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相混输泵动叶轮流道内气相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广泰 叶勋云 刘宗库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了揭示多相混输泵动叶轮流道内含气率的分布规律,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以空气和纯水作为两相介质,采用Fluent软件在进口含气率为30%的工况下对泵内两相流态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叶高下的气相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在首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 为了揭示多相混输泵动叶轮流道内含气率的分布规律,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以空气和纯水作为两相介质,采用Fluent软件在进口含气率为30%的工况下对泵内两相流态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叶高下的气相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在首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轮毂附近的气相体积分数最大,而在次级和末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基本相同;在不同压缩级动叶轮0.5倍叶高处,从动叶轮进口到出口,首级动叶轮叶片吸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比次级和末级大;从轮毂到轮缘首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与次级和末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的差值逐渐减小,而在吸力面却逐渐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提高多相混输泵输送效率及运行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压缩级 动叶轮 含气率
下载PDF
分子泵动叶轮和芯轴的装配力计算
2
作者 马绍兴 何朝晖 +1 位作者 张日升 吉方 《真空》 CAS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针对涡轮分子泵动叶轮和芯轴过盈装配问题,采用压力装配方法进行装配并对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芯轴压装力和压入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装配过程压装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仿真分... 针对涡轮分子泵动叶轮和芯轴过盈装配问题,采用压力装配方法进行装配并对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芯轴压装力和压入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装配过程压装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的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压装力和压入位移之间的关系为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压装对动叶轮的叶片性能影响很小。装配力的分析对指导动叶轮装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泵 动叶轮 过盈装配 压装力 压入位移
下载PDF
动叶轮叶片数对多相混输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史广泰 姚鑫 +1 位作者 陶思佳 孙国栋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39-44,52,共7页
为了探究动叶轮叶片数对多相混输泵外特性、做功性能和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欧拉非均质流模型,利用CFX软件对不同动叶轮叶片数下的多相混输泵在多种流量工况、入口含气率10%的条件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发现:流量在90 m^(3)/h及以下时... 为了探究动叶轮叶片数对多相混输泵外特性、做功性能和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欧拉非均质流模型,利用CFX软件对不同动叶轮叶片数下的多相混输泵在多种流量工况、入口含气率10%的条件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发现:流量在90 m^(3)/h及以下时,动叶轮叶片数对扬程和效率的变化趋势影响相对较小,而随着流量的增加,四叶片动叶轮会使混输泵扬程和效率的下降程度增大;当动叶轮叶片数为3时,多相混输泵的外特性、叶片表面静压分布、载荷分布和水力特性等均优于动叶轮叶片数为4时的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多相混输泵动叶轮叶片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动叶轮 叶片数 水力性能
下载PDF
流量对多相混输泵首级动叶轮气相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庆方 史广泰 +1 位作者 刘宗库 王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80,共6页
气液两相分布规律是研究多相混输泵性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与其优化设计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揭示变流量工况下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分布规律,首先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对混输泵全流道计算域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时均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采用... 气液两相分布规律是研究多相混输泵性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与其优化设计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揭示变流量工况下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分布规律,首先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对混输泵全流道计算域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时均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采用CFD技术在进口含气体积分数为30%时对泵内气液两相三维流态进行模拟,最后分析和总结了流量对混输泵叶轮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叶高气相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下,气相在首级动叶轮不同叶高进口附近变化均比较剧烈,并且流量对叶片后半段气体体积分布规律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吸力面上的影响最大;气相在首级动叶轮0.1倍叶高处压力面和吸力面从进口到出口的变化趋势相反,而在其他叶高处的变化趋势均相似;在不同流量下首级动叶轮叶片出口位置气相分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多相混输泵气液输送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流量 动叶轮 气相分布 CFD
