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Optisystem的静态与动态色散补偿相结合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毛昕蓉 张建华 赵谦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8-892,共5页
介绍色散补偿光纤DCF及动态啁啾光纤光栅FBG的补偿技术并比较其优缺点,提出在传统光传输系统末端加入动态FBG的方案,通过Optisystem仿真软件搭建40Gbit/s的光传输系统,用FBG仿真光传输400km的Q值为3.745,误码率为7.419 42e-5,用DCF静态... 介绍色散补偿光纤DCF及动态啁啾光纤光栅FBG的补偿技术并比较其优缺点,提出在传统光传输系统末端加入动态FBG的方案,通过Optisystem仿真软件搭建40Gbit/s的光传输系统,用FBG仿真光传输400km的Q值为3.745,误码率为7.419 42e-5,用DCF静态混合补偿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补偿方案分别仿真并比较两种方案传输相同距离的Q值和误码率的大小,证明提出的静态加动态的方案提高了光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光纤DCF 啁啾光纤光栅FBG 静态色散补偿 动态色散补偿
下载PDF
一种光纤光栅动态色散补偿仪的设计与检测
2
作者 叶青 刘峰 +2 位作者 李琳 瞿荣辉 方祖捷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1-393,共3页
 利用啁啾光纤光栅的应变调谐技术,通过闭环自动控制色散补偿量的方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动态色散补偿仪。对这种新型仪器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对其色散动态补偿范围、插入损耗和动态调谐步进的时间进行了...  利用啁啾光纤光栅的应变调谐技术,通过闭环自动控制色散补偿量的方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动态色散补偿仪。对这种新型仪器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对其色散动态补偿范围、插入损耗和动态调谐步进的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补偿仪基本上能满足现行10Gbit/s通信系统中色散动态补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啁啾光纤光栅 闭环控制 动态色散补偿
下载PDF
多信道动态色散补偿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尤全 崔晟 +3 位作者 刘德明 万助军 刘小英 莫槟诚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2,共4页
文章对光的多信道动态色散补偿器(CTODC)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硅基液晶(LCOS)的CTODC的最新发展动态。对其工作机制、结构特征和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 文章对光的多信道动态色散补偿器(CTODC)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硅基液晶(LCOS)的CTODC的最新发展动态。对其工作机制、结构特征和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高速动态全光网络中CTODC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色散补偿 硅基液晶 微电子机械系统 阵列波导光栅
下载PDF
一种闭环控制的光纤光栅动态色散补偿仪
4
作者 叶青 刘峰 +1 位作者 瞿荣辉 方祖捷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1-684,共4页
利用啁啾光纤光栅的应变调谐特性,将色散补偿的啁啾光纤光栅斜贴于悬臂梁的侧面,通过应力实现啁啾量调整而改变其色散补偿量的大小,同时利用固定在同一悬臂梁的均匀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实现了闭环自动控制色散补偿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 利用啁啾光纤光栅的应变调谐特性,将色散补偿的啁啾光纤光栅斜贴于悬臂梁的侧面,通过应力实现啁啾量调整而改变其色散补偿量的大小,同时利用固定在同一悬臂梁的均匀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实现了闭环自动控制色散补偿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动态色散补偿仪。该色散补偿仪工作在1550nm波段,典型性能数据为:色散动态补偿范围-1000~-1680ps/nm,插入损耗小于1.5dB,动态调谐步进响应时间小于50ms,基本上能满足10Gb/s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动态补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啁啾光纤光栅 动态色散补偿 闭环控制
原文传递
高速光通信系统的色散限制与补偿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智勇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对于基于10Gb/s以上和DWDM的高速大容量系统来说,限制光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衰耗受限转变到以色散受限,非线性受限。将来非线性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分析了色散的产生、色散的种类以及克服光通信系统的色散受限的若干因素:光源... 对于基于10Gb/s以上和DWDM的高速大容量系统来说,限制光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衰耗受限转变到以色散受限,非线性受限。将来非线性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分析了色散的产生、色散的种类以及克服光通信系统的色散受限的若干因素:光源的预啁啾、波长色散补偿、PMD补偿和色散斜率的补偿。最后指出动态色散补偿是实现全光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 预啁啾 色散斜率 动态色散补偿
下载PDF
