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灰水足迹时空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1
作者 程鹏 孙明东 宋晓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6,共12页
灰水足迹可从水量角度评价水环境污染程度,有助于实现水污染对水资源短缺影响的评估。中国是全球灰水足迹最大的国家,对中国灰水足迹进行全面准确核算,分析其时空动态演进特征,并准确识别其驱动因素,对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灰水足迹可从水量角度评价水环境污染程度,有助于实现水污染对水资源短缺影响的评估。中国是全球灰水足迹最大的国家,对中国灰水足迹进行全面准确核算,分析其时空动态演进特征,并准确识别其驱动因素,对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工业及生活三方面全面计算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灰水足迹,采用ArcGIS空间制图、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和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探索中国灰水足迹时空动态演进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2011-2021年中国灰水足迹及其组成均呈下降趋势,工业灰水足迹下降的比例远大于农业灰水足迹和生活灰水足迹;除西藏、青海和新疆的灰水足迹实现了增长外,其余省域的灰水足迹均呈下降趋势,且各省灰水足迹及其组成的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2)河南、山东和四川的灰水足迹一直位于全国前3位,而北京、天津、上海和海南均位于全国末位;灰水足迹标准差椭圆均呈现明显的“东北-西南”分布格局,且重心略微向西移动,中国灰水足迹的总体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GDP和人口数一直为中国及各省灰水足迹的正向驱动因素,而灰水足迹强度、人均灰水足迹和技术效应一直为灰水足迹的负向驱动因素;GDP对灰水足迹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灰水足迹强度对灰水足迹的降低作用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及各省域制定针对性水污染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水足迹 时空动态演进 核密度估计 标准差椭圆 驱动因素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旅游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健雄 蔡超岳 陕颖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0-102,共13页
全面揭示黄土高原旅游生态安全状况可为当地生态保护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黄土高原旅游生态安全的评价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趋势面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深入剖析了黄土高原2004... 全面揭示黄土高原旅游生态安全状况可为当地生态保护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黄土高原旅游生态安全的评价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趋势面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深入剖析了黄土高原2004—2019年旅游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演进规律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时序演化上,旅游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均值由0.093增长至0.225,但城市间发展差距逐步拉大;从等级变化来看,“恶化级”城市数量大幅收缩,“临近安全”及以上等级城市的比重自2014年以来逐渐扩大,但“风险级”和“敏感级”城市仍占据七成以上。2)在空间层面,旅游生态安全“低水平均衡”被长期锁定,但自2013年以来有所改观,西安、郑州、太原等省会城市已成长为相对高值区,且高低水平各自集聚的“马太效应”逐步彰显,冷点区由“零星散落”向宁夏和甘肃东部“连片扩张”,热点区则于2016年后向山西大部铺展。此外,黄土高原的东西向空间趋势面大体呈“倒U型”特征,南北方向的趋势面则相对和缓,但“中部塌陷”的倾向需十分警惕。3)驱动机制方面,旅游经济的相关要素驱动力最为显著,与生态环境相关联的因子解释力普遍呈上升态势。总体来看,旅游生态安全系统是由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和响应(R)各个子维度持续互馈的结果,它们均为系统的良性循环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时空动态演进 趋势面分析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中国软件产业效率的测度及时空动态演进 被引量:1
3
作者 焦云霞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8,共12页
本文基于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全面测度2009—2018年我国软件产业效率,并采用条件Kernel密度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揭示中国软件产业效率的时空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软件产业效率整体较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并... 本文基于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全面测度2009—2018年我国软件产业效率,并采用条件Kernel密度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揭示中国软件产业效率的时空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软件产业效率整体较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该差距逐步扩大;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软件产业效率差距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小;整体上我国省份间软件产业效率不存在空间集聚;东部地区内部省份间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西部地区内部省份间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建议进一步增强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地区继续挖掘优势并着力补齐短板,构建软件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产业效率 时空动态演进 Global超效率DEA模型 条件Kernel密度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省际用水效率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时空非均衡性研究
4
作者 章恒全 顾倩雯 张陈俊 《资源与产业》 2022年第3期81-93,共13页
我国水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对各省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科学分析,可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基于超效率SBM模... 我国水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对各省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科学分析,可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市(港澳台和西藏除外)的用水效率,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两个层面描述其时序动态演进规律,通过空间可视化表达、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从空间分异性和空间关联性两个角度刻画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异质性以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用水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用水效率高值区省份数量减少,低值区省份数量增加,省际效率差异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演进特征;2)我国用水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特征,且这种相关性呈现出由强到弱再变强的“U型”演变特征,而且2004—2019年我国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异性增强,两极化趋势明显,“东热西冷”,热点区范围先收敛后发散,冷点区范围先缩小后保持稳定;3)各驱动因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2004—2019年各影响因子的q值显著提高且数值差距缩小,主导因素趋于多元化,但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始终是核心驱动因子。任意因子交互后,都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即两因子共同作用会增强其对用水效率空间分异的作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时空动态演进 核密度估计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进——基于多周期两阶段DEA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福礼 海盼盼 王雪妮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4,共10页
识别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及其时空演进规律,有助于区域产业布局、环境规制与政策制定,进而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异质化发展,结合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区域发展规律,构建多周期两阶段DEA模型(Multi-period tw... 识别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及其时空演进规律,有助于区域产业布局、环境规制与政策制定,进而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异质化发展,结合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区域发展规律,构建多周期两阶段DEA模型(Multi-period two-stage DEA model),通过测算绿色经济效率与绿色创新效率,实现黄河流域省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同时借助ArcGIS10.6软件对黄河流域省域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动态演进并分析其发展路径。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空间维度呈现上游较差、中游一般、下游最优的发展不均衡现状;时间维度呈现“W”型波动式上升趋势,但整体一般;存在省份绿色发展水平较高、黄河段城市却较差的发展不一致现象。针对黄河流域省市的各种发展情境,从省市协同治理、政府引导、产业结构、科技研发、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发展效率 动态时空演进 多周期两阶段DEA模型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佳 安珂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40,共12页
在“双碳”目标下客观识别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优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纳入旅游产业碳排放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 在“双碳”目标下客观识别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优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纳入旅游产业碳排放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分布动态法、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尺度及时间、空间层面揭示了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演进规律及其主要成因,并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等对“双碳”目标下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中低与中高效率占比大、低效率与高效率占比小的“纺锤型”特征,并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东北、西部及中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态势;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特征与马太效应,效率较高的省份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高效率趋同,低效率省份则产生一定的负向反馈作用,形成低效率趋同,两种现象间的两极分化特征形成显著的马太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集聚是全国及区域层面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演进的核心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企业规模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预测期内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具有带动整体效率提升的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 碳排放量 时空动态演进 面板分位数回归 模拟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