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韩舒 王厚均 陈殿森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肾癌患者,其中肾嫌色细胞癌组25例、肾嗜酸细胞瘤组25例,均行CT平扫和...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肾癌患者,其中肾嫌色细胞癌组25例、肾嗜酸细胞瘤组25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2组影像学特征。结果肾嫌色细胞癌组和肾嗜酸细胞瘤组肿瘤最大径、病灶密度、囊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5;χ^(2)=11.688,P=0.001;χ^(2)=9.441,P=0.002)。肾嫌色细胞癌组和肾嗜酸细胞瘤组皮髓质期、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87,P<0.001;t=5.624,P<0.001)。肾嫌色细胞癌组和肾嗜酸细胞瘤组皮髓质期、实质期病灶强化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3,P=0.001;t=5.369,P<0.001)。结论肾癌患者CT平扫和动态增强中肾嫌色细胞癌、肾嗜酸细胞瘤具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肾嗜酸细胞瘤 鉴别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钼靶(MG)、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春华 朱昆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0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钼靶(MG)、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22例经病理诊断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采取回顾... 目的:探讨钼靶(MG)、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22例经病理诊断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患者行MG、CT及DCE-MRI诊断的情况。结果:DCE-MRI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和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CT及DCE-MRI均能检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DCE-MRI的诊断效果最好,可作为临床可靠依据来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腋窝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增强在胆道狭窄性质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胜男 李东启 +2 位作者 王广平 张广清 石小溪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2期204-206,共3页
胆道狭窄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可伴有黄疸,多是由于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胆管炎症等原因刺激导致的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胆管内腔逐渐变得狭窄,可通过手术修复和重建胆道[1],但在术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胆管的狭窄性质... 胆道狭窄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可伴有黄疸,多是由于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胆管炎症等原因刺激导致的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胆管内腔逐渐变得狭窄,可通过手术修复和重建胆道[1],但在术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胆管的狭窄性质,便于指导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于诊断胆道狭窄的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常选择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增强(DCE-CT)。MRCP是近年来发展的非介入性胆管成像技术,不使用造影剂,通过重T2加权技术使得胆汁与胰液呈现为明亮的高信号,周围器官组织呈低信号,可获得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相似的胰胆管图像,但单独使用MRCP检查诊断道狭窄性质受患者呼吸的影响,使得结果准确度稍低[2]。DCE-CT是经静脉注入含碘有机造影剂,强化显示病变胆道的影像,形成密度差,成像准确,但需专业设备和人员支持,技术难度高[3]。联合MRCP与DCE-CT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可能会提高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准确度,故本研究将探讨MRCP联合DCE-CT在胆道狭窄性质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动态增强 胆道狭窄 胆道手术史 胆管炎症 胆管壁 手术修复
下载PDF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寻 尹伟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评估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动脉起源变异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评价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肿瘤大小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对血管侵犯以及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达0.97以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75、1.00、1.00、0.83。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均>0.75)。结论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能够全面评价胰腺癌病灶、病灶边缘、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 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 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存国 陈涛 +2 位作者 曹文广 苏宝珠 葛晓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120例初筛疑似肺癌患者,均行增强CT,同时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病理诊断(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恶性、良性病...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120例初筛疑似肺癌患者,均行增强CT,同时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病理诊断(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恶性、良性病变患者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增强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单一及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单一及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0例疑似肺癌患者中,65例为恶性病变,占54.17%,其中腺癌45例、鳞癌20例;55例为良性病变,占45.83%,其中肉芽肿样病变15例、支气管囊肿8例、肺部感染性病变32例。恶性病变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21-1水平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高于鳞癌患者,细胞角蛋白片段21-1水平低于鳞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增强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高,Kappa值为0.762。结论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智翔 崔博 +1 位作者 李天云 解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0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与Gd-D...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0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与Gd-DTPA增强MRI对肿瘤残余、复发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06例患者术前有146个病灶,其中43个病灶存在肿瘤残余,MSCT诊断肿瘤残余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0%、81.40%、88.35%,低于Gd-DTPA增强MRI的95.89%、95.35%、9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个病灶存在肿瘤复发,MSCT诊断肿瘤复发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36%、80.56%、90.91%,低于Gd-DTPA增强MRI的97.26%、97.22%、9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复发的诊断中,Gd-DTPA增强MRI优于M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钆喷替酸葡甲胺 增强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动态心脏体模在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鹏 李梦 +3 位作者 潘文才 郎朗 肖晶晶 种银保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6期659-665,共7页
