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动力支架,增习作之效 被引量:2
1
作者 邵静 《江苏教育》 2023年第40期83-84,共2页
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习作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由于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不足,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教师可以搭建多维度的习作动力支架,辅助学生增强完成习作的内驱力,帮助其高效完成习作。下文,笔者... 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习作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由于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不足,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教师可以搭建多维度的习作动力支架,辅助学生增强完成习作的内驱力,帮助其高效完成习作。下文,笔者将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习作动力支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动力支架 增效
下载PDF
搭动力支架,增习作之效
2
作者 邵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第18期73-76,共4页
由于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不足,小学生在写作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巧妙搭建习作动力支架,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内驱力,使学生的习作过程快乐而高效。以顺势而发的情感、单元统整的文本、深度阅读的积累、多元化的评价等作为基... 由于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不足,小学生在写作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巧妙搭建习作动力支架,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内驱力,使学生的习作过程快乐而高效。以顺势而发的情感、单元统整的文本、深度阅读的积累、多元化的评价等作为基点,可以为学生搭建写作内驱力的支架,助力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形成高质量的习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动力支架 写作内驱力
下载PDF
基于实测时域信号的环卫底盘动力支架瞬态响应分析
3
作者 丁爽 张喆 +3 位作者 席松涛 路志成 郭海乐 李杰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1年第2期73-76,共4页
在进行底盘动力支架结构强度评估时通常对支架整体施加统一的冲击加速度进行评估,而实际结构在整车道路激励下中由于支架模态的影响,支架各处的实际加速度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实际测试的车架加速度信号,利用瞬态分析的方法计算... 在进行底盘动力支架结构强度评估时通常对支架整体施加统一的冲击加速度进行评估,而实际结构在整车道路激励下中由于支架模态的影响,支架各处的实际加速度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实际测试的车架加速度信号,利用瞬态分析的方法计算支架实际加速度响应,并基于模态叠加计算出支架各处的实际应力响应,为新结构设计及改进提供真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盘动力支架 瞬态分析 模态叠加
下载PDF
多工况载荷下动力舱支架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26
4
作者 芮强 王红岩 王良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2-786,共5页
为了将拓扑优化方法引入某动力舱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采用基于变密度方法的结构拓扑优化技术,以最小化结构静力和频率特性合成柔度指数为目标函数,以保留体积比为约束条件,进行了支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支架结构的刚强... 为了将拓扑优化方法引入某动力舱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采用基于变密度方法的结构拓扑优化技术,以最小化结构静力和频率特性合成柔度指数为目标函数,以保留体积比为约束条件,进行了支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支架结构的刚强度及模态振型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优化以后动力舱支架的静、动态特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最大应力由954MPa降低为207MPa,1阶固有频率由48.5 Hz提高到141 Hz,说明采用拓扑优化技术进行动力舱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动力支架 拓扑优化 多工况 变密度法
下载PDF
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的并发症分析与对策(附11例报告) 被引量:26
5
作者 尹承慧 徐皓 +3 位作者 陈宗雄 符臣学 姚晓东 张朝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7~48岁,平均27.2岁,使用动力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问为1.5~13个月,平均5.4个...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7~48岁,平均27.2岁,使用动力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问为1.5~13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出现感染8例;骨延迟愈合5例,骨不愈合1例,外支架断裂3例,畸形愈合2例。入院后不同的并发症予以相应处理。结果:固定过程中严格的生物力学操作可以避免固定系统因应力干扰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主体断裂;早期钉孔感染一般比较局限,通过适当的处理能够避免加重扩大;适当的动力化可以避免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论: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具备“生物学固定”理念的骨折固定器具,如果在胫骨骨折的固定过程中由于对外支架设计理念的理解不足,会导致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多种并发症,可以通过术中及术后的适当处理加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外固定支架 胫骨 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承慧 符臣学 +3 位作者 徐皓 林松庆 叶永平 陈宗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16-1818,共3页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外支架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其差异。方法对胫骨151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AO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使用x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计算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外支架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其差异。方法对胫骨151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AO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使用x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计算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经过8~19个月的随访,带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总体优良率为93.2%,平均愈合时间为4.3个月;动力外固定支架组总体优良率和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7.5%和4.1个月;在分型组内两种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别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但二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指标上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DAF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相似,但DAF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创伤更小,更符合微创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动力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特高压支柱类瓷质电气设备支架动力放大系数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程永锋 卢智成 +3 位作者 邱宁 高坡 鲁先龙 朱祝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51-3658,共8页
