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血管造影(DA)模式下三束带联合对比剂团注法下肢静脉造影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长军 杨昱 +1 位作者 朱玉静 时长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7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管造影(Dynamic angiography简称DA)模式下三束带联合对比剂团注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技术控制方法、标准以及此造影方法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设备采用GE公司的LCE+大型血管机,用套管针穿刺患侧足背静脉并固定,在1.5-2分钟内... 目的探讨动态血管造影(Dynamic angiography简称DA)模式下三束带联合对比剂团注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技术控制方法、标准以及此造影方法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设备采用GE公司的LCE+大型血管机,用套管针穿刺患侧足背静脉并固定,在1.5-2分钟内完成对比剂的手推团注,采集图像时用检查床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纵向移动,根据检查进程需要依次松解患肢的三条束带,并让患者配合做Vasalvas实验,获得一系列反映下肢静脉形态、血液回流状况以及静脉瓣功能的实时动态数字化序列影像。结果对68例患者进行了116次动态血管造影模式下三束带联合对比剂团注法下肢静脉造影研究。116次下肢静脉造影中,114次造影的动态序列影像质量优良,约占98.28%;2例次造影的动态序列影像质量欠佳,约占1.73%。结论动态血管造影采集模式下三束带联合对比剂团注法下肢静脉造影改进了下肢静脉造影的方法 ,不但能完全满足诊断的需要,而且实现了对比剂的团注,节省了对比剂的用量,并减少了患者和医师的X线辐射,客观准确性更强,是一种全新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的下肢静脉造影诊断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管造影 三束带 对比剂团注 下肢静脉造影
下载PDF
动态血管造影模式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护理措施
2
作者 朱玉静 卢姗姗 +1 位作者 陈淑香 刘长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23期3556-3558,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管造影(Dynamic angiography,DA)模式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护理措施及技巧。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CE+125kv、1000mA大型血管机,造影患者取仰卧位,用20-18G套管针穿刺足背静脉并固定,术侧下肢踝关节上、膝关节上... 目的:探讨动态血管造影(Dynamic angiography,DA)模式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护理措施及技巧。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CE+125kv、1000mA大型血管机,造影患者取仰卧位,用20-18G套管针穿刺足背静脉并固定,术侧下肢踝关节上、膝关节上及大腿根部分别用止血带束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造影,护理措施到位,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评估,术前及术中对患者应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造影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管造影 下肢深静脉 顺行造影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收缩期-舒张期血流变化:动态血管造影检测
3
作者 Paques M. Baillart O. +1 位作者 Genevois O. 韩静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32-32,共1页
Background/ai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 dynamic angiographymay reveal the presence of pulsatile flow (termed here pulsat ile venular outflow, PVO)-within first order veins (that i... Background/ai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 dynamic angiographymay reveal the presence of pulsatile flow (termed here pulsat ile venular outflow, PVO)-within first order veins (that is, the large veins).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PVO. Met hods: 10 patients with CRVO and PVO were includ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venous flow on dynamic angiograms allowed the correlation, temporall y, of second and first order vein flow on the one hand, and venous flow and syst olic cycle on the other.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time-velocity curve showed th at (1) the onset of arterial systole preceded the onset of PVO by less than 0.08 seconds (n=5); (2) PVO onsetwas simultaneous to the time of onset of minimal fl ow (Vmin) in first order veins (n=10); (3) the time of onset of maximal flow (Vm ax) in first order veins occurred 0.20-0.44 seconds after the onset of PVO (n=6 ). Conclusions: During CRVO with severe reduction in blood flow, the presence of PVO is the result of the existence of a distinct haemodynamic regimen in first and second order veins. These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second order vein s flow is synchronous with the arterial flow, while the delayed peak flow in fir st order veins may reflec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elayed IOP curve and/or of i ntermittent venous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动态血管造影 舒张期血流 静脉血流 动脉收缩 搏动血流 血流动力学 潜在机制 线延迟 曲线分析
下载PDF
动态CTA结合CTP成像对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及脑血流量改变的评价
4
作者 王莉娜 王向辉 +4 位作者 杨月娥 雍敏 杨立国 李野 毕纯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分析动态CT血管造影(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在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脑血流量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08—2023-08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先兆症状分为MA组(32例)和MoA组(28... 目的分析动态CT血管造影(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在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脑血流量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08—2023-08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先兆症状分为MA组(32例)和MoA组(28例),所有患者在偏头痛症状消失3 d后的非发作期(对照组)再次进行颅脑动态CTA与CTP检查,并与发作期进行对比,比较MA组、MoA组血管痉挛、血流量异常发生率、rCBF变化情况及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结果MA组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31.25%,rCBF增加发生率59.38%,均高于MoA组的7.14%、17.86%,rCBF减少的发生率25.00%,低于MoA组的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头痛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MoA组与对照组额叶、颞叶、枕叶、小脑、顶叶等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检查能够较好地评价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及脑血流量改变,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态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血管形态学 脑血流量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胸腹部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5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柴晓媛 王萍 刘晓 马梦然 张红超 李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胸腹部大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CE-MRA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胸腹部大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CE-MRA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均一次成功,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可明确判断。32例患者中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2分和1分者分别为30例(占93.75%)、2例和0例;DCE-MRA评分分别为31例(占96.87%)、1例和0例,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56,P>0.05)。CT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DCE-MR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无差异。结论:CTA和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CTA检查过程快速、扫描范围大,分辨率高;DCE-MRA图像质量较好且造影方式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DCE-MRA) 螺旋CT血管造影(CTA) 胸腹部主动脉病变
下载PDF
