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页岩油藏三维空间应力场动态演化规律
1
作者 张亚洲 韦世明 +1 位作者 金衍 王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3-171,212,共10页
砂页互层是中国陆相页岩油藏的一个显著地质特征。由于不同层内的孔渗和力学性质差异巨大,二维模型无法为页岩油藏开发提供准确的指导。本文针对中国陆相页岩油储层纵向多砂页互层特点,建立多压裂水平井三维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分别考... 砂页互层是中国陆相页岩油藏的一个显著地质特征。由于不同层内的孔渗和力学性质差异巨大,二维模型无法为页岩油藏开发提供准确的指导。本文针对中国陆相页岩油储层纵向多砂页互层特点,建立多压裂水平井三维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分别考虑地层非均质引起不同层内的应力敏感效应,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页岩油储层内单井和多井生产过程中的应力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已钻井需要关井进行重复压裂时,重复压裂的位置应当选择水平井筒中部位置,重复压裂最优井段的长度也与生产时间有关,生产时间越长,最优复压井段越短;当以储层的总体开发效率为目标时,应当在不同小层内进行井位设计,如此可以在避免井间干扰的情况下减小井距,增大储层整体动用程度;在进行空间布井的时候也要考虑不同层内的井在水平面上具有一定井间距(大于300 m),且不同层内的井间距不同,如此才能使得页岩油藏达到较好的整体开发效果。本文建立模型可为页岩油立体布井、加密井及重复压裂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立体开发 流固耦合 动态应力场 重复压裂
下载PDF
动态应力场中成型的自增强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6
2
作者 官青 申开智 +2 位作者 朱居木 张弓 吉继亮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8-381,共4页
动态应力场中成型的自增强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官青,申开智,朱居木,张弓,吉继亮(四川联合大学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关键词动态应力场,自增强,聚丙烯自从1962年Wtmderlich及其同事在高压下发现... 动态应力场中成型的自增强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官青,申开智,朱居木,张弓,吉继亮(四川联合大学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关键词动态应力场,自增强,聚丙烯自从1962年Wtmderlich及其同事在高压下发现聚乙烯形成伸直链晶体以来[1],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应力场 自增强 聚丙烯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场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春雨 邹振祝 段祝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研究受反平面剪切作用的功能梯度材料动态裂纹问题,通过积分变换-对偶积分方程方法推出了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场,时间域内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由Laplace数值反演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越大,相应的裂纹问题的动态... 研究受反平面剪切作用的功能梯度材料动态裂纹问题,通过积分变换-对偶积分方程方法推出了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场,时间域内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由Laplace数值反演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越大,相应的裂纹问题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 冲击 积分方程 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场
下载PDF
颅脑撞击伤时脑组织内动态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安波 李兵仓 +2 位作者 谢大军 陈菁 陈志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探索颅脑撞击伤的力学机理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撞击过程中颅脑内应力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撞击载荷垂直撞击头颅的过程可以描述为一个平面二维问题 ,通过二维有限差分法 (FDM)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关键词 颅脑撞击伤 数值模拟 动态应力场
下载PDF
空气间隔装药爆破动态应力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亮 位敏 +1 位作者 钟冬望 蔡路军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混凝土损伤模型,对上部空气层间隔装药爆破作用下岩石动态应力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受自由面以及炮孔内加、卸载波两方面的影响,临空面单元随着位置的增加,破坏方式由压剪破坏逐渐转变为剪... 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混凝土损伤模型,对上部空气层间隔装药爆破作用下岩石动态应力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受自由面以及炮孔内加、卸载波两方面的影响,临空面单元随着位置的增加,破坏方式由压剪破坏逐渐转变为剪切拉伸破坏。比较反向起爆与正向起爆动态应力场发现,反向起爆时爆轰气体对岩石的静态作用强度高、时间长,有利于克服孔底岩石所受的夹制力而不易产生根底。正向起爆时,大量爆轰气体自上部裂纹及孔口逸散,不利于爆炸能量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爆破 空气间隔装药 动态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动态应力场作用下线性啁啾光栅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静 蒋善超 +5 位作者 施斌 隋青美 王正方 李晓飞 王宁 杨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21-2025,共5页
