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动力肌平衡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认识
1
作者 程显堂 王宏沛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9期569-570,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平衡术 动力肌 治疗 先天性畸形 手法矫治 手术矫治 马达加斯加
下载PDF
关节融合术结合动力肌移位治疗足部畸形远期疗效观察
2
作者 孔晓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9-299,共1页
自Ryerson1923年报告三关节融合术治疗足部畸形以来,是矫形外科采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的基本术式,但仍不能解决畸形复发问题。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1~3〕报告了该术式疗效不佳的因素,提出关节融合术的同时行动力肌移位... 自Ryerson1923年报告三关节融合术治疗足部畸形以来,是矫形外科采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的基本术式,但仍不能解决畸形复发问题。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1~3〕报告了该术式疗效不佳的因素,提出关节融合术的同时行动力肌移位术。本文对1987~1996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畸形 关节融合术 治疗 动力肌移位
下载PDF
动力肌平衡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
3
作者 蒋文鑫 谢宏 +2 位作者 王奋平 阿米娜 阿依夏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9期68-68,共1页
目的动力肌平衡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方法在彻底松解挛缩软组织,矫正骨性畸形的基础上,同时行胫前肌外移及外踝韧带重建术。结果采用此法共收治78例114足,随访 98足,优良达 94.1%,术后畸形不易复发。结论早期施行... 目的动力肌平衡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方法在彻底松解挛缩软组织,矫正骨性畸形的基础上,同时行胫前肌外移及外踝韧带重建术。结果采用此法共收治78例114足,随访 98足,优良达 94.1%,术后畸形不易复发。结论早期施行一次决定性手术,争取完全纠正畸形,妥善建立动力肌平衡,以保持矫正位置,是防止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肌平衡 手术治疗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下载PDF
股骨柄髓外设计对髋关节接触力影响的骨肌多体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伟 张志峰 +2 位作者 陈瑱贤 王彩梅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股骨柄颈干角、偏心距和前倾角等设计参数对髋关节接触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AnyBody软件建立TH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股骨柄颈干角在±10°、偏心距在±20 mm...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股骨柄颈干角、偏心距和前倾角等设计参数对髋关节接触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AnyBody软件建立TH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股骨柄颈干角在±10°、偏心距在±20 mm和前倾角在±10°内变化时单因素或多因素对髋关节接触力的影响规律。结果 偏心距减小20 mm,最大髋关节接触力增加26.08%。颈干角增加10°,最大髋关节接触力增加5.99%。前倾角增加10°,会减小步态周期0%~24%时髋关节接触力,峰值减小19.16%;但会显著增加步态周期38%~70%时髋关节接触力,峰值增加67.78%。结论 在进行股骨柄髓外个性化设计时,在重建患者解剖参数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股骨柄的偏置距离,减小颈干角和前倾角,以避免增加髋关节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柄髓外设计 多体动力 髋关节接触力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个体化患者右转步态的骨肌多体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瑱贤 王玲 +1 位作者 李涤尘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构建个体化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的骨肌多体力学模型,模拟患者下肢右转步态时体内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以1位具体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动力学仿真软件Any Body及其依赖于力的运动学建模方法... 目的构建个体化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的骨肌多体力学模型,模拟患者下肢右转步态时体内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以1位具体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动力学仿真软件Any Body及其依赖于力的运动学建模方法,建立与患者相对应的TKR下肢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患者的右转步态进行模拟。通过逆动力学分析右转步态,同时预测患者膝关节接触力、关节运动、肌肉活性和韧带力。结果模型预测的胫骨-股骨关节内、外侧接触力的均值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5、164 N,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61,预测的髌骨接触力均值最大值为250 N。模型预测的接触力和肌肉活性与患者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模型预测的胫骨-股骨的伸展弯曲、内外旋和内外翻运动的均值分布范围分别为3°~47°、-3.4°~1.5°、0.2°^-1.5°,胫骨-股骨的前后、上下和内外侧平移的运动范围分别为2.6~9.0 mm、1.6~3.2 mm、4.2~5.2 mm。模型还预测了内、外侧旁系韧带力和后交叉韧带力,其最大值分别为190、108、108 N。结论所开发的模型能够预测人工膝关节体内生物力学行为,为后续研究膝关节假体临床失效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计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右转步态 多体动力 接触力 肉活性
下载PDF
个体化骨肌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联合建模的肩胛骨锁定板生物力学评估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勋健 陈瑱贤 +3 位作者 曹卓 夏志辉 陈军 靳忠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8-176,共9页
