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力组分”思想的沉积物粒径趋势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涛 石学法 刘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3,共7页
"粒径趋势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粒径趋势)来反推沉积物输运路径。依据"动力组分"思想,通过建立一个一维的悬浮沉积物输运模型来正演沉积物输运方向上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和粒径趋势,探... "粒径趋势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粒径趋势)来反推沉积物输运路径。依据"动力组分"思想,通过建立一个一维的悬浮沉积物输运模型来正演沉积物输运方向上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和粒径趋势,探讨水动力能量沿程衰减和沿程增强两种不同情形下的粒径趋势特征。研究表明:粒径趋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沉积物中不同"动力组分"的混合比在净输运方向上的一定距离内单调变化。在沉积物净输运方向上,当水动力能量沿程衰减时可以先后出现两种粒径趋势类型,水动力能量沿程增强时最多可先后出现三种粒径趋势类型。水动力能量的沿程变化速度对于粒径趋势的转换有重要影响,变化速度越快,则粒径趋势类型完成转换时的距离越短。和分选系数相比,峰度值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对混合比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趋势 动力组分 沉积物输运模型
下载PDF
开放体系下页岩生烃组分动力学研究:以渤南洼陷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门辉 蒋启贵 +4 位作者 李志明 黎茂稳 马媛媛 申宝剑 仰云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7,共9页
页岩生烃组分及气油比演化特征对页岩油资源评价及可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单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结合Kinetics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对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低熟泥页岩进行了开放体系条件下生烃组分动力学模拟,对该区页岩不同演... 页岩生烃组分及气油比演化特征对页岩油资源评价及可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单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结合Kinetics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对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低熟泥页岩进行了开放体系条件下生烃组分动力学模拟,对该区页岩不同演化阶段生烃产物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干气(C_1)、湿气(C_2~C_4)、轻质烃(C_5~C_(14))及重质烃(C_(15+))组分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_i和频率因子A,并将页岩动力学参数进行地质过程外推应用,结合渤南洼陷埋藏史与热史,对该区页岩油生烃史,气油比等生烃特征进行了计算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色谱 烃源岩 组分动力 页岩油
下载PDF
渤南洼陷页岩生烃组分动力学分析及其对页岩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启贵 申宝剑 +3 位作者 仰云峰 李志明 马媛媛 钱门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39,共9页
中国东部古近系页岩层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成烃生物以浮游藻为主,主要为Ⅰ型有机质。利用热解色谱仪对Ⅰ型有机质进行了烃源岩生烃组分动力学分析,并结合热史外推地质过程,对渤南洼陷烃源岩层段页岩油气生成潜力、组分及含油饱和度... 中国东部古近系页岩层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成烃生物以浮游藻为主,主要为Ⅰ型有机质。利用热解色谱仪对Ⅰ型有机质进行了烃源岩生烃组分动力学分析,并结合热史外推地质过程,对渤南洼陷烃源岩层段页岩油气生成潜力、组分及含油饱和度进行了研究。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烃源岩层系轻烃及重烃生烃转化率分别为31.1%和43.8%,已进入主生油期,如排烃不畅,则层系油饱和指数为273.24,有一定的页岩油潜能,但油质重,不利于页岩油开发;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层系轻烃及重烃生烃转化率分别为73%和83.5%,原油已大量生成,甲烷生烃转化率为33.2%,已进入大量生成甲烷阶段,湿气生烃转化率为58.1%,是生成湿气的高峰,如排烃不畅,则层系油饱和指数达571.17,且油气并存,弹性驱动力强,是页岩油开发重要目标区;沙四中及下亚段,生油已结束,是甲烷生成高峰期,如排烃效率低,已生成的原油将会裂解,除非形成超压体系,此时烃源岩层系主要是以气为主,应以页岩气勘探开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组分动力 含油饱和度 页岩油气 烃源岩 沙河街组 渤南洼陷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氟化钡融解的等组分动力学研究(英文)
4
作者 S.M.Hamza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A constant-composition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kinetic of dissolution of barium fluoride in which the activities of the latticeions were maintained constant during the experiments. The method enableskineti... A constant-composition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kinetic of dissolution of barium fluoride in which the activities of the latticeions were maintained constant during the experiments. The method enableskinetic data to be obtained at very low undersaturation. A striking change inthe mechanism of dissolution is observed as the driving force is changed. Athigher driving forces (relative undersaturation 0.15--0.20) the process appearsto follow normal diffusion-controlled dissolution, while at very low undersatu-ration (0.04--0.12) a surface controlled reaction predominates. The tworegions of undersaturation a show marked difference in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钡 融解 组分动力
下载PDF
近十年中药药代动力学新技术新方法概述 被引量:8
5
作者 柏冬 王瑞海 刘丽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891-895,共5页
中药具有多成分、药效物质不确切的特征,长期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使得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认为,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 中药具有多成分、药效物质不确切的特征,长期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使得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认为,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药代标记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对近十年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综述,希望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代动力 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 中药药代标记物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热解动力学及地层渗透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益维 汪友平 +2 位作者 孟祥龙 苏建政 龙秋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8-684,共7页
