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动物地理区划 被引量:6
1
作者 林育真 李玉仙 +1 位作者 李永祥 史瑞芳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6,共4页
山东动物地理区划林育真,李玉仙(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李永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史瑞芳(山东省林木保护站)山东早经开发,农耕历史悠久,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及主要生态类群的特征,既受区域自然环境的制约,也... 山东动物地理区划林育真,李玉仙(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李永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史瑞芳(山东省林木保护站)山东早经开发,农耕历史悠久,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及主要生态类群的特征,既受区域自然环境的制约,也受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山东在动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地理 山东 动物地理区
下载PDF
山西动物地理区划中蚜虫物种组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利军 李友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为丰富蚜虫区系研究的内容,采用比较形态学和区系分析的方法,就蚜虫在山西省内动物地理区中的物种组成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各动物地理区中,中南部盆地区、中条山区、吕梁山区蚜虫的丰富度高;而晋北盆地区、太行山区、晋西北... 为丰富蚜虫区系研究的内容,采用比较形态学和区系分析的方法,就蚜虫在山西省内动物地理区中的物种组成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各动物地理区中,中南部盆地区、中条山区、吕梁山区蚜虫的丰富度高;而晋北盆地区、太行山区、晋西北丘陵区蚜虫的丰富度低。通过各动物地理区间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可知,相似的地形特征可能拥有更多相同的蚜虫种类;各地域相连的地区也拥有更多相似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动物地理区 蚜虫 系分析
下载PDF
不同动物地理区小家鼠遗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玫蕾 鲍世民 +5 位作者 张瑞忠 赵国际 何新桥 洪慕祁 张雅芳 方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39-46,共8页
本文用同工酶电泳法和微量细胞毒法对从中国动物地理Ⅰ区,Ⅲ区和Ⅶ区采集来的36只小家鼠进行了遗传特性的研究。发现不同地理区的小家鼠在某些位点上有着不同的遗传组成,而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小家鼠更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 本文用同工酶电泳法和微量细胞毒法对从中国动物地理Ⅰ区,Ⅲ区和Ⅶ区采集来的36只小家鼠进行了遗传特性的研究。发现不同地理区的小家鼠在某些位点上有着不同的遗传组成,而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小家鼠更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小家鼠亚种分化的迁移路线,国际上对小家鼠遗传特性所作的研究和对中国各动物地理区小家鼠做进一步调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地理区 小家鼠 基因频率
下载PDF
中国7个动物地理区小家鼠的Hbb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瑞忠 赵国际 +2 位作者 鲍世民 施美莲 金玫蕾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6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应用电泳法对中国7个动物地理区21个采集地小家鼠的血红蛋白β链(Hbb)多态性分布作了研究。除武汉、孝感外,其余19个采集地的小家鼠Hbb均存在多态性分布。Ⅰ区(东北区)、Ⅱ区(华北区),Ⅴ区(西南区)、Ⅶ区(华南区)的小家鼠Hbb以d基因为主... 应用电泳法对中国7个动物地理区21个采集地小家鼠的血红蛋白β链(Hbb)多态性分布作了研究。除武汉、孝感外,其余19个采集地的小家鼠Hbb均存在多态性分布。Ⅰ区(东北区)、Ⅱ区(华北区),Ⅴ区(西南区)、Ⅶ区(华南区)的小家鼠Hbb以d基因为主,在遗传学方面接近于Mus musculus Castaneus亚种;Ⅲ区(蒙新区)、Ⅳ区(青藏区)的小家鼠Hbb以p基因占优,与Mus musculus musculus亚种相似。Ⅵ区(华中区)小家鼠Hbb有2种多态性分布,可能与该区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未定界区域而存在2大亚种的天然杂交群有关,说明小家鼠的Hbb多态性分布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家鼠 动物地理区 Hbb多态性
下载PDF
山东省哺乳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浩泉 《兽类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山东省哺乳动物的研究资料极少,只有零星记载,至今缺乏明确的兽类名录,以致在我国兽类区系研究中,山东部分有不少空白。山东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虽属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但也有一些种类是过渡类型,因此研究山东的哺乳动物区系仍有一定意义... 山东省哺乳动物的研究资料极少,只有零星记载,至今缺乏明确的兽类名录,以致在我国兽类区系研究中,山东部分有不少空白。山东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虽属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但也有一些种类是过渡类型,因此研究山东的哺乳动物区系仍有一定意义。 我们自1961年秋季开始至1966年4月,后又自1973年至今,相继在山东各地作了较系统的调查和采集,查阅了部分县志,共采得标本708号,其中翼手类305号。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等单位也保存一部分兽类标本。截至1983年4月,山东省现有哺乳动物的记录为55种,其中食虫目3科4种;翼手目2科13种,另有未定名2种;食肉目4科10种;鳍足目1科2种;鲸目6科13种;兔形目1科1种;啮齿目3科12种。结合兽类的种类与分布及自然条件划为4个小区:鲁西北平原区、胶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西南平原湖区(图1)。黄、渤海的兽类受北太平洋哺乳动物区系的影响,不另分区。种类名录、相对数量与分布依小区列于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初步研究 华北 动物地理区 山东省 东洋界 地理 哺乳动物 啮齿目 相对数量 达呼尔 小须鲸 小鳁鲸 古北界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耿平 刘晨 +1 位作者 李敏 刘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1-586,共6页
