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1
作者 胡安南 周健 +4 位作者 姜允琦 林红 李熙雷 周晓岗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8-906,共9页
目的:观察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8月于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62例青壮年单节段LDH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观察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8月于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62例青壮年单节段LDH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术治疗(Dynesys组),31例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病程、合并基础病、吸烟史、手术节段等基线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收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节段和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P<0.05)。Dynesys组3例、对照组1例术中发现硬膜撕裂,予以仔细缝合修补,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Dynesys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发热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排除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切口渗液、愈合不良再入院行清创术。Dynesys组随访72~109个月(91.8±11.1个月);对照组随访72~116个月(93.7±12.7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节段DH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比Dynesys组更显著(P<0.05);两组近端邻近节段DH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变化。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在末次随访时得到部分保留(2.7°±2.1°),但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近端邻近节段ROM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和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均较术前进展(P<0.05),对照组手术节段退变进展较Dynesys组更明显(P<0.05)。随访期间Dynesys组所有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均无复发,均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并发症,无再手术病例,5例手术节段术前合并不稳患者均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术后未再发节段不稳定;对照组3例患者因椎间盘突出复发且保守治疗无效行椎间融合术,1例患者因术后再发腰痛伴手术节段不稳,行椎间融合术。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减少复发并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 青壮年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阳 李放 +3 位作者 单建林 关凯 赵广民 文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6-891,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椎问高度及上位相邻节段ROM。评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和症状学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5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48-70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l分别为(24.1±5.7)%和(15.9±6.3)%,均较术前的(56.3±16.4)%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9±1.5和1.4±0.5,均较术前的6.7±2.7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6±2.5)°保留至术后3个月的(4.5±2.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4.9±2.3)°(P〈O.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3个月为13.4±2.6mm,较术前12.3±2.7mm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为12.1±3.2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由术前的(8.1±3.0)。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9.3±3.2),至末次随访时达到(10.0±2.9)°(P〈0.05)。末次随访时,7例(12.7%)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1例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症状学退变而接受二次Dynesys内固定手术。结论: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在中期随访时,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动态内固定 Dynesys系统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K-Rod弹性棒、通用弹性棒及Dynesys系统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涛 王振江 +5 位作者 陈凡 张大鹏 郭宁国 马方南 冯纪川 强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11-7116,共6页
背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出来其他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等问题。针对腰椎融合固定的问题,近年来腰椎弹性固定成为一个热点。目的:探讨腰... 背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出来其他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等问题。针对腰椎融合固定的问题,近年来腰椎弹性固定成为一个热点。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L3,4节段5例;L4,5节段20例;L5S1节段20例;L3,4,L4,5双节段6例;L4,5,L5S1双节段8例,L3,4,5 S1三节段患者3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2-72岁,平均50.8岁。根据使用不同内固定系统分为3组,使用通用动态腰椎固定系统17例,K-Rod后路动态稳定系统28例,Dynesys系统17例。随访24-48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分析及疗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末次随访时置入节段及邻近节段高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各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是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3种弹性固定虽然存在结构的不同,但是早期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区别,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椎弓根 动态内固定 K-Rod Dynesys系统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置入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近期腰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管华清 杨惠林 +1 位作者 徐耀增 杨同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5-1578,共4页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均为L4~5节段性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测影像指标包括手术前术后椎间隙中立角,过伸角,过屈角和L4~5活动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Coflex置入时间平均72.6min,平均出血85.7mL。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4.45±2.42提高到21.00±2.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4~5活动度由术前(13.18±2.04)°减少到(8.09±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良好,腰椎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内固定 腰椎 Coflex系统 不稳 棘突间
下载PDF
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阳 张志成 +4 位作者 张立志 李放 任大江 孟浩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获得78~144个月(95.4±15.6个月)随...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获得78~144个月(95.4±15.6个月)随访,男97例,女66例;年龄31~60岁(43.5±11.7岁)。单节段固定117例,双节段固定42例,三节段固定4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高度,评估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ROM分别为7.8°±2.1°、4.6°±1.4°和3.9°±1.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1±2.9mm、12.8±3.5mm和10.9±2.8mm,上位邻近节段ROM分别为8.3°±1.9°、9.2°±2.7°和10.2°±2.8°,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和术后3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7±3.1mm、12.6±3.2mm和12.1±2.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2例(19.6%)患者手术节段ROM小于4°(临床融合组),131例(80.4%)大于4°(非融合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0例(18.4%)患者出现影像学ASD;2例(1.2%)患者出现症状学ASD,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另1例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术区深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在术后5年随访时出现单侧螺钉松动,均未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无不适症状未给予翻修手术。所有患者均无手术节段症状复发。结论: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并能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Dynesys动态内固定 长期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肌间隙入路Dynesys动态内固定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志成 张阳 +2 位作者 张立志 杜培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0,307,共7页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内行常规显露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做对比。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ODI评分;测量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测量术后1年时多裂肌残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0~54个月。小切口组平均随访时间35.5±7.3个月,常规显露组平均随访时间34.8±5.1个月。