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fMRI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曹燕翔 姚志剑 +6 位作者 谢世平 滕皋军 吴婷 武欣 杜经纶 刘海燕 王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目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认知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2名男性抑郁症患者及相匹配的12名健康男性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面部表情视频时的脑部... 目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认知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2名男性抑郁症患者及相匹配的12名健康男性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面部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功能MRI原始图像数据经转化格式,SPM2软件处理,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喜悦情感(识别喜悦表情-识别中性表情)时活动增加的脑区有右枕中回(BA37)、左额中回(BA6)、左顶下小叶(BA40)、左中央前回(BA6)、左中央后回(BA2),而活动降低的脑区有左颞上回(BA38)、左颞中回(BA21)、右额下回(BA10)。明确识别悲伤情感(识别悲伤表情-识别中性表情)时活动增加的脑区包括右额中回(BA6)、左扣带回(BA31),右梭状回(BA20)、右中央后回(BA2)。但正常对照较抑郁症患者在悲伤情绪的识别中未发现显著激活增强的脑区。结论: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表现为需要更多脑区参与情绪刺激的识别,尤其在悲伤情绪识别中,情绪相关脑区活动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核磁共振 动态面部表情 抑郁症 男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执行功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曹燕翔 姚志剑 +3 位作者 谢世平 杜经纶 王丽 刘海燕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通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及动态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探讨抑郁症执行功能障碍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42例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进行WCST测试;其中抑郁症患者19例及正常对照15名进行动态面部表情识别作业,记录反应时和正确... 目的:通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及动态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探讨抑郁症执行功能障碍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42例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进行WCST测试;其中抑郁症患者19例及正常对照15名进行动态面部表情识别作业,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存在不同程度WCST的操作损伤,动态面部表情的识别反应时延长,正确率降低。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对区别不同面部表情的执行功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动态面部表情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 抑郁症
下载PDF
重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fMRI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燕翔 郭小兵 +3 位作者 王刚 阎锐 刘海燕 姚志剑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7期93-98,共6页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神经基础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参加试验的3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 MRI扫描同时进行悲伤、喜...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神经基础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参加试验的3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 MRI扫描同时进行悲伤、喜悦及中性的面部表情视频分辨测试。f MRI原始图像数据转化格式后经SPM2软件处理。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识别喜悦表情时治疗后较治疗前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右颞中回(BA37)、左颞下回(BA37)、左颞上回(BA39)、左梭状回(BA20)、右海马、左海马、右额中回(BA10)、右后扣带回(BA30)、右海马回(BA36)及左海马回(BA30);而治疗前较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右梭状回(BA19)、左颞中回(BA21)及左楔前叶(BA19)。识别悲伤表情时治疗后较治疗前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左梭状回(BA19)和右颞中回(BA21),而治疗前较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包括右梭状回(BA19)及右海马回(BA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患者情绪相关脑区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喜悦表情的识别中,患者情绪相关皮质区域激活较治疗前增加,但短期的抗抑郁治疗对悲伤表情的识别改善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功能核磁共振 动态面部表情 抗抑郁治疗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面部表情识别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燕翔 郭小兵 +4 位作者 王刚 阎锐 刘海燕 史家波 姚志剑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8期105-107,共3页
目的通过动态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识别具有正、负性情绪信息的面部表情的特征,为认识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选择2008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42例(观察组),并招募与抑郁... 目的通过动态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识别具有正、负性情绪信息的面部表情的特征,为认识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选择2008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42例(观察组),并招募与抑郁症患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相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悲伤、喜悦及中性的动态面部表情识别测试,记录反应时间,并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次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动态面部表情的识别反应时延长,在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后反应时间明显缩短,但仍然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治疗可能改善抑郁症患者在情绪识别中的部分反应,而注意偏向仍然存在,不随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动态面部表情 治疗前后
下载PDF
