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方药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31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宝霞 张金生 《中医研究》 2009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药 动员骨髓干细胞 心肌梗死/中药药疗法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归巢梗死心肌的特性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敏 闫纯英 +5 位作者 吴贤仁 黄林喜 陈广玲 陈畅 张钰 李玉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67-70,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干细胞因子动员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心肌组织及其进一步分化的能力,以及激素干预后其归巢特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完成。选用10~12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60... 目的:观察应用干细胞因子动员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心肌组织及其进一步分化的能力,以及激素干预后其归巢特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完成。选用10~12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心肌梗死+动员组、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以及心肌梗死组。①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②动物分组干预: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于造模后即刻按30mg/kg剂量经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心肌梗死+动员组和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在造模3h后按30μg/(kg·d)剂量皮下注射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共5d,心肌梗死组大鼠则于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③于造模前和造模后24h和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大鼠制模前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骨髓干细胞表面标记)表达百分率。④随后杀死大鼠,取出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检测造模后24h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边缘区组织中是否存在CD34阳性细胞;检测造模后24h、4周各组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⑤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造模后24h和4周各组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量。对图像进行平均灰度值测定,以此代表该组织切片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相对含量。灰度值的高低与表达量成反比关系。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造模后24h和4周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特征及细胞排列方向等组织学变化。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24h和4周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表达百分率:心肌梗死+动员组和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明显高于造模前犤(0.919±0.187)%,(0.834±0.110)%;(0.886±0.104)%,(0.794±0.296)%;(0.043±0.023)%,(0.041±0.028)%,t=2.679,2.354,2.413,2.208,P<0.05犦。②造模后24h大鼠归巢于梗死灶内心肌组织中CD34阳性细胞数量:心肌梗死+动员组明显多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和心肌梗死组(t=2.607,2.816,P<0.05)。(3)造模后24h大鼠梗死灶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心肌梗死+动员组明显大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和心肌梗死组(t=2.825,2.341,P<0.05),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最少。④心肌组织学变化: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轻,可见CD34阳性的幼稚心肌细胞样细胞,缺血心肌基本结构得到保护。在动员干细胞24h后,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灶中有大量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浸润,为骨髓源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等),同时还发现有与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的胞核相似,但较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少而深染的细胞,其免疫组化检测CD34也呈阳性,考虑可能是浸润的骨髓干细胞正向心肌细胞分化早期,故形态幼稚。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由于激素治疗的影响,归巢梗死灶的干细胞数量少,因此骨髓动员4周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变性,融合成片,心肌组织排列有序的基本结构遭到破坏而瘢痕化;而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由于归巢的干细胞数量多,动员治疗4周时的病理切片可见核大、胞浆丰富、深染的心肌细胞,其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组织结构排列基本处于有序状态。结论:①应用干细胞因子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后,有较多干细胞向梗死灶迁移存活,在心肌微环境作用下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向分化,保护缺血心肌基本结构。②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心肌梗死灶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上调,可能是吸引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灶的原因之一。③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灶内不依赖于冠状动脉血流的再通。④激素可阻断炎症反应过程,但同时也抑制了骨髓干细胞向梗死灶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细胞因子 骨髓细胞 归巢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骨髓干细胞动员 干细胞归巢 梗死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Wistar大鼠
下载PDF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雪平 张子强 +2 位作者 高顺宗 迟翔宇 朱竹先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再灌注 (MCAO/R)模型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GSF)刺激自体骨髓干细胞分裂增殖 ,并用 5 ... 目的  探讨应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再灌注 (MCAO/R)模型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GSF)刺激自体骨髓干细胞分裂增殖 ,并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Brdu)标记。观察大鼠神经病学评分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区病理改变及CD34和Brdu阳性细胞 ,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观察细胞凋亡。 结果  模型动员组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 2 4h ,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后 4 8h ,缺血区可见CD34和Brdu阳性细胞 ;72h后CD34阳性细胞消失 ,而Brdu阳性细胞持续存在 ;模型未动员组缺血区无CD34和很少Brdu阳性细胞表达。 4 8h缺血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灌注后 2 4h细胞凋亡显著 ,1周时达高峰 ;与模型非动员组比较 ,模型动员组 4 8h后细胞凋亡改善明显。