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典型丘陵漫岗区沟谷侵蚀动态及空间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晓燕 王宗明 +1 位作者 张树文 闫业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1-536,共6页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分析1954年和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探讨研究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动态变化,并以侵蚀沟密度变化值为依据进行不同分区侵蚀因素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过去46年间,克山县东南部侵蚀沟密度趋于减少,西北部侵蚀沟密度增大...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分析1954年和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探讨研究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动态变化,并以侵蚀沟密度变化值为依据进行不同分区侵蚀因素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过去46年间,克山县东南部侵蚀沟密度趋于减少,西北部侵蚀沟密度增大。1954~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值在侵蚀减弱区与高程和坡度呈负相关,在侵蚀增强区呈正相关。随着坡长增加,侵蚀沟密度变化量呈增加趋势。侵蚀沟变化与坡长相关性最大,R2达0.974 3,其次为高程,R2为0.689 3,与坡度的相关性最小,R2为0.343 7。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不是东北丘陵漫岗地区土壤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坡长是该区侵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与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加速侵蚀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漫岗区 沟谷密度 土壤侵蚀动态 遥感和GIS技术 黑龙江省克山县
下载PDF
在GIS支持下的淳化县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元科 全志杰 +2 位作者 王成吉 张美亮 吕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应用不同时期的TM图像,分别解译编制两期土壤侵蚀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淳化县土壤侵蚀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前后两期间土壤侵蚀动态演变格局。结果表明,... 应用不同时期的TM图像,分别解译编制两期土壤侵蚀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淳化县土壤侵蚀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前后两期间土壤侵蚀动态演变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同时存在着“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双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动态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下载PDF
秦皇岛海岸侵蚀动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松涛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利用不同时期的地形图、遥感图片对比,并选取典型海岸岸滩监测剖面实测数据,对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海岸全线处于侵蚀状态,平均蚀退率1.5~4 m/a,根据蚀退率可将秦皇岛海岸划分为严重侵蚀、强侵蚀、... 利用不同时期的地形图、遥感图片对比,并选取典型海岸岸滩监测剖面实测数据,对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海岸全线处于侵蚀状态,平均蚀退率1.5~4 m/a,根据蚀退率可将秦皇岛海岸划分为严重侵蚀、强侵蚀、侵蚀、微侵蚀、稳定5种岸线侵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砂质海岸 侵蚀动态 监测 预警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动态数据库建立案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海山 《绥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A03期77-79,共3页
介绍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建立和更新黑土侵蚀强度动态数据库的方法和过程。黑土侵蚀强度动态数据库的建立为治理和合理开发利用黑土资源提供了科学手段和依据 ,为区域资源环境评价。
关键词 “3S”技术 黑土侵蚀动态数据库 德惠市
下载PDF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长江防护林区的土壤侵蚀动态特征--以湖北省红安县倒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赞 胡庭兴 +2 位作者 赵安玖 黄从德 高友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301,共7页
以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区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倒水河流域4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20余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分析了自长江防护林建设以来的全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以及林区... 以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区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倒水河流域4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20余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分析了自长江防护林建设以来的全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以及林区土壤侵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防护林建设的深入开展,该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1979年的20.84%恢复到了2001年的37.25%,土壤侵蚀得到明显控制。侵蚀面积从75736.1 hm2减少到66707.8 hm2,共减少了9028.3 hm2。中度及以上强度的土壤侵蚀已基本消失,林区无明显侵蚀的面积从1928.6hm2增加到12803.1 hm2,增长了近6倍。林区土壤侵蚀已以中度侵蚀为主转变为以轻Ⅰ侵蚀为主,森林植被的恢复对流域的水土保持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动态 遥感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长江防护林
