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春梅 李洪奇 +1 位作者 陆大卫 张方礼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0-1144,共5页
动电现象是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因油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及动电理论,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陆相非均质复杂构造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压力异常、地层水淡化及多... 动电现象是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因油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及动电理论,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陆相非均质复杂构造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压力异常、地层水淡化及多相流动是动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流动电流的形成不仅使老区新钻井的自然电位曲线发生畸变,表现为平直及正异常现象,还导致水淹层的电阻率升高,严重干扰已动用层的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电现象 自然 压力异常
下载PDF
流动电位法研究聚烯烃微孔膜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电现象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建 王晓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对NaCl、KCl、MgCl2、Na2SO4、MgSO4等5种电解质溶液中2种不同微孔膜(管式聚乙烯微滤膜和管式聚丙烯腈超滤膜)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离子种类和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的影响。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和Gouy... 对NaCl、KCl、MgCl2、Na2SO4、MgSO4等5种电解质溶液中2种不同微孔膜(管式聚乙烯微滤膜和管式聚丙烯腈超滤膜)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离子种类和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的影响。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和Gouy-Chapmann理论算出2种膜的微孔表面zeta电位和电荷密度。结果表明,两种微孔膜均由于离子的吸附而带有负电荷,电解质浓度、离子种类及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表面zeta电位和电荷密度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膜 超滤膜 动电现象 ZETA 表面荷密度
下载PDF
改性聚四氟乙烯膜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动电现象 被引量:7
3
作者 蔺爱国 张国忠 刘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9,共4页
对油田含油污水中不同孔径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计算出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的微孔表面zeta电位,并对油田含油污水中悬浮颗粒的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改性聚四氟乙烯膜面带... 对油田含油污水中不同孔径的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计算出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的微孔表面zeta电位,并对油田含油污水中悬浮颗粒的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改性聚四氟乙烯膜面带有负电荷,表面zeta电位稳定在-20 mV左右,对膜孔径及温度、流量等操作条件的依赖性不强。而污水中悬浮颗粒zeta电位也为负值。由于膜面电荷的作用,使膜具有更强的截留悬浮物颗粒及抗污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动电现象 ZETA
下载PDF
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电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邱运仁 曾珍花 +3 位作者 缪畅 武宝新 傅俊天 姚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6-2060,共5页
研究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流动电位,考察膜两侧压差、电解质浓度、离子价态及溶液pH值对流动电位的影响,用Helmoltz-Schmolukovski方程与Gouy-Chapmann方程计算膜表面的Zeta电位与电荷密度。结果表明:芳香聚酰胺膜表面... 研究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流动电位,考察膜两侧压差、电解质浓度、离子价态及溶液pH值对流动电位的影响,用Helmoltz-Schmolukovski方程与Gouy-Chapmann方程计算膜表面的Zeta电位与电荷密度。结果表明:芳香聚酰胺膜表面荷负电荷;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绝对值均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溶液pH值对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的影响较大;当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时,芳香聚酰胺膜的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的绝对值在二价阳离子电解质溶液中比一价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均要小,但前者中的等电位点的pH值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聚酰胺膜 ZETA 动电现象
下载PDF
膜动电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 王晓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1-315,372,共6页
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内外膜动电现象的研究状况 ,较全面综述了膜动电现象研究的新进展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动电现象 Ζ 表面荷密度 学性质 分离 污染 过滤
下载PDF
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聚乙烯微孔膜的结构形态和动电现象 被引量:3
6
作者 齐旺顺 王晓琳 +1 位作者 黄健 余学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用等离子体接枝法 ,在聚乙烯 (PE)微孔膜上 ,接枝了具有温敏性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Am ) .X射线电子能谱 (XPS)、红外光谱 (FT -IR)测试表明 ,PNIPAAm接枝链同时存在于N -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聚乙烯 (NIPAAm - g -PE)温敏性接枝... 用等离子体接枝法 ,在聚乙烯 (PE)微孔膜上 ,接枝了具有温敏性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Am ) .X射线电子能谱 (XPS)、红外光谱 (FT -IR)测试表明 ,PNIPAAm接枝链同时存在于N -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聚乙烯 (NIPAAm - g -PE)温敏性接枝膜的微孔外表面及膜孔内部 ,接枝链在低临界溶解温度 (LCST) 32℃上下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透过实验表明 ,接枝膜的水通量在LCST附近发生了 5倍以上的急剧变化 .流动电位研究表明 ,温度低于LCST时 ,接枝膜微孔表面zeta电位和电荷密度为较小的负值 ;温度高于LCST时 ,zeta电位和电荷密度仍为负值 ,但其绝对值急剧增加 ,并且随温度的升高继续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接枝 聚乙烯微孔膜 结构形态 动电现象
下载PDF
临阈浓度时纳滤膜软化过程中膜面动电现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跃飞 秦文博 +3 位作者 张姗 户启华 任睿宜 薛守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86-3292,共7页
