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损伤后狭窄新西兰兔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薛蔚 潘家骅 严春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9-452,I0003,共5页
目的构建输尿管损伤动物模型,筛选输尿管损伤后纤维化进程中敏感的组织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输尿管损伤后狭窄继发上尿路梗阻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双极电凝法构建输尿管损伤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动物模型。损伤后2周获取患侧输尿管组织及对侧... 目的构建输尿管损伤动物模型,筛选输尿管损伤后纤维化进程中敏感的组织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输尿管损伤后狭窄继发上尿路梗阻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双极电凝法构建输尿管损伤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动物模型。损伤后2周获取患侧输尿管组织及对侧正常输尿管组织,观察狭窄段的大体形态,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狭窄段纤维化程度。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内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角化生长因子(KGF)、Ⅰ型胶原(ColⅠ)a1、ColⅠa2、Ⅲ型胶原(Col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受累输尿管中的表达水平,并与对侧正常输尿管组织对比,寻找较敏感的纤维化指标。结果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动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狭窄侧输尿管组织中EGF、TGF-β、FN、ColⅠa1及ColⅠa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侧输尿管组织(P值分别<0.05、0.01)。结论双极电凝法构建输尿管损伤后狭窄新西兰兔动物模型可行。众多细胞因子中,EGF、TGF-β、ColⅠa1、ColⅠa2及FN在输尿管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未来干预输尿管损伤后纤维化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损伤 新西兰动物模型 纤维瘢痕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颈椎失稳对椎动脉血流影响的兔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鹏勃 白小军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3299-3300,共2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颈椎失稳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模拟手术对照组10只。于术后4周、8周观测三组动物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下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结果:手术模型组的步...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颈椎失稳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模拟手术对照组10只。于术后4周、8周观测三组动物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下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结果:手术模型组的步态关节活动度表现为颈椎失稳状态,表明造模成功。手术模型组术后4周、8周在左椎动脉与右椎动脉处血流与阻力指数有明显变动,与模拟手术对照组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手术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失稳可导致椎动脉血流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左椎动脉与右椎动脉血流与阻力指数的明显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 椎动脉血流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勤生 马少林 董祥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大小兔耳腹侧240个创面,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大肠杆菌污染组、绿脓杆菌污染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与增生块发生等情况。结果:人为造成兔耳腹侧创面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出现率为66.7%;4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367±1.025)d、(19.283±1.091)d、(13.967±0.948)d、(16.233±0.981)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增生块出现率分别为64%、90%、75%及80%。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增生块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增生块出现率呈正相关(r=0.169,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兔耳动物模型制作简单,模型稳定,重复性强,可作为人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与防治研究的动物模型;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可延长兔耳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块的出现率是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动物模型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
下载PDF
常见角膜疾病家兔动物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蔡新雨 邱明磊 杨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93-894,共2页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角膜病 病家 疾病动物模型 模型 日本大耳 新西兰白 医学工作者
下载PDF
不同抗凝药对血液灌流脓毒症兔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车勇 王斌 +1 位作者 纪国业 张建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凝药对血液灌流脓毒症兔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兔动物模型,分为应用抗凝剂进行血液灌流的肝素组、枸橼酸组、水蛭素组和不应用抗凝剂血液灌流的手术组以及健康兔的假手术组,对各组造模前...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凝药对血液灌流脓毒症兔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兔动物模型,分为应用抗凝剂进行血液灌流的肝素组、枸橼酸组、水蛭素组和不应用抗凝剂血液灌流的手术组以及健康兔的假手术组,对各组造模前及灌流的0、10、30、601、20 min各时间点进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枸橼酸组和水蛭素组均无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手术创口渗血,滤器无凝血;肝素组有1只手术创口渗血和1只眼睑黏膜出血,滤器无凝血;各药物组之间的动物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的PT、APTT、TT和FIB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01),灌流过程中灌流器均堵塞导致蠕动泵无法转动,灌流时间为(44.45±13.27)min。灌流开始后随着灌流时间的延长,各灌流组检测指标值均逐渐下降,至灌流结束后(120 min),肝素组的各检测指标值下降最快,水蛭组的各检测指标值下降最平缓。结论在血液灌流中应用各抗凝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凝血障碍,枸橼酸作用平稳且无出血事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血液灌流 脓毒症 动物模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双能CT肺栓塞检出的兔动物模型双源CT扫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B.M.Yeh 郭雪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5期484-484,共1页
