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金艳 王彦辉 +3 位作者 赵庆 李彩霞 赵福香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DKI模型的平均扩散率(MD)、平均扩散峰度值(MK)及DCE-MRI模型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和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病灶形态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肝郁痰凝证组的MD值小于冲任失调证组及正虚毒炽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组的MK值逐渐减小(P<0.001),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虚毒炽证组的Ktrans及Kep值最大,其次是冲任失调证组,肝郁痰凝证组最小(P<0.001),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模型中病变形态特征及强化方式对鉴别正虚毒炽证与非正虚毒炽证乳腺癌有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DCE-MRI模型的Ktrans值对正虚毒炽证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均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729~3.852,P<0.05)。DKI模型(MD+MK)的AUC为0.745;DCE-MRI模型(Ktrans+Kep)的AUC为0.902,大于DKI及常规MRI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2,P=0.003;Z=2.113,P=0.035)。DCE-MRI+DKI模型AUC为0.917,诊断效能高于DKI及常规MRI模型(Z=3.834,P<0.001;Z=2.556,P=0.011);DCE-MRI+DKI模型的准确度91.8%,均高于DCE-MRI、DKI及常规MRI单一模型。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中医证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Ktrans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乳腺癌中医证型的鉴别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证型 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刘婷婷 王晓辉 +3 位作者 王洪兴 潘锋 李昊 胡海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患者的DCE-MRI特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基于DCE-MRI定量参数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2加权成像(T2WI)以外周带结节状低信号为主,占58.06%;DWI以结节状、弥漫性高信号,ADC值下降为主,占51.61%;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病灶造影剂退出,强化曲线呈流出型为主,占64.52%。27例前列腺炎患者中,T2WI以外周带单侧或双侧弥漫性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占51.85%;DWI可见外周带单侧或双侧不规则高信号,ADC值降低为主,占59.26%;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造影剂退出不明显,强化曲线呈流入型为主,占81.48%。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低于前列腺炎,速率常数(Kep)值、转移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炎(P<0.05)。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AUC为0.862(95%CI:0.659,0.865)、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1.48%,准确度为84.48%,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84.6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良好,能显著提高临床检出率,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炎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杨自力 寻静 +2 位作者 史志涛 胡喜斌 王唯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三阴性(TNBC)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0例,TNBC组49例,非TNBC组13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IVIM及检查。分...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三阴性(TNBC)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0例,TNBC组49例,非TNBC组13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IVIM及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MRI征象和IVIM、 DCE-MRI模型诸定量参数。结果 TNBC组的病灶不规则形较非TNBC组少见,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TNBC组的Ve值小于非TNBC组(P<0.001),呈低度负相关(r=-0.439,P<0.001);TNBC组的D、f、K_(ep)值高于非TNBC组(P=0.002~0.016),呈低度正相关(r=0.186~0.257,P<0.05)。D^(*)、K^(trans)值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0.86×10^(-3)mm^(2)/s、f≥38.1%、K_(ep)≥0.359/min、V_(e)≤0.589为鉴别TNBC和非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Ve值的AUC为0.784,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201~2.752,P=0.006~0.028)。DC E-MRI模型AUC为0.817,大于IVIM模型(AUC=0.657)和常规MRI模型(AUC=0.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57;P=0.008;Z=2.516,P=0.012)。联合DCE-MRI、IVIM模型,AUC为0.862,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194~4.649,P<0.0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74.8%,准确度为80.0%。结论 DCE-MRI、IVIM模型可用于TNBC的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Ve值诊断效能最高,IVIM联合DC E-M RI模型对鉴别TN BC及非TN BC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及乳腺癌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评价
4
作者 程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及乳腺癌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88例均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CE-MRI及DWI检查。对比乳腺良恶性...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及乳腺癌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88例均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CE-MRI及DWI检查。对比乳腺良恶性肿瘤ADC值;“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分析DCE-MRI、DW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对比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效果评估。结果乳腺恶性肿瘤ADC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ADC值均小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各单项检查(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DCE-MRI与DWI检查一致性均尚可(k值=0.552、0.435,P=0.000);联合检查的一致性良好(k值=0.928,P=0.000)。经NAC治疗后评估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12例,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23例。NMHR组ADC小于MHR组,Ktrans、Kep高于MHR组(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一致性较强,依据各指标水平变化可更好的判断病变性质,同时还可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化疗效果评估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5
作者 丁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统计良恶性病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恶性48例,良性64例;其中DCE-MRI检出恶性42例,检出率为87.50%(42/48);DWI检出恶性41例,检出率为85.42%(41/48);联合检查检出恶性47例,检出率为97.92%(47/48);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MRI、DWI单一检测,阴性预测值高于D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pa检验显示,DCE-MR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15,P=0.000);DW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96,P=0.000);联合检查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5,P=0.000);乳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占比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查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误诊风险,可用于指导早期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IVIM-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6
