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相补语“来”、“去”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31
1
作者 梁银峰 《语言科学》 2005年第6期27-35,共9页
动相补语“来”、“去”位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i)“来”和“去”引申出“以来、以后”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状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 动相补语“来”、“去”位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i)“来”和“去”引申出“以来、以后”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状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可表示为“V来/去VP2”;(ii)在“V来/去VP2”的基础上,有些“V来/去”不需要后一分句也能打住,可以表示为“V来/去#”,这时“V来/去”的主要作用不是指明后面的谓词短语(VP2)所表达的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而是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从而发展为动相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分布特点及语体的相关性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晓蓉 徐天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中"已"表示完结和完成两种动相补语的数量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大唐西域记》的篇章结构方式及动相补语"已1""已2"的频次分布特点,分析《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篇章分...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中"已"表示完结和完成两种动相补语的数量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大唐西域记》的篇章结构方式及动相补语"已1""已2"的频次分布特点,分析《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篇章分布特点形成原因:不同的篇章结构方式与语体表达具有密切联系;语体对动相补语"已"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补语“已” 叙事语体 说明语体
下载PDF
论“了2”的时体助词与动相补语之分 被引量:4
3
作者 范晓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5,共16页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 文章重审普通话句尾“了2”的语法性质。现实性主句(如“他已经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编码了相对过去时,它是统辖主句、促成完句的时体助词;一部分非现实环境(如“他差点儿掉到河里了”)里的“了2”表示结果达成义,它是统辖依附性小句、不能完句的动相补语。文章由此总结出“了2”的梯度异质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2 补语 完句 非现实 对时制
下载PDF
柳州话的动相补语“过” 被引量:1
4
作者 易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Z期61-63,共3页
柳州话中的动相补语"过"有"重新来过"之义,近似重行貌标记。表示"重新来过"的"过"源于表示动作达成的动相补语"过",是后者的语境变体。
关键词 柳州话 补语
下载PDF
动相补语“到”的使用和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燕林 《殷都学刊》 2018年第2期93-99,共7页
动相补语"到"早在宋代公文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到元代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到"多见于公文类文献,少见于白话类文献,但两类文献中可搭配动词的语义类有差异;明清时期,动相补语"到"的发展呈现出停滞状态... 动相补语"到"早在宋代公文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到元代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到"多见于公文类文献,少见于白话类文献,但两类文献中可搭配动词的语义类有差异;明清时期,动相补语"到"的发展呈现出停滞状态,清代之后又迅速发展,最终在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这一使用发展特点与近代汉语时期"V得(O)"的广泛使用有很大关系。"到"和"得"前可搭配动词一致性较高,两者有发展上的共性,但从形式标准来看,与"得"相比,"到"始终没有发展出动态助词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 公文 白话
下载PDF
《新辑搜神记》动相补语探究
6