目前柔性结构损伤检测需多个传感器,且需要探测器具有极高的采集频率。光纤光栅具有动态响应快、易实现分布式测量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提出采用线性啁啾光栅(LCFBG)实现动态应力场探测。首先,用传输矩阵理论建立了LC... 目前柔性结构损伤检测需多个传感器,且需要探测器具有极高的采集频率。光纤光栅具有动态响应快、易实现分布式测量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提出采用线性啁啾光栅(LCFBG)实现动态应力场探测。首先,用传输矩阵理论建立了LCFBG反射光谱应变传感模型,用衰减正弦函数模拟沿LCFBG分布的动态应力场。通过仿真实验,详细研究了LCFBG反射光谱对不同振幅、不同衰减系数与不同传播速度动态应力场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LCFBG反射光谱的反射率、波长变化与光谱形状均与动态应力场上述参数有关,但是LCFBG反射光谱对动态应力场不同参数的响应规律不同。在一定范围内,LCFBG反射光谱的最大反射率随动态应力场幅值与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最终趋于一稳定值,但其随阻尼系数增大而减小。最后,研制了以LCFBG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并构建了动态应力场实验平台,实验结果与仿真实验数据基本一致。提供了一种通过实时采集LCFBG全光谱信息探测动态应力场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光谱 动态应力场 幅值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应力场动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程万正 张永久 +2 位作者 阮祥 乔慧珍 张致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5-225,共11页
利用成都、昆明遥测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研究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值,分析了区域应力场动态和视应力值的时-空分布。给出川青地块平均应力场方位的时间变化。川青地块平均主应力场的方位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扰动,同时,地... 利用成都、昆明遥测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研究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值,分析了区域应力场动态和视应力值的时-空分布。给出川青地块平均应力场方位的时间变化。川青地块平均主应力场的方位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扰动,同时,地块力轴张量的倾角变化也很明显。得出2006~2007年川青块体逆冲型地震比例偏高,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中小地震震源错动类型发生变化的结果,与区域地形变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地震波形全波段计算辐射能量,求得的视应力σapp值揭示区域视应力值的微动态起伏过程与区域主压应力场方位的转折类似,可用于地块蕴震物理过程的探索。从汶川8.0级地震前的中短期视应力σapp值的空间分布看,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是低应力分布区,而相对高视应力则分布在外围地区。这些图像可能揭示了汶川8.0级地震前中短期发震构造附近呈现的闭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应力场动态 应力分布 汶川8.0级地震 孕震物理过程
下载PDF
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透明固体二维动态应力场测量
8
作者 安志武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0-580,共1页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aser Doppler vibrometer,LDV)是一种测量物体表面振动的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领域。为得到LDV的测量值和固体中应力值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左炜翌及其导师安志武等提出了一种新型测量方法,...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aser Doppler vibrometer,LDV)是一种测量物体表面振动的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领域。为得到LDV的测量值和固体中应力值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左炜翌及其导师安志武等提出了一种新型测量方法,可以直接测量透明固体中的应力场。相比电测法、光弹法等传统方法,这种新型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直观性,可用于透明固体内超声波的观测。此外,该方法仅对动应力敏感,对静应力无响应,因此具有不受透明固体残余应力影响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 LDV 基础科学领域 光弹法 电测法 新型测量 动态应力场 应力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藏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场变化规律——以塔河地区TP326CH井为例
9
作者 张俊江 应海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3-28,共6页
生产过程中的地应力分布影响着二次增产措施“甜点区”的分布及井周区域的破裂压力变化,可以指导后期增产措施实施。采用孔隙弹性力学理论,建立随机天然裂缝与酸压裂缝的耦合模型,使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生产过程中的应力场变化,通过模... 生产过程中的地应力分布影响着二次增产措施“甜点区”的分布及井周区域的破裂压力变化,可以指导后期增产措施实施。采用孔隙弹性力学理论,建立随机天然裂缝与酸压裂缝的耦合模型,使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生产过程中的应力场变化,通过模型计算的产量与实际井的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实践证明,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动态应力场 随机裂缝 重复压裂
下载PDF
