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5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临夏盆地牙沟地区椒子沟组底部的小哺乳动物化石
1
作者 王伴月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4-316,共33页
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于2003年在甘肃临夏盆地牙沟附近的椒子沟组底部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计3目13科17个属。这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群是中亚和东亚典型的渐新世组合。其中的14属(约为总数的82%)是亚洲渐新... 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于2003年在甘肃临夏盆地牙沟附近的椒子沟组底部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计3目13科17个属。这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群是中亚和东亚典型的渐新世组合。其中的14属(约为总数的82%)是亚洲渐新世所共有的,4个属(Ordolagus,Tataromys,Tsagonomys和Bagacricetodon)和Eucricetodon属的4个种的时代分布仅限于渐新世,Bagacricetodon属限于晚渐新世,Glis和Eomyodon两属在晚渐新世时首次出现。根据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牙沟地区椒子沟组底部的时代可能为晚渐新世,这与根据大哺乳动物化石得出的结论一致。与中亚和东亚地区其他已知的晚渐新世哺乳动物群比较,由于该动物群中具有两个原仅在始新世出现的属(Anatolechinos和Gobiomys)和缺少较进步的属,其时代比内蒙古乌兰塔塔尔带III和蒙古湖谷地区的生物带C稍早。这与现在对毛沟剖面的古地磁解释大致一致,即椒子沟组的下界可能与Chron C10r(~29 Ma)相当。牙沟动物群包含有大量喜欢干旱的zapodines,ctenodactylids,cricetids,lagomorphs和穴居的Tsaganomys化石,而且产化石地层的岩性主要是由含有石膏的褐红色泥岩组成,这些都倾向于表明牙沟地区在晚渐新世时主要为半干旱的林地-灌木林地环境。在晚渐新世时,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共有4属小哺乳动物,而在亚洲和北美洲只共有一属动物,这表明在晚渐新世时,欧亚之间动物群的交流要比亚洲与北美之间的多,这可能与土尔盖海峡在晚渐新世时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牙沟 晚渐新世 椒子沟组 小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甘肃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与综合评价
2
作者 狄国芸 辛存林 +4 位作者 陈国忠 李注苍 焦志鹏 刘松欣 赵涵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确定研究区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构建涵盖6个评价指标、14个评价因子的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优劣解距离法将75个地质遗迹点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建立1级保护点1处,2级保护点16处,... 为确定研究区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构建涵盖6个评价指标、14个评价因子的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优劣解距离法将75个地质遗迹点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建立1级保护点1处,2级保护点16处,3级保护点42处,并针对不同保护等级提出相应保护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化石 地质遗迹 综合评价 和政县
下载PDF
步林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早期工作记录——经典脊椎动物化石地点与现代地层框架的解译(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鸣 颉光普 +10 位作者 李强 邱铸鼎 曾志杰 Gary T. TAKEUCHI 王伴月 傅铭楷 Asta ROSENSTROM-FORTELIUS Hakan WAHLQUIST 董维霖 张春福 王杨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310,共26页
1931 ~ 1932 年,博格·步林两次率领中瑞考察团( 又名斯文·赫定考察团) 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进行考察,在克鲁克湖与托素湖地区首次发现了丰富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这批化石成为我国早期青藏高原古生物研究的奠基石。直... 1931 ~ 1932 年,博格·步林两次率领中瑞考察团( 又名斯文·赫定考察团) 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进行考察,在克鲁克湖与托素湖地区首次发现了丰富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这批化石成为我国早期青藏高原古生物研究的奠基石。直至今日,双湖地区仍是青藏高原脊椎动物化石最丰富、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柴达木盆地新近纪的堆积巨厚且连续,地层构造相对简单,盆地北缘地层出露好,是研究陆生哺乳动物演化的理想地点。然而,双湖地区地层的时代跨度超过 13 My,厚度接近 4600 m,如果化石层位不明,很容易引起动物群成分的混乱。步林对此似乎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所有采集的化石未做分层处理,导致后人对"柴达木动物群"年代的解释引起不少异议。步林并非对地层不重视。恰恰相反,他如同在甘肃塔奔布鲁克盆地的工作中那样,在缺乏地形图和地质资料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基础地层工作。他利用明显的地物( 山顶)和地质构造( 背斜) 作为参照系统,仔细地记录了化石的出露地点,并编制了一些草图。步林去世后,家属把他的野外记录留给赫定档案馆( Svan Hedin Archives) ,在斯德哥尔摩分几处收藏。遗憾的是,如同塔奔布鲁克盆地的情况,步林未能发表很多十分关键的化石地点资料,而发表的地质记录却被多数人忽略,所出版的游记也鲜为人知,个人档案记录更是深埋于历史的文献中。直到 1999 年,本文第一作者才首次接触到一些步林的野外原始资料。经过近 10 年多次对赫定档案馆的访问和对步林原始记录反复的野外核实,最终才将步林的经典地点结合进现代地层顺序的框架中。本文是继对步林塔奔布鲁克盆地燕丹图动物群经典地点与地层的研究后,进一步对其柴达木盆地化石地点的厘定与复原,是本系列文章之二。目的是将过去混淆于各地点的动物群逐一解译,将不同时代的化石分子置于现代地层与年代框架之中。