作者 王丽薇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文章在对语料《新辑搜神记》全部语言事实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穷尽性地统计、描写、分析了《新辑搜神记》中的动相补语。依据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观点,确定《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划分标准,并具体详细地统计、描... 文章在对语料《新辑搜神记》全部语言事实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穷尽性地统计、描写、分析了《新辑搜神记》中的动相补语。依据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观点,确定《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划分标准,并具体详细地统计、描写、分析这些动补结构的形式内容、语法功能及语义指向;同时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与其他历史文献中的动相补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语法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辑搜神记》 补语 语法功能 语义
下载PDF
再论词尾“了_(1)”的动相补语用法
7
作者 范晓蕾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77,共15页
普通话的词尾“了_(1)”除作助词外还有作动相补语的用法,以往研究鉴定“了_(1动相)”提过多种标准。本文主张,其核心标准是“了_(1动相)”用于未然谓语(相对将来义或无时制义的谓语),因为该词区别于“了_(1助词)”的语义特点是它未编... 普通话的词尾“了_(1)”除作助词外还有作动相补语的用法,以往研究鉴定“了_(1动相)”提过多种标准。本文主张,其核心标准是“了_(1动相)”用于未然谓语(相对将来义或无时制义的谓语),因为该词区别于“了_(1助词)”的语义特点是它未编码相对非将来时,这样界定出的“了_(1动相)”是一个语法异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_(1)” 补语 对非将来 未然 语法异质
原文传递
双峰方言中“咖”“哩”的语法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璐瑶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2-17,共6页
“咖”“哩”是湘方言中常见的虚词,通过对双峰方言中“咖”和“哩”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将“哩”定义为实现体标记,细分为:“哩1”“哩2”“哩1+2”;将“咖”定义为事物界限的标记,从其语法化的角度来说,兼表多种语法意义,既可作为动... “咖”“哩”是湘方言中常见的虚词,通过对双峰方言中“咖”和“哩”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将“哩”定义为实现体标记,细分为:“哩1”“哩2”“哩1+2”;将“咖”定义为事物界限的标记,从其语法化的角度来说,兼表多种语法意义,既可作为动相补语,保留实词义;也可在句中充当完结体标记,发展出虚词义,表示某一事件的终结。并着重从句法分布的角度探究“咖”“哩”两者的相通之处和差异所在,而不细究其复合式“咖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分布 实现体标记 补语 完结体标记
下载PDF
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考察——以部分方言点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方清明 孙利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45-48,73,共5页
汉语中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的肯定式通常与普通话的不同,表现为不用"得"而用"了",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也与普通话具有很大差异,不像普通话的能性述补结构的宾语置于整个结构之后,而是插入结构中... 汉语中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的肯定式通常与普通话的不同,表现为不用"得"而用"了",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也与普通话具有很大差异,不像普通话的能性述补结构的宾语置于整个结构之后,而是插入结构中。通过与普通话中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情况比较,发现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至少有三种。通过历时的追溯,揭示了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乙种类型中的补语"了"经历了一个由动词语法化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补语标志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方言 能性述补结构 语序类型 补语 语法化
下载PDF
简评“了1”的语义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晓蕾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76-85,共10页
本文述评了普通话词尾"了1"的一部分代表性研究,并提出几项新见解。助词性"了1"的语义研究可分为单一意义派、特征分解派、功能划分派,我们认为该词编码了动态变化义和相对已然义。对于补语性"了1",我们... 本文述评了普通话词尾"了1"的一部分代表性研究,并提出几项新见解。助词性"了1"的语义研究可分为单一意义派、特征分解派、功能划分派,我们认为该词编码了动态变化义和相对已然义。对于补语性"了1",我们主张它的语法化程度介于补语和助词之间,这加剧了普通话句法结构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完整体 对已然 补语
下载PDF
“了”的句法位置及语义分析
11
作者 吴胜伟 程家才 孙秀银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8-91,共4页
"了"因句法位置的不同而为不同的范畴,它可以做动相补语,也可以是时体标记,还可以是语气词。正确区分不同位置的"了"有助于句法结构的指派和语义的拟测。"了"处于不同位置,其语义是不同的。
关键词 “了” 时体范畴 补语 语气词 句法语义
下载PDF
《庚道集》中“定”的语法化等级考察
12
作者 冯利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7-102,共6页
