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动态词义的两种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1
作者 陈长书 《枣庄师专学报》 2004年第5期98-101,共4页
动态词义可以分为表层词义和深层词义两种结构类型,它们各具特点,又互相关联。一方面,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如短暂性、具体事物对应性、共识性、主观性、灵活性、概念对应性,但表现却又各有差异;另一方面它们又各有特点,表层词义具有规约... 动态词义可以分为表层词义和深层词义两种结构类型,它们各具特点,又互相关联。一方面,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如短暂性、具体事物对应性、共识性、主观性、灵活性、概念对应性,但表现却又各有差异;另一方面它们又各有特点,表层词义具有规约性、明晰性、发展性、生成性的特点,而深层词义则有依附性、伸缩性、功能对应性、含蓄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词义 概念对应性 规约性 结构类型 含蓄性 关联 表层词义 深层词义
下载PDF
谈“动态词义”——兼谈翻译课的特色 被引量:2
2
作者 邱鸿康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2-45,共4页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时 ,造成用词不当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翻译或写文章时往往只靠词典中的“静态词义”。要迅速地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必须让他们更好、更熟练地掌握好词的“动态词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的翻译课在“动态词义...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时 ,造成用词不当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翻译或写文章时往往只靠词典中的“静态词义”。要迅速地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必须让他们更好、更熟练地掌握好词的“动态词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的翻译课在“动态词义”教学中起着特殊的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词义 静态词义 语境 翻译课
下载PDF
论动态词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葛本仪 刘中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7,共6页
论动态词义葛本仪,刘中富目前大家对“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以及“语言与言语的关系”等问题,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但是认真思索一下,又不难发现,在我国的语言研究中,对区分“语言”和“言语”以及“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论动态词义葛本仪,刘中富目前大家对“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以及“语言与言语的关系”等问题,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但是认真思索一下,又不难发现,在我国的语言研究中,对区分“语言”和“言语”以及“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还是停留在语言理论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词义 静态词义 言语义 概念对应性 交际双方 言语交际 交际行为 语言和言语 语言义 语境
下载PDF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江轶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67-71,共5页
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家对词义的界说 ,接着提出了我们对词义的认识 :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 ;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 ,它在静态词义的基础上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静态词义 动态词义 词汇 语法
下载PDF
动态词义浅析
5
作者 江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文章在共时层面上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语义、语法、语用相结合的多维视角,分析了动态词义与静态词义的关系,动态词义形成的语言条件(语音、语法和语义条件)和交际条件(语境要素和交际过程),以及根据科学交际和日常交际两... 文章在共时层面上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语义、语法、语用相结合的多维视角,分析了动态词义与静态词义的关系,动态词义形成的语言条件(语音、语法和语义条件)和交际条件(语境要素和交际过程),以及根据科学交际和日常交际两种不同的语境形成的动态词义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词义 语境 静态词义 词汇学
下载PDF
试析动态词义的开放性
6
作者 马良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0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动态词义 语言单位 开放 建筑材料 词的意义 概念意义 词汇
下载PDF
浅论动态词义的形成
7
作者 任玉函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期160-160,共1页
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动态词义与静态词义虽然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但二者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词义在由静态生成动态的过程中是以某一特殊义素为主要规... 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动态词义与静态词义虽然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但二者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词义在由静态生成动态的过程中是以某一特殊义素为主要规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静态词义 动态词义
下载PDF
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8
作者 张仁立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1-83,共3页
