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易个性化虎口撑开动态矫形器的制作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恒 王玉发 +2 位作者 刘宇轩 贾国梁 宗传冲 《中国康复》 2018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介绍一款简易个性化虎口撑开动态矫形器的制作方法。方法:利用低温热塑板材根据患手拇、示指周径个性化塑形缚在患侧拇指掌指横纹尺侧缘至指间关节以远、示指掌指横纹桡侧缘至近指间关节以远,以健侧手拇示内收运动的力量或康复各... 目的:介绍一款简易个性化虎口撑开动态矫形器的制作方法。方法:利用低温热塑板材根据患手拇、示指周径个性化塑形缚在患侧拇指掌指横纹尺侧缘至指间关节以远、示指掌指横纹桡侧缘至近指间关节以远,以健侧手拇示内收运动的力量或康复各阶段目标为参照选择钢丝直径、利用塑形的弹力钢丝固定于拇、示指指套上制成虎口撑开动态矫形器。结论:这是一款操作简易、经济有效、易于推广、个性化的防治虎口挛缩的动态矫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 个性化 虎口撑开 动态矫形器
下载PDF
动态与静态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进华 王玉霞 +1 位作者 杨正 赵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与静态踝足矫形器(SAFO)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38例具有行走能力(辅助行走或独立行走)但因腓肠肌痉挛致踝跖屈的双瘫患儿,年龄21—71个月,将其随机分为DAFO组18例及SAFO组20例... 目的:探讨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与静态踝足矫形器(SAFO)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38例具有行走能力(辅助行走或独立行走)但因腓肠肌痉挛致踝跖屈的双瘫患儿,年龄21—71个月,将其随机分为DAFO组18例及SAFO组20例。患儿入选后均进行康复训练及穿戴DAFO或SAFO。康复训练1次/d,1h/次,5次/周,12周为1个疗程。踝足矫形器每日至少穿戴2h以上,1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穿戴AFO前、穿戴AFO1个月、3个月时进行以下评估: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活动范围(ROM)、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及F区百分比。结果:两组患儿穿戴踝足矫形器1个月和3个月后,MAS量化评分下降,踝关节ROM、Berg平衡功能和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各自穿戴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穿戴踝足矫形器后组间比较,3个月评定点DAFO组踝关节ROM,Berg平衡功能评分,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明显高于SAFO组(P<0.01),而DAFO组与SAFO组相应评定点的MAS量化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DAFO既能帮助纠正足下垂,同时在步行时又提供足背屈功能,改善行走及提高平衡功能,可作为SAFO脱换成普通鞋前的一种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踝足矫形 静态踝足矫形 脑性瘫痪 痉挛
下载PDF
可调式踝足矫形带与动态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下肢屈肌协同患者步行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顾昭华 王红星 +1 位作者 王尊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9-951,962,共4页
目的:比较可调式踝足矫形带与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下肢屈肌协同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0例,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无矫形装置、穿戴DAFO、穿戴可调式踝足矫形带)观测患者步行时踝足位置,不同状态下Berg平衡... 目的:比较可调式踝足矫形带与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下肢屈肌协同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0例,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无矫形装置、穿戴DAFO、穿戴可调式踝足矫形带)观测患者步行时踝足位置,不同状态下Berg平衡功能和10m步行速度。结果:在步行状态下,戴DAFO和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均可矫正踝足对位关系,但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对足内翻、足趾屈曲改善更明显;戴矫形装置的平衡和步速好于未戴矫形装置,两种矫形装置之间对患者平衡的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戴可调式踝足矫形带患者步行速度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可改善脑卒中下肢屈肌协同患者步行时的踝足对位关系,改善平衡和步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踝足矫形 屈肌协同 踝足对位 步速 平衡 动态踝足矫形
下载PDF
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唐月念 徐莉 张桂友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2903-2903,共1页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后穿戴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照组只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后穿戴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照组只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4周后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两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效果,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式踝足矫形 脑卒中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影响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动态踝足矫形器设计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年文 王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9-144,共6页
为客观评价产品设计方案的用户满意度和合理性,提出一种将产品模糊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并决策出最佳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针对动态踝足矫形器(Dynamic Ankle-Foot Orthosis,DAFO)的设计特点和应用需求,通过Delphi法获得其安全性、舒... 为客观评价产品设计方案的用户满意度和合理性,提出一种将产品模糊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并决策出最佳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针对动态踝足矫形器(Dynamic Ankle-Foot Orthosis,DAFO)的设计特点和应用需求,通过Delphi法获得其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3个方面的1级影响指标,借助层次分析法(Analys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亲和图(KJ)法进行影响指标的层次划分和分类,从而建立DAFO的定性多层次评价体系。通过AHP理论,结合Yaahp软件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同时,使用狄克逊(Dixon)准则消除评价粗大误差,再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对3种设计方案建立评价集和关系矩阵,并结合加权平均算子计算隶属度区间,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对DAFO的定量优劣排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为产品设计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以数量化的方式为其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动态踝足矫形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设计方案