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经G CSF动员后可向大鼠脑缺血区趋化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前体细胞 ,显著促进脑缺血区血管再生 ,降低脑神经功能评分 ,降低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在深静脉血栓溶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以宽 龚建平 +1 位作者 罗文军 孙建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在深静脉血栓溶解中的作用。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动员组(使用rhG-CSF皮下注射)。分析不同时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病理组织形态、血栓机化率的变化。结果:动员组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在深静脉血栓溶解中的作用。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动员组(使用rhG-CSF皮下注射)。分析不同时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病理组织形态、血栓机化率的变化。结果:动员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与手术组比较,术后第7天动员组静脉血栓内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第14天,血栓的机化范围更广,血栓机化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促进了血栓的溶解、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骨髓干细胞动员 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5
5
作者 晏凯利 曾秋棠 李宾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于大鼠心肌梗死后1周测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 目的研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于大鼠心肌梗死后1周测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的CD34+细胞浸润情况。于梗死后4周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价实验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血管密度和心功能。结果心肌梗死后1周,GCSF组大鼠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交界处见CD34+细胞浸润。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新生血管增多,心功能改善。结论应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造血干细胞动员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肌梗死 实验性心肌梗死 实验大鼠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 治疗作用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CD34+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细胞静脉移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肌病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巍 王凤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45-5648,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细胞具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自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而经静脉移植和骨髓动员骨髓间充质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静脉移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肌病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 背景:骨髓间充质细胞具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自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而经静脉移植和骨髓动员骨髓间充质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静脉移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肌病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7-01-10/2008-01-10在山西医科大学国家重点生理实验室、山西医科大学分子实验室、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山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Wistar大鼠5只作为骨髓间充质细胞供体。50只以阿霉素腹腔注射6周,15mg/kg制作大鼠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购于齐鲁制药有限公司。CD44、CD34、CD45均为山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流式细胞仪实验室提供。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CD45、CD44和CD34。造模后随机分成4组:联合治疗组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细胞和皮下注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50μg/kg,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皮下注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50μ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细胞,心力衰竭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天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表达。②造模4周后以彩色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动力学检查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治疗后第6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单个核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心力衰竭组则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CD34阳性,心力衰竭组CD34阴性。联合治疗组、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及骨髓间充质细胞组造模4周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效果更好。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骨髓干细胞动员 静脉移植 心功能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克强 齐新 +3 位作者 杜建平 程立松 杨文玲 李研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4-497,F0003,共5页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单用或合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状况。方法液氮冷冻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动员组(N,n=8)、假手术组(SO,n=6)、梗死组(MI,n...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单用或合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状况。方法液氮冷冻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动员组(N,n=8)、假手术组(SO,n=6)、梗死组(MI,n=8)、G CSF治疗组(G,n=8)、rhGH治疗组(GH,n=8)和G CSF+rhGH治疗组(GG,n=8)。计数动员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单个核细胞百分比(MNC%);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心脏称重,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N组及G组动员后WBC和MNC%较动员前均明显增加(P均<0.01)。MI组动员后WBC明显高于动员前(P<0.01),但MNC%与动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动员后WBC和MNC%均显著高于MI组动员后(P均<0.05)。2MI、G、GH、GG4组间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别(P>0.05)。3GH、GG组动物处死时体重和心脏重量均明显高于SO、MI和G组(P均<0.05)。GG组心脏重量/体重比高于SO、MI和G组(P<0.05)。4G、GH和GG组毛细血管计数明显多于MI、SO组,GG组多于G、GH组(P均<0.01)。5G、GH和GG组均可见BrdU(+)新生细胞,部分形成新生毛细血管;G、GG组还可见新生心肌样细胞。结论1G CSF可动员正常和心肌梗死后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到外周血循环并进入梗死区,使大鼠梗死区心肌样细胞及毛细血管再生。2rhGH可促进梗死区毛细血管新生,但不再生心肌样细胞。