页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重载列车轮轨动力作用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由钢轨初始不平顺引起的轨道结构的竖向振动及由牵引力和制动力引起的轨道结构纵向振动。在模拟列车制动力作用时,文章考虑了列车初始制动速度、制动距离及闸瓦制...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重载列车轮轨动力作用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由钢轨初始不平顺引起的轨道结构的竖向振动及由牵引力和制动力引起的轨道结构纵向振动。在模拟列车制动力作用时,文章考虑了列车初始制动速度、制动距离及闸瓦制动波速对轨道结构的影响。运用这一模型.作者对京沪线5000t重载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影响,特别是牵引力和制动力对纵向力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轮轨相互作用 制动 纵向力 动力作用
下载PDF
光动力作用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丽 顾瑛 +5 位作者 刘凡光 刘育英 赵秀梅 曾晶 韩丽娜 戴维德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竹红菌乙素(HB)所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影响,了解光敏剂种类和浓度与微循环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显微数码相机录像和IMAGEPRO图像处理系统,对52只Wistar大鼠肠系...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竹红菌乙素(HB)所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影响,了解光敏剂种类和浓度与微循环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显微数码相机录像和IMAGEPRO图像处理系统,对52只Wistar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在光动力作用过程中的改变进行实时观测并记录,通过对微血管红细胞流柱宽度、血流速度、血流状态3种指标反映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结果光动力作用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贴壁翻滚、附壁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红细胞流径减小,并最终导致血流停滞,管腔闭塞。随光敏剂给药剂量的增加,微循环损伤出现时间提前,损伤程度加重。HMME的剂量为2.5、5、10、15和20mg/kg时,光动力作用后,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比分别减少到照光前的51%、29%、19%、0%、0%,血流流速下降,分别为粒线流、粒流、粒摆流、停滞、停滞;HB的剂量为2、4、6和8mg/kg时,光动力作用后,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比分别减少到照光前的88%、67%、14%、0%,血流流速分别下降为线粒流、粒流、粒摆流、停滞。血啉甲醚和竹红菌乙素所介导的光动力效应对微循环的损伤过程无明显差别,较小剂量的HB(8mg/kg)即能引起与较大剂量HMME(15mg/kg)相当的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作用 大鼠 肠系膜 微循环 竹红菌乙素 光敏剂 血啉甲醚
下载PDF
南冲绳海槽岩石圈构造动力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金耀 李家彪 林长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5,T003,T004,共9页
由最新获得的重磁、地震和多波束地形数据 ,结合多尺度的地幔流动力分析 ,展示了南冲绳海槽岩石圈构造动力的多样性特征和其内在的联系。从上新世开始的三幕张性断陷活动是在以前的压性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向岛弧侧迁移 ,岩浆... 由最新获得的重磁、地震和多波束地形数据 ,结合多尺度的地幔流动力分析 ,展示了南冲绳海槽岩石圈构造动力的多样性特征和其内在的联系。从上新世开始的三幕张性断陷活动是在以前的压性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向岛弧侧迁移 ,岩浆、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正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交汇处。深部动力源可归结为上地幔对流产生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 ,引起岛弧岩石圈挤压褶皱而向海沟旋张掀斜 ,产生弧后岩石圈的张性构造 ;进一步引起弧后软流圈挤压隆起 ,岩石圈与软流圈耦合作用导致海槽断陷张裂、岩浆活动。冲绳海槽仍是一个软流圈在汇聚的弧后盆地。全球性左旋压扭滑移背景 ,琉球海沟南段俯冲受阻小、强度大 ,台湾—吕宋的北向挤压 ,使海槽表现为剪张性 ,由平移断层调控使张性断裂左旋雁行排列 ,整个海槽张性构造由北往南推进 ,张应力方向由NW过渡到NN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动力作用机制 南冲绳海槽 张性断陷 岩石圈 软流圈 地幔流
下载PDF
岬间海滩剖面短期变化的动力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戴志军 陈子燊 李春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8-41,共4页
根据粤东寮嘴口岬间海滩重复测量的剖面数据及实测波、风资料 ,运用交叉谱等方法分析了寮河口海滩剖面短期变化过程的主要动力作用 ,结果表明海滩短期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响应风应力、波浪及台风大浪等动力的作用。
关键词 岬间海滩 剖面变化 动力作用分析 海岸
下载PDF
磁浮列车与轮轨高速列车对线桥动力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翟婉明 赵春发 蔡成标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以德国 Transrapid高速磁浮列车和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为基础 ,通过建立高速磁浮、轮轨列车与线桥动态相互作用模型 ,计算了不同行车速度 (1 0 0~ 50 0 km/h)和不同桥跨 (1 2~ 32 m)情形下高速列车与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 ,并进行了细致... 以德国 Transrapid高速磁浮列车和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为基础 ,通过建立高速磁浮、轮轨列车与线桥动态相互作用模型 ,计算了不同行车速度 (1 0 0~ 50 0 km/h)和不同桥跨 (1 2~ 32 m)情形下高速列车与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 ,并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磁浮列车在高速特别是超高速运行条件下的乘坐舒适性明显优于轮轨高速列车 ;磁浮与轮轨高速列车作用于轨道的每延米荷载大体相当 ;高速磁浮列车对小跨度 (2 2 m以下 )桥梁的动力作用小于轮轨高速列车 ,而对中等跨度尤其是大跨度桥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高速铁路 高速列车 轨道 桥梁 动力作用 比较