下载PDF
动态颅矫形器配合颅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蕾 卞兰峥 +2 位作者 沈卫民 李兆红 涂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2期1144-1145,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颅矫形器配合颅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例2岁以内先天性颅缝早闭症患儿,行颅缝和颅骨瓣三方向截骨加颅骨牵张成骨术,术后配合使用动态颅矫形器的围... 目的探讨动态颅矫形器配合颅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例2岁以内先天性颅缝早闭症患儿,行颅缝和颅骨瓣三方向截骨加颅骨牵张成骨术,术后配合使用动态颅矫形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儿7例行颅骨牵张成,4例已2期手术拆除延长器,头皮愈合良好,无感染,持续佩戴动态颅矫形器中,患儿颅脑功能和颅腔外形满意;1例2月龄患儿暂未予佩戴动态颅矫形器,门诊随诊。结论动态颅矫形器配合颅骨牵张成骨技术微创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并采取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后,颅脑功能和颅腔外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牵张成骨术 动态矫形 护理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动态踝足矫形器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志良 黎锦灵 +1 位作者 单敏瑜 黎尹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6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 目的:探究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DAFO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肢体功能[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Ashworth分值(MAS)]水平、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与E区百分比]水平变化。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BBS、GMFM水平均较训练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S水平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AFO既能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踝跖屈肌群痉挛,同时能有效提升其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脑性瘫痪 动态踝足矫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俞沁圆 刘伟 +2 位作者 吴思雨 张子杰 何茂胜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9期1287-1290,1294,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引起足踝疾病的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动态踝足矫形器,8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动态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引起足踝疾病的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动态踝足矫形器,8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效果评估。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10m步行试验(10MWT)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评估步行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活动特定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10MWT、TUG、BBS、AB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10MWT、TUG、BBS、AB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步行速度的进步幅度较小。结论动态踝足矫形器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和平衡能力,并能在8周内达到未使用动态踝足矫形器患者相同的功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踝足矫形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动态套装矫形器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连贝贝 郭津 公超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全球范围内脑瘫患病率约为0.15%~0.40%[2]。几乎所有脑瘫儿童都伴有...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全球范围内脑瘫患病率约为0.15%~0.40%[2]。几乎所有脑瘫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障碍,伴随终生,给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严重影响。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建议,康复治疗不应仅限于身体结构和功能,要将个体与活动、参与等领域联系起来,最终提高儿童的独立性[3]。动态套装矫形器(dynamic suit orthosis,DSO)作为一种补充和替代疗法,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增加本体感觉输入和病理反射、纠正异常身体姿势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4-5]。根据治疗目的和生产商不同,DSO设计差异很大,包括覆盖全身的矫正衣,矫正裤、矫正手套等较小的矫形器[5]。DSO通常具有两种干预措施:①仅穿戴DSO进行长时程干预;②DSO结合悬吊、滑轮系统等高强度运动项目或神经发育治疗[6]。目前研究表明,DSO种类繁多,价格昂贵,负面影响较大,并且没有标准统一的训练方案,关于其有效性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主要阐述DSO的发展现状和临床应用,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动态套装矫形 研究进展 康复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动态手腕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勇胜 刘强 +2 位作者 张雪玲 熊小云 赵云 《西藏医药》 2020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联合动态手腕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措施,观察组42例,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动态手腕矫...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联合动态手腕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措施,观察组42例,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动态手腕矫形器进行干预训练。根据Fugl-meyer评定量表对两组干预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同时对干预后患侧腕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上肢功能运动评分数据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效果更佳,组间有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腕关节功能水平数据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动态手腕矫形器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水平及腕关节的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动态手腕矫形
下载PDF
