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下的体验式膳食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程悦 焦田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97-100,共4页
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析运用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下的体验式膳食护理对其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样本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入院的72例患者为参数,经调查统计均为糖尿病疾病,以抓阄法随机拟定2组,即:参照组、观察组,各... 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析运用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下的体验式膳食护理对其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样本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入院的72例患者为参数,经调查统计均为糖尿病疾病,以抓阄法随机拟定2组,即:参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36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下的体验式膳食护理,随后分析临床指标。结果 护理前,HFSⅡ-BS、饮食行为依从性组间评测呈相似数据P>0.05;护理后,观察组HFSⅡ-BS(35.49±4.24)分、饮食行为依从性(75.77±3.52)分较参照组呈更佳值P<0.05。血糖指标组间分析,观察组空腹血糖(5.19±1.23)mmol/L、餐后2h血糖(8.01±1.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4.21±0.57)%均较参照组呈更低水平P<0.05。自护行为组间比对,观察组运动行为(20.51±2.34)分、饮食行为(20.37±2.28)分、用药行为(20.48±2.52)分、情绪行为(20.35±2.31)分较参照组均呈更高水平P<0.05。满意度组间统计,观察组满意度计算值97.22%较参照组83.33%呈更高表现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下的体验式膳食护理效果明显,尤其是在低血糖恐惧感改善方面作用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 体验式膳食护理 低血糖恐惧感
下载PDF
新型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分析新型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60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患者不同监测方式,即传统手指采血监测与新型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观察两组不同监测方式的效果。结果... 分析新型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60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患者不同监测方式,即传统手指采血监测与新型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观察两组不同监测方式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COPT和RA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VS40.00%),ICU停留、机械通气和谵妄持续时间更短,药物使用量和费用更低(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6.67%VS33.33%),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均P<0.05。结论 新型葡萄糖监测系统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减少躁动、谵妄,降低药物用量、ICU时间和费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进一步证实新型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的有效性、经济性,且还可以减少非计划拔管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 传统手指采血监测 COPT评分 RASS评分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柳 刘丹 +1 位作者 严红琴 朱红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4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指采血监测血糖变化,研究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指采血监测血糖变化,研究组应用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控制各阶段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及满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观察期、胰岛素用量调整期、血糖与胰岛素用量稳定期及血糖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与人均低血糖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的效果理想,能够更好地监测患者血糖变化,从而对胰岛素使用剂量做出调整,降低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该种检测方式不需要频繁对患者指尖进行采血,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监测 传统手指采血 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
下载PDF
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结合自我血糖监测在1型糖尿病儿童血糖控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偲 赵颖丰 杨卫霞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FGM)结合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在儿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1年7月在... 目的:探讨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FGM)结合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在儿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1年7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内科确诊T1DM的患儿67例,其中采用FGM+SMBG监测血糖32例,采用SMBG监测血糖35例,两组患儿均予胰岛素替代治疗,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指标,评估两种血糖监测方法对患儿血糖管理的疗效差异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FGM+SMBG组患儿夜间血糖、餐后2 h血糖、尿糖阳性率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SMBG组显著降低(均P<0.05);(2)FGM+SMBG组患儿症状性低血糖发生次数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均较SMBG组显著减少(均P<0.05);(3)FGM+SMBG组患儿饮食自由满意度、运动自由满意度和社会融合度均较SMBG组高(均P<0.05)。结论:FGM是发现血糖异常波动的有效工具,该技术结合SMBG更易使T1DM患儿血糖达标,有利于T1DM患儿长期血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 自我血糖监测 儿童
下载PDF
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准确性研究
5
作者 梁荫 高永莉 +2 位作者 朱玲 刘燕华 张建娜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704-1709,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采用CGM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同时每4 h监测患... 目的 探讨动态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采用CGM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同时每4 h监测患者指尖血糖,比较CGM系统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52例患者,1 504对匹配的血糖对。CGM系统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的总体相关系数为0.874(P<0.001),平均绝对相对差14.50%;在低血糖范围(<3.9 mmol/L)观察到最高的平均绝对相对差(31.76%)。在指尖血糖值的±15%、±20%和±30%以内的CGM系统血糖值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65%、75.56%、94.75%。在一致性检验中,CGM系统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5,Bland-Altman图显示出可接受的临床准确性。结论 CGM系统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的总体准确性尚可,在低血糖值范围的准确性欠佳,辅助使用CGM系统是否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以及降低医疗成本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 血糖监测 危重患者 急诊
原文传递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与其他葡萄糖检测方法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关守萍 杨晓飞 +2 位作者 康莹 苏恒 牛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F)和静脉血浆葡萄糖、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的关系。以血糖的"稳态"为基础,侧重于分析非"稳态"状态下,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和CGF数据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取自2015年1~8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F)和静脉血浆葡萄糖、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的关系。以血糖的"稳态"为基础,侧重于分析非"稳态"状态下,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和CGF数据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取自2015年1~8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和门诊患者32例,其中2型糖尿病29例,低血糖查因3例。采用葡糖氧化酶(GOD)﹑CGF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3种方法测定血糖,比较各组数据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DGMS(122)数值略低于CGF(122)测定值,两者虽然仅相差(0.11±0.35)mmol/L,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过程中,0 min GOD低于DGMS(P=0.000),30 min起GOD迅速超过DGMS(P=0.001),从120 min开始DGMS上升的速度快于GOD,虽然仍较GOD为低,但两者间差异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5组数据后,GOD(160)与DGMS(160),均数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血浆葡萄糖的浓度整体水平高于组织液。CGF(122)与DGMS(122)相关系数为0.989(P=0.000),GOD(160)与DGMS(160)相关系数为0.911(P=0.000)。结论在稳态状态下,CGF全血葡萄糖与DGMS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并以稳态状态为基础,比较OGTT或馒头餐耐量试验过程中,随着血糖快速升高,DGMS监测的葡萄糖浓度也随之升高,变化趋势与GOD相类似,但是绝对值显示DGMS的反应较GOD慢,进餐后到120 min以前DGMS测定值偏低,但120 min起DGMS与GOD血糖浓度差异已经没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在非稳态状态下做出的结果,反应了真实的血糖情况,而且综合5个点的分析,最终的结果是DGMS和GOD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法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 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
