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徐佳 程小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结直肠癌(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CRC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分为复发或转移组(36例)和未复发或转移组(46例);所有...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结直肠癌(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CRC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分为复发或转移组(36例)和未复发或转移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绘制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及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对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39例阳性患者中出现复发或转移有30例,未复发或转移的有9例,检查的43例阴性患者中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有6例,未复发或转移的有37例。复发或转移组K^(trans)、K_(ep)和V_(e)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或转移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K^(trans)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K_(ep)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780,V_(e)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861,多层螺旋CT增强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819,四者联合诊断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AUC为0.987。多层螺旋CT增强在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中准确度为81.71%;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在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中准确度为85.37%;二者联合检测在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中准确度为93.90%。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能显著提高CRC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诊断效能,对于患者在术后随访监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 动态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 结直肠癌 复发 转移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2
作者 周伟 陈小华 +2 位作者 彭辉 丁爱民 刘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lution128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3种检查方法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误诊率高于病理检查、MRI-D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检查时间长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费用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ct动态增强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3
作者 于团结 徐文中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肝细... 目的:探讨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强度、诊断效能.结果:98例肝癌病变患者,手术病理诊断恶性为50例,良性为48例,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一致性强度(Kappa=0.8364)及其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96.00%)、特异性(87.50%)和准确性(91.84%)均明显高于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Kappa=0.4471、80.00%、64.58%、7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检查,后者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前者,不仅具有更高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扫描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敏感性 准确性
下载PDF
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李丹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于检查后7d内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88例肺癌患者中Ⅰ期34例(38.64%),Ⅱ期44例(50.00%),Ⅲa期10例(11.36%)。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诊断的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645、0.748,一致性一般。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为0.882,一致性好。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9.55%(70/88)、85.23%(75/88)、93.18%(8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动态CT增强扫描30 s时CT强化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CT灌注成像血容量(BV)、血流量(BF)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通过时间(MTT)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60 s时、120 s时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术前临床肺癌分期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分期 动态ct增强扫描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0例)。两组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长度、壁厚及上方扩张段末端管径分别为(9.56±1.06)mm、(1.99±0.16)mm、(8.67±0.43)mm,均短于恶性组患者的(14.68±2.06)mm、(3.02±0.46)mm、(11.36±0.56)mm(P<0.05);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管径为(2.86±0.65)mm,长于恶性组患者的(1.60±0.78)mm(P<0.05)。两组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分别为(23.87±2.16)Hu、(27.57±1.48)Hu、(15.68±1.06)Hu,低于恶性组患者的(42.56±2.45)Hu,(44.98±2.51)Hu,(29.98±2.06)Hu(P<0.05)。结论:对胆道狭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均有助于鉴别诊断胆道狭窄的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ct动态增强扫描 胆道狭窄性质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比较
6
作者 赵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8-0171,共4页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手术检查富血供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通过手术检查,发现10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存在乏血供患者共计68例,富血供患者35例。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富血供的灵敏度(91.18%)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77.94%),但特异度(68.75%)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90.63%)。结论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互有优势,均能作为评估其血供情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海超 李舒承 +4 位作者 孔凡强 王青松 李东阳 王喜冰 王珠秀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4D-CCTA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对比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4D-CCTA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对比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以及射血分数(EF)等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测定结果的相关性以及4D-CCTA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功能检查中的价值。结果:4D-CCTA检查测定的EDV、SV及EF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ESV低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两种检查方式测定的EDV、ESV、SV及EF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2,r=0.928,r=0.925,r=0.909;P<0.05)。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及0.875。结论:4D-CCTA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CHD患者左心室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准确评估CHD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心脏四维容积动态成像(4D-CctA) 二维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CHD)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及CT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8