荷电纳滤(NF)膜在相似浓度范围的进水端主体溶液软化过程中,浓水端的膜面处易出现结垢污染,因此开展临阈浓度条件下膜表面动电现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定DK型NF膜和cK_2SO_4:cCaCl_2=1:1的双组分溶液为载体,以CaSO_4·0.5H_2O... 荷电纳滤(NF)膜在相似浓度范围的进水端主体溶液软化过程中,浓水端的膜面处易出现结垢污染,因此开展临阈浓度条件下膜表面动电现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定DK型NF膜和cK_2SO_4:cCaCl_2=1:1的双组分溶液为载体,以CaSO_4·0.5H_2O为典型代表的非碱性难溶垢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切向流动电位测试系统,分别考察临阈浓度条件下,进水端主体溶液中不同构晶离子浓度(0.5~18 mol·m^(-3))、操作压力(25~200 k Pa)和不同pH(3.0~10.0)对该NF膜流动电位、Zeta电位和膜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效应。当操作压力恒定为180 k Pa且逐渐增加构晶离子浓度(0.5~18 mol·m^(-3))时,DK膜面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绝对值分别从87.37和59.13 mV下降至3.41和36.34 mV,均呈先急剧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静电屏蔽和扩散层压缩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同时膜面电荷密度从13.94 mC·m^(-2)逐渐增加至34.86 mC·m^(-2)。研究表明,当NF浓水端膜面处开始出现结垢时,膜表面仍有中低强度的动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纳滤膜 边界层 临阈浓度 动电现象 ZETA
下载PDF
飞灰颗粒的动电现象和表面特性
8
作者 Mal.,RIA 赵英 《电力情报》 1990年第3期89-96,共8页
关键词 飞灰颗粒 动电现象 表面特性 材料
下载PDF
动电现象的非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9
作者 乔登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8期25-30,共6页
本文应用非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讨论了动电现象,得到了普通的萨克生关系,并且指出对某些特殊非线性问题、最小熵增率定理成立,而一般情况下并不成立.同时指出了文献中讨论同样问题所得的错误结论.
关键词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非线性问题 动电现象 倒易关系 唯象方程 表征 热力学理论 广义力 最小熵增 定理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动电现象
10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06-1906,共1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郭万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突破性地发现了一种常压下的全新动电现象--拽势(drawing potential),该研究以"Generating electricity by moving a droplet of ionic liquid along grapheme"为题发表在N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郭万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突破性地发现了一种常压下的全新动电现象--拽势(drawing potential),该研究以"Generating electricity by moving a droplet of ionic liquid along grapheme"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4年第5期.同时,该研究团队于2014年5月6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Waving potential in graphene"一文中提出了利用石墨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电现象 石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LIQUID 科学研究所 突破性 常压
原文传递
骨组织流动电势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德源 刘占芳 张湘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9,共4页
作者引入基于混合物理论的两相多孔介质模型来描述骨内固体骨质变形、骨液流动以及骨内流动电位间的耦合效应。采用Galerkin加权残值法推导出有关流动电位分布的有限元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算例表明 ,骨组织在外界作用下产生... 作者引入基于混合物理论的两相多孔介质模型来描述骨内固体骨质变形、骨液流动以及骨内流动电位间的耦合效应。采用Galerkin加权残值法推导出有关流动电位分布的有限元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算例表明 ,骨组织在外界作用下产生变形 ,引起骨液流动 ,从而使带电粒子在孔隙间运动 ,引起流动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多孔介质 加权残值 动电现象
下载PDF
表面电现象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鹏 韩恩山 +1 位作者 檀柏杉 常亮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6-12,共7页
简述了表面电现象最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表面电现象中的双电层,包括其模型,性质,影响因素,动力学以及热力学等方面,同时概括说明目前电动现象的研究和应用,简单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动电现象 渗析 反离子
下载PDF
表界面现象及双电层模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建 营爱玲 王晓琳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13-15,共3页
介绍了表界面的动电现象和双电层模型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动电现象 表界面现象 模型 固体
下载PDF
基于流动电位法纸浆Zeta电位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房孝涛 王怡俊 孙久军 《西南造纸》 2006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ZETA 位法 位检测 20世纪70年代 纸浆 上网浆料 化学特性 化学助剂 表面化学 动电现象
下载PDF
湿骨内动态力──电性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候振德 王国安 高瑞亭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研究骨力─电性质的测试装置。它既用来测量骨的静态力─电性质,又可用来测量骨的动态力─电性质。利用本装置对湿骨试件进行了测试,发现湿骨中压电效应也起作用。从实验上证明了在动态载荷作用下湿骨中的力─电电位主... 本文设计了一种研究骨力─电性质的测试装置。它既用来测量骨的静态力─电性质,又可用来测量骨的动态力─电性质。利用本装置对湿骨试件进行了测试,发现湿骨中压电效应也起作用。从实验上证明了在动态载荷作用下湿骨中的力─电电位主要来源于压电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 动电现象
下载PDF
骨的力电性质 被引量:28
16
作者 侯振德 高瑞亭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5-101,共17页
骨的力电性质包括两个来源,压电效应和动电现象。骨力电性质的研究是包含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题。本文分别介绍了骨压电效应和动电现象的基本机理、产生原因、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 效应 动电现象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揭开电学帷幕之人——伏打
17
作者 刘坤 《青苹果》 2008年第2期48-49,共2页
1801年12月21日,应拿破仑的邀请,伏打在法国科学院对他的发明——伏打电堆进行了演讲。当伏打演讲并演示完毕,拿破仑拉着伏打走向讲台的一侧说:"伟大而神秘的自然界面前的帷幕被天才揭开了一角。天才不多见,对他们仅仅赞赏是不够的... 1801年12月21日,应拿破仑的邀请,伏打在法国科学院对他的发明——伏打电堆进行了演讲。当伏打演讲并演示完毕,拿破仑拉着伏打走向讲台的一侧说:"伟大而神秘的自然界面前的帷幕被天才揭开了一角。天才不多见,对他们仅仅赞赏是不够的,应该让他们得到奖励。因此,我为电学领域中天才的发明者设立20万法郎的基金。第一笔奖金,我授予帕维亚大学的亚历山德罗·伏打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打 帕维亚大学 法国科学院 伽伐尼 金属接触 物理学发展 动电现象 酸液 液体
下载PDF
