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渣坝抗震稳定性的三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健 董鹏 戚佩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4-48,共5页
本文采用三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 ,分析研究了某灰渣坝在 8度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 .抗震分析中同时考虑了坝体的三维特性、震动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对材料剪切模量的影响 。
关键词 灰渣坝 抗震分析 三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
下载PDF
灰渣坝抗震稳定性的三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
2
作者 周健 董鹏 戚佩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48,56,共5页
采用三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 ,分析研究了某灰渣坝在 8度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中同时考虑了坝体的三维特性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孔隙水产生、扩散、消散作用对材料剪切模量和坝体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
关键词 灰渣坝 地震 抗震分析 三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
下载PDF
可液化地基上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特征有效应力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龙慧 陈国兴 庄海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31-1737,共7页
采用Byrne简化的Martin-Finn振动孔压增量模型描述土体的液化特性,采用Davidenkov黏弹性本构模型描述土体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可液化地基-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相互作用的二维分析模型,采用动力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对可液化地基... 采用Byrne简化的Martin-Finn振动孔压增量模型描述土体的液化特性,采用Davidenkov黏弹性本构模型描述土体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可液化地基-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相互作用的二维分析模型,采用动力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对可液化地基上两层三跨岛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动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动力总应力方法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结构两侧及底部邻近位置的土体较易液化,地基土的液化对地下结构邻近地表的加速度反应有明显的影响,且在地基土液化的影响下地下结构有明显上浮的趋势,并呈现出中部上凸的变形特征,地下结构的破坏型式为上层顶板和底板两端的受拉破坏、下层底板边跨跨中的上拱弯曲破坏、中柱的受压破坏、侧墙底端的弯曲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地震破坏机制 可液化地基 动力有效应力分析
下载PDF
田湾核电5-8号机组第一阶段取水明渠工程北导流堤抗震稳定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金煜皓 赵杰 王桂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5-791,共7页
以田湾核电5-8号机组第一阶段取水明渠工程北导流堤实际工程为背景,详细阐述了核电规范规定的3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即滑动面法、静力有限元法和动力有限元法。运用Geo-slope软件分析导流堤抗震稳定性,计算出在不同地震动SL1和SL2条件下滑... 以田湾核电5-8号机组第一阶段取水明渠工程北导流堤实际工程为背景,详细阐述了核电规范规定的3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即滑动面法、静力有限元法和动力有限元法。运用Geo-slope软件分析导流堤抗震稳定性,计算出在不同地震动SL1和SL2条件下滑动面位置和最小安全系数。SL1条件下安全系数大于1;对SL2条件下安全系数小于1,导流堤发生瞬时失稳的情况,进行了Newmark滑移量分析,但由于非线性地基土液化区的存在,需进一步应用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补充分析,结果表明:SL1地震动作用下,导流堤稳定性良好;SL2地震动作用下虽发生瞬时失稳,但变形量很小,仍然具有安全性。计算方法和分析成果对类似核电导流堤抗震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堤 动力有限元法 NEWMARK法 有效应力动力分析 抗震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的退化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雨 叶为民 +1 位作者 唐益群 陈竹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土体振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桩的竖向承载力将发生退化。基于桩的竖向承载机理以及地震作用下土的有效应力状态变化,提出了桩竖向抗震承载力退化效应的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极限桩侧阻力...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土体振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桩的竖向承载力将发生退化。基于桩的竖向承载机理以及地震作用下土的有效应力状态变化,提出了桩竖向抗震承载力退化效应的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极限桩侧阻力和极限桩端阻力的退化计算模型。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液化砂土地基上的桩基进行了竖向抗震承载力退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竖向抗震承载力 退化效应 有效应力 竖向承载机理 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lasting effect with divided charge structure 被引量:1
6
作者 Hu Tao Li Xianglong +1 位作者 Guan Si He Lihua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4年第6期39-45,共7页
This paper numerically simulates the stress development and generates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medium-length hole blasting in infinite rock mass for continuous charge and divided charge in blasting by using th... This paper numerically simulates the stress development and generates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medium-length hole blasting in infinite rock mass for continuous charge and divided charge in blasting by using the large-scale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software LS-DYNA and the elastic-plastic model ~*MAT_PLASTIC_KINEMATIC and JWO-EOS.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creasing rate in Von Mises effective stress of blasting,element effective stress peak of free surface,bore wall stress and acceleration are investigated.It is shown that divided charge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blasting effect by engineering blast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length hole bench blasting divided charge ANSYS/LS-DYNA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