目的评价双能量CT诊断肺栓塞(PE)的可行性及其附加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获得动物实验委员会批准,并根据动物保护指南的规定进行操作。对8只新西兰兔进行了常规CT平扫和双源CT增强扫描。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射入兔肺动脉,再进行对... 目的评价双能量CT诊断肺栓塞(PE)的可行性及其附加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获得动物实验委员会批准,并根据动物保护指南的规定进行操作。对8只新西兰兔进行了常规CT平扫和双源CT增强扫描。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射入兔肺动脉,再进行对比剂增强双源CT肺血管成像.获得血流(BF)图和融合图像。在双源CT检查后即刻处死兔子,取出肺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记录PE的发生部位和受累肺叶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CT扫描 肺栓塞 双能量 实验研究 CT增强扫描 福尔马林固定 肺血管成像
下载PDF
骨碎补提取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徐展望 张建新 +2 位作者 李军 张鹏 谭国庆 《中医正骨》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为研究中药骨碎补提取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接骨续筋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液,经FICOI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后行原代培养,以P1代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5组分别进行培养,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测量其... 为研究中药骨碎补提取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接骨续筋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液,经FICOI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后行原代培养,以P1代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5组分别进行培养,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测量其分裂指数,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对测量的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条件培养组与完全培养基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骨碎补组均与完全培养基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高浓度骨碎补提取液对于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骨碎补提取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条件培养基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髋基质细胞/生理学 骨碎补提取液腐效学 诱导增殖 实验研究 动物兔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段卫峰 高书图 +3 位作者 刘又文 杜志军 穆世民 郭绍勇 《陕西中医》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诱导成功的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生骨胶囊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股骨头坏死愈、通络生骨胶囊混悬液灌胃,于给药治疗后第4、6、8周,空腹...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诱导成功的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生骨胶囊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股骨头坏死愈、通络生骨胶囊混悬液灌胃,于给药治疗后第4、6、8周,空腹心脏取血,检测血流变学指标。结果:在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的比较上,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治疗组中高剂量组和通络生骨胶囊组与低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可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调节激素后脂肪在体内的转移过程,减少血管壁的受损和减少动脉硬化、抗血栓,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和新生骨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中医药疗法 补益肝肾 血液流变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3种急性肺损伤兔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吕晶 孙震 +1 位作者 李泳 陈卫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比较3种常用的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造模效果。方法:24只健康成年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盐酸造模组(HCL组):经气管导管给予0.1mol/L的盐酸3ml/kg;脂多糖造模组(LPS组):通过中心静脉30min内缓... 目的:比较3种常用的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造模效果。方法:24只健康成年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盐酸造模组(HCL组):经气管导管给予0.1mol/L的盐酸3ml/kg;脂多糖造模组(LPS组):通过中心静脉30min内缓慢滴注LPS1mg/kg;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复合腹腔内放置粪便组(SMA组):钳闭肠系膜上动脉30min,期间腹腔内放置肠内容物(1ml/kg)与血(1ml/kg)的混合物。连续描记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检测基础(T0)及造模后1,2,4,6,8h(T1,T2,T4,T6和T8)的动脉血气和血清内IL-1β的浓度;实验结束测定血清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浓度。结果:PaO2在T1,T2时点,HCL组较LPS组和SMA组明显降低(P<0.01);在T4时点3组无统计学差异;在T6,T8时点HCL组和SMA组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MAP和HR在HCL组和LPS组内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SMA组内与T0时点相比较,T4~T8时点的MAP较低(P<0.01)、HR较快(P<0.01)。IL-1β浓度在HCL组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而LPS组和SMA组则随着时间的发展,IL-1β的浓度逐渐变化;血清内SP-A的浓度,SMA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与盐酸支气管滴注造模和脂多糖中心静脉滴注造模相比,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复合腹膜内放置粪便法,既可持续保持PaO2水平较低,也可保证血清内炎性因子浓度较高,更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急性肺损伤 盐酸 脂多糖 缺血再灌注 腹膜炎
