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李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0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治...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腿、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腿、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腿VAS评分(2.8±1.0)分、腰VAS评分(2.5±1.1)分以及术后6个月腿VAS评分(1.1±0.1)分、腰VAS评分(1.2±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1.2)、(3.4±1.5)及(2.0±0.2)、(1.8±0.6)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4±3.6)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24.7±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4±3.1)、(22.1±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患者对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为满意,对维持腰椎稳定性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 髓核摘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
2
作者 冯瑞林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7期425-425,共1页
目的:探讨动态固定术与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患者入院编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组行动... 目的:探讨动态固定术与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患者入院编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组行动态固定术。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术后两组VAS(疼痛视觉模拟量变)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P>0.05)。结论应用动态固定术及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起效快,疗效佳等优点。但动态固定术失败风险较高,应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动态固定术 椎间融合
下载PDF
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罗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46-247,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12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7例;行腰椎融合辅以临...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12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7例;行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共55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Oswestry功能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2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 多节段腰椎退变 Oswestry功能评分 目测类比评分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萌萌 唐海 +5 位作者 贾崇哲 贾璞 陈浩 包利 冯飞 李锦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34-36,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I)中检索Coflex手术和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对照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腰推节段活动度(ROM)评分。使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包括613例患者,其中Coflex组274例、PLIF组3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组ODI评分(WMD=-0.01,95%CI:-0.43~0.41)、VAS评分(WMD=-0.11,95%CI:-0.23~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Coflex组ROM评分优于PLIF组(WMD=6.20,95%CI:5.81~6.60)。结论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疗效相当,但前者在腰椎活动度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后路椎间融合固定动态稳定 非融合 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Wiltse入路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列华 张鸿 周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53-457,共5页
1968年,Wiltse等[1]首次提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间隙到达关节突和横突,实现腰椎后外侧的植骨融合,临床上称这一手术入路为"Wiltse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入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与传统的... 1968年,Wiltse等[1]首次提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间隙到达关节突和横突,实现腰椎后外侧的植骨融合,临床上称这一手术入路为"Wiltse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入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与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比较,能够更容易到达关节突关节外侧和横突根部,已用于后路腰椎融合(非融合)、胸腰椎骨折手术及椎间隙感染甚至肿瘤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腰椎融合 腰椎动态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阳 黄伟敏 +1 位作者 宋若先 于秀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探讨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获得随访,其中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10例(单摘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70例(融合组),腰椎间盘髓...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探讨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获得随访,其中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10例(单摘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70例(融合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动态内固定术44例(非融合组).观察三组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率.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术后随访期末,出现术后残余症状106例(47.32%,106/224),其中单摘组69例(62.73%,69/110),融合组26例(37.14%,26/70),非融合组11例(25.00%,11/44),三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77,P=0.000),单摘组与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21,P=0.000;x2=11.235,P=0.001),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17,P=0.178).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有差异,腰椎植骨融合术及动态内固定术能有效降低腰椎术后残余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 经皮 腰椎后残余症状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 腰椎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