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胃消化动态模型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
1
作者
刘雪
管军军
+3 位作者
朱浩
冀旭阳
郑建樟
路新开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1,49,共9页
利用动态胃消化模型研究在酶解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对O/W型和W/O型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的浊度、粒径、Zeta电位的检测和显微观察,发现不加菌O/W型乳液的浊度从161.412±8.650降低到24.632±2.263,电位从(-52...
利用动态胃消化模型研究在酶解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对O/W型和W/O型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的浊度、粒径、Zeta电位的检测和显微观察,发现不加菌O/W型乳液的浊度从161.412±8.650降低到24.632±2.263,电位从(-52.10±2.19)mV增加到(-5.13±0.31)mV,粒径从(628.87±11.85)nm增加到(2030.67±84.72)nm;加菌O/W型乳液的浊度从160.249±9.546降低到10.102±0.141,电位从(-45.24±1.79)mV增加到(-1.23±0.40)mV,粒径从(519.25±18.37)nm增加到(2004.23±113.45)nm。不加菌W/O型乳液的浊度从784.525±34.654降低到53.916±4.832,电位从(-58.12±2.14)mV增加到(-4.91±0.27)mV,粒径从(1441.50±66.71)nm增加到(2616.06±111.04)nm;加菌W/O型乳液的浊度从776.247±5.348降低到29.453±1.128,电位从(-52.14±2.41)mV增加到(0.49±0.04)mV,粒径从(1327.17±25.23)nm增加到(2579.37±68.71)nm。结果显示,加菌乳液与不加菌乳液相比,浊度显著减小(P<0.05),电位显著升高(P<0.05),粒径显著降低(P<0.05)。综合上述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促进了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在酶解时的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
动态
胃
消化
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价口服药物动态溶出的体外模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雅琦
屠露萍
+2 位作者
饶泽鹏
金鹤翔
王文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374,共9页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药物在胃肠道的溶出和吸收是1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传统溶出试验由于缺乏与体内相似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条件,对药物的体内评价作用十分有限。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些基于人体生理状...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药物在胃肠道的溶出和吸收是1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传统溶出试验由于缺乏与体内相似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条件,对药物的体内评价作用十分有限。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些基于人体生理状态的非生物学动态体外溶出方法,包括多室溶出模型、溶出-吸收模型和体外消化模型等。这些新型的体外溶出模型可以作为传统溶出的补充或替代,使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溶出表现。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概括,为口服药物的溶出度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溶出
人工
胃
-十二指肠
模型
胃
肠模拟器
溶出-渗透系统
动态胃模型
压力溶出装置
体内外相关性
口服给药
原文传递
基于胃消化动态模型乳酸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浩
管军军
+2 位作者
刘雪
郑建樟
路新开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1,共6页
采用磷脂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乳化剂,制成稳定的W/O型(油包水)和O/W型(水包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研究在胃消化动态模型下乳酸菌对乳液的影响。通过对消化后乳液的粒径、电位、浊度的检测和显微观察,结果发现W/O型不加乳酸菌乳液粒径...
采用磷脂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乳化剂,制成稳定的W/O型(油包水)和O/W型(水包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研究在胃消化动态模型下乳酸菌对乳液的影响。通过对消化后乳液的粒径、电位、浊度的检测和显微观察,结果发现W/O型不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1157±57.75)nm增加到(2620±83.43)nm,电位从(—52.9±0.85)mV增加到(—4.64±0.14)mV,浊度从784.5±1.13降低到27.5±0.64;W/O型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1173±48.0)nm增加到(1405±67.07)nm,电位则从(—45.72±2.08)mV增加到(—3.44±0.16)mV,浊度从565±1.41降低到11.05±0.77。O/W型不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815±40.76)nm增加到(1026±51.3)nm,电位从(—52.1±2.18)mV增加到(—5.33±0.26)mV,浊度从173.95±1.49降低到32.9±0.63;O/W型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738±39.53)nm降到(403±18.95)nm,电位从(—40.06±2.01)mV增加到(—0.725±0.03)mV,浊度从131±0.70降低到26.15±0.32。加乳酸菌比不加乳酸菌乳液稳定性更差。加乳酸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具有显著影响(P﹤0.01),说明乳酸菌加剧了乳液的破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
胃
消化
动态
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胃消化动态模型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
1
作者
刘雪
管军军
朱浩
冀旭阳
郑建樟