下载PDF
胸腺素β4对乙醇诱导的体外兔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志昕 郝朋 +1 位作者 汤欣 李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是目前主要的屈光矫正术式之一,但术中使用的乙醇可引起角膜上皮的损伤。胸腺素β4(Tβ4)具有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对乙醇所致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是目前主要的屈光矫正术式之一,但术中使用的乙醇可引起角膜上皮的损伤。胸腺素β4(Tβ4)具有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对乙醇所致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研究T[34对乙醇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收集1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的角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兔原代角膜上皮细胞传代,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Oilnexin 43和成熟角蛋白keratin 12的表达情况,对细胞进行鉴定。选取第2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均衡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Tβ4组细胞在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μg/ml的Tβ4,乙醇组细胞用含体积分数20%乙醇的PBS作用20s以制备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乙醇+Tβ4组在损伤模型培养液中加入Tβ4。采用MTT法检测各组角膜上皮细胞存活率;采用TUNEL法观察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角膜上皮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m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角膜上皮细胞中bcl-2蛋白的质量浓度;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caspase-3酶活性。结果MTT法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设定为100%,乙醇组细胞存活率为(52.1±14.0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醇+TB4组细胞存活率为(77.7±19.60)%,明显高于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TUNEL染色显示,乙醇组和乙醇+Tβ4组均可见明显的TUNEL阳性染色细胞,乙醇+Tβ4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30.0±6.7)%,明显低于乙醇组的(4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定量PCR显示,乙醇+Tβ4组细胞中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3±0.17和0.88±0.09,均明显高于乙醇组的0.68±0.05和0.5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02)。ELISA显示,乙醇组细胞中bcl-2蛋白质量浓度明显低于乙醇+Tβ4组,而caspase-3酶活性则高于乙醇+Tβ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21)。结论Tβ4对乙醇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角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3酶活性和增加bcl-2蛋白质量浓度来阻止乙醇所致的细胞凋亡;Tβ4也可上调角膜上皮细胞中Cyclin D1及CDK4的表达,以调控细胞分裂和增生,促进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药物影响 乙醇相关异常 胸腺素 细胞生存/药物影响 凋亡/药物影响 细胞培养 动物
下载PDF
康妇炎胶囊对兔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俊良 王建六 +1 位作者 王世军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利用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模型初步探讨中药康妇炎胶囊对盆腔炎后遗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逆行宫腔插管灌注细菌法建立兔PID后遗症模型19只,分为4组给药,空白对照组5只(对照组)、罗氏芬干预组5只(西药组)、罗氏芬+康妇炎胶囊干... 目的利用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模型初步探讨中药康妇炎胶囊对盆腔炎后遗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逆行宫腔插管灌注细菌法建立兔PID后遗症模型19只,分为4组给药,空白对照组5只(对照组)、罗氏芬干预组5只(西药组)、罗氏芬+康妇炎胶囊干预组5只(混合组)、康妇炎胶囊干预组4只(中药组),观察模型血象、体重、静脉血急性期炎症因TNF-a、慢性期炎症因子TGF-β1、腹腔镜定期监测盆腔变化及子宫输卵管病理切片。结果中药组在急性期可观察到抑菌杀菌作用,但在急性期后期疗效不佳,难以抑制炎症进展;西药组在急性期有明显效果,后遗症期效果不显著,未改变PID结局;混合组在控制急性期和后遗症期PID均有较明显效果,可改善PID结局。结论中药康妇炎胶囊对PID急性期可抑菌杀菌;当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在控制PID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均有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盆腔炎性疾病 康妇炎胶囊
下载PDF
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体液因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时鹏 余艳红 陈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时,机体内皮素(E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规律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限制性输液和传统输液方法复苏失血性休克孕兔,比较了两组...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时,机体内皮素(E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规律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限制性输液和传统输液方法复苏失血性休克孕兔,比较了两组于不同时间点ET、VIP的含量。结果:(1)急性失血后VIP血清浓度明显升高,经输液处理后血清VIP浓度开始下降,限制性输液组下降明显,与传统输液组比较,第3h,4h和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失血后ET血清浓度明显升高,经输液处理后血清ET浓度开始下降,限制性输液组下降明显,与传统输液组比较,第3h,4h和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发生后,参与或加剧机体发病的体液因子ET、VIP循环水平均明显升高,限制性输液能降低循环ET、VIP水平,减少组织损伤和休克恶化程度,有利于机体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有效阻断了SIR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液 内皮素 血管活性肠肽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疾病模型 动物 休克 出血性 妊娠 动物