一种40Gb/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补偿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岩 徐天华 +4 位作者 贾大功 井文才 胡浩 于晋龙 张以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1-1165,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40 Gb/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CD)补偿技术。采用2×2光开关,色散补偿光纤(DCF)等器件构成可调节色度色散补偿器;提取中心频率为12GHz的窄带电功率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控制可调节色度色散补偿器,提取的窄... 提出了一种用于40 Gb/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CD)补偿技术。采用2×2光开关,色散补偿光纤(DCF)等器件构成可调节色度色散补偿器;提取中心频率为12GHz的窄带电功率信号作为反馈信号控制可调节色度色散补偿器,提取的窄带电功率值随系统中的累积色度色散值的增大而减小。实验证明,整个补偿系统的最长响应时间为0.7 s;补偿范围和补偿精度分别为81.55 ps/nm和5.28 ps/nm,通过增加光开关的数量和缩短每段色散补偿光纤的长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补偿范围和精度。通过对比补偿前后系统的眼图可以看出:该系统能有效地补偿40 Gb/s光纤通信系统中动态变化的色度色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动态色散补偿 色散补偿光纤 电功率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G.652光纤的超长跨距无中继全光通信系统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江尚军 吴锦虹 罗青松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06-410,共5页
分析了基于G.652光纤的超长跨距无中继全光通信系统主要特点,介绍了系统结构及组成单元主要功能。对于损耗、色散、非线性、光信噪比等影响系统超长跨距传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限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采... 分析了基于G.652光纤的超长跨距无中继全光通信系统主要特点,介绍了系统结构及组成单元主要功能。对于损耗、色散、非线性、光信噪比等影响系统超长跨距传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限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采用高增益低噪声EDFA技术、远程遥泵光放大技术、分布式拉曼光放大技术、动态色散补偿技术、光纤非线性抑制技术和级联编码超强前向纠错技术等,可为同类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继全光通信系统 遥泵光放大 动态色散补偿 超强前向纠错 非线性效应 光信噪比
下载PDF
超长跨距无中继全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尚军 黄誉 李亮 《广东通信技术》 2012年第8期42-46,共5页
指出了影响超长跨距无中继全光传输的关键因素,探讨并分析了超长跨距传输中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远程遥泵光放大技术、高增益分布式拉曼光放大技术、动态色散补偿技术、超强前向纠错技术和非线性效应抑制技术等。综合这些技术,构... 指出了影响超长跨距无中继全光传输的关键因素,探讨并分析了超长跨距传输中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远程遥泵光放大技术、高增益分布式拉曼光放大技术、动态色散补偿技术、超强前向纠错技术和非线性效应抑制技术等。综合这些技术,构建了相关试验平台对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际验证,可为同类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继全光传输系统 遥泵光放大 拉曼光放大 动态色散补偿 超强前向纠错 非线性效应抑制
下载PDF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T比特光传送网——40G光传输技术在广电网上应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盛焱 孙岩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年第9期91-94,共4页
三网融合背景下,网络带宽需求将迅速增长,部分省级干线目前已经超过400G的传输容量。考虑到系统的扩展能力,成熟的40G光传输技术可能成为近期建设系统的技术选择方向。本文对40G光传输技术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40G 动态色散补偿 PMD
下载PDF
仿真分析相干光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宏 周传璘 +1 位作者 赵娜 胡锦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4-58,共5页
为了提高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性能,降低系统复杂度,便于实现实时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将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应用到相干光通信中。对受到噪声影响的信号进行仿真,通过Matlab软件处理离线信号,利用部分算法对其进行试验验证。根据仿真平台及算... 为了提高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性能,降低系统复杂度,便于实现实时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将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应用到相干光通信中。对受到噪声影响的信号进行仿真,通过Matlab软件处理离线信号,利用部分算法对其进行试验验证。根据仿真平台及算法接收没有色散补偿的光纤信号,提出加权前馈相位恢复算法,其能够使灵敏度得到提高。最后,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创建的仿真平台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能够充分展现真实的实验情况,为今后数字相干光通信的实现提供研究基础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通信 数字信号 处理算法 相位恢复 动态色散补偿 归一化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