A control model for hysteresis based on microscopic polarization mechanisms i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18
作者 汝长海 孙立宁 荣伟彬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8年第3期302-306,共5页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 of control accuracy caused by hysteresis and creep for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the hysteresis phenomenon is explained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polarization mechanism and domain wall theory. ...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 of control accuracy caused by hysteresis and creep for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the hysteresis phenomenon is explained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polarization mechanism and domain wall theory. Then a control model based on polariza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can reduce the hysteresis and creep remarkabl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arization control method is with more linearity and less hysteresis compared with the voltage contro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electric actuator HYSTERESIS microscopic polarization charge control
下载PDF
Vacuum-Induced Abelian and Non-Abelian Gauge Potentials in 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19
作者 张海龙 梁奇锋 +1 位作者 俞立先 陈刚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084-1088,共5页
Gauge potenti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ing exotic phenomena in the single- and many-body quantum system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scheme to create both new Abelian and non-Abelian gauge potentials by adiab... Gauge potenti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ing exotic phenomena in the single- and many-body quantum system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scheme to create both new Abelian and non-Abelian gauge potentials by adiab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degenerate Dicke model in 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It is shown that a non-Abelian gauge potential is achieved only for a single atom,whereas an Abelianizen diagonal gauge potential is realized for the atomic ensemble.More importantly,two interesting quantum phenomena such as the geometric phase and the magnetic monopole induced by our created gauge potentials are also predicted.The possible physical realization is presented in the macroscopic circuit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with the Cooper pair boxes,which act as the artificial two-level atoms controlled by the gate voltage and the external magnetic f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Abelian gauge potential non-Abelian gauge potential
下载PDF
Sensorless control for hysteresis compensation of AFM scanner by modified Rayleigh model
20
作者 PARK J K MOON W 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A novel modified Rayleigh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compensating hysteresis problem of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scanner.In high driving fields,piezoelectric actuators that integrated a scanner have severe hystere... A novel modified Rayleigh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compensating hysteresis problem of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scanner.In high driving fields,piezoelectric actuators that integrated a scanner have severe hysteresis,which can cause serious displacement errors.Piezoelectric hysteresis is from various origins including movement of defects,grain boundary effects,and displacement of interfaces.Furthermore,because its characteristic is stochastic,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predict the piezoelectric hysteresis analytically.Therefore,it was predicted phenomenologically,which mean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s and outputs is formulated.The typical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is the Rayleigh model.However,the model has the discrepancy with experiment result as the fields increase.To overcome the demerit of the Rayleigh model,a modified Rayleigh model was proposed.In the modified Rayleigh model,each coefficient should be defined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 field direction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asymmetry in the high fields.By applying an inverse form of this modified Rayleigh model to an AFM scanner,it is proved that hysteresis can be compensated to a position error of less than 5%.This model has the merits of reducing complicated fitting procedures and saving computation time compared with the Preisach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electric stack actuator hysteresis compensation Rayleigh model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