下载PDF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和钆对比剂增强兔动脉硬化斑块之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小龙 陆建平 +1 位作者 刘崎 金爱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6-981,共6页
目的:比较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和钆对比剂在磁共振图像上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异同。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8周,存活1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只。使用磁共振在心电门控下对两组兔主动脉斑块进行检测,再给对照... 目的:比较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和钆对比剂在磁共振图像上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异同。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8周,存活1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只。使用磁共振在心电门控下对两组兔主动脉斑块进行检测,再给对照组注射钆对比剂,实验组注射USPIO对比剂,并分别于注射后即时、24、36和48 h进行扫描。扫描序列为二维时间飞跃法、快速自旋回波T1WI、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比较各组兔主动脉硬化斑块内增强前后以及增强后不同时期的脂肪抑制T1WI和T2WI,对比噪声比(CNR)值变化差异。将两组动物处死后取出胸主动脉进行大体普鲁士蓝染色和切片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照组主动脉硬化斑块注射钆对比剂后T1WI显著强化,CNR值明显上升,24 h后回归注射前状态;T2WICNR值轻度下降,24 h后回归正常。实验组硬化斑块注射USPIO后T1WI显著强化,CNR值明显上升,24 h后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注射前,48 h和72 h后CNR值持续上升;T2WI注射后信号显著降低,24 h后CNR值有所上升,但仍然低于注射前,48 h和72 h CNR值持续下降。实验组兔胸主动脉和切片普鲁士蓝染色阳性,对照组显示阴性。结论:相对于钆对比剂,超顺磁性、超长时间的血浆半衰期以及能够被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的特性,使得常规剂量的USPIO可以同时引起强化组织信号在T1WI及T2WI上显而易见的变化,并且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兔自体原位肺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新忠 孙宗全 +3 位作者 柳祎 吴龙 刘超 李星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00-501,504,共3页
目的 :为深入研究供肺保护中缺血 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建立模拟的兔肺自体原位移植模型。 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阻断左肺门 2h后 ,依次开放左肺静脉和动脉 ,阻断右侧肺门 ,监测实验过程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 目的 :为深入研究供肺保护中缺血 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建立模拟的兔肺自体原位移植模型。 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阻断左肺门 2h后 ,依次开放左肺静脉和动脉 ,阻断右侧肺门 ,监测实验过程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的变化。 结果 :实验过程循环稳定 ,再灌注前、后的PaO2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该模型用于研究供肺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是一种理想的小动物肺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家兔呼吸机所致肺损伤HSP70与I-κBα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雪冰 俞森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炎症反应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意义以及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术后,分别接受不同潮气量(VT)... 目的:研究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炎症反应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意义以及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术后,分别接受不同潮气量(VT)的通气,通气时间均为4h。对照组(VT=10mL/kg,NVC组),始终以正常条件通气,致伤通气+3cm H2O PEEP(VT=40mL/kg,PEEP=3cm H2O,PEEP组),致伤通气+0cm H2O PEEP(VT=40mL/kg,PEEP=0cm H2O,ZEEP组)。机械通气开始后4h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家兔肺组织HSP70及I-κBα的表达。结果:家兔在致伤机械通气4h后,光镜下可见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增加,且与I-κBα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在致伤机械通气的同时加用PEEP,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SP70表达增加可能通过阻断I-κBα的降解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避免VILI,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加用PEEP可使家兔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热休克蛋白70 核因子抑制蛋白α 动物试验
下载PDF
超声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计晓娟 李锦青 +1 位作者 邹建中 王智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增效剂,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生物学效应,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3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二组,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和联合辐照组,超声造影剂剂量为0.05ml/kg。结果联合辐照组的辐照时间明显缩短(P&...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增效剂,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生物学效应,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3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二组,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和联合辐照组,超声造影剂剂量为0.05ml/kg。结果联合辐照组的辐照时间明显缩短(P<0.05),损伤肿瘤体积大大增加(P<0.01),损伤效率高于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组(P<0.01)。结论超声造影剂可以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效率,靶区组织的声学特性、组织结构或者功能状态可以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肝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声造影剂