为解决难以在体内生理载荷条件下评估植入物力学性能的问题,建立了个体化骨肌多体动力学联合有限元建模方法,在个体抬高运动体内载荷状况下调查肩胛骨骨折板的设计和生物力学性能。以一例个体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软件An... 为解决难以在体内生理载荷条件下评估植入物力学性能的问题,建立了个体化骨肌多体动力学联合有限元建模方法,在个体抬高运动体内载荷状况下调查肩胛骨骨折板的设计和生物力学性能。以一例个体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软件Anybody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与个体上肢相对应的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和肩胛骨骨折固定有限元模型,模拟右臂外展90°和前屈45°运动;采用骨肌多体动力学方法,预测个体体内所有的肌肉力和关节力,然后将预测的肌肉力和关节力加载至肩胛骨骨折固定有限元模型,调查新设计骨折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传统重建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右臂外展和前屈运动中,最大盂肱关节接触力分别为428 N和379 N;2.6 mm厚度新设计骨折板的最大范氏应力分别为118 MPa和113 MPa,均小于3 mm厚度重建板的最大范氏应力128 MPa和142 MPa。与传统的植入物失效评估方法相比,个体化联合建模方法增加考虑了个体的解剖差异和体内生理载荷状况,允许在个体日常活动体内载荷下调查植入物的生物力学性能,可为假体设计、医生手术和术后康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肩胛骨锁定板 体内载荷 多体动力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术后髋骨CT数据重建个性化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及步态仿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兴 王洪福 +3 位作者 罗伟 成博 王俊元 刘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685-5690,共6页
背景:髋骨体内受力复杂,需要更高效、准确的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目的:构建与患者术后髋骨相对应的个性化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步态仿真,探究患者术后髋骨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根据患者术后髋骨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三维重建,在Ge... 背景:髋骨体内受力复杂,需要更高效、准确的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目的:构建与患者术后髋骨相对应的个性化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步态仿真,探究患者术后髋骨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根据患者术后髋骨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三维重建,在Geomagic Studio完成实体化和位置匹配并在Hypermesh中网格化。利用Any Body软件建立患者个性化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模拟正常人平地行走时的动作,导出髋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肌肉力、关节力和关节力矩,将导出的数据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在软件Abauqus上计算步态过程中髋骨受到的应力、应变的大小及其集中部位。结果与结论:(1)关节力在2.1 s时,髋关节3个方向关节力的最大值分别为600,2 000,100 N;(2)髂骨关节几乎只有在Y方向受力,最大值为1 000 N;(3)髋关节所受最大应力在30%步态周期处约为12 MPa,最大相对位移为0.5 mm;(4)结果表明,患者术后髋骨所受应力较大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骶髂关节附近、髋臼后上方、髂骨中央、耻骨上方,术后髋骨所受应力较正常髋骨偏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髋骨 有限元 多体动力 步态周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股骨偏心距对骨肌多体动力学和接触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夕辉 柴伟 +2 位作者 高永昌 张志峰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偏心距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以1例CroweⅣ型DDH女性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软件AnyBody,...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偏心距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以1例CroweⅣ型DDH女性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软件AnyBody,建立与患者对应的个体化THA下肢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股骨偏心距在±20 mm内变化时髋关节力、外展肌力的改变。同时建立不同偏心距下股骨-S-ROM假体动态有限元模型,由骨肌模型计算的不同偏心距下水平匀速行走步态内的动态载荷被加载至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S-ROM假体柄与袖套之间的应力、接触应力和微动进行分析。结果股骨偏心距±20 mm内的变化对髋关节力峰值影响较小,股骨偏心距减小会导致外展肌力峰值显著增加,股骨偏心距增大会导致柄的最大应力、接触应力和微动显著增加。结论 DDH患者THA中股骨偏心距改变对外展肌力和假体最大应力、接触应力与微动影响显著,医生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多体动力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应用缝匠肌动力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0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金祥 丁元斌 唐怀滨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缝匠动力 修复
下载PDF
半腱肌、腓骨长肌动力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患者的护理
10
作者 刘丽华 王英彬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9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半腱 腓骨长 交叉韧带手术 护理 动力重建
下载PDF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临床探析
11
作者 包明星 张吉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0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尺神经损伤9例中,总有效率为77.8%;脊髓灰质炎或脑瘫... 目的 探讨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尺神经损伤9例中,总有效率为77.8%;脊髓灰质炎或脑瘫后遗症3例中,总有效率为66.7%;切割伤致多发神经、肌腱损伤6例,总有效率为0;压砸伤、烧伤、机器伤等复合伤2例中,总有效率为50%.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手内在功能重建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下前锯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和重建肌动力17例
12
作者 徐前锋 冯承臣 刘瑞军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四肢 创面 皮瓣 动力重建
下载PDF
眼屈光状态对睫状肌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洪生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2年第7期137-140,共4页