作者 庞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成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45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行MR...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成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45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行MRI检查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盆腔DCE-MRI及IVIM-DWI扫描。对比两组DCE-MRI扫描参数、IVIM-DMI扫描参数,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分析DCE-MRI、IVIM-DWI及联合检查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容积分数(V_(e))水平均较高(P<0.05);病例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水平均较低,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水平均较高(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DCE-MRI、IVIM-DWI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DCE-MRI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差(Kappa值=0.326,P=0.006);IVIM-DWI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54,P<0.05);联合检查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7,P<0.05)。结论:DCE-MRI与IVIM-DWI联合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通过分析各参数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
7
作者 郭浩东 袁晓凡 +3 位作者 朱建国 蔡康杰 崔梦涵 李海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9-101,117,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所有患者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到的DCE-MRI的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 目的评价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所有患者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到的DCE-MRI的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血浆容积分数(v_(p))、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 Conc)、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AUC)、最大斜率(MAX Slope)。将患者分别分为两组(HER2阳性组vs.非HER2阳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并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DCE-MRI定量、半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的价值。结果两组的组间比较中,8个定量、半定量参数具有统计学差异;k_(ep)、TTP和联合模型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AUC=0.763、0.733、0.832,经DeLong检验比较,P均<0.02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独立诊断因素;k_(ep)、TTP和联合诊断模型对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且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速率常数(kep) 乳腺癌分子分型 HER2阳性乳腺癌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和超声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晓凤 许细红 +1 位作者 杜瑞宾 张惠娟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超声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均接受DBT、超声、DCEMRI检查...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超声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均接受DBT、超声、DCEMRI检查,并利用BI-RADS进行良恶性鉴定,分析3种检查影像上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形态特征;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乳腺肿瘤患者中,病理检测良性42例(52.50%),恶性38例(47.50%);DCE-MRI诊断准确度高于DBT、超声检查(P<0.05),而DBT、超声诊断的准确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灵敏度高于DBT、超声检查(P<0.05),而DBT、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超声、DCE-MRI诊断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超声及DCE-MRI检查均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DCE-MRI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超声 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下载PDF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翱宇 张红霞 +1 位作者 张斓 张修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70-773,共4页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UF-DCE MRI)技术相较于传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保持合理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并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超早期时段捕获病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信息。鉴于这些优势,UF-DCE ...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UF-DCE MRI)技术相较于传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保持合理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并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超早期时段捕获病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信息。鉴于这些优势,UF-DCE MRI技术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在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区分、预后预测以及乳腺癌亚型鉴别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UF-DCE MRI所提供的动力学参数,如增强时间(time to enhancement,TTE)、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S)以及推注到达时间(bolus arrival time,BAT)等不仅能定量反映乳腺病变的病理特征,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此外,相比传统DCE-MRI,UF-DCE MRI能在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识别富血供病灶。因此,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UF-DCE MR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癌 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韩晓凤 王健 +1 位作者 白娜娜 段晓培 《癌症进展》 2024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DWI、DCE-MRI检查。根据组织学分级的不同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n=39,Ⅰ~Ⅱ...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DWI、DCE-MRI检查。根据组织学分级的不同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n=39,Ⅰ~Ⅱ级)和高级别组(n=47,Ⅲ~Ⅳ级),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DWI扫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级别组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明显高于高级别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均明显低于高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速率常数(K_(ep))、血浆容积分数(V_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DCE-MRI和DWI联合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的AUC为0.979(95%CI:0.752~0.986),灵敏度为95.06%,特异度为87.25%,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结论 DCE-MRI参数和ADC可为脑胶质瘤的分级提供依据,DCE-MRI和DWI联合检查对脑胶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在评估老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苗苗 胡爱民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4-77,8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评估老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121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常规T1WI、T2WI、DWI、DCE-...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评估老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121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常规T1WI、T2WI、DWI、DCE-MRI序列扫描。结果:121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45例,稳定34例,进展11例。