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史宪全 董云云 +5 位作者 李尚 杨沛沛 王春梅 冯蔚 蔺雨萱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3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测得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率、低估率及高估率。结果:常规US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显著小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P<0.019);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US低估率显著高于CEUS和DCE-MRI,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3,χ^(2)=3.566;P<0.05);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的高估率显著高于常规U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χ^(2)=2.167;P<0.05);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常规US、CEUS和DCE-MRI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相关性(r=0.658,r=0.761,r=0.602;P<0.05)。结论:常规US、CEUS及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无差异,常规US易低估病灶大小,CEUS和DCE-MRI易高估病灶大小,CEUS较DCEMRI更加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US) 超声造影(CEUS)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 乳腺 乳腺癌
下载PDF
1.5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诊断鉴别前列腺癌的价值
2
作者 靳庆文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9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诊断,以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1.5 T动... 目的探讨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诊断,以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并分析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分期的符合率,同时比较分析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检查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影像学信息(反流速率常数、微血管转运常数、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早期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动态扫描起始时间)。结果78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活检诊断确诊为前列腺癌者60例。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诊断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7.44%(76/78)、94.44%(17/18)、98.33%(59/60)。阴性组反流速率常数、微血管转运常数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与阳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早期强化率明显低于阳性组,最大信号强度明显大于阳性组,动态扫描起始时间明显长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1.5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的价值非常高,能够有效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分期,可为患者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逢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40例(18例前列腺癌,22例前列腺增生),对观察组进行DCE-MRI扫描,对对照组进行常规DWI扫描,对患者的中央腺体非癌区、外周带非癌区、前列腺癌区的容积转运常数值、速率常数值、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DCE-MRI技术扫描的各项数值都较为精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E-MRI技术在老年前列腺癌中应用价值较大,为病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数据,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老年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芷晗 王亮亮 赵雪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结合病理资料评价手术切缘和前哨淋巴结数目情况,比较分析乳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与乳腺多普勒超声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乳腺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结合病理资料评价手术切缘和前哨淋巴结数目情况,比较分析乳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与乳腺多普勒超声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乳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的形态学准确率和术前评估有效率明显优于乳腺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在首次手术切缘阴性率、肿瘤切除最小范围判定率,以及前哨淋巴结数目检出率上也明显优于乳腺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P<0.05)。乳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检查评估的肿瘤大小几乎类同于病理检测结果 (P>0.05)。结论乳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在保乳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上有优势,其安全性、可行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 多普勒超声 保乳手术
下载PDF
多维度动态增强核磁共振乳房区域全自动分割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丽娟 厉力华 范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8-9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乳房水平面与乳房矢状面相结合的多维度DCE-MRI乳房图像全自动分割方法。方法分为3部分,即基于乳房水平面的分割,基于乳房矢状面的分割,以及水平面与矢状面相结合的分割方法。首先,基于水平面的分割方法通过阈值确定乳房... 提出了一种基于乳房水平面与乳房矢状面相结合的多维度DCE-MRI乳房图像全自动分割方法。方法分为3部分,即基于乳房水平面的分割,基于乳房矢状面的分割,以及水平面与矢状面相结合的分割方法。首先,基于水平面的分割方法通过阈值确定乳房外边缘,经过梯度算法后,根据乳房与胸大肌分界面的特点设定约束条件,得到分界面的分割曲线。其次,基于乳房矢状面的分割方法使用双边滤波、边缘提取法对图像预处理,分区计算分割曲线。最后,矢状面的分割结果根据图像三维大小按比例映射到水平面上,将两者的分割结果结合,然后根据相邻图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行优化,输出分割结果。通过对24例DCE-MRI病例测试,与手动分割得到的结果对比,平均重叠率为93.33%,平均差异度为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分析3.0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莫庆 王秀玲 汪轩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0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3.0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所... 目的探讨3.0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常规MRI与3.0 T DCE-MR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的最早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及峰值时间,以及速率常数(K_(ep))、容积运转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结果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DCE-MRI检查出前列腺癌70例,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癌检出率为70.00%(70/100);DCE-MRI检查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8%、96.55%、98.57%、93.33%;前列腺癌组患者的最早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K_(ep)、K^(trans)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峰值时间、V_(e)均短于前列腺增生组(均P<0.05)。结论3.0 T DCE-MRI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且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参数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诊断鉴别前列腺癌价值研究
7
