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练员、运动员参训动机与运动员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武笑玲 魏烨 李艳华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第4期90-93,共4页
通过问卷调研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河南省39名教练员和41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河南教练员、运动员参训动机与运动员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教练员、运动员参训动机与运动员效能整体良好;教练内在动机、教练外在动机与教练满意、团... 通过问卷调研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河南省39名教练员和41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河南教练员、运动员参训动机与运动员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教练员、运动员参训动机与运动员效能整体良好;教练内在动机、教练外在动机与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和团队表现呈负相关,与个人表现呈正相关;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团队表现和个人表现呈正相关;运动员认同调节、内射调节、外在调节与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团队表现和个人表现呈正相关;运动员无动机与教练满意、团队满意、团队表现和个人表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员 动员 参训动机 动员效能
下载PDF
略论发挥军事博客的战时动员效能
2
作者 祁磊 鲍龙飞 王世伟 《国防技术基础》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发挥军事博客的动员效能为战争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舆论斗争的新焦点。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军事博客的基本特性,准确把握其战时动员应用的基点,并扎实做好各项动员准备工作,夯实动员基础,确保其战时动员效能得以有效发挥。
关键词 军事博客 战时 动员效能
下载PDF
动员与效能:1946-1947年中共黄河复堤运动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磊磊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1946-1947年中共两次短时期内动员数十万民众,修复黄河下游大堤,确保了黄河归故后的安全。这次治黄工程被称为复堤运动。中共将行政组织动员和政治思想动员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地完成了人力动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虽然组织民工完成了大量... 1946-1947年中共两次短时期内动员数十万民众,修复黄河下游大堤,确保了黄河归故后的安全。这次治黄工程被称为复堤运动。中共将行政组织动员和政治思想动员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地完成了人力动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虽然组织民工完成了大量土工,但是堤工的质量差,效率低。中共高效率地进行人力动员,却没有实现施工的高效率。因此,复堤运动的效能低下。其客观原因是内战的影响、技术薄弱和物资匮乏;主观因素在于基层干部素养低,民工积极性不高。复堤运动反映了运动式治水方式的效用和内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复堤运动 动员效能 人力动员
下载PDF
运动员应对效能量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维维 迟立忠 周湘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6-550,共5页
通过访谈和文献调查编制《动员应对效能量表》原始量表,包括3个维度:手段—目的信念、控制信念和动因信念,共48个条目。通过对总计623名(男性412人,女性211人)体育学校大学生运动员施测,经两轮修订后仍保留此3个维度,剩余16个条目。心... 通过访谈和文献调查编制《动员应对效能量表》原始量表,包括3个维度:手段—目的信念、控制信念和动因信念,共48个条目。通过对总计623名(男性412人,女性211人)体育学校大学生运动员施测,经两轮修订后仍保留此3个维度,剩余16个条目。心理测量学的分析表明,本研究所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重测效度、结构效度和同时效度。采用多因素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可作为将来该领域有效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应对效能量表 应对方式 量表研制
下载PDF
疫情下宣传标语的言语行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昱 王晶 贺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6期50-51,共2页
宣传标语在基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社会动员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防疫斗争中可谓功不可没。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会上出现的防疫宣传标语为语料,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旨在探析疫情期间标语的言语行为特点,从而... 宣传标语在基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社会动员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防疫斗争中可谓功不可没。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会上出现的防疫宣传标语为语料,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旨在探析疫情期间标语的言语行为特点,从而发现防疫标语是如何从语言使用层面实现动员效能的,并就进一步提高其动员效能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疫标语 言语行为理论 动员效能
下载PDF
川陕苏区时期乡村干部的选拔·淘汰机制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志明 《苏区研究》 2019年第1期54-66,共13页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川陕苏区建立伊始即面临着严重的干部荒。为了迅速恢复秩序并汲取社会资源,苏区建政之初采取了从旧人员和乡村边缘人群中吸收乡村干部的权宜之计。迫于生存压力,苏区政权建设呈现了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尤其强...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川陕苏区建立伊始即面临着严重的干部荒。为了迅速恢复秩序并汲取社会资源,苏区建政之初采取了从旧人员和乡村边缘人群中吸收乡村干部的权宜之计。迫于生存压力,苏区政权建设呈现了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尤其强调对于乡村资源的汲取,特别是在分配土地与财产等方面。因关涉自身利益,这些乡村干部往往表现为消极抵制或者贪污腐化,进而引发清洗与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实践中发现的贫农积极分子。然而随着苏区生存危机的加剧,往往又会出现新一轮干部清洗。这种频繁的非常态干部流动体现了针对乡村干部的选拔·淘汰机制。尽管这种机制的形成与苏区面临的生存压力紧密相连,但极易造成苏区基层干部资源的枯竭,进一步消解了苏区的社会动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乡村干部 选拔 动员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