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德评价中动机与效果的不一致性 |
伍志燕
|
《滨州学院学报》
|
2013 |
1
|
|
2
|
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
冯卓然
|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 |
1
|
|
3
|
浅析医疗行为结构及其动机与效果的辩证关系 |
刘耀光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4
|
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
杜华桂
|
《中州学刊》
|
1982 |
0 |
|
5
|
运用“动机和效果”理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以“闭关锁国”政策的解读为例 |
金飞
|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有效性研究 |
马小兵
|
《梧州学院学报》
|
2015 |
1
|
|
7
|
谈作家主观动机和作品的客观效果——从关于《海瑞罢官》的一场论战说起 |
时汉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9 |
0 |
|
8
|
论如何避免道德判断中的误判 |
强以华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9
|
试论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 |
刘长林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0
|
道德定位与道德评价 |
潘俊英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0 |
|
11
|
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 |
高春花
刘芳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9 |
0 |
|
12
|
论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 |
柴素芳
高春花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
0 |
|
13
|
两代人的探索:从价值认识到价值实现 |
石作斌
|
《理论与现代化》
|
1996 |
0 |
|
14
|
论道德妥协 |
徐本林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1999 |
0 |
|
15
|
浅论毛泽东的道德评价观 |
任立新
王志红
吕力
|
《探索与求是》
|
1997 |
1
|
|
16
|
电影《武训传》批判的意义和经验 |
范际燕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1
|
|
17
|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温善策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1
|
|
18
|
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
徐勇
|
《党政干部论坛》
|
1998 |
0 |
|
19
|
关于“急于求成”的辩证思考 |
王纯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20
|
论人民英雄 |
雪溪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