作者 周帮建 吴绍全 赵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探究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诊断鉴别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病变患者110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50)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组,n=60)... 目的探究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诊断鉴别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病变患者110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50)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组,n=60),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与DCE-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时间信号曲线(SI-T)类型、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DCE-MRI各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并分析Gleason评分与DCE-MRI各参数的关系。结果PCa组Ⅲ型SI-T曲线占比82.00%,BPH组Ⅱ型占比7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Ca组患者的Ktrans、Kep以及Ve均较BPH组更高(P<0.05)。Ktrans、Kep、Ve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891、0.878、0.843(P<0.05)。Gleason评分与Ktrans值呈正相关(r=0.453,P<0.05)。结论3.0T DCE-MRI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临床可综合SI-T曲线类型、Ktrans、Kep以及Ve等参数情况来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 诊断 鉴别 良性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张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46-0149,共4页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优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P<0.05。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指标参数TTP与BF和卵巢良性肿瘤比较,P<0.05。结论 卵巢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下载PDF
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胡靖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54-0057,共4页
评估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在诊断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该检查方法与乳腺X线检查方法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42名女性乳腺微钙化患者,根据BI-RADS评分被分为3级至5级乳腺微钙化... 评估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在诊断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该检查方法与乳腺X线检查方法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42名女性乳腺微钙化患者,根据BI-RADS评分被分为3级至5级乳腺微钙化,所有患者都进行了乳腺X射线和3.0T DCE-MRI检查,以手术或活检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确认,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微钙化等级的诊断结果、敏感度以及特异度。结果 核磁共振在诊断恶性病变的正确率为100%,X线摄影的正确率为91.67%,两种方法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微钙化等级的诊断中,核磁共振对3类、4类和5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95.24%和100%,X线分别为81.25%、80.95%和80.00%,核磁共振在各级微钙化诊断中显著优于X线(P<0.05);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核磁共振的敏感度为96.92%,特异度为83.56%,而X线的敏感度为95.23%,特异度为65.18%,两种方法的特异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3.0T DCE-MRI在诊断乳腺微钙化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在特异度方面,明显优于乳腺X线摄影,DCE-MRI可作为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的有效工具,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乳腺微钙化病变 特异度 敏感度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丁云云 张继良 武东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3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6...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3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同期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根据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将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28例)、良性组(32例),分析前列腺癌患者DCE-MRI声像图特征,比较3组DCE-MRI定量参数、血清fPSA水平,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入院时DCE-MRI定量参数、血清fPS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入院时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 Kep)、容积运转常数(Volume operation constant, Ktans)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Ve)值及血清fPSA水平比较:前列腺癌组>良性组>健康组(P<0.05);低、中分化癌患者入院时Ve、Ktrans、Kep及血清fPSA水平高于高分化癌者(P<0.05);入院时Ve、Ktrans、Kep及血清fPSA水平均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Ve、Ktrans、Kep、血清fPSA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均>0.6,但各指标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AUC最高(P<0.05)。结论 DCE-MRI、血清fPSA水平联合诊断在前列腺癌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下载PDF
基于IVIM模型的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7
11
作者 申洋 周延 +7 位作者 何为 朱汇慈 王丰 吴燕 周振宇 解立志 张子衡 刘剑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索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IVIM)参数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以及IVIM-DWI与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法,搜集卵巢占位性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共65例,其中良性肿... 目的探索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IVIM)参数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以及IVIM-DWI与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法,搜集卵巢占位性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共65例,其中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34例。应用3.0 T核磁共振仪和8通道心脏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进行盆腔MRI扫描。寻找最具有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价值的IVIM参数,计算各参数的诊断界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IVIM的灌注参数与DCE-MRI定量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观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slow)、f*Dfast、速率常数(K_ep)、Ve值在卵巢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DC、Ve值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偏低,f*Dfast、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K_ep值特异性高但敏感度极低,Dslow、Dfast和f值的特异性和敏感度都为中等。Dfast与K_ep、f与K_ep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仅为弱相关(r=0.225,r=-0.317)。结论该研究所测试IVIM-DWI系数与DCE-MRI部分定量参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有应用价值,其中ADC和Ve值敏感度较高,而f*Dfast和K_ep值特异性较高,可以在临床诊断中作为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航 刘宁 沈剑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诊治肝纤维化患者7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使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情况进行测评,实验组使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情况的评定,对比其结...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诊治肝纤维化患者7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使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情况进行测评,实验组使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情况的评定,对比其结果。结果实验组符合率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够增加对该病诊断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肝纤维化程度 评价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期356-357,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40例,按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纤维化组、中重度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实质部位的TIC...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40例,按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纤维化组、中重度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实质部位的TIC、TTP、评价峰高、信号上升的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的最大斜率(MSD)。