下载PDF
锆刚玉砖在超白及普通钠钙硅玻璃液中侵蚀分析
6
作者 郭利波 《玻璃》 2024年第6期11-14,共4页
通过在实验室分别模拟了超白玻璃液和普通钠钙硅玻璃液对AZS33砖的动态侵蚀试验,即在相同温度、相同冲刷#速度和相同侵蚀时间的工况下,对电熔AZS33砖侵蚀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由于超白玻璃液中铁含量较低,玻璃液的导热性好,玻璃液黏度低... 通过在实验室分别模拟了超白玻璃液和普通钠钙硅玻璃液对AZS33砖的动态侵蚀试验,即在相同温度、相同冲刷#速度和相同侵蚀时间的工况下,对电熔AZS33砖侵蚀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由于超白玻璃液中铁含量较低,玻璃液的导热性好,玻璃液黏度低,在相同工况下对锆刚玉砖侵蚀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S33 超白玻璃 普通钠钙硅玻璃 玻璃液 动态侵蚀
下载PDF
用火焰喷补的RH用耐火材料的动态耐侵蚀性评价
7
作者 崔学正 《国外耐火材料》 1998年第10期27-31,共5页
对用火焰喷补的RH用耐火材料,进行了熔渣喷补侵蚀试验,研究了以往无法进行评价的耐火材料在炉渣浸润状态下的动态耐侵蚀性的试验方法。结果证明,该试验法在实验室即可简单地在接近实际操作条件下,准确地评价在炉渣浸润时,曝露在钢水循... 对用火焰喷补的RH用耐火材料,进行了熔渣喷补侵蚀试验,研究了以往无法进行评价的耐火材料在炉渣浸润状态下的动态耐侵蚀性的试验方法。结果证明,该试验法在实验室即可简单地在接近实际操作条件下,准确地评价在炉渣浸润时,曝露在钢水循环流动等引起的物理磨损下,RH浸渍管用耐火材料的耐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 浸渍管 动态侵蚀 耐火材料 喷补料
下载PDF
成分对MgO-Al_2O_3-C耐火材料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树茂 梅国晖 +1 位作者 张玖 谢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9-1272,共4页
除工作环境外,原料配比对 MgO -Al2 O3-C 材料抗侵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不同杂质含量的电熔镁砂原料,按照不同 C 含量和 Al2 O3含量制备 MgO -Al2 O3-C 试样。通过转动试样浸渣方法测得不同试样在富 CaO 熔渣中的侵蚀速率,从而... 除工作环境外,原料配比对 MgO -Al2 O3-C 材料抗侵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不同杂质含量的电熔镁砂原料,按照不同 C 含量和 Al2 O3含量制备 MgO -Al2 O3-C 试样。通过转动试样浸渣方法测得不同试样在富 CaO 熔渣中的侵蚀速率,从而研究了成分对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侵蚀性能随着镁砂杂质含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随着碳含量以及 Al2 O3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过多的 Al2 O3导致了熔渣黏度下降,而过多的碳导致了空隙率增大。根据上述结果,在富 CaO 熔渣中 MgO -Al2 O3-C 材料理想的Al2 O3质量分数为10%~30%,理想的 C 质量分数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碳 侵蚀性能 动态侵蚀实验 C 含量 骨料溶解
下载PDF
广东省汕尾市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
9
作者 黄明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第5期94-98,共5页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计算并结合卫星遥感图像数据信息提取、目视解译等方法,研究了汕尾市2018年土壤侵蚀现状,并对比2006年、2012年、2013年普查结果,分析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汕尾市土壤侵蚀面积461.25 km2,以自然侵蚀为...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计算并结合卫星遥感图像数据信息提取、目视解译等方法,研究了汕尾市2018年土壤侵蚀现状,并对比2006年、2012年、2013年普查结果,分析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汕尾市土壤侵蚀面积461.25 km2,以自然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的75.04%,人为侵蚀占侵蚀总面积24.96%。自然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52.86%;人为侵蚀以火烧迹地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9.65%。汕尾市各区县的自然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人为侵蚀以火烧迹地为主。汕尾市2018年土壤侵蚀总面积比2006年、2012年、2013年,侵蚀面积分别减少141 km2、248.56 km2、120.06 km2,土壤侵蚀呈减少趋势。研究成果可为研究汕尾市土壤侵蚀特点、引发的因素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汕尾市 土壤侵蚀现状 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下载PDF
温度对AZS33^(#)砖耐玻璃液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丽华 郭利波 +1 位作者 沈洁 刘学理 《玻璃》 2022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实验室模拟了电熔AZS33^(#)砖在钠钙硅玻璃液中,不同温度下的动态侵蚀过程,再利用光学显微镜、电镜能谱等检测技术对侵蚀后的电熔AZS33#砖进行形貌和成分分析,研究了侵蚀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玻璃液对锆刚玉砖的侵蚀速率随侵... 在实验室模拟了电熔AZS33^(#)砖在钠钙硅玻璃液中,不同温度下的动态侵蚀过程,再利用光学显微镜、电镜能谱等检测技术对侵蚀后的电熔AZS33#砖进行形貌和成分分析,研究了侵蚀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玻璃液对锆刚玉砖的侵蚀速率随侵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增高50℃,侵蚀速度成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S33^(#)砖 温度 玻璃液 检测 动态侵蚀
下载PDF
铂及铂合金材料抗玻璃侵蚀能力的研究
11
作者 田鹏 王丽红 +2 位作者 安利营 闫冬成 李青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3-936,共4页
