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湘歌剧宣叙调《真主啊,饶恕她吧》的贯串句法与动力再现
1
作者 马琳 《北方音乐》 2015年第7期42-,共1页
金湘歌剧宣叙调《真主啊,饶恕她吧》是一个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在宣叙调中作者运用了贯串句法写作推动剧情高潮,再现段属于动力再现的类型,通过动机展开、结构扩充来体现。
关键词 金湘 宣叙调 贯串句法 动力再现
下载PDF
气动力觉再现装置研究现状
2
作者 孙中圣 包钢 王祖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共3页
介绍了气动力觉再现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力觉再现装置的设计原则,提出了设计气动力觉再现装置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并对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数据手套 动力再现
下载PDF
用于被动力觉再现的磁流变液制动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7-821,共5页
为解决主动力觉驱动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被动力觉再现的新型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一个内置多个旋转盘的壳体,转子与壳体的间隙充满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当磁流变液粘度变大时,旋转盘相对于壳体将受制动力矩作... 为解决主动力觉驱动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被动力觉再现的新型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一个内置多个旋转盘的壳体,转子与壳体的间隙充满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当磁流变液粘度变大时,旋转盘相对于壳体将受制动力矩作用。建立了制动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器输出力的约束条件,通过研究转子转速反馈算法和输出力矩反馈算法建立制动器的简化逆动力学模型。虚拟力觉再现实验结果显示:制动器输出力的动态变化系数大于20,能够高保真地实现肌体组织的柔顺性再现和硬物的刚性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再现 磁流变液 制动器 简化逆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20世纪赋格中的戏剧性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建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7,21,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一些20世纪赋格作品中主题的展开性陈述方式、动力再现的运用、结束部的处理、矛盾对比因素的增强和其它一些手法的分析,论述了20世纪赋格写作中融入交响性思维和戏剧性处理这一重要特征。
关键词 戏剧性 交响性 展开性陈述 动力再现 对比因素 赋格 20世纪
下载PDF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的曲式结构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旭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3,共7页
肖斯塔科维奇在调性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个性化的处理,给"赋格"这一古老音乐体裁融入了主调的结构特征。他将现代风格、民族风格及个人风格融入到赋格曲中,使之成为20世纪赋格曲的楷模。文章通过对三部性的结构框架、多重曲... 肖斯塔科维奇在调性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个性化的处理,给"赋格"这一古老音乐体裁融入了主调的结构特征。他将现代风格、民族风格及个人风格融入到赋格曲中,使之成为20世纪赋格曲的楷模。文章通过对三部性的结构框架、多重曲式结构的融合、展开部调性的扩展、戏剧性的动力再现,以及应用价值等五个方面的探讨,总结出曲式布局理念,揭示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曲式手法的创新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赋格曲 曲式结构 调性扩展 动力再现
下载PDF
独特的构思浓缩的"景观"--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艺术价值探析
6
作者 张涛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0期288-288,300,共2页
西方音乐史上有不少以“葬礼”为题材进行立意创作的经典作品,门德尔松的《葬礼进行曲》显然属于这经典之列。它以小型化的叙事方式浓缩的展现了作曲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与高超的作曲技巧。
关键词 门德尔松 葬礼 三连音 动力再现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图画展览会》创作特征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馨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由穆索尔斯基创作并以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版本广泛流传于世。立足这部伟大作品产生的独特时代和人文背景 ,通过对《图画展览会》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主题旋律及管弦乐版本的配器等方面的一些创作特点进... 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由穆索尔斯基创作并以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版本广泛流传于世。立足这部伟大作品产生的独特时代和人文背景 ,通过对《图画展览会》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主题旋律及管弦乐版本的配器等方面的一些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探索其对于古典作曲原则的“继承”与“超越” ,及对于后世音乐艺术发展所具有的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性结构原则 动力再现 非方整性结构 收拢性收束 三部性结构原则 中古调式 逆分型节奏动机 功能性和声
下载PDF
老院长吴伯超的名作《中国人》 被引量:3
8
作者 孟文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1,20,共6页
《中国人》是前国立音乐院院长、作曲家吴伯超的代表名作。这首混声合唱,词曲结合紧密,又富有创新独到之处。首、尾两乐部气势雄伟高昂,充满自豪自信与奋起抗战的杀敌卫国激情;三声中部用赋格段处理,“旧瓶”却装“新酒”,对比强烈、忧... 《中国人》是前国立音乐院院长、作曲家吴伯超的代表名作。这首混声合唱,词曲结合紧密,又富有创新独到之处。首、尾两乐部气势雄伟高昂,充满自豪自信与奋起抗战的杀敌卫国激情;三声中部用赋格段处理,“旧瓶”却装“新酒”,对比强烈、忧思起伏。整曲听时令人振奋,听后难以忘怀。文内对这一名曲的各乐部及各乐段,其特色与独到之处,皆作具体分析,并附有曲谱为例,以实证作曲家高度艺术性的创作构思与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形象 节拍 高潮 三声中部 赋格段 主题回归 动力再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