3G CSF联合rhGH治疗使大鼠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提示两药合用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骨髓干细胞动员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激素 重组 心肌再生 血管新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轲 冯静静 +1 位作者 刘敬霞 李建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515-3518,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病理过程涉及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级联反应,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超早期溶栓和脑神经保护等措施来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虽然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但仍有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病理过程涉及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级联反应,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超早期溶栓和脑神经保护等措施来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虽然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但仍有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现就BMSCs动员治疗缺血性脑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 缺血性脑损伤 血管新生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脑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金生 张宝霞 《河南中医》 2009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按《中国脑血病病防治指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配合使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按《中国脑血病病防治指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配合使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2周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1%,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患者外周血中G-CSF和CD34细胞升高明显,两者有相关性,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动员BMSC治疗脑梗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脑梗死 骨髓干细胞动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宏伟 盖鲁粤 +2 位作者 张端珍 金琴花 董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731-2734,2745,共5页
目的比较骨髓干细胞动员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探讨更有效、更适用的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的方法。方法将30支新西兰白兔采用结扎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动员组、移植组和对照组,动员组(n=10)心梗... 目的比较骨髓干细胞动员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探讨更有效、更适用的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的方法。方法将30支新西兰白兔采用结扎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动员组、移植组和对照组,动员组(n=10)心梗后3h开始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μg(/kg·d),连续使用5d,第5天抽取静脉血约10mL,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s,MNCs)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后,经静脉注入动物体内。移植组(n=10)心梗后7 ̄10d,抽取骨髓3 ̄5mL,分离MNCs用Brdu标记,然后开胸将细胞移植至梗死区,对照组(n=10)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心梗后1周及5周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了解心脏功能变化,5周时作血液动力学测定,取心脏作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心梗后5周,动员组左室射血分数(EF)与1周时相比明显增加,移植组无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5周时动员组及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dp/dtmax和-dp/dtmax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动员组及移植组在心肌梗死区均发现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两组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均未发现有新生的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心肌梗死,能通过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避免心功能的恶化,但在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作用有限,骨髓干细胞动员可能为心肌梗塞的治疗提供一种更适用的无创性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 移植 骨髓干细胞 心肌梗塞 治疗 骨髓干细胞动员 移植治疗 心肌梗死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霄 方晓艳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脑缺血、脑缺血耐受、骨髓干细胞动员特点及骨髓干细胞动员减轻脑缺血损伤的特点,探讨脑缺血耐受与骨髓干细胞动员之间的关系。结果: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有协...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脑缺血、脑缺血耐受、骨髓干细胞动员特点及骨髓干细胞动员减轻脑缺血损伤的特点,探讨脑缺血耐受与骨髓干细胞动员之间的关系。结果: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有协同关系。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动员 脑缺血 脑缺血耐受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兔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宏伟 盖鲁粤 +2 位作者 张端珍 金琴花 董蔚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兔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支兔采用结扎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动员组(n=10)心梗后3h开始皮下注射G CSF30μg·kg 1·d 1,对照组(n=...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兔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支兔采用结扎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动员组(n=10)心梗后3h开始皮下注射G CSF30μg·kg 1·d 1,对照组(n=10)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使用5d。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及血液动力学测定了解心脏功能变化,取心脏作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心梗后5周,动员组左室射血分数(EF)与1周时相比明显增加,而且与对照组相比,EF值、左室舒张末压(LVEDP)、+dp/dtmax和dp/dtmax均有显著变化。在心肌梗死区发现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正常心肌组织则没有,动员组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有新生的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结论:G- CSF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心肌梗死,能通过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可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治疗 对照组 骨髓干细胞动员 G-CSF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梗 结论 EF 等量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费爱华 林兆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1681-1683,1686,共4页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辛伐他汀及二者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AMI模型,术后24 h存活者随机分为心梗组(MI)、G-CSF组(MI-G)、辛伐他汀组(MI-S)、G-CSF联合辛伐他...