目前国内对于不同厂家不同批次铂金材质的抗玻璃侵蚀性能没有有效的测试方法。建立了一种铂金抗玻璃侵蚀性能检测方法,既能评估铂金材料抗玻璃侵蚀性能,也为评估、解决玻璃中铂金缺陷问题提供数据。通过金相分析、质谱仪分析测试Pt、PtR... 目前国内对于不同厂家不同批次铂金材质的抗玻璃侵蚀性能没有有效的测试方法。建立了一种铂金抗玻璃侵蚀性能检测方法,既能评估铂金材料抗玻璃侵蚀性能,也为评估、解决玻璃中铂金缺陷问题提供数据。通过金相分析、质谱仪分析测试Pt、PtRh10、PtRh20铂金材料抗玻璃侵蚀性和玻璃中Pt,Rh的溶解量。结果表明:Pt、PtRh10、PtRh20材料在1600℃高温下均有氧化挥发; Pt,Rh均属于重金属,Pt,Rh离子易在玻璃液底部积聚; TFT玻璃中Rh溶解量明显高于Pt,玻璃中Pt,Rh含量比值在1∶4至1∶5之间;在1600℃/18 h条件下PtRh20铂金材料Pt,Rh在玻璃中溶解量是1500℃/18 h条件下Pt,Rh在玻璃中溶解量的1. 2~1. 5倍,是1400℃/18 h条件下Pt,Rh在玻璃中溶解量的6~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T-LCD玻璃基板 铂及铂合金 抗玻璃侵蚀 Pt Rh溶解量 动态侵蚀装置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监测与预估──以长武沟壑区为例
12
作者 全志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5-338,共4页
应用不同时期的TM图像,分别解译编制两期土壤侵蚀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长武县土壤侵蚀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前后两期间土壤侵蚀动态演变格局,并用Mar... 应用不同时期的TM图像,分别解译编制两期土壤侵蚀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长武县土壤侵蚀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前后两期间土壤侵蚀动态演变格局,并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土壤侵蚀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同时存在着"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双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动态 黄土高原 土壤监测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童珊 曹广超 +2 位作者 闫欣 刁二龙 张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07,116,共9页
土壤侵蚀是引起土壤土地退化及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着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RUSLE模型、CA-Markov模型及LMDI模型,对祁连山南坡2000-2019年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及预测、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 土壤侵蚀是引起土壤土地退化及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着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RUSLE模型、CA-Markov模型及LMDI模型,对祁连山南坡2000-2019年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及预测、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出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整体增加速率为0.0645/a;(2)土壤侵蚀变化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5年为土壤侵蚀加重阶段,2005-2019年为土壤侵蚀减轻阶段;(3)2019-2027年,土壤侵蚀虽有减轻的趋势,但也要防止极强度以下的侵蚀低级向高级转变;(4)土壤侵蚀模数随着海拔及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海拔4700~5200 m及坡度>30°的区域土壤侵蚀模数达到最大,分别为10460.72,7256.32 t/(km^(2)·a)。土壤侵蚀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坡向下的土壤侵蚀排序为西>北>南>东>水平方向;(5)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而降雨不一定加重土壤侵蚀,且土壤侵蚀受植被和降雨影响较小区域主要分布在门源县。综上,祁连山南坡的土壤侵蚀近几年得到较好的治理,可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对土壤侵蚀进行分类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土壤侵蚀预测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敖汉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14
作者 高青 柳俊杰 +2 位作者 任小卉 张浩立 侯华敏 《内蒙古水利》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通过对敖汉旗遥感调查资料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 。
关键词 变化分析 水土流失 敖汉旗 内蒙古 土壤侵蚀动态 调查资料 治理效果
下载PDF
内蒙古水利基础数字图开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国平 强桂芬 +1 位作者 高青 王彦成 《内蒙古水利》 2003年第4期52-53,共2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应用 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 ,采用人机交互判读的方法 ,先后 2次开展了自治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 ,并进行了水利基础数字图开发研究。通过本研究 ,为自治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土壤侵蚀调查技术发展以及数字水利。
关键词 内蒙古 水利基础数字图 数字水利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 土壤侵蚀调查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TM遥感影像
下载PDF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Rainfed Olive Orchards in South-Eastern Spain: Impacts of Plant Strips on Soil Water Dynamics 被引量:8
16
作者 V. H. DURN ZUAZO C. R. RODRíGUEZ PLEGUEZUELO +3 位作者 L. ARROYO PANADERO A. MARTíNEZ RAYA J. R. FRANCIA MARTíNEZ B. CRCELES RODRíGUEZ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53-464,共12页