作者 张敏 程粵佳 李瑞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PLC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及CT检查,以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PLC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及CT检查,以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查对不同类型PLC的检出情况,以及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PLC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灶包膜边缘的强化表现。结果 80例患者中,病理组织检查共检出病灶104个,大肝癌、小肝癌分别为43例(62个病灶)、37例(42个病灶),分别占比53.75%、46.25%;在小肝癌病灶中,MRI检出35例,检出率94.59%,CT检出24例,检出率为64.86%;在大肝癌病灶中,MRI检出34例,检出率79.07%,CT检出32例,检出率为74.42%;MRI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3;CT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9;在动脉期信号方面2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脉期、延迟期信号方面2种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种检查在病灶包膜边缘的强化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RI的完整环状强化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及CT均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PLC的诊断手段,但动态增强MRI更能清晰显示包膜强化和PLC血供特点,在小肝癌检出及诊断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ct 乙型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世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72-75,共4页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闽清县总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开展研究,先后予以DCE-MRI、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D...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闽清县总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开展研究,先后予以DCE-MRI、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DCE-MRI及MSCT对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比各Fuhrman分级者DCE-MRI及MSCT各项参数值情况。结果:病理结果发现,92例疑似患者中阳性60例,阴性32例;DCE-MRI检查发现阳性58例,阴性34例;MSCT检查发现阳性50例,阴性42例。DCE-MRI诊断小肾癌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MS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确诊为小肾癌的60例患者当中,病理分级是Ⅰ级、Ⅱ级的38例作为低级别组,Ⅲ级、Ⅳ级的22例作为高级别组。高级别组在DCE-MRI检查中的K_(ep)、K^(trans)和V_(e)水平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在MSCT检查中显示的肿瘤直径长于低级别组,平扫期、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CT值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SCT比较,DCE-MRI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对于开展后续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小肾癌 术前评估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兆恩 《大医生》 2023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级别组(Ⅰ级...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级别组(Ⅰ级或Ⅱ级,22例)和低级别组(Ⅲ级或Ⅳ级,4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DCE-MRI和MSCT检查,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DCE-MRI、MSCT对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DCE-MRI和MSCT有关参数。结果病理检查显示阳性52例,阴性10例;DCE-MRI检查显示阳性50例,阴性12例;MSCT检查显示阳性40例,阴性22例。DCEMRI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MSCT(P<0.05)。高级别组DCE-MRI检查中的速率常数(K_(ep))、容积转移常数(K_(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水平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MSCT检查中的肿瘤直径长于低级别组,平扫期、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CT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结论与MSCT相比,DCE-MRI在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对制订后续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诊断 术前评估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钟向阳 陈相猛 +3 位作者 卢冬莹 李政 麦栩榆 陈美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有无GEV及GEV分级的价值。结果GEV 0级13例,GEV 1级21例,GEV 2级20例,GEV 3级6例。不同GEV分级在不同年龄亚组和性别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V分级在CTP分级和3D DCE MR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P分级、3D DCE MRA分级与内镜下GEV分级显著相关(P<0.05)。2名医师3D DCE MRA分级结果与内镜结果的Kapppa值为0.743[95%CI(0.612~0.895)];CTP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00%和69.00%;3D DCE MRA分级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00%和76.00%;联合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00%和90.00%;CTP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4.00%和78.00%;3D DCE MRA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00%和80.00%;联合诊断GEV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00%和95.00%。结论相较于CTP检查,3D DCE MRA对GEV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评估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可在采用CTP初步筛查后针对高风险群体联合3D DCE MRA作为罹患GEV高风险群体患者病情诊断及分级的无创、便捷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临床GEV的诊断准确率,并降低因GEV发生和病情进展造成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并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ct门静脉血管成像 食道静脉曲张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中的价值
12
作者 倪斌 郑明 +8 位作者 王珂 张俊麒 张玉东 韩志坚 陶俊 居小兵 谭若芸 顾民 王子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且移植肾功能稳定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99mTc-DTPA的清除...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且移植肾功能稳定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99mTc-DTPA的清除率作为参考肾小球滤过率(referenc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rGFR),使用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CE)-MRI估测其移植肾GFR并进行比较。使用偏倚、精度、相关性、一致性和诊断分析,将DCE-MRI估测结果与rGFR进行比较。分别构建4组大鼠模型:同种同体肾移植组(SYN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I组)、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组(TCMR组)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组(ABMR组)。术后7 d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扫描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检查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获取移植肾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DCE-MRI估测的GFR与rGFR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一致性分析显示偏倚为-3.544 mL/(min·1.73 m^(2)),精度为15.33 mL/(min·1.73 m^(2)),95%CI为60.07 mL/(min·1.73 m^(2)),DCE-MRI在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期及以上[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时,曲线下面积为0.91,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82.14%。进一步动物实验发现4组间肾脏髓质ADC值均无显著差异,SYN组与IRI组肾脏皮质ADC值无显著差异,TCMR组及ABMR组皮质ADC值较SYN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TCMR组与ABM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组(TCMR组和ABMR组)皮质和髓质ADC值较SYN组、IRI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功能MRI可有效且安全地无创评估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动物实验发现功能MRI可用于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 急性排斥反应 肾移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婕 茆占湖 +4 位作者 肖锡昌 杨波 朱志韬 陈瑶 张军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1903-190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PN患者70例,将患者CT常规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PN患者70例,将患者CT常规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穿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对比常规与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变化。