结论:K^(trans)、K_(ep)、ADC均为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有效影像指标,ADC+K^(trans)+K_(e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为老年宫颈癌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化疗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何春 欧阳祖彬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17-119,145,共4页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NAC)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及鉴别治疗无反应者,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以免患者接受无效治疗和发生不良反应,还可以避免术后盲目使用化疗药物,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NAC)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及鉴别治疗无反应者,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以免患者接受无效治疗和发生不良反应,还可以避免术后盲目使用化疗药物,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NAC疗效的评估中。影像组学可以评估肿瘤的异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DCE-MRI定量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新辅助化疗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钼靶X线诊断乳腺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贾联防 张启勋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钼靶X线诊断乳腺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钼靶X线诊断乳腺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CE-MRI、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DCE-MRI、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小结节良恶性的效果。结果病理的检查结果显示,40例为恶性结节,60例为良性结节。DCE-MRI+钼靶X线的灵敏度(95.00%)、特异度(98.33%)以及准确度(97.00%),相比于DCE-MRI、钼靶X线单独诊断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1、6.411、12.615,P均<0.05)。DCE-MRI+钼靶X线对于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乳房佩吉特病合并导管原位癌的诊断符合率相比于DCE-MRI、钼靶X线单独诊断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DCE-MRI或钼靶X线,DCE-MRI+钼靶X线诊断恶性乳腺小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更高,可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 钼靶X线 乳腺小结节 诊断效能值
下载PDF
使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14
作者 朱广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34-0137,共4页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进行诊断,并分析该方式的价值。方法 搜集病例的时间段介于2019年2月至2023年12月,以330例怀疑存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主要关注对象,应用MSCT、DCE-MRI明确病变性质,并依...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进行诊断,并分析该方式的价值。方法 搜集病例的时间段介于2019年2月至2023年12月,以330例怀疑存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主要关注对象,应用MSCT、DCE-MRI明确病变性质,并依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治疗效果、影像学表现等信息判断上述两种方式的检出情况,明确诊断效能相关信息。结果 330例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病理检查后,结果 显示性质为恶性者共计193例,性质为良性者共计137例;行MSCT检查的基础上,结果 显示性质为恶性者共计185例,性质为良性者共计145例,恶性符合率总计为95.85%;行DCE-MRI检查的基础上,结果 显示性质为恶性者共计189例,性质为良性者共计141例,恶性符合率总计为97.93%。DCE-MRI特异度、准确度高于MSCT(P<0.05);DCE-MRI敏感度虽高于MSCT,但两者差距较小(P>0.05)。总检出呈现更高水平的检查方式为DCE-MRI(P<0.05)。结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明确病变性质的过程中,可应用DCE-MRI方式展开诊断,其实施能够全面扫描病变区域,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信息,进而实现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 MSCT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卵巢癌中的应用观察
15
作者 刘荣亮 赵仁源 夏顺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疑似卵巢癌患者8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方法的诊断效能;按选取位置不同确诊患者感兴...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疑似卵巢癌患者8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方法的诊断效能;按选取位置不同确诊患者感兴趣区分为整个肿瘤、肿瘤热点及肿瘤周围组织三组。借助Tissue 4D软件包完成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图片后处理,比较各组定量参数。结果疑似卵巢癌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52例,确诊率为60.47%。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阳性患者46例,检查准确度为83.72%(72/86)、灵敏度80.77%(42/52)、特异度为88.24%(30/34)、阳性预测值为91.30%(42/46)、阴性预测值75.00%(30/40);上皮性卵巢癌3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定量参数K^(trans)、V_(e)、K_(ep)及iAUC水平高于上皮性卵巢癌(P<0.05);卵巢癌患者肿瘤热点K^(trans)、V_(e)、K_(ep)及iAUC水平高于肿瘤周围组织和整个肿瘤(P<0.05)。结论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用于卵巢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了解组织微血管的渗透性,可间接反应肿瘤血管的生成,且监测肿瘤热点评估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共振成像 卵巢癌 病理检查 诊断效能 定量参数
下载PDF
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分析
16
作者 何亮 廖波 +3 位作者 车能雨 刘曼 罗敏 汪珍元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 目的分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于术前接受DCE-MRI检查,记录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对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PCa患者,有23例(23.00%)随访期间出现复发和转移。不同预后分组的PCa患者TNM分期、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Ktrans和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分组的PCa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等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trans和Ve升高、血清PSA表达上调、TNM分期和Gleason评分高是PCa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DCE-MRI参数(Ktrans、Ve)与血清PSA单独及联合预测PCa患者术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877、0.753、0.721、0.939,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结论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预测PCa患者术后预后的应用价值较高,DCE-MRI参数可以作为辅助评估PCa手术患者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多期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钙卫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杨阳 唐鸿杰 +3 位作者 刘秀 张宇航 冯瑜 贾霜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55-959,共5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钙卫蛋白(C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14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个月治疗,根据治疗前后DAS28评分差值将其分为预后良好...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钙卫蛋白(C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14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个月治疗,根据治疗前后DAS28评分差值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02)和预后不良组(n=38)。比较两组RA患者一般资料、最大增强(ME)、相对增强(RE)、最大强化斜率(Slope_(max))、最大相对增强(MRE)等DCE-MRI参数及血清CP水平;Pearson法分析RA患者ME、Slope_(max)、RE、MRE等DCE-MRI参数及血清CP水平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CE-MRI参数及血清CP预测RA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RA患者关节肿胀指数≥6.4、关节压痛指数≥14、高活动度占比、ME、Slope_(max)、RE、MRE及血清C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ME、Slope_(max)、RE、MRE及血清CP水平与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ME、Slope_(max)及血清CP水平均为R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ME、Slope_(max)、血清CP预测RA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866、0.829,联合预测RA患者预后的AUC为0.966,高于三者单独预测价值(Z=2.679、2.653、3.030,P=0.007、0.008、0.002),且三者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97.1%。