应用限制性动态踝足矫形器矫正脑性瘫痪患儿膝过伸畸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志良 刘梅香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20期80-81,8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限制性DAFO矫正脑性瘫痪患儿膝过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性瘫痪患儿,年龄在12周岁以下,有扶物站立及步行能力合并有膝关节过伸畸形的脑瘫患儿35例,共62膝,经穿戴限制性DAFO矫正膝过伸畸形,比较分析脑瘫患儿矫正... 目的:观察应用限制性DAFO矫正脑性瘫痪患儿膝过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性瘫痪患儿,年龄在12周岁以下,有扶物站立及步行能力合并有膝关节过伸畸形的脑瘫患儿35例,共62膝,经穿戴限制性DAFO矫正膝过伸畸形,比较分析脑瘫患儿矫正、后膝过伸畸形的改善程度。35例脑瘫患儿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月-42个月)。结果:脑瘫患儿应用限制性DAFO矫正膝过伸畸形程度明显减轻,部分患儿膝过伸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脑瘫患儿穿戴限制性DAFO可以有效矫正和减轻膝过伸畸形,也可以提高患儿的站立稳定性及行走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动态踝足矫形 脑性瘫痪 膝过伸畸形
下载PDF
手部陈旧性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改善手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瑞明 管义红 +1 位作者 王全兵 刘培超 《中国康复》 2017年第4期305-305,共1页
2014年5月-2017年1月收集手部陈旧性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60例。入选标准:损伤部位为verdan分区Ⅳ及Ⅵ-Ⅶ区[1]。且为单根肌腱断裂;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被动活动功能受限不明显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术后2周内发生伤口感染... 2014年5月-2017年1月收集手部陈旧性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60例。入选标准:损伤部位为verdan分区Ⅳ及Ⅵ-Ⅶ区[1]。且为单根肌腱断裂;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被动活动功能受限不明显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术后2周内发生伤口感染者即退出;所有患者肌腱修复术均由同一高年资手外科医师采用同一标准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肌腱损伤 动态矫形器 早期康复训练 手功能评估
下载PDF
电子助行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奎 李鑫 +5 位作者 吴丹丽 陈培荣 沈鲁希 马晓丹 郑雅丹 唐志明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2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助行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运动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佩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和电子助行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 目的:探讨电子助行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运动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佩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和电子助行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佩戴装备后,2组患者组内比较,10m MWS较未佩戴装备时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后,无论是否佩戴装备,2组患者BBS评分及10m MW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未佩戴装备时,观察组10m MW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佩戴踝足矫形器或电子助行仪均能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但电子助行仪在提高患者步行速度方面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电子助行仪 功能性电刺激 动态踝足矫形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An improvement to the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 for aiding paraplegic patients in walking 被引量:2
14
作者 CHEN Dian Sheng NING Meng +1 位作者 ZHANG Ben Guang YANG Gu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27-737,共11页
As the conventional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RGO)has been deemed incapable of facilitating the patients’passive movement with significant gait discrepancies and distortion,in addition to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o... As the conventional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RGO)has been deemed incapable of facilitating the patients’passive movement with significant gait discrepancies and distortion,in addition to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oor stability,and negligible knee joint rehabilitation,a power assist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PARGO)was designed.Drive devices were added to the hip and knee joints of the RGO.Through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the number of the required motors was reduced,therefore decreasing the weight of the orthosis.The PARGO knee joint’s structural principle was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the PARGO’s single-axis knee joint design on wear comfort,thereby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wear of the PARGO.By analyzing the sagittal movement patterns of the hip and knee joints during normal human gait,kinemat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input patterns of the PARGO hip and knee joint drive motors,enabling the patients to more accurately reproduce the normal gaits of hip and knee joints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ith the aid of the PARGO,and the control process of the PARGO was studied.Finally,a prototype of the PARGO was developed,and experiment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mproved ort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 kinematics analysis stability study position control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