Sloping and mountainous olive production systems are widespread, occupying large parts of the Mediterranean landscape prone to water erosion. Soil erosion, runoff, and soil water content patterns over a three-year per... Sloping and mountainous olive production systems are widespread, occupying large parts of the Mediterranean landscape prone to water erosion. Soil erosion, runoff, and soil water content patterns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were monitored in erosion plots on a mountainside with rainfed olive (Olea europaea cv. Picual) trees under: 1) non-tillage with barley strips of 4 m width (BS); 2) non-tillage with native vegetation strips of 4 m width (NVS); and 3) non-tillage without plant strips (NT). The erosion plots, located in Lanjaron (Granada, south-eastern Spain), on a 30% slope, were 192 m2 in area. For assessing soil water dynamics in real-time and near-continuous soil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s, multisensor capacitance probes were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of plant strips and beneath the olive tree at five soil depths (10, 20, 30, 50, and 100 cm). The highest erosion and runoff rates were measured under NT, with a mean of 17.3 Mg ha-1 year-1 and 140.0 mm year-1, respectively, over the entire study period. The BS and NVS with respect to the NT reduced erosion by 71% and 59% and runoff by 95% and 94%,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greater availabl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found under BS than NVS and NT, especially beneath the olive tree canopies. These results supported the recommendation of non-tillage with barley strips in order to reduce erosion and to preserve soil water for trees in traditional mountainous olive-producing areas, where orchards cover vast tracts of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ing systems native plants RUNOFF soil erosion
下载PDF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Under Uncertain Climate Change and Elevated Atmospheric CO_2 被引量:10
17
作者 LIN Zhong-Bing ZHANG Ren-Duo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89-496,共8页
Climate change and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should affect the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OC dynamics under uncertain patterns of climate warming and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as well as with different so... Climate change and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should affect the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OC dynamics under uncertain patterns of climate warming and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as well as with different soil erosion extents at Nelson Farm during 1998-100 were simulated using stochastic modelling. Results based on numerous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SOC decreased with elevated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but increased with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Therefore, there was a counteract effect on SOC dynamics between climate warming and elevated CO2. For different soil erosion extents, warming 1℃ and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resulted in SOC increase at least 15%, while warming 5 ℃ and elevated CO2 resulted in SOC decrease more than 29%. SOC predictions with uncertainty assessment were conducte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soil erosion, climate change, and elevated CO2. Statistically, SOC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probability. SOC also decreased with time and the degree of soil erosion. For example, in 2100 with a probability of 50%, SOC was 1 617, 1 167, and 892 g m^-2, respectively, for no, minimum, and maximum soil erosion. Under climate warming 5 ℃ and elevated CO2, the soil carbon pools became a carbon source to the atmosphere (P 〉 95%).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ochastic modelling could be a useful tool to predict future SOC dynamics under uncertain climate change and elevated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limate warming soil carbon pools soil erosion stochastic modell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