路新开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1,4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界面分子的大豆蛋白乳状液酶解剖化机理研究”(31371782)。
文摘
利用动态胃消化模型研究在酶解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对O/W型和W/O型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的浊度、粒径、Zeta电位的检测和显微观察,发现不加菌O/W型乳液的浊度从161.412±8.650降低到24.632±2.263,电位从(-52.10±2.19)mV增加到(-5.13±0.31)mV,粒径从(628.87±11.85)nm增加到(2030.67±84.72)nm;加菌O/W型乳液的浊度从160.249±9.546降低到10.102±0.141,电位从(-45.24±1.79)mV增加到(-1.23±0.40)mV,粒径从(519.25±18.37)nm增加到(2004.23±113.45)nm。不加菌W/O型乳液的浊度从784.525±34.654降低到53.916±4.832,电位从(-58.12±2.14)mV增加到(-4.91±0.27)mV,粒径从(1441.50±66.71)nm增加到(2616.06±111.04)nm;加菌W/O型乳液的浊度从776.247±5.348降低到29.453±1.128,电位从(-52.14±2.41)mV增加到(0.49±0.04)mV,粒径从(1327.17±25.23)nm增加到(2579.37±68.71)nm。结果显示,加菌乳液与不加菌乳液相比,浊度显著减小(P<0.05),电位显著升高(P<0.05),粒径显著降低(P<0.05)。综合上述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促进了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在酶解时的破乳。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
动态
胃
消化
模型
Keywords
Bacillus subtilis
soy protein-phospholipid composite emulsion
dynamic gastric digestion model
分类号
TS201.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价口服药物动态溶出的体外模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雅琦
屠露萍
饶泽鹏
金鹤翔
王文喜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出处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374,共9页
文摘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药物在胃肠道的溶出和吸收是1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传统溶出试验由于缺乏与体内相似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条件,对药物的体内评价作用十分有限。为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些基于人体生理状态的非生物学动态体外溶出方法,包括多室溶出模型、溶出-吸收模型和体外消化模型等。这些新型的体外溶出模型可以作为传统溶出的补充或替代,使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溶出表现。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概括,为口服药物的溶出度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态
溶出
人工
胃
-十二指肠
模型
胃
肠模拟器
溶出-渗透系统
动态胃模型
压力溶出装置
体内外相关性
口服给药
Keywords
dynamic dissolution
artificial stomach duodenum
gastrointestinal simulator
dissolution-absorption system
dynamic gastric model
dissolution stress test apparatus
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
oral administration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胃消化动态模型乳酸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浩
管军军
刘雪
郑建樟
路新开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782).
文摘
采用磷脂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乳化剂,制成稳定的W/O型(油包水)和O/W型(水包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研究在胃消化动态模型下乳酸菌对乳液的影响。通过对消化后乳液的粒径、电位、浊度的检测和显微观察,结果发现W/O型不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1157±57.75)nm增加到(2620±83.43)nm,电位从(—52.9±0.85)mV增加到(—4.64±0.14)mV,浊度从784.5±1.13降低到27.5±0.64;W/O型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1173±48.0)nm增加到(1405±67.07)nm,电位则从(—45.72±2.08)mV增加到(—3.44±0.16)mV,浊度从565±1.41降低到11.05±0.77。O/W型不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815±40.76)nm增加到(1026±51.3)nm,电位从(—52.1±2.18)mV增加到(—5.33±0.26)mV,浊度从173.95±1.49降低到32.9±0.63;O/W型加乳酸菌乳液粒径从(738±39.53)nm降到(403±18.95)nm,电位从(—40.06±2.01)mV增加到(—0.725±0.03)mV,浊度从131±0.70降低到26.15±0.32。加乳酸菌比不加乳酸菌乳液稳定性更差。加乳酸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具有显著影响(P﹤0.01),说明乳酸菌加剧了乳液的破乳现象。
关键词
乳酸菌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
胃
消化
动态
模型
Keywords
lactic aid bacteria
soy protein isolate
protein and phospholipid composite emulsion
gastric digestion dynamic model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胃消化动态模型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
刘雪
管军军
朱浩
冀旭阳
郑建樟
路新开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评价口服药物动态溶出的体外模型
张雅琦
屠露萍
饶泽鹏
金鹤翔
王文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3
基于胃消化动态模型乳酸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
朱浩
管军军
刘雪
郑建樟
路新开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