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诗学”与“现代汉诗”——再谈“新诗标准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3-38,共6页
新诗先脱"古典"之身而成幽灵,再得"现代"之体而寻典律——"现代汉诗"的确立,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只有先行将有关"新诗"之"新"的言说,适时导入"现代汉诗"... 新诗先脱"古典"之身而成幽灵,再得"现代"之体而寻典律——"现代汉诗"的确立,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只有先行将有关"新诗"之"新"的言说,适时导入"现代汉诗"之"现代"的言说,并重新梳理"新"与"动"以及"自由"的正负价值在性之后,有关"如何新才好"亦即"新诗标准问题"的讨论,才不至于再次成为一本说不清还得说的糊涂账。论文依据这一思路,在对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的诗学嬗变的梳理基础上,提出"动态诗学"的理念,进而提交"诗美三层次"、"诗性与非诗"、"汉诗语言的‘守常求变’"及诗歌本质的"四象"原则等诗歌标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现代汉诗 动态诗学 诗歌标准
下载PDF
双语写作、克里奥尔化与动态诗学——论马琳·诺比斯·菲利普的语言观与诗学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丽 赵晶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2期74-82,共9页
当代流散非裔加拿大籍加勒比女诗人马琳·诺比斯·菲利普(1947-)始终保持高度的语言自觉,采用双语写作,在父语(标准/帝国/白人/基督教英语)和母语(非洲语言和加勒比通俗口语)之间找到平衡。加勒比通俗口语既是一种克里奥尔化的... 当代流散非裔加拿大籍加勒比女诗人马琳·诺比斯·菲利普(1947-)始终保持高度的语言自觉,采用双语写作,在父语(标准/帝国/白人/基督教英语)和母语(非洲语言和加勒比通俗口语)之间找到平衡。加勒比通俗口语既是一种克里奥尔化的动态语言,遵循菲利普的动态诗学,符合非洲美学标准,又是一种打破标准英语的语法、语义规范和既定表达模式的狂欢化话语,折射出菲利普解构西方语言和文化霸权的政治诉求。菲利普的诗学策略(双语写作、克里奥尔化、动态诗学)为她赢得了更多表达的自由和空间,用以打破沉默,建构文化身份,挑战西方经典的诗歌表现手法和体裁标准,同时,重构非裔加勒比人自己的形象、神话和历史,揭示暴利驱使下殖民者人性的泯灭和历史的失控,实现文本的历史意义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琳·诺比斯·菲利普 双语写作 克里奥尔化 动态诗学 加勒比通俗口语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视觉回忆——伊丽莎白·毕晓普的动态诗学
3
作者 胡英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83-86,共4页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伊丽莎白·毕晓普对于诗学观点一向保持缄默的态度。不过通过仔细阅读她关于回忆主题的诗歌,结合她自身的经历和爱好,可以发现她在自己各个阶段的诗歌中逐步实现她自己所提倡的动态诗学观点。首先,在其...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伊丽莎白·毕晓普对于诗学观点一向保持缄默的态度。不过通过仔细阅读她关于回忆主题的诗歌,结合她自身的经历和爱好,可以发现她在自己各个阶段的诗歌中逐步实现她自己所提倡的动态诗学观点。首先,在其早期的诗歌中她以一种象征的手法来探索关于童年的回忆;其次,在中期的诗歌,她的这种探索更进一步,以具有视觉效果的图象来表现对于过去的回忆;最后,在她后期的诗歌中,毕晓普将回忆变成一种动态的、经历时间的、具有图像特征的叙述与图景,因此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诗歌中实现了一种本应视觉艺术才具有的特征,真正实践了她自己所提倡的动态诗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毕晓普 回忆 图像 时间与空间 动态诗学
原文传递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与立体主义绘画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英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11期31-35,共5页
根据弗兰克关于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理论,莱辛所谓的"诗画界限"被现代主义诗人突破了,伊丽莎白.毕肖普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结合毕肖普具有个人特色的动态诗学,细读她的诗歌,可以发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借鉴了立体主义的创作... 根据弗兰克关于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理论,莱辛所谓的"诗画界限"被现代主义诗人突破了,伊丽莎白.毕肖普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结合毕肖普具有个人特色的动态诗学,细读她的诗歌,可以发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借鉴了立体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绘画技巧,从而突破时空的界限,在她诗歌中实现了类似立体主义绘画的空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式 立体主义 毕肖普动态诗学
下载PDF
伊丽莎白·毕晓普的创作观及梦幻诗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振国 曾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S2期97-103,共7页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杰出的现代诗人。她在诗中明确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模仿生活,旨在表达思想;写诗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物质到精神,思想和现实相互交融、渗透的动态的过程;并提出了她的"动态诗学观"。她认为写诗...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杰出的现代诗人。她在诗中明确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模仿生活,旨在表达思想;写诗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物质到精神,思想和现实相互交融、渗透的动态的过程;并提出了她的"动态诗学观"。她认为写诗要观察事实的细节、沉入或者潜入未知,以及诗歌本身要能表达诗人的感情,诗要新颖,要能给人以快乐,使生活可以忍受。她的梦幻诗具有超现实主义性质,但她又不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诗人。她把梦作为一种题材和写作方法,表现社会意识,是她未实现的愿望的满足。她的梦幻诗中,半梦和半醒的状态交替出现。她开发潜意识,认为意识和潜意识是并不割裂的,但理性才是主要的、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诗学 创作观 梦幻诗 伊丽莎白·毕晓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