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死亡率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军 路倩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40,共26页
死亡率的预测是人口预测的基础.近年来,死亡率建模方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最早的静态死亡率模型开始,死亡率模型不断发展为包括时间项的动态预测模型,如Lee-Carter族模型、CBD族模型等.本文对死亡率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死亡率的预测是人口预测的基础.近年来,死亡率建模方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最早的静态死亡率模型开始,死亡率模型不断发展为包括时间项的动态预测模型,如Lee-Carter族模型、CBD族模型等.本文对死亡率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随着动态模型的发展,一些学者从死亡率改善水平入手,发展出一系列死亡率改善模型.另外,随着死亡率研究的深入,多人口死亡率的建模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多人口预测模型迅速发展和完善.随着死亡率模型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新兴统计学方法(如机器学习等)已经在死亡率建模中有所应用,拟合和预测准确度不断提升.除了经典的建模方法的扩展外,例如小区域人口或数据缺失的人口、高龄人口、相关人口等死亡率建模问题仍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死亡率 预测 死亡率改善 单人口 多人口
下载PDF
基于动态死亡率模型的长寿风险指数递延年金研究
2
作者 邹小芃 杨芊芊 杨亚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1,共5页
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人群未来的平均实际寿命高于预期寿命产生的长寿风险是政府、企业及个人面对的新型的日益严峻的问题。文章运用Lee-Carter模型对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在年金定价模型中引入长寿风险指数,测算了一系列不... 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人群未来的平均实际寿命高于预期寿命产生的长寿风险是政府、企业及个人面对的新型的日益严峻的问题。文章运用Lee-Carter模型对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在年金定价模型中引入长寿风险指数,测算了一系列不同购买时间、不同递延期、不同利率、不同性别情况下的长寿风险指数递延年金的价格和风险转移程度。结果表明,此款年金产品相比普通的定额即期年金在价格上更有优势,并能帮助年金提供者实现部分系统性长寿风险的转移,是进行长寿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动态预测 长寿风险 指数递延年金
下载PDF
动态死亡率建模与长寿风险量化研究评述 被引量:7
3
作者 段白鸽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0,共16页
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动态死亡率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总结了量化长寿风险的各种模型与方法。其次,结合国外长寿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及发展,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年金产品与寿险产品的自然对冲、再保险、长寿风险证... 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动态死亡率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总结了量化长寿风险的各种模型与方法。其次,结合国外长寿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及发展,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年金产品与寿险产品的自然对冲、再保险、长寿风险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该研究可作为我国长寿风险量化与管理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我国长寿风险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动态死亡率 长寿风险 量化与管理 养老保险
原文传递
动态死亡率下个人年金定价研究
4
作者 王怡硕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0年第61期94-94,共1页
文章在动态死亡率Lee-Carte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长寿风险对个人年金纯保费的影响。首先在过去十七年的人口死亡率的基础上分别做了全国不分性别的人口的死亡率预测和中国男性人口的死亡率预测,证明长寿风险确实存在。然后考虑了逆选择... 文章在动态死亡率Lee-Carte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长寿风险对个人年金纯保费的影响。首先在过去十七年的人口死亡率的基础上分别做了全国不分性别的人口的死亡率预测和中国男性人口的死亡率预测,证明长寿风险确实存在。然后考虑了逆选择因素,引入逆选择因子后得到我国养老业务中男性死亡率预测数据,再比较基于不同死亡率的男性个人年金趸交纯保费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死亡率 长寿风险 年金纯保费
下载PDF
CCU数据的多模态融合在动态死亡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然 邱皖 娄岩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2,共7页
针对冠心病监护室(CCU)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集中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并且CCU患者的大量多模态数据不能被充分地利用的情况,提出一种动态预测CCU患者死亡风险的多模态融合方法。首先分析了CCU多模态数据的特点,从结构和时间2个维度... 针对冠心病监护室(CCU)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集中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并且CCU患者的大量多模态数据不能被充分地利用的情况,提出一种动态预测CCU患者死亡风险的多模态融合方法。首先分析了CCU多模态数据的特点,从结构和时间2个维度提出了一种分类模式,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文本数据聚类的方法处理心脏超声报告(ECHO),使用信号处理方法处理高频波形数据心电图(ECG),将这2种方法提取的特征与其他结构化数据相结合,通过加入时间维度的决策树模型进行预测,决策树模型根据时间戳区分不同时期生成的数据。在MIMIC-Ⅲ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基准的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相比,本研究在AUC-ROC/AUC-PR上分别获得11.36%和25.31%的改进,与基于线性分类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在AUC上获得11.42%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动态死亡率预测 冠心病监护室(CCU) 死亡风险预测
下载PDF
浅析死亡率预测模型相关研究
6
作者 魏震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3期249-249,共1页
本文介绍几种确定型死亡率模型以及随机死亡率模型,并简单介绍我国死亡率预测模型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Lee-Carter模型。
关键词 死亡率预测Lee-Carter模型 静态死亡率模型 动态死亡率模型 长寿风险
下载PDF
基于死亡率免疫法的死亡率风险自然对冲策略
7
作者 王博儒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9-36,共8页
本文从死亡率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保险公司死亡率风险的自然对冲,借鉴利率免疫的思想,针对死亡率因子瞬时成比例或平行移动的情况推导出寿险和年金产品价格的死亡率久期和凸度公式。在动态死亡率情形下,根据公式实施久期匹配策略来决定... 本文从死亡率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保险公司死亡率风险的自然对冲,借鉴利率免疫的思想,针对死亡率因子瞬时成比例或平行移动的情况推导出寿险和年金产品价格的死亡率久期和凸度公式。在动态死亡率情形下,根据公式实施久期匹配策略来决定保单组合中几种寿险和年金产品的业务比例从而实现当死亡率变动时保险公司总负债不变的死亡率免疫思想。通过敏感性分析,考虑投保年龄因素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对保险公司的最优资本配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免疫 死亡率久期 死亡率凸度 动态死亡率
下载PDF
