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疾病发病规律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张强 王有民 +2 位作者 叶殿秀 张成林 江志红 《养猪大视野》 2005年第6期18-21,共4页
通过对1975-1998年北京动物园动物发病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不同动物发病率的年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分季节进行了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冬季兽类发病率、秋季禽类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较好,总体看春、夏季动物... 通过对1975-1998年北京动物园动物发病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不同动物发病率的年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分季节进行了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冬季兽类发病率、秋季禽类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较好,总体看春、夏季动物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发病率 发病规律 气象因子 发病率
原文传递
介绍几种大蒜饲料添加剂的制做
2
作者 蒋慧 《农村科技》 1998年第9期20-20,共1页
大蒜作为添加剂,具有行气滞、暖脾胃、解毒、杀虫、抗菌、催生长的功效。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生长繁殖;大蒜素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也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降低动物发病率,提高... 大蒜作为添加剂,具有行气滞、暖脾胃、解毒、杀虫、抗菌、催生长的功效。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生长繁殖;大蒜素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也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降低动物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大蒜素可与V<sub>B1</sub>结合成蒜硫胺素,这样既可防止V<sub>B1</sub>分解酶对V<sub>B1</sub>的分解,又提高V<sub>B1</sub>的吸收速度,提高利用率。现将几种大蒜饲料添加剂的制做方法介绍如下:1、大蒜渣预混剂将经水蒸汽蒸馏提取蒜油后副产物进行沉淀、过滤、控温干燥得到干蒜渣,加入适量的载体和辅料,混合后粉碎过筛,包装即得大蒜渣预混产品。(可在饲料中添加1%~2%)其中载体和稀释剂可选用大豆皮粉、次小麦粉、小麦麸、玉米皮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大蒜汁 大蒜素 大蒜渣 杀灭作用 动物发病率 痢疾杆菌 葡萄球菌 水蒸汽蒸馏 抗菌作用
下载PDF
治疗马骡结症要补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强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5年第10期23-23,共1页
“结症”即肠阻塞,是马属动物发病率较高的病症。日粮突然更换、饮喂方式突然改变,气候骤变,或劳役过度、出汗过多等均是诱发本病的外在条件。据研究资料表明,当马骡患肠结后,血钾含量比健康马骡降低19.8—26.8%,血钠则上升7.8—8%,粪... “结症”即肠阻塞,是马属动物发病率较高的病症。日粮突然更换、饮喂方式突然改变,气候骤变,或劳役过度、出汗过多等均是诱发本病的外在条件。据研究资料表明,当马骡患肠结后,血钾含量比健康马骡降低19.8—26.8%,血钠则上升7.8—8%,粪钾减少34.1—50.4%,粪钠增加39.2—78.4%。可见体内钾、钠离子的比例严重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骡 补钾 动物发病率 生理功能 肠阻塞 外在条件 出汗过多 钠离子浓度 研究资料 含量比
下载PDF
肾癌与高蛋白饮食
4
作者 李易 柯林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5年第6期34-34,共1页
在致命的恶性肿瘤的发展中,肾癌没有列入前1O名。甚至就发病率而言,它在美国约排在第12位,低于子宫、卵巢、口腔、膀胱、黑瘤和胰腺等类癌症。然而,在过去的25年,肾癌病例约以每年2%的比率在稳步增加。今年,预计它在美国要突破27600例... 在致命的恶性肿瘤的发展中,肾癌没有列入前1O名。甚至就发病率而言,它在美国约排在第12位,低于子宫、卵巢、口腔、膀胱、黑瘤和胰腺等类癌症。然而,在过去的25年,肾癌病例约以每年2%的比率在稳步增加。今年,预计它在美国要突破27600例并夺走约11300条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恶性肿瘤 四分位数 极低蛋白饮食 癌症研究 转化生长因子 自由基 营养生物化学 动物发病率 最近的亲属
下载PDF
A survey for 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 in Chinese amphibians
5
作者 Wei ZHU Feng XU +7 位作者 Changming BAI Xuan LIU Supen WANG Xu GAO Shaofei YAN Xianping LI Zetian LIU Yiming LI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29-735,共7页
For the last decade, chytridiomycosis was considered to be caused by a single species of fungus,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Bd), but a second chytrid species, 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 (Bs), was recen... For the last decade, chytridiomycosis was considered to be caused by a single species of fungus,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Bd), but a second chytrid species, 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 (Bs), was recently isolated from an in- fected Salamandra salamandra in the Netherlands. To date, Bs has only been found in the Netherlands. To assess whether Bs is present in China, we analyzed a total of 665 samples, including 425 wild samples, 41 preserved specimens, and 199 captive sam- pies, from 30 different species, including both urodeles and anurans. Our sample sites covered 15 provinces in China. All of the samples tested negative for Bs, resulting in a 95% confidence limit for a prevalence of 0.6%. The absence of Bs observed in this large-scale survey in China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amphibian conservation and for border trad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tended to control amphibian diseases.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e continued close monitoring of Bs to verify the status of this potentially devastating amphibian fungus in Chin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an decline ASIA 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 China CHYTRIDIOMYCOSIS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