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本来是词义演变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然而,长时期以来,人们对静态词义的研究比较重视,所发表的论著比较多;而对动态词义及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差,这方面的论著并不多见,这就显得词义演... 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本来是词义演变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然而,长时期以来,人们对静态词义的研究比较重视,所发表的论著比较多;而对动态词义及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差,这方面的论著并不多见,这就显得词义演变的研究有些畸形发展。因此,笔者试就后一个问题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词义 静态词义 词义演变 词义 多义词 语言环境 单义词 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 词义引申
下载PDF
推断文言实词动态词义方法举要
9
作者 程俊昭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3年第1期38-39,共2页
通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有强化考查文言词义、尤其是实词词义的趋向。实际上,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平时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更注重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督导学生... 通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有强化考查文言词义、尤其是实词词义的趋向。实际上,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平时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更注重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督导学生对文言实词静态词义的识记积累,更要注重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辨识文言实词的动态词义。下面这些方法在推断词义中比较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实词 动态词义 推断 文言文 高考试题 静态词义 解决问题 再现能力 创新精神 迁移能力
下载PDF
动态词义的存在形式探析
10
作者 陈长书 《汉字文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动态词义 存在形式 表层词义 深层词义 准义位 词义
原文传递
认知视角下词义动态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22-24,197,共3页
词汇意义本质在于其动态性。认知语言学以认知和释义为取向,对动态词义形成及理解有重大意义。理想化认知模型为动态词义的形成提供了认知理据。意义动态构建观认为静态词汇没有意义,意义是在线构建的。认知语用学则认为使用中的词汇意... 词汇意义本质在于其动态性。认知语言学以认知和释义为取向,对动态词义形成及理解有重大意义。理想化认知模型为动态词义的形成提供了认知理据。意义动态构建观认为静态词汇没有意义,意义是在线构建的。认知语用学则认为使用中的词汇意义以编码意义为出发点,以关联性为依据进行在线的语用调整而得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词义 理想化认知模型 意义动态构建观 认知语用学
下载PDF
词义动态模式研究参数之一——动词的分类范畴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共6页
将分类范畴作为一个独立的语义参数是Падучева词义动态模式研究的特色所在,也是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研究思想的重要发展。Падучева将体学研究中运用的Vendler的分类方法引入动词的语义类别划分,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取得了他... 将分类范畴作为一个独立的语义参数是Падучева词义动态模式研究的特色所在,也是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研究思想的重要发展。Падучева将体学研究中运用的Vendler的分类方法引入动词的语义类别划分,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取得了他山之石的效果。分类范畴不仅有助于动词的分类、词义的区分和描写以及语义衍生规律的研究,而且对于词汇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对于本体理论和词典编纂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动态模式 分类范畴 动词
下载PDF
词义的动态考察与现代语文辞书释义
13
作者 苏宝荣 李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99,共4页
中古、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对中古、近代汉语词义的考释,不仅直接服务于文献整理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补充和改进现代语文辞书的释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补充漏收义项,使释义更加完整;二、纠正不妥释义,使说解... 中古、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对中古、近代汉语词义的考释,不仅直接服务于文献整理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补充和改进现代语文辞书的释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补充漏收义项,使释义更加完整;二、纠正不妥释义,使说解更加得体;三、揭示词义来源,说明释义的"所以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动态考察 中古 近代汉语 现代辞书释义
下载PDF
论俄汉翻译中词义的动态译法
14
作者 丛亚平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0年第1期85-88,共4页
翻译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排座位 ,而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但这种“再创造”不是脱离原文的胡编乱造 ,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 ,依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 ,对词义进行动态的处理。对于双语翻译来讲词汇是最为灵活、最难把握的成分。要想翻译... 翻译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排座位 ,而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但这种“再创造”不是脱离原文的胡编乱造 ,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 ,依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 ,对词义进行动态的处理。对于双语翻译来讲词汇是最为灵活、最难把握的成分。要想翻译出好的作品 ,就必须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语言词汇的民族特点和各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汉翻译 翻译实践 词义动态译法