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是采用加热井对地层进行加热,将地层中滞留的重质烃转化为轻质烃,同时将尚未转化的固体有机质热解生成油气后采出。热解油气生成量预测及地层孔渗变化是页岩油改质开采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之一。利用页岩井下取心样... 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是采用加热井对地层进行加热,将地层中滞留的重质烃转化为轻质烃,同时将尚未转化的固体有机质热解生成油气后采出。热解油气生成量预测及地层孔渗变化是页岩油改质开采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之一。利用页岩井下取心样品,采用黄金管实验装置,研究了页岩加热过程中的有机质热解规律及组分动力学,获得了烃类气体、轻质油及重质油的生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0~500℃范围内,油的生成量先增后减,而气体量持续增加;低速升温条件下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左移,热解温度变低。重质油、轻质油和气态烃的活化能分别为39~49,57~74和56~59 kcal/mol;动力学模型可预测任意时间的烃类生成量。应用三轴高温渗透率测试装置,获得了页岩从室温到高温(550℃)条件下的氮气测试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页岩加热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分为下降段、上升段和稳定段,在温度达到有机质热解温度后,基质及裂缝渗透率均出现明显改善,比初始渗透率提高1~2个数量级。热解油气生成量及渗透率变化可为低成熟度页岩油加热改质开采的产量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活化能 组分动力 反应动力 原位加热 有机质热解 低成熟度 页岩油
下载PDF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特邀)
7
作者 超星 胡臻 朱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5,共19页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CEAS)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时间快、空间占用少等优势,在痕量气体检测与精密光谱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计算与实验结果,阐明了腔增强技术对信号增强的共性原理及实验测量吸收系数的方法,进而介绍了几种具...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CEAS)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时间快、空间占用少等优势,在痕量气体检测与精密光谱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计算与实验结果,阐明了腔增强技术对信号增强的共性原理及实验测量吸收系数的方法,进而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包括:相干光CEAS技术、非相干光CEAS技术及光梳相干宽带CEAS技术等。以此为基础对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在大气污染检测、生物医疗传感、化学反应动力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对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谐振腔增强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 痕量气体检测 光谱测量 大气组分传感 生物医学传感 化学反应动力组分诊断
下载PDF
端元分析模型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度数据反演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晓东 翟世奎 许淑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9-166,共8页
关键词 长江口 粒度 动力组分 端元分析模型
下载PDF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粒度端元模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存勇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为了研究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粒度中所蕴涵的沉积信息,利用端元分析模型对连云港近岸海域108个沉积物样品粒度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分布区存在着3个具有一定动力意义的粒级组,代表了不同能量环境下形成的沉积... 为了研究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粒度中所蕴涵的沉积信息,利用端元分析模型对连云港近岸海域108个沉积物样品粒度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分布区存在着3个具有一定动力意义的粒级组,代表了不同能量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并初步探讨了沉积物来源及其演变,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近岸海域 沉积物粒度 端元分析模型 动力组分
下载PDF
单冷阱热解色谱仪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启贵 马媛媛 李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551,558,共7页
利用单冷阱热解色谱仪对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解分析,通过电磁切割和冷阱富集的匹配,能实现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热解生烃组分色谱分析,气态烃也得到很好分离,从而为烃源岩组分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热解分析表明,烃... 利用单冷阱热解色谱仪对烃源岩样品进行热解分析,通过电磁切割和冷阱富集的匹配,能实现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热解生烃组分色谱分析,气态烃也得到很好分离,从而为烃源岩组分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热解分析表明,烃源岩从Ⅰ型到Ⅲ型有机质,甲烷产率快速增加,而轻质油和重质油则逐渐减少,湿气与有机质类型关系不明确,产率变化不大;烃源岩热解产物正烷烃与正烯烃的比值受到热解速率、烃源岩演化阶段及类型的综合影响,不能简单地以烃源岩热解正烷烃与正烯烃的比值来确定有机质类型。建立的烃源岩热解生烃组分动力学分析技术能提供包括C1(干气)、C2—C4(湿气)、C5—C14(轻质油)和C15+(重质油)的动力学数据,从而为烃源岩定量评价、确定其主成油期、主成气期、油气比和资源量计算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冷阱 热解色谱 烃源岩 组分动力
下载PDF
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的竞争吸附数学模型研究
11
作者 徐婕 朱家文 +2 位作者 陈葵 孙华丽 杨生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采用竞争吸附法分离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分别采用扩展Langmuir、扩展Langmuir-Freundlich和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稀溶液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竞争吸附热力学行为。其中扩展Jovanovic-Langmuir模型取得了... 采用竞争吸附法分离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分别采用扩展Langmuir、扩展Langmuir-Freundlich和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稀溶液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竞争吸附热力学行为。其中扩展Jovanovic-Langmuir模型取得了最好的结果。并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HZ820吸附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的吸附量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温度利于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吸附量的增大和选择性的提高,而提高pH值利于增大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吸附量,而选择性则在pH值接近6.5时趋于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竞争吸附模型 扩展Langmuir 扩展Langmuir—Freundlich 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 组分动力学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