幸运的是,步林的诸多野外记录都保存完好,结合发表的个人游记及地质记录,他所发表的多数哺乳动物化石都可以恢复到一定地层范围之内,尚能尽量减小经典化石地点的不确定性。本文试图整理步林未发表的珍贵资料,通过综合考证其他已发表的信息,结合作者在 1998 ~2010 年多次野外考察的结果,以期理顺柴达木地区经典化石点与现代地层框架的关系。这里将着重探讨经典化石点的生物地层学问题,并将步林柴达木盆地化石地点的野外记录资料译成英文附入文后,至于我们在柴达木盆地发现的其他化石点暂不涉及。步林主要在三个地区采集了化石: 托素湖北岸、怀头他拉村南及泉水梁火车站附近。尽管步林清楚地意识到其化石来自几千米厚的地层,但他统称其为柴达木动物群,成为以后混乱的主要原因。根据对柴达木新近纪的地层古生物考察,我们至少可以辨认出 4 个动物群: 中中新世欧龙布鲁克动物群、晚中新世早期托素动物群、深沟动物群和早上新世怀头他拉动物群。( 1) 中中新世欧龙布鲁克动物群。化石主要产于剖面底部克鲁克背斜两翼接近轴部的红色泥岩及绿色砂岩中。该动物群的成员发现较少,步林和我们都找到不多,主要来自两个地点: 怀头他拉剖面步林 165 号营地附近及泉水梁火车站东北 800 m 左右处。包括以下几个种类( 括号内为步林的化石编号; 该系列号码在步林的柴达木专著中广泛应用) : Olonbulukia tsaidamensis ( Nr. 356) ,Lagomeryx tsaidamensis ( Nr. 361) ,Stephanocemas( Nr. 368,407) ,? Dicroceros ( Nr. 372,397) ,? Eostyloceros ( Nr. 396,399,401) ,Acero-rhinus tsaidamensis ( Nr. 330,346,374,381) 。( 2) 晚中新世早期托素动物群。该动物群最初发现于托素湖北岸的狭长露头。步林对该点的记录最详细,其中各化石层位都被我们一一找到。托素湖的含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局限在诺令根河( 连接克鲁克湖与托素湖之间的小河) 北岸 100 m 的地层中,是步林所有化石点中能最精确地确定层位的一个点( 即步林托素湖化石点都可以恢复到该段 100m 地层中) 。根据目前古地磁测量结果,该点 100 m 地层可以精确到 0. 3 Ma 范围之内。相当于含托素动物群层位的化石地点在怀头他拉剖面中也少量存在,但多数化石不特征,估计步林在此也找到不多。托素动物群最丰富的化石点在泉水梁车站东南的狭长露头。步林称做"一般条带"( "General Strips") 。在厚度不到250 m,北西-南东方向延伸达8 km的地层中,化石均匀散布、保存完好,是柴达木目前最丰富的化石点。托素动物群包括以下种类( 括号内为步林的化石编号) : "Ictitherium sp. "( Nr. 542) ,Tsaidamotherium hedini( Nr. 447,457) ,Tossunnoria pseudibex ( Nr. 449,481,537) ,Qurliqnoria cheni ( Nr. 441) ,Qurliqnoria sp. ( Nr. 508) ,Olonbulukia tsaidamensis ( Nr. 429) ,Chalicotheriidae indet.( Nr. 317) ,Hipparion sp. ( Nr. 352,444,467,493,498,500,501,523,553) ,Acerorhi-nus tsaidamensis ( Nr. 418,430,438,456,459,488,502-4,511,516,525-7,536,538,555-6) ,? Tetralophodon ( Nr. 458,487,524,530,534) ,Giraffidae indet. ( Nr. 316,320) ,? Eostyloceros ( Nr. 334,349) 。另外我们在泉水梁地点也找到大量化石,研究后可望增加更多的成员。泉水梁是我国少数几个三趾马出现最早的地点之一。该剖面目前还没有古地磁资料,但通过与怀头他拉古地磁剖面的对比,泉水梁三趾马出现的最低层位应大致在 C5r. 1r反向带与 C5r. 1n 正向带之间( 约 11. 12 Ma) 。另外托素动物群所代表的时代,是青藏高原首次出现独特种类的时代。牛羊科中具有高原特色的种类包括 Tsaidamotherium hedini,Tossunnoria pseudibex,Qurliqnoria cheni 和 Olonbulukia tsaidamensis,其中 Qurliqnoria cheni可能是现代藏羚羊( Pantholops) 的祖先类型。( 3) 晚中新世早期深沟动物群。深沟动物群是根据德令哈南部深沟剖面的化石建立的。产该动物群的地层虽然在怀头他拉剖面中段出露,但目前还没找到特征的化石。步林的个别不确定的化石有可能属于深沟动物群。邱铸鼎和李强最近( 2008) 对深沟的小哺乳动物做了详细的描述,认为与陕西蓝田霸河组下部的小哺乳动物组合最接近。( 4) 早上新世怀头他拉动物群。怀头他拉动物群也处于怀头他拉剖面上部化石不丰富的地段。从步林的野外记录中,惟一能够比较确定的化石是一些驼鸟蛋片。我们也仅增加了几种小哺乳动物( 未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脊椎动物化石 青海省 地层 工作记录 地点 早期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宁夏海原石峡口哺乳动物化石资源特征及保护研究
4
作者 杨卿 毛有明 +2 位作者 杨克成 黄显文 万杨 《炎黄地理》 2023年第6期83-85,共3页
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命遗体、遗迹等,按照生物门类,可分为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化石等。哺乳动物化石属于脊椎动物化石的一种,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属于《古生物化石保护... 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命遗体、遗迹等,按照生物门类,可分为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化石等。哺乳动物化石属于脊椎动物化石的一种,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属于《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中界定的重点化石保护对象,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遗产,地质学、生命科学的珍贵研究材料和科普题材,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载体。海原石峡口地区蕴含着巨犀、豨、爪兽、石炭兽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资源,本次工作对该地区哺乳动物的化石资源特征、保护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保护建议,为该地区化石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 古脊椎动物 化石资源 自然遗产 生命科学 地质历史时期 实体化石
下载PDF
岭南东江流域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新发现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保生 边戈果 +5 位作者 张韦 温小浩 牛东风 杜恕环 李后信 欧先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5-1199,I0003-I0004,共7页