下载PDF
改良扩张方法对兔静脉移植物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寒 陈建明 +2 位作者 张载高 贝亚军 解水本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扩张方法对兔静脉移植物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兔72只,按扩张液(空白对照、罂粟碱和罂粟碱+维拉帕米)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用相同扩张液分别以30mmHg、40mmHg、50mmHg和100... 目的:观察不同扩张方法对兔静脉移植物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兔72只,按扩张液(空白对照、罂粟碱和罂粟碱+维拉帕米)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用相同扩张液分别以30mmHg、40mmHg、50mmHg和100mmHg扩张2min,再保存30min。实验终了取静脉,测量扩张后单位面积血管内皮细胞死亡数目,测定内皮细胞功能。结果:相同扩张压力下,扩张后各组均有内皮细胞死亡,但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各组内皮细胞功能均有降低,C组明显高于A组、B组(P<0.01)。A组和B组扩张压力在50mmHg时,内皮细胞损伤最轻;而C组以40mmHg最佳(P<0.01)。结论:新的扩张方法可减轻兔静脉移植物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物 内皮细胞 扩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高脂饲料喂养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琳 窦健霖 +3 位作者 楚天舒 李婉秋 张戈 孙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0期3690-3693,共4页
背景:目前单纯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较常见。目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分别单纯高脂饮食、高脂饲料+脂肪乳灌胃以及高脂饲料+小牛血清白蛋白3种不同的方法喂养兔构... 背景:目前单纯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较常见。目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分别单纯高脂饮食、高脂饲料+脂肪乳灌胃以及高脂饲料+小牛血清白蛋白3种不同的方法喂养兔构建动脉硬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结果与结论:各组兔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单纯高脂组可出现高脂血症,未发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脂+脂肪乳灌胃组可形成纤维斑块;高脂+小牛血清白蛋白组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证实,高脂饲料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小牛血清白蛋白:高脂饲料::动物模型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方荃 马少林 董祥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腹侧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仙人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中线两侧分别做近、中、远各3个直径约1.0cm... 目的: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腹侧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仙人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中线两侧分别做近、中、远各3个直径约1.0cm、间隔约为1.0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深达软骨膜表面);每只兔左右耳各6个创面,每组120个创面,共240个创面。分别在仙人掌组创面上喷洒仙人掌提取物,空白对照组创面喷洒0.9%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胶原Ⅰ、胶原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表达。结果:各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均不同程度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仙人掌组术后22、54d时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含量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0.05);仙人掌组术后22、39d时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Ⅲ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0.05),术后54d时则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仙人掌组术后22d时MMP-1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术后54d时则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仙人掌提取物具有降低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表达,促进胶原Ⅲ表达,使MMP-1表达升高,从而减轻瘢痕增生,促使已形成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软化、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提取物 动物模型 胶原Ⅰ、Ⅲ MMP-1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兔实验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家庆 陈坤棠 +5 位作者 张福伟 李少彬 吴源周 冯靖 王武军 闫玉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92,共6页
目的构建出能够更好的模拟冠心病搭桥术后桥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利用4 mm内径,长度为3 c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血管置换兔的腹主动脉,切口位置分别选择在腹主中下1/3切口和下腹部切口,... 目的构建出能够更好的模拟冠心病搭桥术后桥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利用4 mm内径,长度为3 c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血管置换兔的腹主动脉,切口位置分别选择在腹主中下1/3切口和下腹部切口,对比两组动物的基本情况、手术的时间、需要结扎的侧支血管数量、术中大出血的几率、术后血管吻合后的波动情况及血管通畅几率,并完善手术的注意事项和术后的动物处理方法等。结果两组动物在体质量,腹主动脉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选择切口在中下1/3组有一增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选择在腹部中下1/3组在需要结扎的分支血管数量少于下腹部切口组,术后血管两端吻合口波动良好的比率大于下腹部切口组。两组在出血的几率,术后7 d的栓塞几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兔制备小口径血管的置换模型可行,可根据动物表现和彩超检查及时发现小口径血管通畅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血管 动物模型 聚四氟乙烯血管 桥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