在对特高压支柱类瓷质电气设备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时,其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设备抗震性能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得到支架动力放大系数更合理的取值,对比了不同规范对支架动力放大系数的取值规定,并通过数值分... 在对特高压支柱类瓷质电气设备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时,其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设备抗震性能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得到支架动力放大系数更合理的取值,对比了不同规范对支架动力放大系数的取值规定,并通过数值分析,针对特高压瓷质支柱类电气设备,分析了不同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对支架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支架动力放大系数与诸多因素有关,结合分析结果并考虑安全和经济双重因素,建议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不宜小于1.4;在对支架进行设计时,支架频率应尽量避开支架动力放大系数的峰值点,支架频率宜控制在15~20 Hz范围内,且不宜小于15 Hz,此时支架动力放大系数取值基本趋于稳定,既避开了曲线的峰值点,支架动力放大系数较小,又满足了设备的抗震需求,也不会因支架设计的刚度过大而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支柱类瓷质电气设备 抗震性能 支架动力放大系数 场地类别 合理取值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惠法 严培军 茆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4期4365-4367,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此方法对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此方法对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很难获得稳定的固定,易产生再移位.目前认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不稳定的原因与肌肉的牵拉与挤压有关[1].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后易再移位,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对抗肌肉力量的方法及装置,再移位机会大,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难以维持关节面平整等,继发疼痛、腕关节和前臂功能障碍.而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由于操作上的困难和骨折粉碎严重,内固定仍不能完全解决稳定问题.外固定支架具有持续牵引的效果,可克服骨折重叠移位和桡骨短缩等不稳定因素而维持复位,是目前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比较好的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9
作者 蔡桦 卢耀明 +5 位作者 李钊 魏合伟 乔荣勤 张文财 张志海 颜祖侠 《中医正骨》 2004年第12期6-8,共3页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经平均 13.7个月的随访 ,对两组进行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 ,并对得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外支架固定组复位得分、功能得分均高于夹板固定组 ,其中复位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2 .3% ,SEF组为 4 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功能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8.7% ,SEF组为 5 2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在维持复位及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小夹板外固定 ,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艳青 刘本元 上官文斌 《汽车科技》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安全件和功能件,它的结构强度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其一阶固有频率对车内噪声有较大的影响。以某轿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为分析对象,阐述了对悬置支架优化设计时,设计空间与非设计空间确定、拓扑优...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安全件和功能件,它的结构强度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其一阶固有频率对车内噪声有较大的影响。以某轿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为分析对象,阐述了对悬置支架优化设计时,设计空间与非设计空间确定、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的过程等。优化结构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建立的悬置支架优化设计方法对悬置支架的设计计算分析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悬置支架 拓扑优化 形状优化 应力分析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性能计算与结构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立杰 周正 +1 位作者 黄建云 上官文斌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8-46,共9页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的安全件和功能件,是汽车悬置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低振动噪声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针对某款轿车变速箱后拉杆安装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失效的现象,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置支架的强度和模态进...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的安全件和功能件,是汽车悬置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低振动噪声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针对某款轿车变速箱后拉杆安装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失效的现象,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置支架的强度和模态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分析的结果,使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对支架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优化后得到的支架结构加工了新的支架,并对其进行疲劳和破坏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行性。采用的改进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性能提升及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悬置支架 性能计算分析 拓扑优化设计 试验验证
下载PDF
Link动力加压钢支架治疗拇外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淑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Link动力加压钢支架 治疗 拇外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大倾角大采高开采支架动载失稳机理及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解盘石 吴少港 +2 位作者 罗生虎 伍永平 陈建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71,共14页
动载下支架(群)稳定性控制是大倾角煤层开采难题之一,以大倾角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物理模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大倾角大采高坚硬顶板工作面典型动载的特征,分析了支架在多维动载作用下的... 动载下支架(群)稳定性控制是大倾角煤层开采难题之一,以大倾角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物理模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大倾角大采高坚硬顶板工作面典型动载的特征,分析了支架在多维动载作用下的失稳机理,提出支架动态稳定性控制对策。结果表明:周期来压时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对支架顶梁或掩护梁易产生来压动载,来压时垮落顶板易产生正压冲击型动载和后推冲击型动载,垮落矸石滑滚易造成架间(侧推)动载。给出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支架下滑和转动基本运动模式及其耦合状态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支架转动(倾倒趋势)和架间作用力随着顶板法向载荷的减小、顶板切向载荷的增大、顶板偏载程度的增大和采高的增大而增大。数值模拟表明:在正压冲击作用下,支架后柱受载大于前柱;后推作用下,立柱底部受载大于中上部;架间作用时,同一支架内上部立柱受载大于下部,上方支架受载大于下方支架,且均具有明显的非对称受载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坚硬顶板超前周期性爆破弱化、降低底板比压、增设双向侧推装置、采用擦顶带压移架等措施,现场实测表明有效降低了动载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支架动力失稳 动力学方程 稳定性控制 大采高综采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平 李运进 叶小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3842-3844,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患者85例,将8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患者85例,将8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切口长度上、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随访半年显示研究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现象,而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7.14%(P<0.05)。结论:针对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疗效,但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促进患者肘功能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 传统内固定术 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付炳金 朱晓东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0-93,101,共5页