近年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中发现较丰富的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为6个目5属5种,称之为碧寿动物群。根据碧寿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化石层位、热释光测试结果和生物地层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与西... 近年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中发现较丰富的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为6个目5属5种,称之为碧寿动物群。根据碧寿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化石层位、热释光测试结果和生物地层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与西江流域的罗沙岩动物群一样,都属于晚更新世时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活在MIS5a时的间冰期,但罗沙岩动物群的时代略早,为(79.0±15)kaBP,而碧寿动物群则存在于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之交的MIS5a之末叶。此动物群为广东东江流域历年首现,代表了当时的热带北缘森林草原的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东江流域 碧寿哺乳动物化石 古生态 地质时代
下载PDF
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化石组合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兴莲 朱茂炎 +1 位作者 赵元龙 王约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303,共9页
贵州寒武纪海绵化石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的戈仲伍组或牛蹄塘组底部、筇竹寺期的牛蹄塘组和早、中寒武世凯里组。梅树村期的海绵属种单调,主要为六射海绵类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sp.)及一些海绵骨针,代表寒武纪海... 贵州寒武纪海绵化石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的戈仲伍组或牛蹄塘组底部、筇竹寺期的牛蹄塘组和早、中寒武世凯里组。梅树村期的海绵属种单调,主要为六射海绵类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sp.)及一些海绵骨针,代表寒武纪海绵首次爆发或辐射的前奏和先驱。牛蹄塘组海绵多达13个属,是寒武纪海绵辐射的重要窗口,以普通海绵略占优势,Leptomitus为优势属。凯里组的海绵共计7属,以普通海绵为主。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组成的差异性,其演变过程受到环境的制约。贵州早期海绵动物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改变了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还为探讨海绵动物本身的起源、辐射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动物 寒武系 贵州 海绵化石 寒武纪 组合特征 动物化石 牛蹄塘组 梅树村期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临夏盆地牙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有关地层问题 被引量:20
7
作者 邱占祥 王伴月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96,共21页
记述了临夏盆地牙沟地点除巨犀以外的 8类哺乳动物化石 :Tsaganomysaltaicus、Mega lopterodonsp .、Schizotheriumordosium、Hyracodontidaegen.etsp .indet.、Ardyniaaltidentatasp .nov.、Ardyniasp .、Aprotodonlanzhouensis和Parae... 记述了临夏盆地牙沟地点除巨犀以外的 8类哺乳动物化石 :Tsaganomysaltaicus、Mega lopterodonsp .、Schizotheriumordosium、Hyracodontidaegen.etsp .indet.、Ardyniaaltidentatasp .nov.、Ardyniasp .、Aprotodonlanzhouensis和Paraentelodoncf.P .macrognathus。新种Ardyniaalti dentata的主要特征是 :个体大 ,齿冠高 ;M2冠高大于冠长 ,“小刺”异常发育 ,后脊退缩 ;下臼齿下三角座变短 ,外中沟位于齿长的前 1 /3处。牙沟、椒子沟和毛沟底部地层中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均产自同一层位 ,其时代为晚渐新世 ,而不是早中新世。含化石的地层属椒子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临夏盆地 巨犀 晚渐新世 臼齿 早中新世 记述 地层 层位 异常
下载PDF
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无脊椎动物化石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德有 陈丕基 +8 位作者 陈金华 曹美珍 潘华璋 李罡 朱世刚 冯祖杰 吴舜卿 庞丰久 李国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4-497,共4页
河南省西南部西峡盆地以含有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而著称。以往研究限于化石证据不足,使得对含恐龙蛋地层时代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次研究在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无脊椎动物化石,如双壳类、叶肢介、腹足类和介形类。从而确定... 河南省西南部西峡盆地以含有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而著称。以往研究限于化石证据不足,使得对含恐龙蛋地层时代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次研究在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无脊椎动物化石,如双壳类、叶肢介、腹足类和介形类。从而确定含化石层位的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化石 含恐龙蛋地层 晚白垩世 河南西峡
下载PDF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被引量:58
9