结果 SPN在病理穿刺诊断结果中,良性46例,恶性24例。SPN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良性43例,恶性27例,与病理穿刺诊断比较,误诊率与漏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为93.02%,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86.96%,诊断符合率为87.14%。恶性SPN的常规扫描(25.52±11.39 Hu vs.13.24±5.79 Hu)与动态增强扫描CT值(79.38±7.68 Hu vs.17.49±5.63 Hu)均明显高于良性SPN,良性与恶性SPN动态增强扫描CT值改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能够准确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孤立性结节 ct动态增强成像 良恶性 定性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正常人肾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逢 孟薇 +1 位作者 苏颖 金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 ,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 (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 ,...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 ,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 (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 ,绘出各部位平均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记录皮质、髓质的平均峰值及峰值 /达峰时间比 ,研究这些参数与Scr及BUN的相关性。结果 皮质信号峰值及髓质信号峰值与Scr呈显著线性相关 (P <0 .0 0 1,r =-0 .78,r =-0 .76)。结论 动态增强MRI作为评估正常肾脏灌注及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可综合反映肾脏结构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功能 对比剂 尿素氮 肌酐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MS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特点,比较不同类型孤立性肺结节的灌注参数值及平扫...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MS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特点,比较不同类型孤立性肺结节的灌注参数值及平扫、增强的CT值。结果小肺癌和炎性结节的BF、BV值显著高于结核瘤,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瘤之间的BF、B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肺癌的MTT值显著高于炎性结节和结核瘤的MTT值(P>0.05)。小肺癌的PS值明显高于炎性结节和结核瘤的PS值(P<0.05);小肺癌的平扫CT值要高于炎性结节和结核瘤(P>0.05)。小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增强CT值显著高于结核瘤。增强扫描60s后炎性结节的CT值高于小肺癌和结核瘤(P<0.05)。结论CT检查可清楚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点,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上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对急性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强 冯祥太 +1 位作者 王成伟 刘淑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2期130-131,共2页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发病0~48h内病死率由360%升至75%。在急性期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准确定位,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搜集我院自2005年3月至12月行急诊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SCT...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发病0~48h内病死率由360%升至75%。在急性期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准确定位,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搜集我院自2005年3月至12月行急诊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SCTA)检查3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3D DCE SCTA对急性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三维动态增强 诊断价值 血管成像 螺旋ct 急性期 患者资料 SctA
下载PDF
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岩 周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0期238-240,共3页
目的:针对良恶性肺结节患者结合CT灌注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检测的综合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样本64例(均为本院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所接诊病例),均按照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侧重对各类患者血容量、血流... 目的:针对良恶性肺结节患者结合CT灌注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检测的综合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样本64例(均为本院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所接诊病例),均按照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侧重对各类患者血容量、血流量等进行测定。针对各类患者检测结果间差异性进行统计。结果:结合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可以发现,在本次研究中,CT检测准确性为100%(64/64);且通过对结核瘤、小肺癌连同炎性结节各方面指标对比可以发现,其血容量、血流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等均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良恶性肺结节患者,结合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进行扫描,能实现对该类病症的有效鉴别,帮助患者尽快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 良恶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云 王日玮 《微创医学》 202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乳腺癌患者,均进行MSCT与DCE-MR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乳腺癌患者,均进行MSCT与DCE-MR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并计算MSCT、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2例乳腺癌患者中检出58例腋窝淋巴结转移,占比63.04%(58/92);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91.18%)、准确度(92.39%)、阳性预测值(94.74%)均高于MSCT(61.76%、76.09%、79.03%,均P<0.05);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3.10%)、阴性预测值(88.57%)与MSCT检查(84.48%、70.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38),MSCT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理想(Kappa值=0.474)。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使用MSCT、DCE-MRI诊断灵敏度均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情况,而DCE-MRI准确度及特异度均高于MSCT,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术前评估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晓锋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441-1443,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核瘤患者的BF、BV及PS参数值明显低于炎性结节患者和小肺癌患者(均P<0.01);炎性结节患者的PS参数值显著低于小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换的时间-密度曲线以及CT灌注参数差异,能够提高对SNP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扫描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0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性和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进行病...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性和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组(32例)和恶性肺结节组(36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然后对比其CT灌注参数值、平扫CT值及增强扫描CT值。结果:与良性肺结节组患者相比,恶性肺结节组患者的BF值、BV值、PS值及MTT值均较高,P <0.05。两组患者的平扫CT值相比,P>0.05。在进行增强扫描的第30s,恶性肺结节组患者的CT值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组患者,P <0.05。在进行增强扫描的第60s、第120s、第180s,两组患者的CT值相比,P>0.05。结论 :对SPN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其肺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良性 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