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金属矿高活性动态悬浮煅烧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忠胜 张培元 +1 位作者 李育辉 林骥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1999年第5期77-78,共2页
采用动态悬浮煅烧技术对非金属矿高岭岩、半软质高岭土和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进行悬浮煅烧,以提高原料的化学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煅烧机理和方式较传统的煅烧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以,非金属矿粉体在该状态下,经数秒钟即可达到理想... 采用动态悬浮煅烧技术对非金属矿高岭岩、半软质高岭土和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进行悬浮煅烧,以提高原料的化学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煅烧机理和方式较传统的煅烧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以,非金属矿粉体在该状态下,经数秒钟即可达到理想的化学活性。产品质量稳定、均匀,不会出现生烧和过烧现象。窑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人员劳动强度低,是当前较为理想的煅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矿 高岭岩(土) 高活性 动态悬浮煅烧
下载PDF
中药粉臭氧气悬浮逆流接触动态灭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丽丽 谷传动 《机电信息》 2004年第6期23-25,共3页
当前,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已成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而卫生指标的控制又是确保中成药尤其是以中药粉末入药制剂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以臭氧气悬浮逆流接触动态灭菌技术在中药粉灭菌方面的应用为目的,对其专用设备、应用... 当前,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已成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而卫生指标的控制又是确保中成药尤其是以中药粉末入药制剂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以臭氧气悬浮逆流接触动态灭菌技术在中药粉灭菌方面的应用为目的,对其专用设备、应用方式、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以寻找一种杀菌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质量控制 臭氧气悬浮逆流接触动态灭菌 灭菌设备
下载PDF
悬浮型高压窄脉冲放大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伟 陈福朝 李晓华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7-129,109,共4页
悬浮型高压窄脉冲放大器输出的是脉宽100ns、上升/下降沿10ns的高压脉冲,运用其中的DC/DC变换器处于动态悬浮隔离供电状态。为使DC/DC变换器适用于高压瞬态跃变状态,首先要求DC/DC变换器的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存在不影响高压窄脉冲的质... 悬浮型高压窄脉冲放大器输出的是脉宽100ns、上升/下降沿10ns的高压脉冲,运用其中的DC/DC变换器处于动态悬浮隔离供电状态。为使DC/DC变换器适用于高压瞬态跃变状态,首先要求DC/DC变换器的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存在不影响高压窄脉冲的质量,其次是输出高压窄脉冲时的高速瞬态跃变不会影响DC/DC变换器的供电稳定性。因此,研究悬浮型高压窄脉冲放大器的驱动方式,就是要着重分析动态运用中的DC/D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方式 DC/DC变换器 动态悬浮 瞬态跃变 电容耦合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动态培养体系中mESCs扩增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田连华 张童 +1 位作者 蔡海波 谭文松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1,56,共6页
在动态培养体系的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添加抗坏血酸后,可延迟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内与老化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升高的时间,从培养6 d延迟至10 d;同时,实验组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 在动态培养体系的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添加抗坏血酸后,可延迟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内与老化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升高的时间,从培养6 d延迟至10 d;同时,实验组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培养8~9 d时呈显著性差异;在培养8 d时,实验组mESCs的总细胞扩增倍数和SSEA-1+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为53.9±1.5和51.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0.9和40.1±3.9。可见,抗坏血酸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改善动态培养时mESCs的老化状态,促进mESCs的体外扩增。该结果为解决胚胎干细胞规模化培养过程中细胞老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抗坏血酸 动态悬浮培养 细胞老化
下载PDF
EMS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士臣 曹泽乾 任坤华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7期15-19,共5页
简要介绍悬浮斩波器的工作原理,研究磁悬浮列车的悬浮控制特性。运用Simulink软件进行不同参数下电磁悬浮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为斩波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悬浮控制 动力学仿真 悬浮斩波器 悬浮动态响应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悬浮物动态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耀阳 王岚 +1 位作者 韩新芹 蔡庆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3-969,共7页
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藻类水华期间开展了水体悬浮物动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总悬浮物浓度的中位数是6.80mg·L-1,波动范围是0.66~134.92mg·L-1,从河口到库尾入库点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无机悬浮物空间格局与总悬浮物基本相... 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藻类水华期间开展了水体悬浮物动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总悬浮物浓度的中位数是6.80mg·L-1,波动范围是0.66~134.92mg·L-1,从河口到库尾入库点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无机悬浮物空间格局与总悬浮物基本相似,而有机悬浮物空间格局与总悬浮物差异较大,与叶绿素a较为相似.回归分析表明:库湾中部水域叶绿素a与总悬浮物、有机悬浮物均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分别解释了总悬浮物、有机悬浮物总变异的66.7%~96.7%和58.9%~85.5%;在库湾两端(河口与库尾)叶绿素a与悬浮物参数均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在库湾中部水域,有机悬浮物比无机悬浮物更能解释总悬浮物的变异;在库湾两端,无机悬浮物比有机悬浮物更能解释总悬浮物的变异.这意味着库湾中间水域总悬浮物的动态主要受有机悬浮物内源性生产的影响,而河口或库尾总悬浮物的动态主要受外源性的无机悬浮颗粒物输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库湾 春季水华 悬浮动态 外源性输入 内源性生产
