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源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克坚 苗立光 +3 位作者 陈立志 刘晓颖 张洪涛 徐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将坏死梭杆菌 FN( AB) 94分离株以 1 0 6、1 0 7、1 0 8、1 0 9个 /m L等不同菌量 ,于耳后根颈部皮下分别接种于 4组健康实验家兔 ,每组 3只 ,逐日观察感染家兔的发病情况。结果 ,1 0 8、1 0 9个 /m L菌量感染组家兔 ,在接种后 9~ 6 8... 将坏死梭杆菌 FN( AB) 94分离株以 1 0 6、1 0 7、1 0 8、1 0 9个 /m L等不同菌量 ,于耳后根颈部皮下分别接种于 4组健康实验家兔 ,每组 3只 ,逐日观察感染家兔的发病情况。结果 ,1 0 8、1 0 9个 /m L菌量感染组家兔 ,在接种后 9~ 6 8d内先后死亡 ,6 8d死亡家兔的病理变化明显 ,并从死亡家兔内脏及脓汁中 ,应用触片及分离培养均检到长丝状及小杆状等多形态典型的坏死梭杆菌 ;1 0 7个 /m L感染家兔仅表现体重减轻 ,1 0 6个 /m L感染家兔无明显临床表现。由此表明 ,坏死梭杆菌 FN( AB) 94分离株具有很强的感染毒力 ,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 1 0 8个 /m L,耳后根颈部皮下接种是适宜的感染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坏死梭杆苗病 坏死梭杆菌 家兔 实验动物感染模型 疫苗免疫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病原感染控制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小庚 辛德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动物感染模型 控制现状 病原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常见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作用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近况
3
作者 钊守凤 严杰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4年第5期26-27,41,共3页
动物感染模型对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的研制和药物的筛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报道的用于建立该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动物有小鼠、大鼠、蒙古沙鼠、豚鼠、猫、狗、悉生生物猪和灵长类动物等.此外也有人利用猫胃螺杆菌感染的小... 动物感染模型对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的研制和药物的筛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报道的用于建立该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动物有小鼠、大鼠、蒙古沙鼠、豚鼠、猫、狗、悉生生物猪和灵长类动物等.此外也有人利用猫胃螺杆菌感染的小鼠、大鼠模型和鼬鼠螺杆菌感染的雪貂模型来研究幽门螺杆菌.本文就各种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优缺点、适应范围及存在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物感染模型 螺杆菌感染 研究近况 小鼠 大鼠模型 蒙古沙鼠 适应范围 利用 筛选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罗丹 刘芮 +8 位作者 高玉龙 李凯 刘长军 祁小乐 崔红玉 张艳萍 潘青 高立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2-387,422,共7页
为了建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利用NDRV代表株SD19/6201,分别以10^(5.0)ELD_(50)/0.1 mL(低剂量)和10^(6.0) ELD_(50)/0.1 mL(高剂量)感染14日龄、21日龄SPF麻鸭,分别于感染后第5 d、第7 d迫杀雏鸭,观察脾脏剖检... 为了建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利用NDRV代表株SD19/6201,分别以10^(5.0)ELD_(50)/0.1 mL(低剂量)和10^(6.0) ELD_(50)/0.1 mL(高剂量)感染14日龄、21日龄SPF麻鸭,分别于感染后第5 d、第7 d迫杀雏鸭,观察脾脏剖检变化并统计其病变率。结果显示,14日龄雏鸭低剂量感染组在感染后第5 d脾脏病变以出血点/斑为主,病变率为70%(7/10),感染后第7 d脾脏上述病变更加明显,病变率为80%(8/10);高剂量感染组雏鸭剖检脾脏病变比低剂量感染组明显,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感染后第5 d、第7 d脾脏病变比率分别为100%(10/10)和90%(9/10)。21日龄低剂量感染组雏鸭感染后第5 d、第7 d脾脏出血或坏死的比率明显低于相同剂量的14日龄雏鸭感染组,脾脏病变率分别为60%(6/10)和40%(4/10),高剂量感染组雏鸭感染后第5 d、第7 d脾脏出现出血、坏死的比率均为80%(8/10)。14日龄和21日龄雏鸭感染后第5 d不同剂量感染组脾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后第7 d各感染组雏鸭脾脏肿大程度有所恢复,脾脏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但脾脏坏死症状并未恢复。脾脏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14日龄雏鸭感染组相比,21日龄雏鸭感染组脾脏组织病理变化程度更轻,与剖检病变基本一致。采用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雏鸭脾脏病毒载量,结果显示,感染后第5 d即可在各感染组雏鸭脾脏中检测到大量的病毒,且14日龄雏鸭感染组脾脏病毒载量高于21日龄雏鸭感染组,各日龄感染雏鸭高剂量感染组脾脏病毒载量均高于低剂量感染组。以上结果表明,NDRV对14日龄雏鸭最佳感染剂量是10^(5.0)ELD_(50)/0.1 mL,NDRV对21日龄雏鸭最佳感染剂量是10^(6.0) ELD_(50)/0.1 mL,最佳剖检时间为感染后第7 d。本研究首次建立了NDRV动物感染模型,为该病毒后期疫苗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动物感染模型 感染剂量 脾脏出血或坏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较适感染剂量的确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秦敏 杨宗新 +3 位作者 雒小玲 涂小平 周富昌 吴皓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尝试在SPF级KM鼠胃内定植HP ,并确定其定植的较适感染菌量。采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SydneyStrain 1株 (简称SS1)攻击 ,连续 5次 ,分别于最后一次感染后第 2、4、8、12、16、2 6周处死小鼠 ,取胃粘膜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 尝试在SPF级KM鼠胃内定植HP ,并确定其定植的较适感染菌量。采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SydneyStrain 1株 (简称SS1)攻击 ,连续 5次 ,分别于最后一次感染后第 2、4、8、12、16、2 6周处死小鼠 ,取胃粘膜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片 ,尿酶试验、涂片镜检和HP分离培养。