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的fMRI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志剑 杜经纶 +7 位作者 谢世平 卢青 曹燕翔 王丽 刘海燕 刘文 张宁 滕皋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汉族女性抑郁症患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方法:以15例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为病例组(抑郁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在明确和不明确识别...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汉族女性抑郁症患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方法:以15例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为病例组(抑郁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在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时激活脑区的差异,设对比有差异(P<0.001,未校正)的体素范围(K值)≥10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在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右枕中回、右顶下小叶、左中央后回、右中央前回、右楔前叶活动增高,而右顶上小叶、左顶上小叶等区域活动降低;抑郁组在不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右顶下小叶活动增高,而右楔叶、右中央后回、左顶上小叶等区域活动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在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右枕中回、左中央后回、左楔前叶活动增高,而左额中回活动降低;抑郁组在不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左梭状回、右中央前回、右楔前叶、左颞上回、左缘上回、边缘叶(两侧海马旁回、左后扣带回)、皮质下区以及中脑等区域活动增高,而右中央后回、颞叶等区域活动降低。结论: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在识别喜悦情绪时,与情绪产生的相关脑区活动无明显差异,脑区激活的主要差异表现为明确状态下感知面部运动能力降低,而在不明确状态时却增强;而患者在识别悲伤表情时都表现为情绪产生相关脑区活动增强,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活动减弱,这种异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明确条件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面部动态表情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明确识别 不明确识别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动态面部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志剑 杜经纶 +5 位作者 谢世平 滕皋军 刘文 曹燕翔 刘海燕 王丽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8期685-687,共3页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fMRD成像技术及性别识别实验范式,探讨面部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26名健康女性受试者识别视频形式的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性别时的脑部反应。图...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fMRD成像技术及性别识别实验范式,探讨面部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26名健康女性受试者识别视频形式的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性别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与动态中性表情性别识别相比,动态喜悦表情性别识别激活右颞下回(BA37,26像素)及右颞中回(BA22,81像素)等脑区,而动态悲伤表情性别识别激活双侧额中回(BA10/6,37/23像素)、左扣带回(BA31,22像素)、右海马旁回(BA28,27像素)、右楔前叶(BA31,18像素)、右顶下小叶(BA40,22像素)、左顶上小叶(BA7,27像素)、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左丘脑、双侧颞中回(BA21/22,238/56像素)等脑区(Z〉3.34;P〈0.001)。结论动态悲伤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可能由一个包括额顶皮质和皮质下(如基底节、丘脑、边缘系统)等脑区的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而动态喜悦表情情绪不明确加工仅仅激活一些与面孔运动有关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动态表情 情绪 不明确 功能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不同注意条件下动态面孔表情识别的ERP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莹莹 刘志雅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4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利用ERP技术对16名被试在不同注意负荷下对动态表情识别的脑时程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N170成分不受注意负荷和表情效价影响;低注意负荷条件下动态表情加工早期负性表情诱发的EPN成分(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显著大于中性、正... 利用ERP技术对16名被试在不同注意负荷下对动态表情识别的脑时程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N170成分不受注意负荷和表情效价影响;低注意负荷条件下动态表情加工早期负性表情诱发的EPN成分(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显著大于中性、正性表情,后期高级分析阶段正、负性表情均诱发明显的LPP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s),且负性较正性表情诱发更大的LPP成分;而在高注意负荷条件下并未发现表情识别诱发明显的EPN或LPP成分。这些结果说明,动态表情识别明显受到注意资源调节,只有在注意资源不断增加时表情加工才会出现注意偏向效应,尤以负性表情的加工优势最为凸显且持久,正性表情相对微弱和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动态面部表情 N170成分 EPN成分 LPP成分
下载PDF
具有真实感的情绪化虚拟人研究
8
作者 位雪岭 侯进 吴志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52-3857,共6页
针对现有的虚拟说话人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表情和动作不能很好地协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立具有真实感的情绪化虚拟人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三参数产生,保持和消退来对动态面部表情进行仿真,采用融合变形技术合成融合多元素复杂的表情,... 针对现有的虚拟说话人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表情和动作不能很好地协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立具有真实感的情绪化虚拟人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三参数产生,保持和消退来对动态面部表情进行仿真,采用融合变形技术合成融合多元素复杂的表情,然后以人类心理学的统计数据为依据来对眼部和头部动作进行设计,使虚拟人看起来更加逼真,最后分析了外在条件相机位置、光照对增加虚拟人真实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虚拟人不仅逼真自然且富有感情,而且语音、动态面部表情、眼动和头动达到了很好的协调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面部表情 情绪化 融合变形 人类心理学 协调同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