论述了动态心脏体模作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心脏成像质量评价与质量保证工具的重要性;介绍了当前几类动态心脏体模在心脏CT成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运动型、功能型和仿真型动态心脏体模。分析了现有动态心脏体模在解剖结构、... 论述了动态心脏体模作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心脏成像质量评价与质量保证工具的重要性;介绍了当前几类动态心脏体模在心脏CT成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运动型、功能型和仿真型动态心脏体模。分析了现有动态心脏体模在解剖结构、组织材料和运动特性的不足,并提出利用等效材料制作四腔室心脏体模和基于容积-时间曲线控制模拟心脏全周期运动的可行性,以探究研制一种"结构仿生、运动仿真"动态心脏体模的可行性,从而为建立心脏CT成像质量定量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脏体模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等效材料 运动仿真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温建安 舒进鹏 +2 位作者 周旭嘉 陈涛 赵艳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CT动态增...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CT动态增强扫描,获取定量参数[灌注值、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并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6例),分析灌注值、PH、Tp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灌注值、PH水平下降,Tp更大(均P<0.05)。治疗后,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灌注值、PH水平更低,Tp更大(P<0.05)。ROC曲线显示,灌注值预测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22、0.19 mL·min^(-1)·mL^(-1),PH预测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80、57.61 HU,Tp预测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41、89.92 s;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60,高于单一参数预测(P<0.05)。结论:NSC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无关,与靶向治疗远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定量参数 病理类型 靶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
10
作者 钟伟雄 梁芳蓉 +1 位作者 杨蕊梦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CT图像。分别在早期动脉期(EAP)、晚期动脉期(LAP)、门静脉期(PVP)和平衡期(EP)进行了感兴趣容积(VOI)的勾画,并从中提取出这4个期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经过筛选后的特征子集分别训练7种基于不同算法的分类器,得到不同期相下的多个基分类器。然后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多准则决策的权重分配算法,按照分层融合的策略依次对同一期相下多个基分类器以及提取了不同期相信息后的模型进行融合,最终得到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ACC)、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4种评价指标来定量评价所提出的预测模型的性能。提出的模型与使用单一期相或多个不同期相的融合模型、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不同基分类器多样性的模型以及八种基于其他集成方法的分类器模型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提出的模型预测HCCMVI的性能在融合4个期相及7种分类器后达到最优,AUC、ACC、SEN和SPE分别为:0.828、0.766、0.877、0.648。对比实验显示,所提出的模型性能优于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以及其他集成模型。结论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HCC的MVI情况,相比于其他模型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分类器 多准则决策
下载PDF
联合应用CT及MRI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刘学银 龚方 周亮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21-12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联合应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吉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由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联合应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吉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由手术病理活检结果确诊的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33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CT与MRI增强扫描,记录2种疾病患者的胰腺病变性质占有情况、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胰腺癌病灶直径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情况。结果胰腺癌患者的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周围组织与大血管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与胰胆管不规则扩张症状占比较慢性胰腺炎患者高(P<0.05),而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变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占比较胰腺炎患者高(P<0.05)。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与单一CT检查、MRI检查对比,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胰体癌患者的病灶直径、不同时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NR信号明显大于胰头癌患者(P>0.05)。结论CT联合MRI增强扫描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病情诊断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CT动态容积扫描与增强扫描对泌尿系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对比
12
作者 赵御森 朱晓龙 +5 位作者 王耀一 周义 张志敏 胡振顺 朱月香 许园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83-686,共4页
目的 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容积扫描与增强扫描对泌尿系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泌尿系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根据检查方法分为A组与B组,各100例,2组均进... 目的 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容积扫描与增强扫描对泌尿系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泌尿系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根据检查方法分为A组与B组,各100例,2组均进行CT检查,其中A组采用常规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进行检查,B组采用常规CT平扫联合动态容积扫描进行检查。比较2组CT值、噪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 A组肾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输尿管CT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低于B组(P <0.05),肾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及CT剂量指数(CTDlvo1)、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高于B组(P <0.05)。B组诊断准确率(93.00%,93/100)显著高于A组(83.00%,83/100)(P <0.05)。结论 与常规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相比,采用常规CT平扫联合动态容积扫描对泌尿系病变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检查CT值、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降低噪声和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 动态容积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明玉 胡为俊 陆东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手术病理检查。统计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肝血管瘤患者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结果: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为肝血管瘤患者共40例,其他患者共6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5例,其他49例,诊断准确率为82.35%(84/102);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6例,其他50例,诊断准确率为84.31(86/102)。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9.03%;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80.6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在动脉期检出病灶30例,其中14例病灶均匀强化,1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表现不规则形或边缘环形;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未出现明显强化10例。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在动脉期检出病灶31例,均出现不均匀强化,表现为不规则形或边缘环形,强化模式为慢进慢出型,9例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未出现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度 特异度 肝血管瘤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CT、MRI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14