下载PDF
烟气轮机动叶轮盘冷却共轭传热数值分析
5
作者 石海 王晓放 +2 位作者 徐胜利 于洋 刘强 《燃气轮机技术》 2013年第3期38-43,共6页
使用CFD方法,对带有蒸汽冷却的某烟气轮机动叶轮盘进行热-固耦合数值分析。轮盘温升与其周边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计算采用CFX的共轭传热方法,忽略热辐射影响,将流体域与固体域内的传输方程进行耦合求解,通过能量方程平衡流体和固体界面... 使用CFD方法,对带有蒸汽冷却的某烟气轮机动叶轮盘进行热-固耦合数值分析。轮盘温升与其周边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计算采用CFX的共轭传热方法,忽略热辐射影响,将流体域与固体域内的传输方程进行耦合求解,通过能量方程平衡流体和固体界面上热流,实现了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数值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烟气轮机轮盘处复杂流动中烟气、冷却蒸汽对轮盘气动加热特征,并给出了冷却蒸汽对动叶轮盘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轮机 动叶轮 热固耦合传热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多相混输泵首级动叶轮轮毂到轮缘气相分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瑜 史广泰 +1 位作者 刘宗库 王庆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0,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流量和转速对多相混输泵内气相分布规律的影响,基于时均N-S方程和Simple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流量和转速下入口含气率为30%时混输泵内三维流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流量对首级动叶轮不同截面轮毂处气相分布影响均较大;... 为进一步探究流量和转速对多相混输泵内气相分布规律的影响,基于时均N-S方程和Simple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流量和转速下入口含气率为30%时混输泵内三维流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流量对首级动叶轮不同截面轮毂处气相分布影响均较大;在进口和出口截面,随着流量的增加含气率增大;在较高转速(2 500、2 950 r/min)时,首级动叶轮不同截面从轮毂到轮缘的含气率变化较大;在不同流量和转速下,首级动叶轮轮缘附近的含气率变化均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混输泵性能优化和提高气液输送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级动叶轮 多相混输泵 轮毂 轮缘 气相分布
下载PDF
基于VERICUT的动叶轮叶片切削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万林 邱皓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动叶轮是某泵体的重要零件,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泵体的工作性能。动叶轮叶片属于环形封闭式结构,在进行动叶轮叶片铣削加工时,刀路轨迹将直接决定工件的加工效率和刀具的耐用程度。该文采用CAM编程方式,利用五轴定向功能铣削动叶轮叶片,... 动叶轮是某泵体的重要零件,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泵体的工作性能。动叶轮叶片属于环形封闭式结构,在进行动叶轮叶片铣削加工时,刀路轨迹将直接决定工件的加工效率和刀具的耐用程度。该文采用CAM编程方式,利用五轴定向功能铣削动叶轮叶片,制定了单向螺旋顺铣的走刀路线,该切削方式大幅缩减加工时间,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此外,结合VERICUT软件的优化控制功能,通过恒体积去除率方法提高叶片空走刀部位进给量,有效减少程序空走刀时间,再次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动叶轮叶片的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轮叶片 螺旋刀路 优化控制 恒体积去除率
下载PDF
吸尘器电机动叶轮加工工艺对噪声的影响
8
作者 倪祖根 《苏州轻工科技》 1992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除尘器 电机 动叶轮 工艺 噪声
下载PDF
对旋风机叶轮转矩脉动对电机损耗和效率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晓波 孟大伟 杨小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47,共8页
针对对旋风机小流量运行后级电机容易烧毁问题,运用风机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的叶轮转矩的时间离散解构建负载转矩函数,建立三相异步电动机二维瞬态电磁场计算模型,采用Bertotti的三项式铁耗模型和有限元法计算电动机的损耗和效率,分析叶... 针对对旋风机小流量运行后级电机容易烧毁问题,运用风机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的叶轮转矩的时间离散解构建负载转矩函数,建立三相异步电动机二维瞬态电磁场计算模型,采用Bertotti的三项式铁耗模型和有限元法计算电动机的损耗和效率,分析叶轮气动转矩脉动对电机运行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叶轮转矩脉动会增加电机的损耗(主要是铁损耗),并降低运行效率,且叶轮转矩脉动越大表现得越明显。在对旋风机设计中,为合理选择风机驱动电机的功率,需要在考虑负载特性和负载转矩脉动时对电机进行损耗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风机 叶轮转矩脉 电机损耗 电磁计算 电机效率
下载PDF
叶轮动模零件的三维建模与数控仿真加工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金妹 彭晗 +1 位作者 孟玉周 张杰超 《机械工程师》 2013年第11期63-64,共2页