作者 邓涛 王晓鸣 +2 位作者 倪喜军 刘丽萍 梁忠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66,共22页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 ,保存了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连续沉积序列。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为划分和对比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然而 ,此前关于这个盆地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有许多...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 ,保存了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连续沉积序列。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为划分和对比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然而 ,此前关于这个盆地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有许多矛盾之处 ,地层命名繁复 ,化石证据混乱。近年来我们对临夏盆地的野外考察已理清了沉积序列 ,并在充分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各个岩石地层单位所对应的地质时代。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以晚渐新世的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的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新生代地层 化石证据 哺乳动物化石 岩石地层单位 三趾马动物 沉积序列 地层层序 地层命名 野外考察 地质时代 重新厘定 晚渐新世 中中新世 早更新世 晚中新世 全新世 沉积物 铲齿象 丰富
下载PDF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特征及其科学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刚 牟全海 姚海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79-1691,共13页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是一个以丰富的渐新世至更新世的古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地质奇观。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主要发育4个古动物化石群: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 Ma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地层中,埋藏着13 Ma前的铲齿象动物群...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是一个以丰富的渐新世至更新世的古动物化石为特色的地质奇观。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主要发育4个古动物化石群: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 Ma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地层中,埋藏着13 Ma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 Ma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 Ma前的真马动物群。这些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地球历史的丰富信息和演化过程,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重要证据。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孕育了分布密集、保存完好、种类繁多的古动物化石,且甘肃和政临近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联点。这些世界罕见的古动物化石,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藏价值、游览价值、科普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动物化石 地质遗迹 古生态
下载PDF
从山羊寨哺乳动物化石看柳江盆地洞穴堆积的时代与环境 被引量:8
11
作者 牛平山 张燕君 法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发掘整理与鉴定,采用生物地层学和哺乳动物生活习性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其时代为Qp2 3,晚于辽宁营口"...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发掘整理与鉴定,采用生物地层学和哺乳动物生活习性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其时代为Qp2 3,晚于辽宁营口"金牛山下组动物群",早于河北"迁安爪村动物群"和内蒙古"萨拉乌苏动物群",其特征反映了中国华北与东北过渡地带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并反映出当时区内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水域条件等生态环境的多次时空变化。如此众多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增加了保护区遗迹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价值;为该区洞穴堆积的时代与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改变了区内洞穴堆积仅为中更新世地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洞穴堆积 时代 古环境 更新世中晚期
下载PDF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8
12
作者 同号文 张双权 +1 位作者 李青 许治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70,共20页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与山顶洞及田园洞动物群基本同期。西太平洞动物群中有76%的种曾出现于周口店田园洞动物群,而只有38%的种曾出现于山顶洞。目前在此发现的可鉴定到种的化石材料均可归入现生种,但其中有23%的种已经在北京地区消失,消失属种以大中型动物为主。在该地点发现的西伯利亚飞鼠和复齿鼯鼠材料是首次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此类化石记录。该地点是我国北方地区已报道的第四纪化石点中含香麝和岩羊材料最丰富的地点之一。在国内有关文献中,岩羊化石的分类命名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这次发现的新材料,有利于澄清该类化石的分类命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 更新世晚期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安徽巢县发现的人类枕骨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30