谓语动词"定"在《庚道集》中通过语法化,主要作述补式结果补语以及表完成态的动相补语。在"V定"和"V定O"格式中,当V是造成"稳紧"义的动作动词时,"定"的语义特征更倾向于表示结果补语... 谓语动词"定"在《庚道集》中通过语法化,主要作述补式结果补语以及表完成态的动相补语。在"V定"和"V定O"格式中,当V是造成"稳紧"义的动作动词时,"定"的语义特征更倾向于表示结果补语。"定"作动相补语可与动词和形容词结合,但与动词的组合能力不强,对所黏附的动词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结果补语 补语
下载PDF
苍南吴语“落”的共时多功能及语法化
13
作者 姜淑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苍南吴语"向下位移"类路径动词"落"具有共时层面的多功能性。其中,动相补语"落"可用以表征状态的延续、讫至或完结,其三个状态义有不同的来源,语法化机制也不同。从认知角度看,其语义的双指向性和不同状... 苍南吴语"向下位移"类路径动词"落"具有共时层面的多功能性。其中,动相补语"落"可用以表征状态的延续、讫至或完结,其三个状态义有不同的来源,语法化机制也不同。从认知角度看,其语义的双指向性和不同状态义解读均为概念化主体视窗部分开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南吴语 “落” 多功能性 语法化 补语
下载PDF
祈使句中“了”的句法层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8,共11页
本文考察祈使句中“了”的句法语义表现,勾勒“了”的句法层级图谱。以往研究将“了”分为动向补语“了_(0)”、完整体标记“了_(1)”和句末体貌词“了_(2)”。本研究发现进入祈使句的句尾“了”不定义时间关系,可以省略、不能嵌套、不... 本文考察祈使句中“了”的句法语义表现,勾勒“了”的句法层级图谱。以往研究将“了”分为动向补语“了_(0)”、完整体标记“了_(1)”和句末体貌词“了_(2)”。本研究发现进入祈使句的句尾“了”不定义时间关系,可以省略、不能嵌套、不能与其他句末语气词共现、表示说话人的强调语气,是句末语气词(了_(3)),而非句末体貌词(了_(2))。“了”构成了句末语气词(了_(3))、句末体貌词(了_(2))、完整体标记(了_(1))和动相补语(了_(0))(SaP (le_(3))<LowC (le_(2))<(TP)<AspP_(outer)(-le_(1))<(vP)<AspP_(inner)(-le_(0)))四层体层级图谱。完整体标记(了_(1))和句末体貌词(了_(2))因表达的时间关系与祈使句定义的时间关系冲突无法进入祈使句;动相补语(了_(0))与句末语气词(了_(3))不定义时间关系,可进入祈使句;在了_(0)-了_(1)-了_(2)-了_(3)的体层级中,祈使句里有了_(0)-了_(3)共现,基于经济性原则,实施同音删略,语音上实现为一个“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使句 “了”的句法层级 补语“了_(0)” 句末语气词“了_(3)”
原文传递
杭州方言的完成体助词和事态助词“得”
15
作者 汪化云 姜淑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杭州方言的“VO得”结构中,“得”是动相补语。结构中的受事前置导致“V得”直接组合,其后出现宾语,“得”就虚化为完成体助词“得1”。结构中的“得”虚化,与事态助词“唻”并列复合为“得唻”,其功能义借助“唻”得到识别;冗赘的“唻... 杭州方言的“VO得”结构中,“得”是动相补语。结构中的受事前置导致“V得”直接组合,其后出现宾语,“得”就虚化为完成体助词“得1”。结构中的“得”虚化,与事态助词“唻”并列复合为“得唻”,其功能义借助“唻”得到识别;冗赘的“唻”脱落,“得”就演变为事态助词“得2”。“得”的语法化路径与共同语的“了”相似,意义、功能与赣语和黄孝方言的“得”相关。该方言“了1/2”和“得1/2”并存的现象不见于周边吴语,与南宋移民的“了1/2”对“得”的类化有关。新派助词出现分工,“了1、得2/得1+2”比较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相补语“得” 得1 得2 了1 了2 虚化 分工
原文传递
也谈持续体标记“着”的来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吴福祥 《汉语史学报》 2004年第1期17-26,共10页
(ⅰ)持续体标记"着"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着+处所词"格式中"到"义趋向补语"着",而跟该格式中"在"义的"着"没有直接关系。(ⅱ)唐五代文献里表示状态持续的"着&quo... (ⅰ)持续体标记"着"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着+处所词"格式中"到"义趋向补语"着",而跟该格式中"在"义的"着"没有直接关系。(ⅱ)唐五代文献里表示状态持续的"着",其实是一种高度虚化的动相补语,其基本语义是表示动作实现或完成,用在静态动词后有时可以表示动作实现后所造成的状态继续存在或持续;而典型的持续体标记"着"要到宋代纔可以见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体标记“着” 补语 汉语历史语法
原文传递
從語法化和類型學看吴語常熟話“V開”的功能——兼論漢語方言“V開”的功能演變類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丹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8-86,共9页
(1)吴語常熟話的"V開"有四類句法功能,其語法化途徑爲:(a)結果補語→(b)趨向補語→(c)動相補語→(d)準完成體標記。其中(c)、(d)階段的表現有别於北京話,值得注意。(2)通過觀察其他方言和語言中"開"用作完成體標記... (1)吴語常熟話的"V開"有四類句法功能,其語法化途徑爲:(a)結果補語→(b)趨向補語→(c)動相補語→(d)準完成體標記。其中(c)、(d)階段的表現有别於北京話,值得注意。(2)通過觀察其他方言和語言中"開"用作完成體標記的現象,本文説明了動詞性結構"V開"中的"開"從趨向補語到完成體標記的類型學意義。(3)結合北京、廣州等方言中"V開"的語法表現,文章還探討了漢語方言中"V開"的各種演變路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歷時演變 補語 語法化 類型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