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腿痛VAS、ODI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小切口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3d和5d的CRP水平低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节段在末次随访时仍存在4.1°±1.5°的活动度,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断钉及螺钉松动病例,小切口组减压侧多裂肌残留率高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在术后3个月时有所增高,但在末次随访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小切口组2例切口延迟愈合,常规显露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显露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较常规显露小,对肌肉组织损伤小,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动态内固定 Dynesys系统 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棘突间Coflex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红 季长高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棘突间Coflex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行棘突问Coflex动态内固定手术的60例腰窄症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相关术前准备,评估患者术... 目的:探讨棘突间Coflex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行棘突问Coflex动态内固定手术的60例腰窄症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相关术前准备,评估患者术前临床症状评分;术中做好密切手术护理配合;术后进行精心的切口和引流管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记录术后临床症状评分。同时,记录术后出现的护理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引流25~120ml,术后36~48h拔除引流管。其中1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在换药和静脉抗炎治疗下切口逐渐愈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康复理想。结论:全面细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Coflex手术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Coflex动态内固定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刘涛 陈凡 +1 位作者 王振江 强晓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腰椎动态内固定共治疗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患者。L345例;L4.515例;L5S120例;L34L4.5双节段2例;L4.5 L5S1双节段3例。...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腰椎动态内固定共治疗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患者。L345例;L4.515例;L5S120例;L34L4.5双节段2例;L4.5 L5S1双节段3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8~70岁,平均55岁。随访24~36个月,通过VAS评分、ODI指数和影像学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变化,置入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动态内固定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应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效果观察
9
作者 卢斌 蒋国强 +1 位作者 罗科峰 陆继业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6期728-729,共2页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将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手术减压并植入Dynesys,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对患者的腰痛及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对桥接节段的椎间隙的高度和活动情况、松动...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将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手术减压并植入Dynesys,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对患者的腰痛及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对桥接节段的椎间隙的高度和活动情况、松动情况等进行X线测量。结果均经过5年的随访,发现36例患者腰椎术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相比术前均明显下降(均<0.01);发现术后目标椎间隙的高度优于术前(均<0.01)。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取得良好的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改变 动态内固定
下载PDF
Bioflex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佳权 叶永恒 +3 位作者 李德彦 张国威 纪志盛 林宏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对比 Bioflex 动态内固定术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行 Bioflex 动态内固定术(Bioflex 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28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 组)37例,比... 目的:对比 Bioflex 动态内固定术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行 Bioflex 动态内固定术(Bioflex 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28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 组)37例,比较 Bioflex 组与 PLIF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术节段及其上邻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24~48个月,平均36.8个月,Bioflex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 PLIF 组少(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 评分、ODI 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0.05);两组手术节段 ROM较术前减小(P <0.05),Bioflex 组手术节段 ROM较 PLIF 组大(P <0.05);两组术后上邻近节段 ROM较术前增大(P <0.05),Bioflex 组术后上邻近节段 ROM比 PLIF 组小(P <0.05).结论:Bioflex 动态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与传统术式 PLIF 比较,Bioflex 动态固定能够部分保留手术节段 ROM,不增加上邻节段 ROM,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ex 动态内固定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下载PDF
动态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兆辉 张国威 +3 位作者 纪志盛 杨裕豪 阳华 林宏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0-504,534,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椎体间融合术合并动态及刚性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疗效及椎间融合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1例行后路单节段椎间融合的患者,其中动态组(A组)17例和刚性组(B组) 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 目的:比较分析经椎体间融合术合并动态及刚性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疗效及椎间融合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1例行后路单节段椎间融合的患者,其中动态组(A组)17例和刚性组(B组) 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资料,术后椎间融合程度,以及术前、术后腰部及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等,评估两组的手术疗效,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检查发现,腰部及腿部VAS评分、ODI及JOA评分、术椎椎间隙高度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3个月,A组术椎ROM明显高于B组(P <0. 05),而术后末次检查两组术椎椎间活动范围(ROM)(P> 0. 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及末次,两组上邻椎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3个月,两组上邻椎体ROM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而末次检查A组的上邻椎体ROM低于B组(P <0. 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的融合程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而术后末次,两组的融合程度评分(P> 0. 05)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内固定较刚性内固定有利于节段早期融合及延缓上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内固定 融合 椎间融合率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和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随访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昭昕 黄晓文 +1 位作者 姜正先 程力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3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及传统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行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52例行腰椎后路减压+Isobar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对照组46例行传统的腰椎后路减压... 目的:探讨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及传统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行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52例行腰椎后路减压+Isobar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对照组46例行传统的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及骶骨倾斜角改变,术后随访3年,观察相邻节段退变情况,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腰椎前凸角矫正分别为(22.8±2.7)°、(13.9±1.6)°,骶骨倾斜角矫正值分别为(15.9±2.7)°、(12.2±2.6)°,试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JOA评分(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的JOA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试验组相邻节段退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更好的恢复腰椎稳定性,减轻临近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动态内固定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内固定装置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令源 肖增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2期89-91,共3页