13
作者 许春华 张银运 +1 位作者 陈才弟 方笃生 《人类学学报》 1984年第3期202-209,301,共9页
1982年在安徽巢县银山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该地点下部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上部堆积的时代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的1—4层或稍晚。一块人类枕骨化石出自上部堆积,代表一青年女性个体,很可能是属于早期智人的杭骨。该地点的动物群具有东洋... 1982年在安徽巢县银山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该地点下部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上部堆积的时代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的1—4层或稍晚。一块人类枕骨化石出自上部堆积,代表一青年女性个体,很可能是属于早期智人的杭骨。该地点的动物群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枕骨 哺乳动物化石 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巢县
下载PDF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动物化石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双权 裴树文 +2 位作者 张乐 王惠民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54,共12页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2003~2005年发掘出土动物化石2000余件。初步鉴定包括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水牛(Bubalussp.)等十多个动物属种。该遗址出土的动...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2003~2005年发掘出土动物化石2000余件。初步鉴定包括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水牛(Bubalussp.)等十多个动物属种。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标本表面少见食肉类啃咬痕迹且未有啮齿类啃咬痕迹及水流磨蚀等现象,表明这一动物骨骼组合应当不是食肉类、啮齿类与水流等自然性营力带入遗址的。遗址动物群中一定比例的具切割痕骨骼标本的出现表明了古人类在动物群富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动物考古学观察表明,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该地点古人类主要对遗址附近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进行了猎捕与肢解、利用,这与相对更晚阶段的第12地点古人类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猎食对象的生存策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水洞沟第7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下载PDF
江苏镇江莲花洞动物化石铀系年代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亚娟 沈冠军 房迎三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7,共3页
Lianhua Cave in the southern suburb of Zhengjiang City is one of the few hominid fossil-containing local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A human lower molar and numerous mammalian fossils of 16 species were recovered during ... Lianhua Cave in the southern suburb of Zhengjiang City is one of the few hominid fossil-containing local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A human lower molar and numerous mammalian fossils of 16 species were recovered during an excavation season in 1981. Based on biostratigraphic studies,this site has been assigned to Late Pleistocene in time. 230Th/ 234U and 227Th/ 230Th age deter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wo in situ collected mammalian teeth,obtaining broadly consistent dates ranging from 104 to 136 ka,which should be indicative to the age of the hominid tooth.Morphologically the human tooth has been classified to late \%Homo sapiens\%. If correct,the present dates imply an early presence of late \% Homo sapien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se River.Parallel studies on Ganqian (Tubo),Liujiang and Bailiandong hominid sites in Guangxi,southern China,yielded similar results.Taken together,much earlier than previously estimated appearance of modern humans might be a general phenomenon in extended areas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镇江莲花洞 动物化石 铀系年代
下载PDF
甘肃东乡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邱占祥 谢骏义 阎德发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24,001,T002,共18页