【目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自1981年首次报道于云南昆明以来,先后在中国的10多个省市被发现。近年来该害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危害日趋严重。【方法】在本研... 【目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自1981年首次报道于云南昆明以来,先后在中国的10多个省市被发现。近年来该害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危害日趋严重。【方法】在本研究中,作者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分布记录,根据日本双棘长蠹已有分布记录及其主要寄主植物国槐在我国的种植区域采用了Maxent和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日本双棘长蠹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南方地区呈零星分布,而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集中。分布记录的报道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和自东向西的局势,推测这种分布格局是由于其寄主植物所导致的:中国北方地区危害严重可能与国槐在中国北方的集中种植有关,寄主树苗在不同地区间的调运是其种群扩散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位模拟的结果显示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具有较大的适宜生态空间,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北到南其适生区主要有:辽宁西部、北京、天津、宁夏、河北、山西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以及四川和贵州西北部。【结论】这些地区间的树苗转运需要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日本双棘长蠹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双棘长蠹 生态位模型 潜在分布 MAXENT GARP 动物地理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物种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兴龙 任国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482,共8页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共7亚科47族268属1950种(亚种),以拟步甲亚科Tenebrioninae(842种)为最多,然后依次为伪叶甲亚科Lagriinae(377种)、漠甲亚科Pimeliinae(372种)、树甲亚科Stenochiinae(143种)、菌甲亚科Diaperinae(139种)、...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共7亚科47族268属1950种(亚种),以拟步甲亚科Tenebrioninae(842种)为最多,然后依次为伪叶甲亚科Lagriinae(377种)、漠甲亚科Pimeliinae(372种)、树甲亚科Stenochiinae(143种)、菌甲亚科Diaperinae(139种)、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76种)和弗甲亚科Phrenapatinae(1种)。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的区系组成突出中日界成分(54.10%),其与世界其他动物地理区系的关系以东洋界+中日界共有成分最多(17.16%),其次为古北界+撒哈拉-阿拉伯界(10.82%)。青藏高原拟步甲突出青藏区成分(62.33%),与西南区关系最直接(19.14%),蒙新区次之(7.12%)。基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的区系特点,讨论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动物地理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步甲科 物种多样性 动物地理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谷博 陈志林 +2 位作者 韦晓 覃若燕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4-152,共9页
通过样线采集法和枯枝落叶筛选法采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蚁科昆虫标本,经鉴定共8亚科52属98种,其中广西新纪录种4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蚁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在跨界分布型中,“东洋... 通过样线采集法和枯枝落叶筛选法采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蚁科昆虫标本,经鉴定共8亚科52属98种,其中广西新纪录种4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蚁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在跨界分布型中,“东洋界+古北界”分布型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该保护区的蚂蚁区系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保护区的蚂蚁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特征;在跨区分布型中,“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分布型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该保护区的蚂蚁区系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动物地理区 东洋界
下载PDF