下载PDF
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在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强化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敏 向明芳 +2 位作者 张萱 徐珊玲 刘真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35期4319-4322,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DGMS)对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DGMS组)和对照组(快速微量血糖监测组),每... 目的探讨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DGMS)对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DGMS组)和对照组(快速微量血糖监测组),每组68例,指导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每天平均血糖值、7d胰岛素使用剂量,并进一步比较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白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ICU入住时间。结果第1—7天每天平均血糖值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0.9±7.5),(7.1±3.4),(6.7±3.9),(6.9±3.6),(6.8±3.5),(6.7±3.5),(6.7±3.6)mmol/L,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1.1±7.7),(7.6±5.4),(7.3±5.6),(7.9±4.9),(7.4±4.4),(7.7±4.1),(7.7±4.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89,2.221,2.156,2.143,2.857,2.263,2.274;p〈0.05);观察组7d血糖均值为(7.1±3.2)mmol/L,优于对照组的(7.9±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P〈0.05);观察组患者7d使用胰岛素总量为(163.9±34.2)U,低于对照组的(192.2±45.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5);观察组低血糖、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4%,1.47%,8.82%,低于对照组的11.76%,5.88%,2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86,4.781,4.561;P〈0.05);观察组患者IL-6水平为(34.6±7.8)ng/L,CRP水平为(121.3±23.2)ms/L,ICU入住时间为(14.6±10.3)d,均优于对照组的(41.1±6.3)ng/L,(162.2±32.1)mg/L,(16.1±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55,3.126,2.115;P〈0.05)。结论采用DGMS的方法能有效维持目标血糖,减少血糖控制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与床旁快速微量血糖监测的方法相比较,对指导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更有效、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血糖症 护理 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闫波 姚远 +1 位作者 钟兴 潘天荣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823-1827,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明光市人民医院住院T2DM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连续动态葡萄糖监测,依据TIR水平,TIR≤40%者纳入A组(n=3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明光市人民医院住院T2DM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连续动态葡萄糖监测,依据TIR水平,TIR≤40%者纳入A组(n=31),TIR>40%~70%者纳入B组(n=41),TIR>70%者纳入C组(n=30),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C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血浆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年龄、SCr、TG、HDL-C、HbA1c和FP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和LVM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是LVMI的保护因素(OR=0.562,95%CI:0.413~0.673,P<0.05),病程和收缩压是危险因素(OR=1.511,95%CI:1.067~2.947;OR=2.325,95%CI:1.086~5.574,P<0.05)。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TIR与LVMI相关,TIR可能是心血管早期事件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态葡萄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不同进餐持续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孔令敏 曹筱佩 +4 位作者 陈妍 戴淑华 汤海南 陈维东 李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拟以标准热卡早餐为前提,观察进餐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所产生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1例,采取自身前... 目的拟以标准热卡早餐为前提,观察进餐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所产生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1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标准热卡的早餐,第1、2天,要求受试者在30分钟内把早餐进食完毕;第3、4天,要求受试者的进食时间≥30分钟,于第2、第4天抽取空腹及进食第一口早餐后30、120、180、240分静脉血检测胰岛素值,同时扫描FSL获取瞬时血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后自身对照短时长和长时长进餐,发现短时长进餐血糖和胰岛素峰值均于餐后120min出现,随后逐渐下降;长时长进餐血糖和胰岛素虽然同样于餐后120min出现,但高峰一直延续到餐后180min后才缓慢下降,餐后240min仍处于较高水平;短时长和长时长进餐餐后240min血糖值分别为(25.46±23.00)μU/mL和(40.25±41.34)μ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餐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早餐进餐时间延长,增加餐后胰岛素分泌持续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进餐持续时间 血糖 胰岛功能 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
下载PDF
胰岛素泵强化后续用两种临床治疗方案对比研究
10
作者 张亚伟 崔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1-0045,共5页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分别续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IAsp30)在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调整下对其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门诊及住...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分别续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IAsp30)在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调整下对其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新诊断成人T2DM患者66例,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使血糖达标后随机将其分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1次/日及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IAsp30)2次/日两治疗组,每组各33例,观察4周血糖变化情况,期间佩戴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仪(FGM),以TIR达标实施血糖调整。结果 表明新诊断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续用两种注射治疗方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次/d优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2次/d注射方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组葡萄糖TIR高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IAsp30)组(P<0.05),葡萄糖目标范围下时间(TBR)低血糖发生率低于IAsp30组(P<0.05)。结论 新诊断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后续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具有控糖稳定、依从性高、低血糖发生风险低、安全性高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新颖治疗方案在临床特别是院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 2型糖尿病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动态葡萄糖监测 强化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