目的旨在通过对比研究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纯组和Coflex组,每组各30例。单纯组接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术,Coflex组摘... 目的旨在通过对比研究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纯组和Coflex组,每组各30例。单纯组接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术,Coflex组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髓核后于该节段棘突间植入Coflex钛合金材料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同时行X线及CT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背侧及腹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距离,棘突顶距及椎管面积等相关指标。结果 Coflex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结果 Coflex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距离、棘突顶距及椎管面积与各自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12个月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内固定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近期临床疗效、防止腰椎退变、增加椎间盘背侧高度、增加椎间孔间最大距离、维持椎间隙高度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症状的缓解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动态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乔 刘卫华 +1 位作者 程微 扬子斌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603-60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腰椎退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ynesys组(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和PLIF组(PLIF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腰椎退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ynesys组(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和PLIF组(PLIF治疗),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特征。结果:Dynesys组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02.3±19.23)min,短于PLIF组的(128.4±21.87)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ynesys组术中出血量为(227.1±43.2)m L,明显少于PLIF组的(361.2±67.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以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以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末次随访两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近侧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末次随访节段椎间高度Dynesys组变化更明显(P<0.05);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为7.1度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4.6度,而PLIF组则由术前为7.2度降至末次的0度(P<0.05)。Dynesys组5例患者出现影像学中邻近节段退变,PLIF组出现影像学中邻近节段退变16例,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PLIF组出现1例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结论: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均能取的理想的效果,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对保留手术阶段部分的ROM、邻近节段椎间ROM的增幅以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数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动态内固定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 关节
下载PDF
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联合PE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志刚 郭庆功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371-372,共2页
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已成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其创伤微小,在不损害脊柱稳定结构的同时达到了满意的减压效果,深受学者们肯定 [1] 。Isobar动态内固定... 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已成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其创伤微小,在不损害脊柱稳定结构的同时达到了满意的减压效果,深受学者们肯定 [1] 。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 [2] 。本研究通过选取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讨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联合PE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肢神经功能
下载PDF
Coflex动态内固定与PLIF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俊 郑均华 郭亚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7期593-595,共3页
目的比较Coflex动态内固定与PLIF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两组,PLIF组(n=34例)采用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术)治疗,Coflex组(n=34例)采用腰后路减压Coflex棘突... 目的比较Coflex动态内固定与PLIF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两组,PLIF组(n=34例)采用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术)治疗,Coflex组(n=34例)采用腰后路减压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植入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采用JOA评分系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椎间活动度(ROM)对腰腿痛、功能障碍程度及椎间运动范围予以评估。结果 Coflex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总分、ODI评分及ROM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Coflex组改善较PLIF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Coflex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明显优于PLIF术,可有效减轻腰腿痛、功能障碍程度及保持一定的椎间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Coflex动态内固定 PLIF术
下载PDF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鹏 《医学综述》 2016年第5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Dynesys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近侧邻近节段正常生理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4±28)min比(123±21)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55±30)m L比(341±3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提高,治疗1年后又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术后1年后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近侧邻近节段ROM均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手术侧邻近节段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腰椎不稳
下载PDF
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快强 杨利学 +2 位作者 谭龙旺 孙智平 董琪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责任椎间隙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置入,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对责任椎间隙行绝对固定,相邻椎间隙利用该系统的微动弹簧部分行...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责任椎间隙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置入,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对责任椎间隙行绝对固定,相邻椎间隙利用该系统的微动弹簧部分行弹性固定。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定疼痛和功能情况,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弹性固定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评估相邻椎间退变情况。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影像学评估结果:弹性固定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未见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加重。结论 Isobar动态内固定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在保证椎间融合同时,预防和减少了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 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 脊柱融合 非融合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张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均接受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手术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相应操作。结果 9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均接受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手术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相应操作。结果 9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治疗前Oswestry评价结果为(82.34±12.43)%,经治疗后其Oswestry评价结果降低至(10.92±4.71)%,治疗前后Oswestry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经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可改善其腰椎功能,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椎间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后路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浩明 李瀚卿 +3 位作者 施荣茂 周强 侯天勇 刘列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腰椎正侧过伸过屈位片测量动态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rtebral space ratio,IVS)、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腰椎总活动度(L1~L5)的变化,采用Woodend分级评价椎间盘髓核有无信号改变。随访时间(28.45±3.59)个月。结果术后24个月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均较术前降低(P<0.05)。屈伸活动度:动态固定节段由(5.62±4.30)°降至(3.53±1.52)°(P<0.01),邻近节段和腰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髓核信号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能维持固定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并保留一定的运动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 动态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