澳大利亚的森林资源与野生动物保护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武举 《河南林业》 2003年第6期54-56,共3页
(一) 澳大利亚植物约有1500个属、12049个种,其中特有属约500个,特有种9086个,即约75%为特有种。超过100个种以上的较大属有桉树属(600种以上)、金合欢属《约500种)、银铧属、哈克木属、白干层属……典型的澳大利亚植物集中在澳大利亚... (一) 澳大利亚植物约有1500个属、12049个种,其中特有属约500个,特有种9086个,即约75%为特有种。超过100个种以上的较大属有桉树属(600种以上)、金合欢属《约500种)、银铧属、哈克木属、白干层属……典型的澳大利亚植物集中在澳大利亚西南部,那里是澳大利亚植物的起源一中心。澳大利亚植物分布因受雨量、土壤等制约,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中心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堪培拉 按树 动物地理区 澳大利亚 大洋洲
下载PDF
南美洲的鹿科动物
10
作者 钱艳齐 张杰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1年第5期7-10,共4页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介于北纬13°和南纬57°之间,赤道横贯其北部。陆地地形分为3个南北向纵列带: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西部是世界最长的山...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介于北纬13°和南纬57°之间,赤道横贯其北部。陆地地形分为3个南北向纵列带: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西部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域划分上,南美洲属于新热带界,大部分地区气候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既利于动物生长,又具有环境多样性,所以不论是动物物种总数还是特有种群的数量,都是其它动物地理区无法比拟的,其中现有鹿科动物1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科动物 南美洲 热带草原气候 安第斯山脉 动物地理区 冲积平原 域划分 热带雨林
下载PDF
中国动物地理亚区繁殖鸟类地理分布格局与时空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开锋 张继荣 雷富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以中国动物地理亚区统计了1976年郑作新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2005年郑光美主编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繁殖鸟类的分布数据,结果显示:在1976年前,中国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动物地理亚区为西南山地亚区,其次为滇南山地亚... 以中国动物地理亚区统计了1976年郑作新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2005年郑光美主编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繁殖鸟类的分布数据,结果显示:在1976年前,中国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动物地理亚区为西南山地亚区,其次为滇南山地亚区,而以羌塘高原亚区鸟类物种丰富度最低,黄淮平原亚区次差。2005年,鸟类丰富度最高、次高及最低的亚区与1976年相同,次差的亚区为台湾亚区。自1976年至2005年,鸟类物种丰富度在不同亚区出现明显的增加,平均每个亚区分布物种数由1976年的232种增至2005年的281种,而且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滇南山地亚区增加种类最多,而羌塘高原亚区和东部草原亚区增加的幅度最大;在海南岛和台湾亚区则变化较小。这些可能是由于物种在不同亚区间存在的可能扩散通道和岛屿型稳定气候及地理隔离限制了物种与其它亚区间的扩散等造成的。这些变化不仅与Leietal.(2007)提出的"地理隔离"假设结论比较一致,与雷富民等(2006)提出的西南山地-横断山区为中国鸟类特有种物种多样性中心和西南山地为物种分化中心等观点一致,而且进一步显示西南山地亚区鸟类物种有向滇南山地亚区扩散的现象,并且依然在持续中。用聚类方法(Jaccard系数)和PAE方法对鸟类亚区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都支持我国鸟类动物地理区系归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以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山脉一带构成两界的分界线。鸟类区系的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聚类分析结果,在30年前后没有明显差异,和郑作新(1976),张荣祖(1991)以及郑作新等(1997)的动物地理区划结果一致,反映了鸟类区系演化的长期稳定性。此外,依据两种聚类分析和PAE分析结果,认为应当将草原亚区从蒙新区归入东北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动物地理 鸟类 地理分布格局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演变与青藏高原的抬升 被引量:23
12
作者 邱铸鼎 李传夔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45-854,共10页
基于哺乳动物具有演化速度快和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的特点, 通过对已知哺乳动物化石的分析, 结合含化石地层的岩石学特征, 概述了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替,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变历史. 哺乳动物的演化趋向及其地史... 基于哺乳动物具有演化速度快和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的特点, 通过对已知哺乳动物化石的分析, 结合含化石地层的岩石学特征, 概述了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替,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变历史. 哺乳动物的演化趋向及其地史、地理分布资料表明, 青藏高原开始隆升、季风出现和哺乳动物地理分布的分异可能始于渐新世. 青藏高原的隆升似乎是个逐渐和相对稳定的过程, 其升起使亚洲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我国哺乳动物分布自中新世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分异, 并最终形成现代的动物地理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哺乳动物 青藏高原 抬升 动物地理区 自然环境