对叶轮动模零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采用CAXA2011制造工程师软件完成叶轮动模零件的三维建模;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的CAM功能模拟加工刀具轨迹和零件的加工过程,根据数控仿真加工结果编制叶轮动模的数控加工工序卡,用于指导现实加工。结... 对叶轮动模零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采用CAXA2011制造工程师软件完成叶轮动模零件的三维建模;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的CAM功能模拟加工刀具轨迹和零件的加工过程,根据数控仿真加工结果编制叶轮动模的数控加工工序卡,用于指导现实加工。结果表明,叶轮动模的加工方法和铣削参数选用合理,对实际生产加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 三维建模 数控加工 实体仿真
下载PDF
分子泵叶轮装配过盈量设计与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建平 陶继忠 《真空》 CAS 2013年第2期8-9,共2页
动叶轮作为分子泵的关键部件,与芯轴过盈装配,要求在高速状态下仍保持一定的过盈量。本文计算了动叶轮在高速转动时的径向变形、过盈装配时的初始应力状态和转动时应力状态,根据径向变形量的差异和应力优化了装配过盈量,既保证了动叶轮... 动叶轮作为分子泵的关键部件,与芯轴过盈装配,要求在高速状态下仍保持一定的过盈量。本文计算了动叶轮在高速转动时的径向变形、过盈装配时的初始应力状态和转动时应力状态,根据径向变形量的差异和应力优化了装配过盈量,既保证了动叶轮转子强度又使过盈联接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轮 分子泵 芯轴 径向变形 装配应力
下载PDF
复速级冲击涡轮式气动马达设计计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富成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30,共8页
介绍了复速级冲击涡轮式气动马达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分析了气体在喷咀及动叶轮内的流动 ,并举例说明了该马达的主要参数设计计算。
关键词 复速级冲击涡轮式 马达 喷咀 动叶轮
下载PDF
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装置
13
作者 王忠强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年第5期70-70,共1页
本专利项目适用于电动汽车,利用电动汽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风能,在汽车的顶部、前部或底部安装风动叶轮,带动发电机工作,给电瓶充电。或者在汽车的瓦圈、传动轴上安装皮带轮,带动发电机工作给电瓶充电,使电动汽车长时间、长距离行... 本专利项目适用于电动汽车,利用电动汽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风能,在汽车的顶部、前部或底部安装风动叶轮,带动发电机工作,给电瓶充电。或者在汽车的瓦圈、传动轴上安装皮带轮,带动发电机工作给电瓶充电,使电动汽车长时间、长距离行驶,不用另外充电,从而达到环保减排、省力方便、节约能源、节约支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充电装置 电瓶充电 专利项目 节约能源 发电机 动叶轮 皮带轮
下载PDF
从CCMT看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发展
14
作者 杨荷妹 《数控机床市场》 2014年第10期42-45,共4页
以“新变化·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2014)上共有五轴联动展品约80台,台数之多为历史之最。下面就部分展品进行介绍。一、北京机电院机床有限公司展出的XKR40五轴联动叶轮加工中心 XKR40五轴联动叶轮加... 以“新变化·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2014)上共有五轴联动展品约80台,台数之多为历史之最。下面就部分展品进行介绍。一、北京机电院机床有限公司展出的XKR40五轴联动叶轮加工中心 XKR40五轴联动叶轮加工中心是具有双摆转台的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主要用于各种燃气机、压气机叶轮和小型模具、特型箱体等形状复杂的零件高效五轴加工,是航空、汽车、模具等行业必不可少的设备。,这种系列的机床是目前用途最广,技术最先进的五轴联动机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联加工中心 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 立式加工中心 五轴联机床 压气机叶轮 五轴加工 形状复杂 动叶轮
下载PDF
10kW向心透平内二次流形成机理与损失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鹏 李奇 +2 位作者 李国能 韩旭 韩中合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2-730,共9页
为有效改善和提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的效率和性能,对10 kW向心透平进行热力设计和模拟计算,分析了静叶栅和动叶轮内部各种涡系的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给出了静叶栅不同截面静压利用系数的分布以及动叶内部截面的总压分布。结果表明:静叶... 为有效改善和提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的效率和性能,对10 kW向心透平进行热力设计和模拟计算,分析了静叶栅和动叶轮内部各种涡系的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给出了静叶栅不同截面静压利用系数的分布以及动叶内部截面的总压分布。结果表明:静叶栅内存在压力面到吸力面的横向流动,在前缘和尾缘分别存在马蹄涡和尾迹涡,但并未捕捉到通道涡,马蹄涡的压力面分支会在1/2弦长位置到达吸力面;动叶轮中的涡系主要由前缘压力涡、通道涡以及泄漏涡组成,在动叶前缘压力侧轮毂面形成的涡与端部发展起来的通道涡相互交汇,加剧了此处的流动损失;0.6倍动叶叶高截面的流动状况最佳,由于动叶顶部泄漏涡与通道涡的相互掺混,使叶顶附近截面的流线分布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透平 静叶栅 动叶轮 二次流漩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种高速旋转轴的新型复合密封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宝良 崔世昌 +1 位作者 徐治强 石莹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5-57,76,共4页
