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态最优碳税、适度减排关注与经济绿色转型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方钰
刘海英
刘达禹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8,共16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税政策、能源要素、碳排放和产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引入环境公共支出与政府减排偏好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目标函数,探讨最优碳税的决定机制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实施动态碳税能够带来消费产出比的增长...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税政策、能源要素、碳排放和产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引入环境公共支出与政府减排偏好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目标函数,探讨最优碳税的决定机制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实施动态碳税能够带来消费产出比的增长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有助于经济向消费驱动及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本文还对两种不同减排关注度下的动态碳税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应对碳减排问题上,政府最合理的态度是保持适度关注,此时实施动态碳税政策有助于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均衡迈进;倘若对碳减排持过度关注态度,那么实施动态碳税政策则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在实现更高减排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产出和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令二者陷入“双重底部循环”。因此,政府保持适度的减排关注才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的占优选择,这不仅能够为实现“双碳”目标托底,更有助于经济系统向更高的消费、更高的产出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碳税
适度减排关注
消费驱动
低
碳
经济
原文传递
资金约束下的工业共生链碳减排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丁黎黎
张凯旋
王垒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41,共13页
在“动态碳税+限额交易”机制下,基于碳资产质押融资,构建了工业共生链中上游制造商、下游制造商以及银行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碳规制政策以及银行决策对上游制造商和下游制造商减排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税水平的上升会使...
在“动态碳税+限额交易”机制下,基于碳资产质押融资,构建了工业共生链中上游制造商、下游制造商以及银行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碳规制政策以及银行决策对上游制造商和下游制造商减排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税水平的上升会使上游制造商减排意愿增加,而使下游制造商的减排意愿下降;较高的碳交易价格有利于工业共生链的形成;银行贷款意愿的增加抑制了上游制造商减排意愿,但却促进了下游制造商的减排意愿;银行监管成本对银行贷款意愿起到负向作用,即银行贷款意愿随着监管成本的增加而下降。研究结论可为政府从共生链的视角制定协同减排碳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共生链
碳
减排
动态碳税
演化博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碳总需求曲线利率效应、财富效应、汇率效应与税收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来军
刘凯
傅帅雄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共26页
在各种低碳发展问题的研究中,理论研究是最困难的。本文把Mankiw(1998)的分析方法以及后来学者的拓展从传统总需求曲线中运用到目前的低碳总需求曲线,并对乘数算式进行拓展,推导包括碳税或动态碳税的乘数,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在各种低碳发展问题的研究中,理论研究是最困难的。本文把Mankiw(1998)的分析方法以及后来学者的拓展从传统总需求曲线中运用到目前的低碳总需求曲线,并对乘数算式进行拓展,推导包括碳税或动态碳税的乘数,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差异分析探讨低碳总需求曲线的凯恩斯利率效应、庇古财富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该研究细致地刻画了低碳总需求曲线中价格水平变动对总产出的作用强度与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
碳
税
动态碳税
函数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题名
动态最优碳税、适度减排关注与经济绿色转型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方钰
刘海英
刘达禹
机构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8,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四五’时期环境约束推动产业平稳、绿色低碳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1ZDA006)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中国区域梯次有序碳达峰路径研究”(2023CX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经济周期测度的学理思辨与计量评价”(2022-JCXK-36)的资助。
文摘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税政策、能源要素、碳排放和产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引入环境公共支出与政府减排偏好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目标函数,探讨最优碳税的决定机制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实施动态碳税能够带来消费产出比的增长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有助于经济向消费驱动及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本文还对两种不同减排关注度下的动态碳税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应对碳减排问题上,政府最合理的态度是保持适度关注,此时实施动态碳税政策有助于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均衡迈进;倘若对碳减排持过度关注态度,那么实施动态碳税政策则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在实现更高减排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产出和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令二者陷入“双重底部循环”。因此,政府保持适度的减排关注才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的占优选择,这不仅能够为实现“双碳”目标托底,更有助于经济系统向更高的消费、更高的产出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转型。
关键词
动态碳税
适度减排关注
消费驱动
低
碳
经济
Keywords
Dynamic Carbon Tax
Appropriate Concer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onsumption Driven
Low-carbon Economy
分类号
F812.4 [经济管理—财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资金约束下的工业共生链碳减排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丁黎黎
张凯旋
王垒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41,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19VHQ002)。
文摘
在“动态碳税+限额交易”机制下,基于碳资产质押融资,构建了工业共生链中上游制造商、下游制造商以及银行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碳规制政策以及银行决策对上游制造商和下游制造商减排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税水平的上升会使上游制造商减排意愿增加,而使下游制造商的减排意愿下降;较高的碳交易价格有利于工业共生链的形成;银行贷款意愿的增加抑制了上游制造商减排意愿,但却促进了下游制造商的减排意愿;银行监管成本对银行贷款意愿起到负向作用,即银行贷款意愿随着监管成本的增加而下降。研究结论可为政府从共生链的视角制定协同减排碳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
工业共生链
碳
减排
动态碳税
演化博弈
Keywords
industry symbiotic chai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dynamic carbon tax
evolutionary game
分类号
F224.3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碳总需求曲线利率效应、财富效应、汇率效应与税收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来军
刘凯
傅帅雄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共2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GL143)项目成果
文摘
在各种低碳发展问题的研究中,理论研究是最困难的。本文把Mankiw(1998)的分析方法以及后来学者的拓展从传统总需求曲线中运用到目前的低碳总需求曲线,并对乘数算式进行拓展,推导包括碳税或动态碳税的乘数,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差异分析探讨低碳总需求曲线的凯恩斯利率效应、庇古财富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该研究细致地刻画了低碳总需求曲线中价格水平变动对总产出的作用强度与传导机制。
关键词
非平衡
碳
税
动态碳税
函数
技术进步
Keywords
unbalanced carbon tax
dynamic carbon tax funct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分类号
E19 [军事—军事理论]
E61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态最优碳税、适度减排关注与经济绿色转型
田方钰
刘海英
刘达禹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2
资金约束下的工业共生链碳减排演化博弈分析
丁黎黎
张凯旋
王垒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低碳总需求曲线利率效应、财富效应、汇率效应与税收效应的比较研究
罗来军
刘凯
傅帅雄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