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舍曲林联合团体动力性人际治疗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的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郑诚 何孔亮 +1 位作者 贾刚 段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估团体动力性人际治疗(DIT)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患者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焦虑抑郁患者120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服用舍曲林并接受每周2次、共16次的团体DIT;对照组仅用舍曲林治疗。在团体... 目的:评估团体动力性人际治疗(DIT)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患者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焦虑抑郁患者120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服用舍曲林并接受每周2次、共16次的团体DIT;对照组仅用舍曲林治疗。在团体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施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AS);团体结束后试验组填写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GTFQ)。结果:团体治疗后试验组的HAMA、HAMD、IRAS总分和Ⅰ、Ⅱ、Ⅳ栏目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HAMA、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1),但分数高于试验组。团体疗效因子得分最高为存在意识。结论:团体DIT不仅能进一步降低青少年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团体动力性人际治疗 青少年 焦虑抑郁 人际关系
下载PDF
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对抑郁障碍疗效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任娜 瞿娜 +5 位作者 梁迎洁 谭炼红 陈莉 陈程 高云 王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7期797-801,共5页
目的:评估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DIT)治疗住院抑郁障碍患者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确诊为抑郁症的124位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数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 目的:评估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DIT)治疗住院抑郁障碍患者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确诊为抑郁症的124位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数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DIT组(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入组0周、2周、4周、8周、12和16周等时间点HAMD-17、HAMA-14量表等系列评估,动态了解给予干预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病理变化指标来验证DIT对抑郁症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DIT治疗1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均P<0.05),无效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IT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HAMD-17及HAMA-14评分与其均无显著性差异,余DIT各治疗时间点HAMD-17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6周末HAMD-17及HAMA-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DIT是一种基于动力心理治疗理论基础的团体治疗方案,短程而有效是DIT的优势,更适用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 抑郁障碍 HAMD-17评分 HAMA-14评分
原文传递
动力性人际治疗及其在治疗焦虑抑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诚 李晓驷 +1 位作者 沈怡芳 贾刚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年第7期520-524,共5页
动力性人际治疗秉承了精神分析/动力学、荣格分析学等学派的理念,整合了依恋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人际精神分析理论和心智化理论的优势,在16次的短程治疗过程中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但目前国内精神科或基层医疗机构尚未... 动力性人际治疗秉承了精神分析/动力学、荣格分析学等学派的理念,整合了依恋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人际精神分析理论和心智化理论的优势,在16次的短程治疗过程中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但目前国内精神科或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引进此种疗法对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文章系统介绍了动力性人际治疗的背景、概念和结构,并对国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和临床实践者的兴趣,也为动力性人际治疗的本土化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动力性人际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针对高中生自杀倾向的危机干预:1例动力性人际治疗案例报告
4
作者 郑诚 李晓驷 +1 位作者 沈怡芳 贾刚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1期71-73,共3页
一、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心理危机是Capland于1964年提出的概念,即当个体面临困境时,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危机[1].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 一、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心理危机是Capland于1964年提出的概念,即当个体面临困境时,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危机[1].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技术[1].当代危机干预往往采用Gilliland和James提出的六个步骤:明确问题、确保安全、提供支持、提出并验证变通的应对方法、制定计划、获得承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倾向 高中生 动力性人际治疗 危机干预 个案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