加载破裂和卸载破裂的焦散阴影区动态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昭永 杨润海 +4 位作者 赵晋明 王赟赟 熊秉衡 王正荣 梅世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以实时全息干涉计量方法和焦散阴影光学法 ,用有机玻璃试样直观、形象地研究加载过程和卸载过程破裂时的应力 (应变 )场、塑性区或成核区 (阴影区 )不同地动态特征变化 .结果发现 ,在低应力时 ,预制裂缝端点先出现应变核 (条纹密集区 ) ... 以实时全息干涉计量方法和焦散阴影光学法 ,用有机玻璃试样直观、形象地研究加载过程和卸载过程破裂时的应力 (应变 )场、塑性区或成核区 (阴影区 )不同地动态特征变化 .结果发现 ,在低应力时 ,预制裂缝端点先出现应变核 (条纹密集区 ) ,进而形成焦散阴影区 .这些核和阴影区会随荷载增加变大 ,随卸载而减小 .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重复加载卸载 (循环加载 ) ,焦散阴影区则反复增大缩小 ;但在高应力时 ,尤其在将出现大破裂时 ,加载和卸载的焦散阴影区变化是不可逆的 ,其变化也完全不同 .加载破裂时的焦散阴影区由慢到快迅速扩展 ;而卸载时的焦散阴影区则扩展较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破裂 卸载破裂 焦散阴影区 动态应力场 地震预测 有机玻璃
下载PDF
川滇次级地块震源机制解类型与一致性参数 被引量:50
11
作者 程万正 阮祥 张永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73,共13页
根据P波、S波的振幅并结合部分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资料,求得1994—2005年川滇地区4个次级地块,即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川中地块和滇中地块2.5级以上有良好地震波记录的92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已取得的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 根据P波、S波的振幅并结合部分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资料,求得1994—2005年川滇地区4个次级地块,即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川中地块和滇中地块2.5级以上有良好地震波记录的92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已取得的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上述4个次级地块的应力场特征及震源断层的错动类型.其P轴优势方位分布:川青地块为EW方向,雅江地块、川中地块、滇中地块为ESE或SE方位.根据大量震源机制解资料,编程计算了各地块的平均应力张量,即主应力σ1,σ2,σ3的方向.定义了单个震源机制解的力轴与平均应力张量的差异,或称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θ-,进而分析了川滇4个次级地块的-θ值和震源断层错动类型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通过次级地块大量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测定,可以给出动态应力场和震源断层错动方式的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动态应力场 震源错动类型 一致性参数 川滇地块
下载PDF
露天爆破对主运输平硐振动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豁然 肖海军 +2 位作者 姜培男 宫永军 庄世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1,61,共4页
目前 ,爆破动载荷模拟分析软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南芬露天铁矿运输主平硐在生产中要经受长期大爆破振动的考验 ,需要进行长期爆破对平硐振动影响的评价 ,为此 ,应用突加载荷法来模拟爆破振动响应 ,模拟中采用位移等效原则来确定突加... 目前 ,爆破动载荷模拟分析软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南芬露天铁矿运输主平硐在生产中要经受长期大爆破振动的考验 ,需要进行长期爆破对平硐振动影响的评价 ,为此 ,应用突加载荷法来模拟爆破振动响应 ,模拟中采用位移等效原则来确定突加载荷的大小、作用时间和作用范围 ,通过大型岩体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计算 ,以进行岩体内的动态应力场的分析和巷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工程实际数据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爆破 突加载荷法 动载荷 围岩稳定性 平硐 模拟动态应力场
下载PDF
斜交煤柱下动压巷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窦凤金 屠世浩 吴其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
阳泉一矿15#煤层8902工作面斜交布置在12#煤层残留煤柱下方,由于煤柱集中应力作用,加之本工作面采动应力等的影响,使得工作面巷道变形严重,维护极其困难。应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计算对上方斜交煤柱集中应力与本工作面采动应力耦合动... 阳泉一矿15#煤层8902工作面斜交布置在12#煤层残留煤柱下方,由于煤柱集中应力作用,加之本工作面采动应力等的影响,使得工作面巷道变形严重,维护极其困难。应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计算对上方斜交煤柱集中应力与本工作面采动应力耦合动态应力场时空演化进行了分析,得出巷道与煤柱不同空间关系下应力场对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上述结果与8902工作面进风巷道变形的观测数据相吻合,为阳泉矿区煤柱下巷道布置和维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煤柱 FLAC3D 动态应力场 巷道变形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阵面的推进过程及力学条件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蒋承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用数学解析方法解出了石门揭煤条件下工作面前方含瓦斯煤体内的稳态应力场和动态应力场。对突出阵面推进过程中任一煤体质点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内起主要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合煤样的破裂特性用断裂力学的方法分析了突出的发生与... 本文用数学解析方法解出了石门揭煤条件下工作面前方含瓦斯煤体内的稳态应力场和动态应力场。对突出阵面推进过程中任一煤体质点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内起主要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合煤样的破裂特性用断裂力学的方法分析了突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球壳失稳假说并给出了突出发生的力学条件。并在突出模拟试验中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应力场 突出机理 应力 煤突出 瓦斯突出