本文记述了在甘肃东乡椒子沟发现的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Gomphotherium sp、Dzungariotheriura orgosense、Rhinocerotidae gen. indet.和Paraentelodon macrognathus sp. nov.,着重讨论了全北区猪齿兽类的系统关系。根据化石的性... 本文记述了在甘肃东乡椒子沟发现的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Gomphotherium sp、Dzungariotheriura orgosense、Rhinocerotidae gen. indet.和Paraentelodon macrognathus sp. nov.,着重讨论了全北区猪齿兽类的系统关系。根据化石的性质判断,东乡椒子沟化石点的地质时代应与欧洲Burdigalian早期,亦即MN_3相当或稍早。笔者将原定为上新世临夏组的第一、二岩性段划出,命名为椒子沟组,其时代为早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东乡 早中新世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培欣 李保生 +7 位作者 边戈果 何劲 温小浩 陈龙珠 李志文 刘韫 司月君 牛东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31-2038,共8页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的热带雨林环境。而化石层位土状堆积物的硅铝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动物群生存时期的这种气候环境。由此表明,OIS5a时东江流域及至岭南的南亚热带范围曾经发生过热带气候向北较大幅度移动的重大环境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碧寿洞 哺乳动物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 末次间冰期末期 热带气候环境
下载PDF
江苏溧水神仙洞动物化石的铀系年代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红 沈冠军 房迎三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共4页
神仙洞是江苏境内最早发现人类化石的地点。报道该地点动物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4个样品230Th/234U年龄范围为7~109ka,测定了其中2个样品的227Th/230Th年龄,结果与230Th/234U法的一致,支持年代数据的可信度。暂将神仙洞含化石堆积的年... 神仙洞是江苏境内最早发现人类化石的地点。报道该地点动物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4个样品230Th/234U年龄范围为7~109ka,测定了其中2个样品的227Th/230Th年龄,结果与230Th/234U法的一致,支持年代数据的可信度。暂将神仙洞含化石堆积的年代定为7~109ka,跨度至少100ka,应比原认为的整体距今~10ka合理得多。但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代总体偏年轻,上述年代范围很可能被低估,含化石堆积底界因此更可能属中更新世晚期。人颞骨化石被认为出土于第I钙板层之上,应为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早期。用Gamma能谱铀系或AMS14C测年,应可进一步确定人化石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动物化石 铀系年代 神仙洞 江苏
下载PDF
新疆布尔津地区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捷 孟津 +1 位作者 吴文裕 伍少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10,共8页
1995年以来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开展了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该区乌伦古河组地层同时 (叶捷等 ,2 0 0 1a ,b) ,为搞清乌伦古河组的区域分布 ,我们在 1 999年和 2 0 0 1年先后两次前往布尔津地区... 1995年以来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开展了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该区乌伦古河组地层同时 (叶捷等 ,2 0 0 1a ,b) ,为搞清乌伦古河组的区域分布 ,我们在 1 999年和 2 0 0 1年先后两次前往布尔津地区考察了那里的“乌伦古河组”。在布尔津县城西北 1 4km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片新生代露头 ,长期被视为乌伦古河组 ,因而时代也被定为始新世至渐新世 ,但一直没有确凿的化石依据。 1 999年我们首次在该套地层中采集到哺乳动物化石 ( 990 2 7地点 ) ,2 0 0 1年再次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采集到化石并实测了地层剖面。布尔津的该乌伦古河组地层可大致分为两段 ,下段为富含铁质的砂岩与泥岩互层 ,上段为浅灰绿色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 ,整套地层的风化表面呈黄棕色。在乌伦古河组建组的乌伦古河流域 ,乌伦古河组则由一套浅灰绿色砂岩与棕灰色含砂泥岩构成 ,整套地层风化表面呈灰白色 (叶捷等 ,2 0 0 1a)。两个地区的乌伦古河组的岩性显然是不同的。野外追索证明 ,这两个地区的两套不同岩性的地层是两个不同沉积盆地的堆积物 ,这两个盆地在乌伦古湖附近 (E87°1 2′)被一由古生代地层构成的山岭隔开。作为地质体 ,这两套地层间没有联系 ,不应当归为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奇蹄类 新疆布尔津地区 晚始新世
下载PDF
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化石铀系年代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新锋 吉学平 沈冠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 4个样品的2 3 0 Th 2 3 4 U年龄范围为 4 7— 1 0 5ka ,测定了其中 2个样品的2 2 7Th 2 3 0 Th年龄 ,结果与2 3 0 Th 2 3 4 U法的一致。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的...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 4个样品的2 3 0 Th 2 3 4 U年龄范围为 4 7— 1 0 5ka ,测定了其中 2个样品的2 2 7Th 2 3 0 Th年龄 ,结果与2 3 0 Th 2 3 4 U法的一致。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的情况下 ,将西畴人牙化石的年代暂定为 4 7— 1 0 5ka或许是合理的。但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代总体偏年轻 ,上述年代范围很可能被低估。本文结果与我们已有研究的广西通天岩、前洞等地点一致 ,是晚期智人在我国出现比原认为的早得多的又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动物化石 铀系年代 西畴 仙人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