原文传递
基于多空间光调制器拼接的空间悬浮全息真三维显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吉成 吴汉 +18 位作者 高洪跃 周文 殷长志 顾开宇 贾斌 于志扬 沈宇 黄玄旻 周宇聪 杨鼎 陈程伟 陈妍霓 王兴琳 胡慧凤 朱海磊 付馨格 杨信田 闫语哲 许轶泽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2-297,共6页
全息技术是实现空间悬浮真三维(3D)显示的重要方法。空间光调制器(SLM)作为当前唯一的实时动态全息真3D图像投射仪器,像素量、分辨率等不足限制了其在空间悬浮真三维显示领域的应用。研究多SLM拼接实现高分辨低噪声的空间悬浮真3D显示,... 全息技术是实现空间悬浮真三维(3D)显示的重要方法。空间光调制器(SLM)作为当前唯一的实时动态全息真3D图像投射仪器,像素量、分辨率等不足限制了其在空间悬浮真三维显示领域的应用。研究多SLM拼接实现高分辨低噪声的空间悬浮真3D显示,首先通过菲涅耳层析法结合空间坐标变换技术,计算获得3D物体360°视角的高分辨率全息图;然后将每张全息图分为相同分辨率的4幅图,加载到阵列式拼接的4个SLMs上,滤除一阶之外的光束后,再现出完整的具有高信息容量高分辨率的全息3D实像;最后利用超声雾化介质进行承载,实现实时动态空间悬浮真3D显示。另外,利用时间平均法对重建像进行噪声抑制研究,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提升空间悬浮全息显示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真三维显示 空间悬浮动态显示 多空间光调制器拼接 超声雾化介质 时间平均法
原文传递
一种应用于深亚微米CMOS工艺的ESD保护电路 被引量:3
8
作者 鲍剑 王志功 李智群 《电子与封装》 2005年第8期27-31,22,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动态栅极悬浮技术的ESD保护电路,并根据全芯片ESD防护的要求设计了试验电路。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实现了试验电路,测试显示芯片的ESD失效电压达到了7kV。
关键词 ESD ESD保护 动态栅极悬浮
下载PDF
A New Fine Damping Method for Solid ESG Rotor
9
作者 刘春宁 田蔚风 金志华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6年第3期399-404,共6页
For the electrostatically suspended gyro (ESG) with solid rotor, because the equatorial photoelectric sensor won't sense the equatorial marking line and output the correct damp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hen the nutat... For the electrostatically suspended gyro (ESG) with solid rotor, because the equatorial photoelectric sensor won't sense the equatorial marking line and output the correct damp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hen the nutation angle is small, the active damping with equatorial marking line will bring considerable error. The passive damping method by applying strong DC magnetic field requires too much time. So an active damping method by longitude marking lines is proposed to fulfill the fine damping for solid ESG rotor. The shape of rotor marking lines and the principle of fine damping are introduc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this fine damp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damping error introduced by active damping with equatorial marking line. The estimating resuits for damping time indicate that the fine damping time is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passive damp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tatically suspended gyro (ESG) active damping fine damping damping time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10
作者 Jun NAN Wei-peng HE +1 位作者 Juan-juan SONG Gui-bai L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350-1358,共9页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 synthetic water was selected as a coagulant and kaolin suspension particles as objects to be removed. Online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turbidimeter and particle counter were employed to moni...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 synthetic water was selected as a coagulant and kaolin suspension particles as objects to be removed. Online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turbidimeter and particle counter were employed to monitor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online and collect test data. The aim of the experiments was to study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particles in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The 3D flow field in the reacting vessel was also simulated at different slow stirring speeds.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particle collision and aggregation in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i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Sutherland cluster aggregation model. This study further indicated that under appropriat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turbulent flow in the reactor could be improved to increase the odds of effective particle collision and restrain the breakup of formed flocs by vortex shearing force. A good flocculation effect could therefore be p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sion particle Particle counter Flocculation process Dynamic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