目的:从运动生理角度来探讨不同屈光状态对睫状肌的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燕山地区年龄6~16岁的中小学生62人123眼,屈光度在(+6.00D~-6.00D)之间,按0.75D间距将检测眼结果分为13组,测定其眼睫状肌远点肌张力及肌力。结果:睫状肌远点... 目的:从运动生理角度来探讨不同屈光状态对睫状肌的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燕山地区年龄6~16岁的中小学生62人123眼,屈光度在(+6.00D~-6.00D)之间,按0.75D间距将检测眼结果分为13组,测定其眼睫状肌远点肌张力及肌力。结果:睫状肌远点肌张力在不同眼屈光状态为一稳定值,且随眼静态屈光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眼静态屈光的静态是远视标注视状态;在近视眼发生过程中调节功能没有发挥主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张力 张力 睫状张力 调节 静态屈光 假性近视
下载PDF
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在肛门失禁的治疗(编译)
14
作者 陈德谊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59-360,共2页
复习 1999年以前有关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在某些病例有较好的功能恢复 ,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率 ,要慎重选用 ,并希与结肠造口术作随机对照比较。
关键词 肛门失禁 动力成形术 结肠造口术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植入式电刺激膈肌起搏器恢复高位颈髓损伤的呼吸功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世民 宁志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85-487,共3页
关键词 植入式电刺激膈起搏器 高位颈髓损伤 呼吸功能 呼吸动力肌 神经支配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跟腱动力重建33例
16
作者 周茂垣 王道珍 +2 位作者 杨建惠 林智勤 连福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8-248,共1页
跟腱动力重建33例周茂垣,王道珍,杨建惠,林智勤,连福明我院自1989年9月以来,采用肌腱移位术重建跟腱动力3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2~26岁。均为脊... 跟腱动力重建33例周茂垣,王道珍,杨建惠,林智勤,连福明我院自1989年9月以来,采用肌腱移位术重建跟腱动力3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2~26岁。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所致跟行足畸形。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动力肌移动 重建术 腱移位
下载PDF
颈部肌力测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曹 周卫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颈部 动力力测试 等长力测试 徒手力检查 肉收缩
下载PDF
股二头肌移位治疗连枷踝术后的康复治疗
18
作者 崔秀萍 杨丰贤 白颜红 《青岛医药卫生》 1997年第3期21-21,共1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中,小腿肌肉广泛而均衡瘫痪致踝关节连枷十分常见。手术后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病人不愿接受。我科根据下肢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股二头肌为动力肌,通过阔筋膜条或人工肌腱转移至足背,重建足背伸功能。自1986年~1994年共收... 小儿麻痹后遗症中,小腿肌肉广泛而均衡瘫痪致踝关节连枷十分常见。手术后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病人不愿接受。我科根据下肢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股二头肌为动力肌,通过阔筋膜条或人工肌腱转移至足背,重建足背伸功能。自1986年~1994年共收治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后康复治疗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二头 康复治疗 小儿麻痹后遗症 生物力学 阔筋膜 动力肌 胫前 术后康复 足背 步态周期
下载PDF
微波热凝后骨骼肌体积及功能的变化
19
作者 张晓旻 武和明 邢树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5-1238,共4页
背景:微波利用其热效应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微波热凝作用后造成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部位由纤维组织修复。但是微波热凝是否能产生缩容效果运用于口腔临床,目前经检索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微波热凝骨骼肌后肌肉体积和... 背景:微波利用其热效应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微波热凝作用后造成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部位由纤维组织修复。但是微波热凝是否能产生缩容效果运用于口腔临床,目前经检索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微波热凝骨骼肌后肌肉体积和功能的改变,探讨微波热凝用于骨骼肌体积缩小的可能性。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暴露双侧胫骨前肌,采用2450MHz微波治疗仪以70W微波热凝一侧胫骨前肌20s,另一侧不做微波热凝作对照。分别于热凝后24,48h和1,8周,随机各处死5只兔,测量双侧胫前肌体积变化,8周处死动物前,行肌电生理检测双侧胫前肌的肌动力。结果与结论:微波热凝后24,48h骨骼肌体积增大[(5.82±0.93),(6.04±0.47)mL],48h体积最大,1周后肌肉体积开始缩小[(4.90±0.80)mL],8周后体积[(4.27±0.67)mL]缩小23.6%;肌电生理检测显示对照组与热凝组潜伏期分别为(1.765±0.393),(1.760±0.394)ms,波宽分别为(6.273±0.808),(6.259±0.773)ms,两组之间传导速度及波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微波热凝后48h内肌肉体积增大,随后体积减小,骨骼肌可保持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凝 动力 骨骼 体积 肉及腱组织工程
下载PDF
UKA假体后倾角安装位置对衬垫磨损的影响
20
作者 党晓栋 熊守林 +5 位作者 屈亚飞 任佳轩 张静 张净宇 乔锋 陈瑱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关节力和运动、衬垫接触应力、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的影响。结果后倾角0°时,衬垫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为24.84 MPa,接触应力为47.61 MPa,5百万次循环(million cycle,MC)周期的磨损量为47.29 mm3。随着UKA胫骨假体后倾角的增加,步态周期内旋和后移运动均增大,摆动相的内侧关节力增大,5 MC磨损周期后衬垫von Mises等效应力与接触应力显著减小,衬垫的磨损面积、最大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随之减少。相对于后倾角0°,后倾角为3°、5°、7°时衬垫的线性磨损深度分别减小了17.8%、19.2%、20.6%;衬垫体积磨损量分别下降了24.5%、30.9%、34.3%。结论UKA假体考虑后倾角安装超过3°时会显著增加步态周期内旋运动和后移运动,减小聚乙烯衬垫关节面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后倾角 多体动力 接触力学 磨损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