结果 试验组动物HP定植率可达 10 0 % ,对照组未有定植 ,感染量越大越易定植 ,定植菌量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定植时间可达 2 6周 ,12周龄小鼠感染的较适菌量 5× 10 8。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 ,小鼠有轻至中度浅表性胃炎改变 ,随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 ,对照组未见炎症反应。HPSS1株能在SPF级KM鼠胃内较长期定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物感染模型 感染菌量 剂量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毛雅元 王寿山 +5 位作者 张立霞 康亚男 陈冰 吕茂杰 何召庆 杨保收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13,共4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鸡病毒性关节炎动物感染模型,为疫苗效力检验奠定基础。试验采用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AV2311强毒株和ARV T98强毒株,分别以102.0、103.0、103.5、104.5和105.5 ELD50/0.2mL剂量感染49日龄SPF鸡,感染后观察10d... 本试验旨在建立鸡病毒性关节炎动物感染模型,为疫苗效力检验奠定基础。试验采用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AV2311强毒株和ARV T98强毒株,分别以102.0、103.0、103.5、104.5和105.5 ELD50/0.2mL剂量感染49日龄SPF鸡,感染后观察10d,每天观察、检查接种鸡足垫、小腿或跗关节的肿胀、跛行及红肿情况,于感染后6d采血,感染后10d剖检,应用ELISA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抗体。结果显示,105.5和104.5 ELD50/0.2mL感染剂量鸡发病率均达100%,鸡足垫肿胀严重,呈暗红色或紫色,AV2311株症状稍轻于T98株;103.5 ELD50/0.2mL感染剂量鸡发病率为90%,103.0和102.0 ELD50/0.2mL感染剂量鸡发病率为80%。ELISA检测结果显示,2毒株104.5和105.5 ELD50/0.2mL感染剂量血清抗体均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ARV T98株毒力强,具有好的免疫原性,最佳感染剂量为104.0 ELD50/0.2mL,为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动物感染模型 肿胀 跛行
下载PDF
寨卡病毒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7
作者 闫赟政 黄敏 +1 位作者 王全军 钟武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5-650,共6页
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新发、突发传染病,寨卡病毒动物感染模型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对于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研究有重要意义,更是药物和疫... 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新发、突发传染病,寨卡病毒动物感染模型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对于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研究有重要意义,更是药物和疫苗研发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的不同疾病和不良结局,主要围绕致死性感染模型、神经系统损伤模型以及生殖系统损伤模型,对现有寨卡病毒动物感染模型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动物感染模型 模型应用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新进展
8
作者 田雪飞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除应用较多的小鼠与蒙古沙鼠外,其他多种动物(如猕猴、大鼠、猪、犬和猫等)已被用于制作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本文就近年对各种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物感染模型 灵长类 小鼠 蒙古沙鼠 大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囊法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慧 李军 +2 位作者 郭宝平 温浩 张文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至发育成微囊,以每鼠50个微囊的剂量经腹腔注射的途径分别接种BALB/c小鼠。接种6个月后,通过腹部解剖大体观察和病理检测分析各组小鼠的感染情况及包虫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头蚴在体外培养60d时发育成微囊,显微镜下观察Eg具有明显的透明角质层结构,而Em微囊角质层较薄。小鼠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均为100%,Eg包虫囊为游离单囊,成囊率达70%,囊内无原头蚴;Em包虫囊为类似肿瘤的团块状组织,病灶内有生发囊及原头蚴。结论采用微囊法可建立稳定的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为疫苗研制、药物筛选和疗效判定提供研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原头蚴 微囊 小鼠 感染动物模型
下载PDF
热炎宁合剂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炎症动物抗感染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蕾 耿子涵 +3 位作者 郭姗姗 姚荣妹 孙静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动物的药效作用。方法分别进行热炎宁合剂(小鼠5、10、20 mL·kg^(-1);大鼠2.5、5、10 mL·kg^(-1),相当于人用临床剂量0.5倍、等倍及2倍剂量...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动物的药效作用。方法分别进行热炎宁合剂(小鼠5、10、20 mL·kg^(-1);大鼠2.5、5、10 mL·kg^(-1),相当于人用临床剂量0.5倍、等倍及2倍剂量)对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小鼠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对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对肺炎链球菌致小鼠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大鼠急性咽炎感染的治疗作用5个试验,测定各组动物的肺指数,记录动物死亡数情况,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以及大鼠的咽部病理情况。结果热炎宁合剂可以明显降低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热炎宁合剂10 mL·kg^(-1)剂量组肺指数抑制率为61.98%;热炎宁合剂可降低小鼠死亡率,10、5 mL·kg^(-1)剂量组可以延长小鼠存活天数。