下载PDF
柴胡枳实水提取物对胃肠动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军 张宁 李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5-1446,共2页
目的:探讨柴胡枳实水提物促胃肠动力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5只,分别为A(蒸馏水)组、B(阿托品)组、D(吗啡)组、F(水提取物)组、C(阿托品+水提取物)、E(吗啡+水提取物)组,A组、B组、D组灌服蒸馏水0.3mL/d,C组、E组、F组... 目的:探讨柴胡枳实水提物促胃肠动力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5只,分别为A(蒸馏水)组、B(阿托品)组、D(吗啡)组、F(水提取物)组、C(阿托品+水提取物)、E(吗啡+水提取物)组,A组、B组、D组灌服蒸馏水0.3mL/d,C组、E组、F组灌服柴胡枳实水提物0.3mL/d,连续喂养3d,第4d灌服上述药物,同时B组、C组腹腔注射阿托品0.0003g/kg、E组、D组腹腔注射盐酸吗啡0.0003g/kg,采用葡聚糖蓝2000观察胃内色素残留率及平均小肠推进比.结果:分别比较B组与A组、D组与A组、D组与E组、E组与F组、C组与F组的相对胃内色素残留率及平均小肠推进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23.20±29.26vs100.00±28.28,48.53±8.70vs56.02±8.33;126.30±31.86vs100.00±28.28,38.58±5.29vs56.02±8.33;126.30±31.86vs88.56±21.22,38.58±5.29vs44.83±8.13;88.56±21.22vs49.75±17.50,44.83±8.13vs70.84±8.03;102.41±28.72vs49.75±17.50,51.68±8.92vs70.84±8.03;P<0.05),而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23.20±29.26vs102.41±28.72,48.53±8.70vs51.68±8.92,P>0.05).结论:柴胡枳实水提取物不能拮抗阿托品的作用,能够桔抗吗啡所致的胃肠抑制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枳实水提取物 胃肠动力作用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南方鲇的日总代谢和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 被引量:21
19
作者 谢小军 孙儒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0-207,共8页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在15、20、25、30℃条件下测定了91尾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幼鱼(8.49—151.0g)的日总代谢率。日总代谢率与静止代谢率之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日粮水平的增加而上升,变幅为1.076—3.066倍。代谢率与生...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在15、20、25、30℃条件下测定了91尾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幼鱼(8.49—151.0g)的日总代谢率。日总代谢率与静止代谢率之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日粮水平的增加而上升,变幅为1.076—3.066倍。代谢率与生长率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表明,每增长1g体重,生长过程的代谢耗能量增加2288.2J。温度和体重对特殊动力作用(SDA)无明显的影响,SDA的耗能量占摄入能量的百分比相对恒定,为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特殊动力作用 南方鲇 鱼能量
下载PDF
减轻列车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5
20
作者 封全保 孙守光 +2 位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刘建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共5页
基于铁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机车车辆悬挂参数、结构参数及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1)一系水平定位刚度(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 基于铁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机车车辆悬挂参数、结构参数及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1)一系水平定位刚度(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刚度值选取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在充分满足运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刚度值;(2)二系水平(包括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不明显,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机车车辆的平稳性;(3)簧下质量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较小簧下质量,将使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得到显著的降低;(4)较低的扣件横向刚度、扣件垂向刚度及道床横向刚度等参数值将有利于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轮轨横向动力作用 动力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 技术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