640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联合心脏超声评估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井淑艳 刘春颖 谭文云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0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A)联合超声评估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2例AS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均行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其中观察...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A)联合超声评估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2例AS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均行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640层动态容积CTA联合心脏超声评估指导ASD;对照组采用心脏超声评估ASD,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心内操作时间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3,t=-4.339;P<0.05)。观察组ASD等效圆直径、ASD横径及ASD上下径手术前后测量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7,t=-15.325,t=-7.964;P<0.05)。观察组术后1年左房收缩末期横径(LAE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t=2.473,t=2.670;P<0.05),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肺动脉内径(PAD)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t=-2.421,t=-3.491;P<0.05)。观察组术后7 d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5,t=-11.814,t=-5.157;P<0.05)。结论:640层动态容积CTA联合超声检查能准确评估小儿ASD,有助于缩短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的手术时间,可改善患儿心脏重构和心功能,对患儿心肌损伤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A) 超声 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治疗 小儿房间隔缺损(ASD)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包娜 蒋涛 +2 位作者 翟仁友 姜桦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 (CCM )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将超声、3DDCE MRA与其对比 ,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 ① 2 2例 44条颈内动脉中 ,DSA诊断 17条为正常 ,2 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 ,轻度狭窄 2条 ,中度 8条 ,重度 12条 ,闭塞 5条。 3DDCE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 40条 ( 90 .9% ) ,3条高估 ,1条低估。②以阴性 (正常 )和阳性 (狭窄或闭塞 )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 ,分别为 10 0 %、82 .4%、93 .2 %与 96.3 %、5 8.8%、81.8%。③以 70 %狭窄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 ,分别为 94.1%、96.3 %、95 .5 %与 64 .7%、88.9%、79.5 %。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 ,3DD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 3DDCE 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潘广新 王萍 +2 位作者 郭和清 宋云龙 刘红明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DSA为标准,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结果50例患者的100根肾动脉,DCE—MRA与SCTA诊断的K系数为0.831,诊断一致性好。CE—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8.0%;S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96.7%。D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SCTA。结论D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狭窄,但DCE—MRA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单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84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4例肾动脉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而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显示,52例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都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敏感度、特异值以及准确值都要略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螺旋CT血管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诊断肾和肾上腺肿瘤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4 位作者 刘定益 张翀宇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9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婷玉 宋振强 +1 位作者 胡亚萍 黄晓莹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2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50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两次检查间隔3d进行,经检查证实有2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50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两次检查间隔3d进行,经检查证实有2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对其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肾动脉狭窄诊断情况及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测出60处狭窄,检出率为60.0%,其中Ⅰ级25例,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级3例;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出57处狭窄,检出率为57.0%,其中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级3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8.0%,阳性预测值为91.8%,特异性为94.0%,敏感性为96.0%;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3.4%,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6.8%。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均可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且螺旋CT血管造影特异性及敏感性等略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后者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肾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旭东 朱建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849-850,共2页
近年来,随着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磁共振动态移床技术的进展以及磁共振后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均使得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在腹部和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拟探讨3DDCE—MRA在下肢动脉疾... 近年来,随着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磁共振动态移床技术的进展以及磁共振后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大,均使得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在腹部和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拟探讨3DDCE—MR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疾病 诊断价值 三维 四肢血管病变 软件功能 移床技术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8891-889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其技术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05/2007-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四肢血管疾病患者。①用1... 目的: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其技术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05/2007-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四肢血管疾病患者。①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SIEMENS novus1.5T)采集定位像,对兴趣血管注入15mL马根维显(先灵药业有限公司,022H)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②采用Siemens Bicor C形双臂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采用常规Seldinger法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③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为标准,将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获得的血管图像按照狭窄程度分为4级,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分为3部分。评价2种方法检测测得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狭窄长度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的资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只观察到与血流相关的信息,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可同时观察到血流、瘤体、骨组织、软组织及其结构关系。②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得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略高.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一种无创、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图像清晰,有助于观察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四肢血管疾病
下载PDF