热炎宁合剂20、10 mL·kg^(-1)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肺炎链球菌致细菌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热炎宁合剂大剂量组肺指数抑制率为49.56%。热炎宁合剂3个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所致细菌呼吸性感染的死亡率,10、5 mL·kg^(-1)剂量组可以延长小鼠存活天数。热炎宁合剂5 mL·kg^(-1)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大鼠咽部病变情况,降低咽部病变评分。结论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小鼠感染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诱导的大鼠呼吸系统感染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临床使用剂量下效果与磷酸奥司他韦、阿莫西林相当,同时也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动物模型 热炎宁合剂 呼吸系统 药效 肺炎 流感病毒 肺炎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下载PDF
昆明种小鼠棘球蚴病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红卫 袁芳 +4 位作者 李燕兵 郭凤英 胡尚品 张炜 杨玉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411-413,424,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混悬液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原蚴头500个.mL-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PBS液。通过病检和腹外观察,了解小鼠包囊的生长情况、重量、数量、直径和不育囊率。结果两种包虫病的感染率均为100%。第350天剖杀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昆明小鼠,不育囊率为100%,所有细粒棘球蚴包囊内未见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包囊的直径和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第90天剖杀的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不育囊率平均为15%,85%的感染泡球蚴病灶内含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泡球蚴包囊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鼠对多房棘球蚴感染比雄鼠更敏感,多房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快,适宜保种;雌鼠和雄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敏感性无明显区别,细粒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慢,不宜保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蚴病 感染动物模型 昆明种小鼠
下载PDF
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
作者 于丽萍 李培英 邱学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1期67-70,共4页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隐孢子虫的感染动物模型对研究隐孢子虫致病机理、免疫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隐孢...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隐孢子虫的感染动物模型对研究隐孢子虫致病机理、免疫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与纯化、试验用动物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影响因素等研究做一综述,介绍了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免疫抑制 感染动物模型
下载PDF
营养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13
作者 窦建琳 张宏福 唐湘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1-74,共4页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很好地复制人类疾病。本文对营养、免疫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的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以发现解决当前难题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疾病易感性 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粘膜免疫
下载PDF
IL2rg^(-/-)大鼠支持人RSV在体内的长期感染
14
作者 熊芮 吴勇 +8 位作者 杨艳伟 屈哲 刘甦苏 王誉雅 马丽颖 付瑞 彭宜红 梁春南 范昌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察感染期(0~35 d)的临床表征、体重及体温变化;记录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11、20、35天)鼻腔、气管、肺等呼吸道脏器的病毒总拷贝数;在观察终点(滴鼻感染后第35天)对感染动物的靶器官进行病理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20、35天)外周血T、B、NK、NKT细胞的变化及不同时间点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1)通过鼻内接种hRSV后,纯合的IL2rg基因敲除大鼠的呼吸道内能保持较高的病毒载量,鼻腔中病毒的平均峰值滴度能快速升至1×10^(10 )copies/g,至第5周时,病毒依然能维持复制,病毒载量亦可达到1×10^(7)copies/g。(2)但其鼻、气管和肺组织,无明显病变。(3)感染hRSV的IL2rg^(-/-)大鼠外周血B细胞含量有上升。(4)IL-6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都在感染前期上升,在观察终点回落。结论本研究基于TALEN技术建立了IL2rg^(-/-)大鼠模型,并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支持hRSV高水平复制和并长期感染,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抗hRSV抗体体内效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g-/-大鼠 TALEN基因编辑技术 NK细胞缺陷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晨晨 彭宗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7-94,共8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及临床症状等诸多问题,其应用受限,因此发展新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HCV感染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啮齿类等动物为替代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应用转基因等实验技术使替代动物感染了HCV,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HCV自然感染的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和非自然感染的替代实验动物在致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和疫苗研发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自然感染动物模型 替代实验动物模型 啮齿类动物
