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近五年实践教学改革——基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改革 |
李晓俊
陈波
|
《中国轻工教育》
|
2024 |
0 |
|
2
|
“双碳”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科发展的融合路径探索——以中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
杨建平
朱芳芳
李贺松
李玉强
王洪才
|
《高教学刊》
|
2024 |
1
|
|
3
|
虚拟仿真实验助力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
张文科
崔萍
周守军
罗南春
刘俊红
王强
葛艺
|
《大学教育》
|
2024 |
0 |
|
4
|
“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 |
王春兰
赵世飞
|
《大学教育》
|
2024 |
0 |
|
5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改革 |
文海罡
史广泰
符杰
黄宗柳
吕文娟
|
《现代商贸工业》
|
2024 |
0 |
|
6
|
基于CDIO模式的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
王斌
洪啸虎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
2024 |
0 |
|
7
|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
吴青
廖英可
王广
宁培杰
|
《科教导刊》
|
2024 |
0 |
|
8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姚寿广
路诗奎
陆金铭
马哲树
陈宁
陈育平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3 |
9
|
|
9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林日亿
姜烨
黄善波
王新伟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8
|
|
10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讨 |
孙运兰
朱宝忠
刘小芳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
11
|
“新农科”建设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创新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
胡建军
张全国
荆艳艳
贺超
李刚
王伟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12
|
基于校企联和培养模式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模块化探究与实践 |
陈占秀
杨历
万青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2
|
|
13
|
大工程观视域下“基本科研能力训练”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
张天宏
孙志刚
谭慧俊
梁文萍
宋迎东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21 |
6
|
|
14
|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升级探索——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
张宏远
吴净
王素梅
张昕
苌转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21 |
4
|
|
15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 |
鄂加强
龚金科
朱浩
邓元望
|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
2008 |
3
|
|
16
|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探索——以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
张素平
王杰
邱恺培
王亦飞
王辅臣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1 |
1
|
|
17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
史维秀
闫全英
鲁浩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6 |
2
|
|
18
|
建筑类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方向——安徽建筑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
王海涛
胡宁
|
《巢湖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9
|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浅析 |
张相洲
苑瑞兰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07 |
4
|
|
20
|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
李明
金英爱
刘研
高青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