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英文)
14
作者 曾亚光 罗佳雄 +4 位作者 韩定安 熊红莲 王雪花 钟俊平 王茗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2-619,共8页
我们提出一种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HDOA)方法来实现活体生物样本血管造影成像.该方法通过设置高动态范围曝光时间,依据动态积分效应和吸收效应以实现高动态积分时间调制.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同时获得各级血管清晰的造影图像,还能消... 我们提出一种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HDOA)方法来实现活体生物样本血管造影成像.该方法通过设置高动态范围曝光时间,依据动态积分效应和吸收效应以实现高动态积分时间调制.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同时获得各级血管清晰的造影图像,还能消除样品厚度不均、吸收系数不同对成像造成的影响.论文以仿体和活体金鱼为样品,通过实验验证了HDOA方法根据动态积分调制效应和吸收效应,能有效实现各级血管同时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 动态积分时间调制 吸收效应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武志勇 韩杰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5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总结低场磁共振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3D-DCE-MRA)在体部大血管成像方面的技术方法,并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对36例患者经静脉团注射给药行动态增强血管造影,通过对造影剂剂量、注射方法、扫描时间的控制,一次屏气完成靶血管的三维数... 目的总结低场磁共振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3D-DCE-MRA)在体部大血管成像方面的技术方法,并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对36例患者经静脉团注射给药行动态增强血管造影,通过对造影剂剂量、注射方法、扫描时间的控制,一次屏气完成靶血管的三维数据采集,经MIP血管后重建处理,得到颈动脉、胸腹主动脉、髂血管及门静脉的血管影像。经过两名高年资医师双盲阅片,与高场3D-DCE-MRA或DSA相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5例均可清晰直观的显示上述大血管的形态结构(1例失败),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血管腔内的病变,能够为临床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结论低场磁共振3D-DCE-MRA的技术关键是扫描时刻的把握,其在大血管成像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磁共振 3D动态增强血管造影 血管疾病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清 白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8期833-834,共2页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可能,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可能,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对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图像,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诊断 2型糖尿病 临床应用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血管造影检查
下载PDF
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梁仁涛 陈宏山 +2 位作者 金璐 王长远 张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A-CTP)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基线影像学检查时间间隔<24 h,患者均完成CTP-CTA一体化检查,比较各患者... 目的:分析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A-CTP)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基线影像学检查时间间隔<24 h,患者均完成CTP-CTA一体化检查,比较各患者脑区域全脑病灶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图,分析对比患者梗死区与健侧区各项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中梗死灶78例,半暗带85例。CTP检查发现,梗死区的CBF、CBV水平明显低于对应健侧区,MTT及TTP水平明显高于对应健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3,t=25.009,t=8.821,t=19.025;P<0.05);对应健侧区、半暗带及梗死区三部位CBF、MTT和TTP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580,F=117.680,F=59.960;P<0.05),梗死区CBV水平与对应健侧区及半暗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030,P<0.05)。超CIS(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CIS患者80例。CTA检查额顶叶病变阳性率为47.37%,基底节-侧脑室层面的病变阳性率为45.45%,缺血范围较大者阳性率为81.48%。结论:CTA-CTP一体化技术可清楚显示狭窄或闭塞的动脉及形成的侧支循环,并可准确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有效评估脑组织侧支循环状态和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一体化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荣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3期559-56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160根肾动脉)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E-MRA与CTA检查;比较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对肾动脉...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160根肾动脉)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E-MRA与CTA检查;比较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对肾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对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本组160处血管中69处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显示的狭窄程度一致、63处CE-MRA显示狭窄程度相对较轻、28处CTA显示狭窄程度相对较轻。结论:采用CE-MRA与CTA两种方式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均可取得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相对而言CE-MRA的安全性更高、且无辐射,故而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肾动脉狭窄
下载PDF
512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博 陈莉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5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512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斑块阻塞情况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n=38)和无心肌缺血组(n=52)。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探讨512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斑块阻塞情况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n=38)和无心肌缺血组(n=52)。所有患者均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CTA对Ⅰ~Ⅳ型管腔狭窄钙化斑块的诊断效能,比较心肌缺血组和无心肌缺血组的CCTA定量指标,分析CCTA定量指标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相关性。结果CCTA对Ⅰ、Ⅱ型的管腔狭窄钙化斑块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Ⅲ、Ⅳ型(P<0.05)。心肌缺血组的钙化积分、狭窄程度、斑块负荷及重建指数均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钙化积分、狭窄程度、斑块负荷及重建指数与心肌缺血损伤呈正相关(P<0.05)。结论CCTA对Ⅰ、Ⅱ型冠脉狭窄钙化斑块的诊断效能高,对Ⅲ、Ⅳ型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冠脉狭窄及钙化程度与心肌缺血损伤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 冠脉狭窄 钙化程度 心肌缺血损伤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及动态CTA联合CTP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杨朝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影响因素及动态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姜堰中医院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为依据进行分组,将61...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影响因素及动态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姜堰中医院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为依据进行分组,将61例m RS评分为0~2分的AIS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19例m RS评分为3~6分的AIS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干预90 d后,实施动态CTA联合CTP评估,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80例AIS患者中,有19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3.75%。两组的性别、对比剂局部达峰时间(rTTP)、脑血容量(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对比剂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局部脑血容量(rCBV)、闭塞血管再通成功率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rCBV、rMTT均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闭塞血管再通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态CTA联合CTP评估预后的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年龄、NIHSS评分等,需树立相应的风险意识,尽早识别;CTA联合CTP可有效预测AIS预后,其中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联合r CBV、rMTT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动态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