下载PDF
隐孢子虫病动物模型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姣妹 薛飞群 +2 位作者 王权 吕彩云 刘毅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稳定、持续的动物模型可以帮助寻找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治疗药物。现就隐孢子虫的动物模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稳定、持续的动物模型可以帮助寻找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治疗药物。现就隐孢子虫的动物模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动物感染模型 防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实验模型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宏丽 冯国和 窦晓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69-1274,共6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继乙型肝炎病毒之后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又一主要病因.HCV易感宿主选择有限,至今尚不能建立稳定、易行的HCV感染细胞及动物模型系统,使得病毒变异性、复制机制、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以及新药与疫...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继乙型肝炎病毒之后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又一主要病因.HCV易感宿主选择有限,至今尚不能建立稳定、易行的HCV感染细胞及动物模型系统,使得病毒变异性、复制机制、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以及新药与疫苗研发等相关研究受到极大限制.本文就近年来围绕持续稳定的HCV体外细胞或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感染模型 细胞模型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天哲 武英 +1 位作者 徐厚君 闫立成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93-695,共3页
①目的 探索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昆明小鼠的胃感染模型的方法。②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昆明小鼠,所有动物灌喂前用酒精预处理一次,再隔天灌喂,共5次,每次0.4mL。实验组茵液灌喂,对照组生理盐水灌喂。所有动物灌喂前禁食、... ①目的 探索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昆明小鼠的胃感染模型的方法。②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昆明小鼠,所有动物灌喂前用酒精预处理一次,再隔天灌喂,共5次,每次0.4mL。实验组茵液灌喂,对照组生理盐水灌喂。所有动物灌喂前禁食、禁水12小时,灌喂后再禁食水4小时。在末次灌喂后2、4、6、8周分批以脊椎脱臼法处死实验组动物,分别用细菌学及组织学方法评价HP感染及其引起的胃组织炎症反应。③结果 造模2、4、6、8周后,动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75%、100%、60%、30%;对照组是0%。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分别是50%、56%、90%、70%;对照组38%。HP感染4周后胃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胃黏膜表面及胃小凹内可见数量不等的HP,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定植量的差异有显著性;HE染色可见轻度的炎性反应,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④结论 用灌喂HP的方法能建立早期的小鼠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物感染模型 小鼠
下载PDF
HIV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婵 杨根梦 +5 位作者 刘柳 王浩伟 苗霖 李怡 李娟 曾晓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59,共7页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的疾病进展速度。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的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如非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及猫科动物,分析了其局限性和优势性,并对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毒品滥用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HIV感染相关啮齿类动物模型 FIV/家猫动物模型
下载PDF
皮肤癣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抗真菌治疗的评价
20
作者 石莉蓉 《新农村(黑龙江)》 2014年第22期199-199,共1页
目的:探讨创建皮肤藓菌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完成抗真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健康豚鼠76只。随机将所有豚鼠分为两组,分别为须藓毛藓菌感染组以及犬小孢子菌感染组。利用磨砂法创建模型。在上述两组中设立阴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创建皮肤藓菌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完成抗真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健康豚鼠76只。随机将所有豚鼠分为两组,分别为须藓毛藓菌感染组以及犬小孢子菌感染组。利用磨砂法创建模型。在上述两组中设立阴性对照组。各包括2例豚鼠。针对两组36只豚鼠,随机分为A1组(伊曲康唑治疗组)、A2组(特比萘芬治疗组)以及A3组(未治疗组)。完成治疗后针对动物模型实施真菌学检查以及实施皮肤病变评分。结果:未实施治疗的感染动物。表现出皮损现象,并且较为显著.对其实施真菌学检查为阳性。A1组、A2组同A3组进行比较,在动物皮损评分以及真菌学治愈率两方面,优于A3组明显(P〈0.05)。结论:针对须藓毛藓菌感染动物模型以及犬小孢子菌感染动物模型,选择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同选择特比萘芬进行治疗,均能够获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藓菌感染动物模型 建立 抗真菌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