目的:总结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疗效,探讨2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3月62例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其... 目的:总结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疗效,探讨2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3月62例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其中32例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治疗,30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统计患者X线片计量资料,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及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外固定支架组4例,锁定加压钢板组4例。手术后24个月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28例,可/差4例;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28例,可/差2例。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与锁定加压钢板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2型与C3型骨折,不仅操作简便,创伤小,有效保护了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折周围血液供应,还通过直视下复位,有效纠正桡骨远端短缩畸形与成角畸形,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2型与C3型骨折,也通过直视下复位,有效纠正了桡骨远端畸形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台阶,增加了复位的满意程度,锁定加压钢板锁定系统的固定强度高,能有效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并允许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复位+植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2型与C3型骨折,X线片计量资料评分满意,腕关节功能评分满意,手术并发症少,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 微创复位 植骨 锁定加压钢板 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
下载PDF
轴向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节段性骨折
16
作者 曾昭浚 吴文华 +3 位作者 林其仁 付小杯 李炎川 黄杰苗 《现代康复》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单臂多功能轴向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胫骨节段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结果。认为它在治疗该类骨折上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该治疗方法对骨折端的干扰小;骨折固定牢固;骨折端在适当时期可进行轴向动力作用,有利于骨折的... 本文报道了应用单臂多功能轴向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胫骨节段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结果。认为它在治疗该类骨折上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该治疗方法对骨折端的干扰小;骨折固定牢固;骨折端在适当时期可进行轴向动力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本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成功率为94%.治疗时除了遵循外固定治疗的一般原则外,我们强调:术前要根据X线片选用合适的支架;对于中间骨折段要尽量使用一枚或一枚以上的外固定螺钉,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外固定支架应放置于胫骨的前内侧,这样更符合张力侧固定的原则;安置支架前要尽量使骨折对位对线,必要时采用小切口整复,同时对不稳定骨折端配合简单的内固定,如钢丝,保证支架安装在基本直线上,既可减少固定钉的张力,又利于今后更为有效地对骨折端进行轴向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动力型外固定支架 治疗 胫骨干节段性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下载PDF
多功能动力复位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护理
17
作者 李玉焕 王艳梅 王郑玲 《山西护理杂志》 1995年第2期78-79,共2页
本文报告了我科采用自制的多功能动力复位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378例的护理要点,以及正确协助患儿功能锻炼、防止复位后再脱位和股骨头坏死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动力复位支架 髋脱位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韩文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4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交锁髓内钉组)40例和B组(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 目的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交锁髓内钉组)40例和B组(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较受肯定,且对患者的手术性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胫骨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治疗肘关节骨骺损伤的效果
19
作者 阮峻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在肘关节骨骺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肘关节骨骺损伤患儿100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和微创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在肘关节骨骺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肘关节骨骺损伤患儿100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和微创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肘关节的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的肘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联合BMP治疗肘关节骨骺损伤安全有效,可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骺生长,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支架 BMP 肘关节骨骺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整车耐久试验路况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强度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博 张晓东 +2 位作者 赵赛 王俊 李志强 《汽车零部件》 2017年第11期27-30,共4页
在整车开发前期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能够缩短整车开发周期,是现在汽车设计发展的趋势。为提高有限元仿真分析精度,基于整车耐久试验路况制定了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强度分析工况,并根据悬置支架与周边件的实际装配关系建立能够准确... 在整车开发前期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能够缩短整车开发周期,是现在汽车设计发展的趋势。为提高有限元仿真分析精度,基于整车耐久试验路况制定了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强度分析工况,并根据悬置支架与周边件的实际装配关系建立能够准确反映悬置支架受力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对动力总成悬置支架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构优化后,悬置支架的应力水平明显降低,并通过应力采集试验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悬置支架 耐久 仿真 强度 结构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