针对单向运行的高速减速机、泵等旋转轴容易漏油的现象,将轴流泵的吸油原理与减速机输入输出轴出口处的迷宫密封端盖结合在一起,设计一种高速旋转轴新型复合密封结构.运用CFD软件基于非结构网格SIMPLE算法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通过改... 针对单向运行的高速减速机、泵等旋转轴容易漏油的现象,将轴流泵的吸油原理与减速机输入输出轴出口处的迷宫密封端盖结合在一起,设计一种高速旋转轴新型复合密封结构.运用CFD软件基于非结构网格SIMPLE算法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通过改变叶轮叶片的安装角度对密封腔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轮的出口区的压力值大于单向运行减速机箱体内或泵内的一个标准大气压.从而避免减速机箱体内或泵内的润滑油渗漏到外界;通过对密封结构内部的压力分布分析,揭示了密封结构内部的流动特性,并为高速旋转轴新型复合密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轮 密封设计 CFD
下载PDF
运用检测诊断技术处理设备隐患
17
作者 唐新民 《有色设备》 1994年第3期40-41,共2页
以处理南风井风机因偏重而引起的振动为例,浅述如何运用检测诊断技术排除设备故障,大大节省了物力、人力,减少维修费用,确保了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关键词 检测诊断 处理设备 南风井 经济运行 动叶轮 设备故障 铜山铜矿 速度 设备安全 静平衡
下载PDF
罗茨鼓风机故障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凯 栾月秋 杨再清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0年第9期65-65,共1页
1.故障一台ARE-250HS型罗茨风机,功率108kW,运行约30min后,突然电流急速升高,随后跳车,当即检查发现风机已无法盘动。解体检查风机,发现轴承箱内润滑油变黑,骨架油封安装方向装反,两叶轮之间,叶轮与机壳之间以及叶轮与前后墙... 1.故障一台ARE-250HS型罗茨风机,功率108kW,运行约30min后,突然电流急速升高,随后跳车,当即检查发现风机已无法盘动。解体检查风机,发现轴承箱内润滑油变黑,骨架油封安装方向装反,两叶轮之间,叶轮与机壳之间以及叶轮与前后墙板之间均发生咬合,驱动端主动叶轮与从动叶轮轴承座产生裂纹,轴承有不同程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茨鼓风机 故障诊断 解体检查 动叶轮 罗茨风机 安装方向 骨架油封 轴承箱
下载PDF
黏度对混输泵内气相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钊 史广泰 +1 位作者 刘宗库 于昕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8-64,共7页
为了深入探究液相黏度对混输泵内气相分布规律的影响,基于两相流模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本文利用FLUENT软件以3种不同黏度的液体为液相介质对三级轴流螺旋式油气混输泵在设计工况、入口含气率30%条件下进行数值计算,总结了液相黏度... 为了深入探究液相黏度对混输泵内气相分布规律的影响,基于两相流模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本文利用FLUENT软件以3种不同黏度的液体为液相介质对三级轴流螺旋式油气混输泵在设计工况、入口含气率30%条件下进行数值计算,总结了液相黏度对混输泵内气相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度越小对叶轮内和首级动叶轮叶片上气体分布影响越大,且当介质为重质油时混输泵内轴向方向上的气相体积分数基本保持不变。另外黏度对首级动叶轮叶片进口附近的气相体积分数的影响也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增强混输泵输送效率和水力稳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黏度 气液两相 动叶轮
下载PDF
DESIGN OF NEW TEST FACILITY FOR MICRO-TURBO-MACHINERY
20
作者 夏晨 黄国平 陈杰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0年第4期288-298,共11页
Micro-turbine engine has no enough space for measuring impeller characteristics,so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est facility of micro-turbo-machinery are presented for micro-centrifugal compressors and ra... Micro-turbine engine has no enough space for measuring impeller characteristics,so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est facility of micro-turbo-machinery are presented for micro-centrifugal compressors and radial turbines.The facility is used for the full speed compressor test and the long duration hot turbine test.To rapidly adjust the testing condition,all regulations of the operating state are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The facility is also used for testing the impeller performance with a series of diameter from 55 mm to 180 mm as a result of the modular design.A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is designed to avoid the heat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high turbine inlet temperature over 1 100 K and provide a proper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for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A photoelectric torque transducer with the accuracy of 1%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torque of rigid shaft at a high speed of 125 000 r/min.The designing techniques for micro-turbo-machineries are verified by the impeller testing of the fac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s turbo-machinery test facility PERFORM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