邯郸市区1989~1993年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动态分析
8
作者 张慧胜 韩麦婷 +7 位作者 王小坤 郑河川 聂凤珍 王子伟 王济民 梁全义 王生祥 赵丽娜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5年第1期34-36,共3页
邯郸市区1989~1993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5413人,五年累积人口数5688952人,年平均死亡率95.15/10万,中国人口死亡标化率83.72/10万,35~64岁截缩率188.43/10万,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邯郸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率较全国仍持续在较高水平,... 邯郸市区1989~1993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5413人,五年累积人口数5688952人,年平均死亡率95.15/10万,中国人口死亡标化率83.72/10万,35~64岁截缩率188.43/10万,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邯郸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率较全国仍持续在较高水平,男性高于女性,μ=5.24,0.01<P<0.025,肺癌和乳癌的死亡率尤为明显,丘陵地区和平原在发病和死亡上有显著差异,μ=18.12,P<0.001。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可能是肿瘤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趋势 动态分析死亡率
下载PDF
死亡率模型选择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估算 被引量:1
9
作者 贺磊 马昕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13,共15页
本文采用残差分布情况、生物合理性、预测稳健性、参数估计稳健性、模型简洁性和预测准确性六种指标,从六种经典死亡率模型中选择适合中国0~89岁男女的最佳随机动态死亡率模型,构建人口发展模型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基... 本文采用残差分布情况、生物合理性、预测稳健性、参数估计稳健性、模型简洁性和预测准确性六种指标,从六种经典死亡率模型中选择适合中国0~89岁男女的最佳随机动态死亡率模型,构建人口发展模型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基于死亡率不确定性利用VaR和CVaR估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缺口上限和超过上限的尾部风险,评估各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并模拟分析了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对不同省份养老保险长寿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未来面临的长寿风险较大;渐进式延迟退休会降低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但是政策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风险 随机动态死亡率模型 养老保险 延迟退休 区域异质性
原文传递
Dynamics of tree species ecological groups in logged and unlogged tropical forests in the Venezuelan western plains
10
作者 RAMIREZ-ANGULO Hirma TORRES-LEZAMA Armando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08年第5期57-64,共8页
The study of tree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dynam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supplies a baselin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study site is a moist semi-dec... The study of tree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dynam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supplies a baselin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study site is a moist semi-deciduous forest located in the Caparo Forest Reserve, Venezuela. Tre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permanent plots established in unlogged and logged stands. Successiv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during a 15 yr period. Tree species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was analyzed for individuals wi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 10 cm. The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hade tolerance (low or intolerant, intermediate and high or tolerant) and the maximum height (hmax) (small〈15 m, medium: 15-30 m and large 〉30 m). Palms were considered as a separate group. In the unlogged stands 307 and 274 trees ha-1 were found at the beginning and final time of the monitoring period, respectively. These trees were classified into 55 and 48 species,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predominate species from the shade intermediate tolerant and large size group and palms. Similarly, in the logged forest 155 and 207 trees ha^-1 were found, whereas 59 and 60 tree species were recorded. Only four species were found with 〉10 individuals had, the majority of these species belong to the functional group of shade intolerant medium size species, which may be partly explained by forest recovering after selective logging. In the unlogged stands the mean annual rate of tree mortality is 2.61% and the highest values corresponded to shade intermediate tolerant and intolerant small size species. Tree dens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ree mortality in both forest conditions (logged and unlogged). The recruitment rate in the unlogged forest was 1.33%, with the lowest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same groups with highest mortality; whereas in the logged stands reached 2.58%, with the highest value for the shade tolerant small size species, followed by shade intermediate tolerant large size speci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forest conditions for tree recruitment rates (H=0.0649). In contras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ee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was higher for logged (r=0.5988) than unlogged stands (r=0.4904) but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disturbance RECRUITMENT selectivelogging tree mortality tropical fore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