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辛伐他汀及二者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AMI模型,术后24 h存活者随机分为心梗组(MI)、G-CSF组(MI-G)、辛伐他汀组(MI-S)、G-CSF联合辛伐他汀组(MI-GS),另设假手术组(SO);上述各组又再随机分为2 d、14 d、28 d三个不同时间亚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评估调亡细胞。结果①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MI组高于SO组(P<0.05),而各治疗组均高于MI组(P<0.01);②大鼠心肌梗死区VEGF的积分光密度值:MI组高于SO组(P<0.01),而治疗组高于MI组(P<0.01)。③细胞凋亡指数:治疗组低于MI组(P<0.01),但高于SO组(P<0.01),而MI-GS组低于MI-G、MI-S组(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剂G-CSF、辛伐他汀不仅能诱导干细胞的动员,而且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再生心肌血管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两者合用效果更佳。上述结果为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临床应用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辛伐他汀 骨髓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文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原理是应用干细胞动员剂将干细胞“驱赶”到外周血中 ,利用干细胞自发地向损伤组织归巢 ,并在特定的组织微环境作用下分化为受损细胞的特性 ,达到修复缺血损伤的作用。目前动物实验和小样本临床实验已...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原理是应用干细胞动员剂将干细胞“驱赶”到外周血中 ,利用干细胞自发地向损伤组织归巢 ,并在特定的组织微环境作用下分化为受损细胞的特性 ,达到修复缺血损伤的作用。目前动物实验和小样本临床实验已初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 ,其治疗机制可能包括动员、归巢和分化三个核心环节 ,但具体途径尚不清楚。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以其方便、无创、易开展的特点可望为缺血损伤的组织再生治疗开辟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骨髓干细胞动员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抑制脑缺血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玉收 李建生 刘敬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损伤神经细胞凋亡 骨髓干细胞动员 脑缺血 神经细胞死亡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神经功能缺失 中枢神经损伤 多向分化潜能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继锐 刘仁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骨髓干细胞动员 治疗手段 干细胞生物学 心肌组织 心脏移植 心肌内移植 生物学技术 收缩功能 居高不下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素萍 高传玉 刘煜昊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2期114-114,116,共2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把20只大 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试验组,每只大鼠均于24 h,7 d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心肌肌钙蛋白 I在24 h,7 d较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把20只大 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试验组,每只大鼠均于24 h,7 d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心肌肌钙蛋白 I在24 h,7 d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动员骨髓干细胞,迁移到 心肌,修复受损的心肌,减少心肌肌钙蛋白I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动员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心脑缺血损伤的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子强 高顺宗 刘雪平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随着对骨髓干细胞研究应用的不断深入,干细胞在应用于治疗心脑缺血损伤方面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尤其是造血干细胞动员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 脑缺血 心肌梗死 造血干细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糖尿病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孟建波 康胜群 +2 位作者 康素娴 杨彦 周晨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8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与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新西兰兔分为健康组(A组)、DM组(B组)、未成模组(C组),三组在骨髓干细胞动员前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动员第6天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NC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与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新西兰兔分为健康组(A组)、DM组(B组)、未成模组(C组),三组在骨髓干细胞动员前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动员第6天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NC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计数。B组在动员前1 d及动员第6天监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空腹血糖(FP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三组动员前后外周血、骨髓MNC及CFU-GM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动员前后Hb、PLT、FPG、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动员后全血黏度显著高于动员前(P<0.05)。结论DM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无影响。用G-CSF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对DM兔的Hb、PLT、FPG无影响,但对血液流变学有影响,提示临床应予重视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动员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小军 潘伟 光雪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22-324,共3页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的药物、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术等有效干预了各类冠心病,尽管如此,冠心病治疗的研究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目的,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宜...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的药物、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术等有效干预了各类冠心病,尽管如此,冠心病治疗的研究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目的,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宜接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而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细胞治疗(cell based therapies)可能作为一种替代手段发挥相当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动员 冠心病 细胞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