作者 侯胜楠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176-180,共5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CT)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于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胰腺癌患者和6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CT)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于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胰腺癌患者和6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评估CT、MRI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慢性胰腺炎局部表现为胰腺体积缩小,多为不规则或分叶状、边缘粗糙的肿块;出现粗大、广泛、弥散性分布的点片状钙化,胰腺实质密度均匀或局部下降。胰腺癌多表现为在局部增大的胰腺基础上形成实质性肿块,边缘光滑,一般无分叶;较少钙化;腺体呈弥漫或局部肿大,呈等或稍低密度。MRI:慢性胰腺炎T1WI呈低信号,T2WI信号混杂,偶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斑点状弱或无强化。胰腺癌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信号,胰胆管呈不规则扩张;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低强化。与慢性胰腺炎患者相比,胰腺癌患者胰腺体积增大、侵袭周围组织及大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胰胆管不规则扩张发生率高,病变侵袭周围囊肿、病变组织钙化、延迟期强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动脉期、胰腺期、延迟期的CT值较慢性胰腺炎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准确率分别为96.00%(48/50)、96.92%(63/65),高于CT诊断的74.00%(37/50)、70.77%(46/65)和MRI增强扫描的86.00%(43/50)、75.38%(49/65),且CT联合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Kappa值为0.829,高于CT、MRI增强扫描单独鉴别诊断的0.548、0.614。结论CT、MRI增强扫描对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均较好,但二者联合可提供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附44例分析报告) 被引量:36
15
作者 冯仕庭 陈境弟 +3 位作者 孟悛非 杨旭峰 谢洪波 严超贵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是最常见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CT(computedtomography)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关于它们的CT特征报道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形态学上的分析,鉴别诊断较困难,本研究旨在... 背景与目的: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是最常见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CT(computedtomography)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关于它们的CT特征报道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形态学上的分析,鉴别诊断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观察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血供变化,找出它们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方法:采用螺旋CT对115例肺部单个结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分析经手术治疗确诊病例44例,其中肺癌30例,肺结核球7例,肺炎性假瘤7例。结果:30例肺癌中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4例,高度强化5例,显著高度强化2例,无强化7例。肺癌最高强化值开始出现在18~28s9例,30~39s17例,40~44s4例,平均32s。7例结核球中5例无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炎性假瘤均呈显著高度强化,最高强化值均在100Hu以上,最高强化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6s、28s、30s、32s、33s、110s和122s。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癌、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结核球 肺炎性假瘤 诊断 鉴别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基础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耀初 周伟文 +3 位作者 陈俏倩 符有文 张扬贵 全国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病灶呈肿块型15例(60%)、浸润狭窄型5例(20%)、腔内生长型3例(12%),有2例(8%)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以边缘为主的轻度强化,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出现分隔状、片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重要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病理学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震 吕岩 +2 位作者 贺伟 吕平欣 贺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肺内SPN病例作为实验组,行CT平扫及平台型强化方案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肺内SPN病例作为实验组,行CT平扫及平台型强化方案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随机选取同期SPN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增强扫描。对两组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肺癌52例,炎性结节12例,肺结核16例,三者间平扫、增强后各时间点CT值及最大净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20HU且0.05)。结论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娜 崔凤珍 +2 位作者 张哲 赵月芹 王世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三期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1);CT平扫发现,患者均出现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可伴局部呈结节样改变,病变区域肠壁与正常肠壁分界较清楚,23例患者病灶呈现偏心性生长,其余多表现为不规则形状,无正常肠壁形态。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发现,患者肠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形态不规则,病灶多为菜花状,黏膜表面凹凸不平,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内部结构及与邻近脏器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期动态增强 直肠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晓华 杨海鹏 +3 位作者 靳二虎 张淑红 张峰波 贺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研究三种常见肾细胞癌(RCC)亚型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的异同点,以提高CT扫描对于常见RCC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测量瘤灶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记录平扫CT表... 目的研究三种常见肾细胞癌(RCC)亚型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的异同点,以提高CT扫描对于常见RCC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测量瘤灶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记录平扫CT表现、强化方式,重点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种亚型之间的异同。结果透明细胞癌(CCRCC)10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7例,嫌色细胞癌(CRCC)13例。CCRCC不均匀强化多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转移及形成癌栓的比例较大;PRCC及CRCC强化程度均较低,二者强化程度有类似(P>0.05),但CRCC钙化率较CCRCC和PRCC高,中心无强化瘢痕及轮辐状强化仅见于5个PRCC和1个PRCC。结论皮髓期强化能区别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结合其他征象有助于鉴别PRCC和C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肝细胞肝癌诊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学聪 刘宝玲 宋丹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481-1483,148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7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对HCC的定性准确性。结果7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均行CT平扫及...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7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对HCC的定性准确性。结果7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检出病灶共120个,其中单发病灶46例,2个病灶有22例,3个病灶有10例。CT平扫102个病灶呈低密度或以低密度为主,CT值为24.7~58.3HU不等。增强肝动脉期:65例病灶明显强化呈高密度影,病灶强化表现多样,呈不规则团块状强化、片状强化、多发结节状强化,13例病灶未见强化呈低或等密度影。门静脉期:63例病灶呈低密度或以低密度为主,等密度者9例,高密度者6例。延迟扫描肿瘤强化程度明显降低,78例病灶均呈低密度影。7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120个病灶)经多期增强扫描后,肿瘤部位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CT值与非病灶肝脏组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期相间肝脏与肿瘤密度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H=45.208,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肝细胞癌的增强特征,对肝细胞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