结论DCE-MRI参数ME、Slope_(max)联合血清CP对R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有益于临床评估RA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卫蛋白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 类风湿性关节炎 预后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HPV-DNA分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蒋建英 詹静文 曾勇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DNA)分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简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8例设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同院收治的98例HPV感染良性...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DNA)分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简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8例设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同院收治的98例HPV感染良性宫颈病变患者设为良性组。入选患者均进行DCE-MRI检查,并检查患者的HPV-DNA分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转运常数(K_(trans))、反流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以及HPV-DNA分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DCE-MRI联合HPV-DNA分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分析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恶性组患者的K_(trans)、K_(ep)和V_(e)分别为(0.42±0.10)min^(-1)、(0.51±0.14)min^(-1)、0.55±0.16,均明显高于良性组[(0.12±0.03)min^(-1)、(0.20±0.05)min^(-1)、0.3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16亚型感染率为64.29%,明显高于良性组(11.22%),52亚型和其他亚型感染率分别为14.29%、3.06%,均明显低于良性组(29.59%、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K_(trans)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K_(ep)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828,V_(e)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839,HPV-DNA分型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765,四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73。DCE-MRI在宫颈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4.69%,灵敏度为83.67%,特异度为85.71%;HPV-DNA分型在宫颈癌诊断中准确度为76.53%,灵敏度为64.29%,特异度为88.76%;2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准确度为92.35%,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92.85%。DCE-MRI和HPV-DNA分型对宫颈癌的诊断结果一致性为尚可(Kappa=0.694,0.531),2者联合一致性为极好(Kappa=0.847)。结论DCE-MRI联合HPV-DNA分型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徐佳 程小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结直肠癌(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CRC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分为复发或转移组(36例)和未复发或转移组(46例);所有...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结直肠癌(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CRC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分为复发或转移组(36例)和未复发或转移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绘制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及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对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39例阳性患者中出现复发或转移有30例,未复发或转移的有9例,检查的43例阴性患者中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有6例,未复发或转移的有37例。复发或转移组K^(trans)、K_(ep)和V_(e)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或转移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K^(trans)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K_(ep)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780,V_(e)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861,多层螺旋CT增强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819,四者联合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987。多层螺旋CT增强在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中准确度为81.71%;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在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中准确度为85.37%;二者联合检测在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中准确度为93.90%。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能显著提高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效能,对于患者在术后随访监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 动态增强共振功能成像 结直肠癌 复发 转移 诊断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直方图分析在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20
作者 王一平 张剑茹 +1 位作者 穆坤 张晔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直方图分析在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22例,Luminal B型44例,三阴...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直方图分析在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22例,Luminal B型44例,三阴型10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4例]和组织学分级(1级21例,2级20例,3级39例)。收集所有患者DCE-MRI检查资料,将图像传至图像后台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取速率常数(K_(ep))、容积转移常数(K^(trans))以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并进行人工智能分析。结果:分子分型中非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K_(ep)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3、14.305、10.706、10.257、19.754,P<0.05),K^(trans)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6、6.803、15.113、6.309、8.284,P<0.05),V_(e)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低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0、8.686、5.831、9.580、6.753,P<0.05)。组织学分级中3级乳腺癌患者K_(ep)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1~2级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2.487、2.858、2.308、2.048,P<0.05),K^(trans)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1~2级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2.075、2.063、2.116、2.042,P<0.05),V_(e)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低于1~2级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5、2.368、6.545、3.370、2.008,P<0.05)。K_(ep)值的平均值和10%位数、K^(trans)值的平均值和10%位数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41、0.425、0.481、0.469,P<0.05),V_(e)值的平均值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67,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DCE-MRI直方图分析可消除主观性和人为误差影响,提高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共振成像(DCE-MRI) 人工智能(AI)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