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古汉语变读系统中的动名转类机制——兼及“君君臣臣”不变读的原因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月婷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9,96,共14页
动名变读以非去-去为主,其中动-名型变读盖由既事范畴引申而来,故对结果格外关注,进而兼及受事。在"施事-动作-工具-结果 /受事"这个认知框架内,人的主观注意力由结果 /受事渐次推至工具、施事,故各类语义角色的转喻频率表现... 动名变读以非去-去为主,其中动-名型变读盖由既事范畴引申而来,故对结果格外关注,进而兼及受事。在"施事-动作-工具-结果 /受事"这个认知框架内,人的主观注意力由结果 /受事渐次推至工具、施事,故各类语义角色的转喻频率表现为结果 /受事>工具>施事。这跟认知的凸显原则不一致。而是语法形态、主观注意力、客体凸显度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名-动型变读中,动词记录跟名词实体密切相关的特定及物性动作,实体在事件中充当的语义角色有工具>受事>施事等,这一排序同样跟认知的凸显原则不一致,需从认知处理的角度阐释。古汉语变读系统中没有结果转喻事件的用例,这跟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密切相关。另外动名变读亦涉及清-浊交替,其浊声母一读倾向于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变读 形态 认知 转喻 君君臣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