下载PDF
外部爆破清除管内垢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会礼 田运生 《爆破》 CSCD 1999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清除燃煤电厂输灰管内的灰垢,进行了1:1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黑索金和硝铵炸药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管外贴壁装药的控制爆破方法,可有效清除输灰管内的灰垢。在爆炸压缩波和反射拉伸波的作用下,装药点附近-60°~... 为清除燃煤电厂输灰管内的灰垢,进行了1:1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黑索金和硝铵炸药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管外贴壁装药的控制爆破方法,可有效清除输灰管内的灰垢。在爆炸压缩波和反射拉伸波的作用下,装药点附近-60°~6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爆破 输灰管 垢体 动态应力场 电厂 除垢
下载PDF
输灰管爆破除垢实验研究
16
作者 田会礼 田运生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清除燃煤电厂输友管内的灰垢,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管外贴壁装药的控制爆破方法,可有效清除价灰管内的灰垢.在爆炸压缩波和反射拉伸波的作用下,装药点附近-60°~60°范围内的灰垢得到了有效的破坏,并得... 为清除燃煤电厂输友管内的灰垢,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管外贴壁装药的控制爆破方法,可有效清除价灰管内的灰垢.在爆炸压缩波和反射拉伸波的作用下,装药点附近-60°~60°范围内的灰垢得到了有效的破坏,并得到了应变峰值随药量交化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爆破 输灰管 动态应力场 除垢 发电厂 锅炉
下载PDF
轮轨黏着系数对钢轨直裂纹瞬态扩展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小罡 赵鑫 +1 位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9-245,共7页
采用ANSYS/LS-DYNA建立了含有钢轨直裂纹的三维显式有限元模型,考虑了高速条件下轮轨间的瞬态滚动接触和裂纹面之间的滑动接触,于时域内分析了轮轨滚滑作用下裂纹面之间的瞬态法、切向接触和裂尖动态应力场强度因子。轮轨接触和裂纹面... 采用ANSYS/LS-DYNA建立了含有钢轨直裂纹的三维显式有限元模型,考虑了高速条件下轮轨间的瞬态滚动接触和裂纹面之间的滑动接触,于时域内分析了轮轨滚滑作用下裂纹面之间的瞬态法、切向接触和裂尖动态应力场强度因子。轮轨接触和裂纹面间的接触,均采用"面-面"接触算法定义,切向接触满足库伦摩擦定律。裂尖应力场强度因子采用虚拟闭合法计算,不考虑裂纹面之间的间隙,即两个裂纹面上的离散节点完全重合。牵引工况的计算结果表明,滚滑状态下的轮轨法、切向接触力不随轮轨黏着系数的增加而变化,但裂纹面间的最大法、切向接触力却随黏着系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车轮滚到裂纹时,钢轨的弯曲变形使得两个裂纹面相互挤压闭合,即KI值为0,而KII最大值约为KIII最大值的8.1倍左右。这意味着钢轨表面的直裂纹,如果可以扩展,其在无横移牵引工况下的扩展应该以II型撕裂为主导。随着粘着系数由0.1增至0.5时,无横移牵引工况下KII最大值仅增大3.98%,而KIII最大值反而降低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滚滑 滚动接触疲劳 直裂纹 轮轨黏着 动态应力场强度因子 显式有限元法
下载PDF
STUDY ON BLASTING DESCALING IN THE SOOT-DELIVERY PIPE
18
作者 杨仁树 田运生 +2 位作者 商厚胜 杨永琦 齐郁周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7年第1期45-48,共4页
An experiment model, scaled 1: 1, designed for studying a blasting method to clear away soot in a soot-delivery pipe in coal-burning power plant is described. By mixing RDX and Nitramon on a particular scale and stick... An experiment model, scaled 1: 1, designed for studying a blasting method to clear away soot in a soot-delivery pipe in coal-burning power plant is described. By mixing RDX and Nitramon on a particular scale and sticking the explosive cartridge on the outwall surface of the pip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makes clear that the controlled blasting method can get rid of the soot effectively.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blasting compression wave and reflectance tension wave,the soot is destroyed effectively in the region of - 60° ~60° around the bIasting site, that creates a condition for the second blasting in the surplus s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ot-delivery pipe blasting descaling dynamic stress fiel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