原文传递
非环境类因子对物种数目协同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慧建 蒋志刚 王祖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8-364,共7页
不同分类类群的物种数目常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相关地协同变化,但哪些相关系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从不同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来看,不同研究中的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和环境条件本身... 不同分类类群的物种数目常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相关地协同变化,但哪些相关系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从不同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来看,不同研究中的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和环境条件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除以上影响因子外,我们分析了非环境类因子对物种数目协同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分类类群间的物种数量协同变化差异明显,只有起源和生境要求相似的类群间呈显著性相关;不同鸟兽间的协同变化不存在面积效应,但是空间尺度间的相关性差异明显;物种分布型中东洋型物种的协同变化明显,而广布型和古北型不明显;在鸟类居留型中繁殖鸟与兽类的协同变化极为显著,而其他类型则不显著。综上所述,物种数量协同变化的非环境类影响因子中,生态类型和起源对分类类群间的物种数目协同关系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协同变化 动物地理 保护
下载PDF
贵州省黔灵山卷蛾寄蝇族昆虫资源调查
14
作者 智妍 罗宇 +1 位作者 张春田 刘家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43-47,F0002,共6页
为贵阳及类似地区卷蛾寄蝇族昆虫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标本分类鉴定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贵州省黔灵山卷蛾寄蝇族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动物地理区系分布与类型。结果表明:贵州省黔灵山卷蛾寄蝇族昆虫共13属15种,包括:卷蛾... 为贵阳及类似地区卷蛾寄蝇族昆虫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标本分类鉴定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贵州省黔灵山卷蛾寄蝇族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动物地理区系分布与类型。结果表明:贵州省黔灵山卷蛾寄蝇族昆虫共13属15种,包括:卷蛾寄蝇属(Blondelia Robineau-Desvoidy)和利索寄蝇属(Lixophaga Townsend)2个贵州省新记录属,黄足突额寄蝇(Biomeigenia flava Chao)、短尾卷蛾寄蝇〔Blondelia siamense(Baranov)〕、筒腹奥斯沃寄蝇〔Oswaldia eggeri(Brauer-Bergenstamm)〕和软髭寄蝇〔Vibrissina debilitata(Pandellé)〕4个贵州省新记录种。黔灵山卷蛾寄蝇族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属面貌共有3种区系型,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属面貌共有7种区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蛾寄蝇族 寄蝇科 分类 名录 动物地理区 黔灵山 贵州
下载PDF
基于在线数据库的鳞翅目刺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全球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5
作者 焦萌 李晶 +2 位作者 赵慧峰 武春生 张爱兵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8-786,共9页
鳞翅目刺蛾科昆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重要经济林、行道林的主要害虫。本研究通过对在线数据库中刺蛾科昆虫分布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阐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并初步探讨造成其物种分布不均的原因,从而为物种多样性... 鳞翅目刺蛾科昆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重要经济林、行道林的主要害虫。本研究通过对在线数据库中刺蛾科昆虫分布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阐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并初步探讨造成其物种分布不均的原因,从而为物种多样性保护及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检索生物条形码数据库(BarcodeofLife Data System V4, BOLD V4)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中记录的标本信息,并结合部分地区鳞翅目昆虫名录及野外采集样本数据,对刺蛾科昆虫的分布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绘制分布图。统计得到具有明确地理坐标的刺蛾科昆虫分布信息61,947条,共187属637种。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尺度上,东洋区刺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最高,共72属,古北区31属,澳新区及新热带区均为27属,非洲热带区22属,新北区19属。在国家尺度上,中国存在刺蛾科昆虫123种,越南116种,其次为哥斯达黎加(75种)和澳大利亚(69种)。中低纬度地区具有较高的刺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这有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历史条件及丰富的寄主植物资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蛾科 物种多样性 动物地理区 全球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