结果:MSI、MSD、TIC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可反映患者肝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是一种优秀的无创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的新型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心理干预的要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立燕 李兴芳 +1 位作者 罗慧 潘小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9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心理干预的要点。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2月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共计493例,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心理干预的要点。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2月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共计493例,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其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心理干预的可行性方向。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加强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措施,是保障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的有效前景,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心理干预 常规护理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及CT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15
作者 张敏 程粵佳 李瑞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PLC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及CT检查,以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PLC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及CT检查,以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查对不同类型PLC的检出情况,以及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PLC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灶包膜边缘的强化表现。结果 80例患者中,病理组织检查共检出病灶104个,大肝癌、小肝癌分别为43例(62个病灶)、37例(42个病灶),分别占比53.75%、46.25%;在小肝癌病灶中,MRI检出35例,检出率94.59%,CT检出24例,检出率为64.86%;在大肝癌病灶中,MRI检出34例,检出率79.07%,CT检出32例,检出率为74.42%;MRI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3;CT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9;在动脉期信号方面2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脉期、延迟期信号方面2种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种检查在病灶包膜边缘的强化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RI的完整环状强化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及CT均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PLC的诊断手段,但动态增强MRI更能清晰显示包膜强化和PLC血供特点,在小肝癌检出及诊断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CT 乙型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群稀疏理论的乳腺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图像联合重建
16
作者 王冠皓 徐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04-3308,共5页
乳腺在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乳腺核磁共振(MR)图像中恶性肿瘤区域比正常或者良性区域呈现出更加快速和更强的灰度变化,因此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成为了医生检测和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但是DCE-MR图... 乳腺在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乳腺核磁共振(MR)图像中恶性肿瘤区域比正常或者良性区域呈现出更加快速和更强的灰度变化,因此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成为了医生检测和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但是DCE-MR图像的快速获取目前仍然是一个难题,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这样的DCE-MR图像,根据群稀疏思想和压缩感知(CS)理论,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密度随机采样的共轭梯度下降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变密度随机采样的方式从图像的局部k-空间(傅立叶系数)数据中获取采样信息,再将传统的基于l1范数的共轭梯度下降算法扩展到l2,1范数以使得改进的共轭梯度下降算法可以对多幅DCE-MR图像同时进行联合重建。实验结果表明:采样率小于40%时,改进的联合重建方法比多测量向量(MMV)算法在重建时间上减少了约30%;变密度随机采样比均匀随机采样在重建准确率上提高了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共轭梯度 变密度随机采样 群稀疏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与40例参加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与40例参加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呈阳性39例,阴性41例,灵敏度为92.50%(37/40)、特异度为95.00%(38/40)、准确率为93.75%(75/80)。CT检查呈阳性40例,阴性40例,灵敏度为75.00%(30/40)、特异度为75.00%(30/40)、准确率为75.00%(60/80)。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患者通过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可以详细地掌握患者病情状况,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晋 刘慧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5期192-193,共2页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实施治疗的肝纤维化治疗患者100例,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血清学肝纤维化程度评价;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实施治疗的肝纤维化治疗患者100例,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血清学肝纤维化程度评价;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符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则仅为60.0%,两组之间符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价中,明确诊断出MSI、MSD、TIC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应用,更有助于对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值得进一步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肝纤维化程度 评价
下载PDF
对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放射科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此期间,对... 目的 :探讨对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放射科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此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的SAS评分、一次性注射造影剂的成功率、注射造影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检查前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一次性注射造影剂的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注射造影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其检查前的不良情绪,提高为其一次性注射造影剂的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降低其注射造影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优质护理 造影剂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晓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为前列腺癌患者开展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前列腺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参照组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研究组核磁... 目的:探讨分析为前列腺癌患者开展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前列腺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参照组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研究组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测算对比两组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以及检查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检查诊断准确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患者 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 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