下载PDF
论词义的修辞方式和派生方式
15
作者 孟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9-32,共4页
0 引论 词义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存在方式。静态的词义研究,着重于对词义结构系统作静态描写;动态词义研究,则主要考察词义的共时变异和历时发展。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属动态词义研究的范畴。 1 词义的变异与发展 词义的变异和发展,是两... 0 引论 词义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存在方式。静态的词义研究,着重于对词义结构系统作静态描写;动态词义研究,则主要考察词义的共时变异和历时发展。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属动态词义研究的范畴。 1 词义的变异与发展 词义的变异和发展,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方式 动态词义 派生义 论词 语言手段 词义变异 转类 易色 变异与发展 移就
下载PDF
词义的语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本仪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90-95,共6页
词义的语用研究葛本仪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词作为一个静态存在的个体,社会为其约定的内容,就是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并从而以其形成一种音义结合的为社会共同认可的定型结构,存在于语言系统当中。但是当这种静态存在的... 词义的语用研究葛本仪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词作为一个静态存在的个体,社会为其约定的内容,就是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并从而以其形成一种音义结合的为社会共同认可的定型结构,存在于语言系统当中。但是当这种静态存在的定型结构──词,一旦进入到言语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词义 语言义 言语义 深层义 动态词义 语用义 表层义 概念对应性 语用情况 词汇意义
下载PDF
“纠结”新说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8-50,共3页
"纠结"一词在近几年的使用中孳生了5种新义,它们虽然目前尚属于动态词义系统,但受众日广。从汉语词汇学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这些新义的产生既符合汉语词义发展的规律,同时又映射出由时代变迁带来的人们用词心理的变化。
关键词 纠结 动态词义 词义引申 词义发展
下载PDF
对外汉语听力理解中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如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背景 ,分别从语言本身、文化内涵、逻辑关系等方面切入 ,重在阐述词汇、篇章的语义分析在对外汉语听力理解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以期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听力理解 语义 词汇 动态词义 篇章
下载PDF
从《现代汉语词汇》到《现代汉语词汇学》——回顾葛本仪先生的词汇学思想与成就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新春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葛本仪教授是国内著名词汇学家,致力于汉语词汇理论研究。她在不同时间撰就的四部概论性教材:《现代汉语词汇》(1961)、《汉语词汇研究》(1985)、《汉语词汇论》(1997)、《现代汉语词汇学》(2001),清晰地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理论体系的... 葛本仪教授是国内著名词汇学家,致力于汉语词汇理论研究。她在不同时间撰就的四部概论性教材:《现代汉语词汇》(1961)、《汉语词汇研究》(1985)、《汉语词汇论》(1997)、《现代汉语词汇学》(2001),清晰地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过程,在她的著作中表现出了由形式到意义、由结构到关系、由微观问题到宏观把握的研究趋势,体现出了注重词汇结构层次、结构与意义并重的词汇学思想。对诸如复合词素术语的确立、动态词义的产生机理、特征及作用,都做出了富于创见的论述。她的词汇理论上的许多创见与研究风格,都在诸多弟子的学术探索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本仪 现代汉语词汇学 词汇理论 复合词素 动态词义
下载PDF
上古汉语中的双向形象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献初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33-37,共5页
一、何为双向形象词 古汉语语句中,某一词用法灵活,前后顾盼,兼有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两类词义形象,我们就称它为双向形象词。 “军”在“左传”中独用40次,21次具有双向形象性: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僖30》) (2)吴军楚师于豫章... 一、何为双向形象词 古汉语语句中,某一词用法灵活,前后顾盼,兼有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两类词义形象,我们就称它为双向形象词。 “军”在“左传”中独用40次,21次具有双向形象性: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僖30》) (2)吴军楚师于豫章(《左·定2》) “军”与“晋”相连是“晋国的军队”,与地点“函陵”组合是“驻扎在函陵”。沈玉成正是译作“晋军驻扎在函陵”。可见“军”在句中是“军队驻扎”之意,相当现代的一个主谓词组,它具有一个静态的实体词义形象——军队,又兼有一个虚泛的动态词义形象——驻扎。实际上,它是“晋军军[于]函陵”的简约说法,象现代汉语把他“他叫我,我读书”简化为“他叫我读书”的兼语式结构一样,本着汉语立主干而略枝叶、忌繁复而尚简约、轻形式而重蕴含的构句精神,“军”一词在句中前后贯通,一体而兼二用,具有双向形象性。 汉文的艺术可塑性极强,形简意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动态词义 现代汉语 语式 尚简 静一 类词 二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语句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