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与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
1
作者 李晓恒 李燕平 +1 位作者 付晓可 李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842-845,共4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与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患者,根据LSA重建方式不同将其... 【目的】比较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与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患者,根据LSA重建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体外开窗组(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n=51)和外分支组(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TEVAR重建LSA,n=2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随访预后情况,夹层术后的夹腔重塑情况及患者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外分支组手术时间、器械释放成功率、手术费用均高于体外开窗组(P<0.05)。支架段L1、L3、L4,外分支组真腔面积变化率[R(ATL)]高于体外开窗组(P<0.05);支架段L3外分支组假腔面积变化率[R(AFL)]、真腔直径变化率[R(DTL)]高于体外开窗组,L4 R(DTL)高于体外开窗组(P<0.05)。两组患者假腔血栓化程度再支架段和非支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与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TEVAR操作时间较短且支架近端重塑效果优于体外开窗TE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外科学 支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重症鼻出血(附23例报告) 被引量:10
2
作者 代洪 田丰 +2 位作者 伍伟景 杨新民 吴思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重症鼻出血的价值。方法 根据鼻出血部位及全身情况采用筛前动脉和 /或颈外动脉结扎术治疗的 2 3例重症鼻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病人手术后止血均成功 ,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随...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重症鼻出血的价值。方法 根据鼻出血部位及全身情况采用筛前动脉和 /或颈外动脉结扎术治疗的 2 3例重症鼻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病人手术后止血均成功 ,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随诊未再出血。结论 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对于重症鼻出血有确切治疗效果 ,并发症较少 ,且方法较简单 ,无需特殊的治疗器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外科学 结扎术 动脉/外科学 筛前动脉/外科学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由春梅 陆艺丹 +2 位作者 张锋 吴艳芳 方琪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21-324,328,共5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约34%的脑卒中是由颈内动脉狭窄引起[1]。目前,颈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约34%的脑卒中是由颈内动脉狭窄引起[1]。目前,颈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2](transcarotid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TCAR),与CEA相比,CAS是一种创伤性较小的血管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外科学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患者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邵华 刘斐 +7 位作者 张薇 王利新 陈斌 蒋俊豪 董智慧 石赟 郭大乔 符伟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3-58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17例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组)和76例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组... 目的:对比分析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17例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组)和76例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临床特征相似。神经鞘瘤组手术时间较短[(94±31)min比(159±53)min,P<0.01],术中出血量较少[(110±96)mL比(356±239) mL,P<0.01],需要切除颈外动脉概率较小(11.8%比68.4%,P<0.01)。两组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神经鞘瘤组无恶性病变,颈动脉体瘤组恶性病变5例(6.6%)。神经鞘瘤组的肿瘤直径较颈动脉体瘤组大[(4.5±1.4)cm比(3.1±1.0) cm,P<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临床表现类似,但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颈外动脉切除率较高,瘤体恶性病变的概率较高,临床处理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外科学 神经鞘瘤 动脉体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Pipeline栓塞装置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5
作者 姜玲 姚慧娟 +1 位作者 王超超 高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与支架辅助弹簧圈置入(SAC)治疗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动脉瘤直径≥10 mm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行PED治疗(PED组),39... 【目的】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与支架辅助弹簧圈置入(SAC)治疗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动脉瘤直径≥10 mm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行PED治疗(PED组),39例患者行SAC治疗(SAC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及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12个月死亡、复发情况及DSA检查结果及mRS评分分布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8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PED组置入PED 45例,单纯PED置入16例,PED结合弹簧圈填塞25例,双枚PED置入2例。两组术后即刻DSA检查结果致密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出院时mRS评分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12个月复查时,PED组致密栓塞率均高于S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D组出院6个月、12个月返院复查的mRS评分≤2分占比高于S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D治疗大型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与SAC相当,但在长期预后改善方面PED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清内皮素-1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6
作者 齐永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支架植入治疗的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支架植入治疗的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检测血清ET-1、25-(OH)D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ET-1、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ET-1、25-(OH)D水平及其他临床因素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发生再狭窄的有10例,再狭窄发生率为12.82%(10/78)。再狭窄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支架个数、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血清ET-1、25-(OH)D水平均高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T-1、25-(OH)D均是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T-1、25-(OH)D单一及联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AUC值分别为0.716、0.703、0.809(P<0.05)。【结论】血清ET-1、25-(OH)D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相关,两者联合检测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外科学 下肢/外科学 内皮缩血管肽1/血液 骨化二醇/血液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肾移植后髂内动脉自体移植治疗感染性髂外动脉出血(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汪泽厚 洪泉 +6 位作者 张志超 孙斌 周高标 石孝民 姚志勇 冯富川 李贤初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出血的处理。方法报告1例髂内动脉自体移植治疗肾移植后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性,25岁,肾移植术后20d、23d、37d3次出现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均得到及时处...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出血的处理。方法报告1例髂内动脉自体移植治疗肾移植后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性,25岁,肾移植术后20d、23d、37d3次出现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均得到及时处理,最后将感染病变严重的髂外动脉段切除,并以相应长度的髂内动脉段移植修复。结果开放后血流通畅,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患侧下肢血供良好,功能正常。结论介绍了肾移植术后感染性髂外动脉出血的各种处理方法,认为以自体髂内动脉移植修补缺损是合理可行,效果较好,操作简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副作用 动脉/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出血/外科学
下载PDF
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秦冰 应广宇 +3 位作者 胡华 陈高 张建民 王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的99例前循环动...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的9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科住院并采用翼点入路手术的7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问、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后近期恢复情况、术后动脉瘤残留率等情况的差异。结栗:眶上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翼点入路组缩短37~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后动脉瘤残留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具有损伤小、速度快的优点,可以作为翼点入路的良好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外科学 显微科手术 颅内动脉瘤/放射摄影术 血管 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瑞华 金星 +3 位作者 吴学君 种振岳 张十一 董典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24条患肢)。24条患肢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24条患肢)。24条患肢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其中12条患肢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14条患肢加行股-胴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3±0.18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3个月(1~2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仅4例残余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00~500m),其中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 髂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方式灵活,尤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葛圣林 周汝元 +4 位作者 林敏 葛建军 张士兵 张飞 李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外科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患者27例。27例均补片修补窦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18例用单个补片覆盖修补窦壁和室间隔缺损17例(94.44%)、主动脉瓣成形5例(18.52%)...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外科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患者27例。27例均补片修补窦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18例用单个补片覆盖修补窦壁和室间隔缺损17例(94.44%)、主动脉瓣成形5例(18.52%)、主动脉瓣置换4例(14.82%)。结果死亡1例(3.70%),治愈出院26例(96.30%)。随访1个月~4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轻度反流3例。结论补片是治疗主动脉瓣窦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窦瘤/外科学 动脉窦瘤/先天性 室间隔 缺损/外科学 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学
下载PDF
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与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舒畅 吕新生 +3 位作者 汪忠镐 杨泽厚 姜晓华 黎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57-760,共4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 3 7例 ,女 8例。年龄 2 1~ 85 (平均年龄 64 .7)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 11例 ;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 目的 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 3 7例 ,女 8例。年龄 2 1~ 85 (平均年龄 64 .7)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 11例 ;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伴椎骨破损 2例 ;肾上 ,下型腹主动脉瘤各为 3 ,2 3例 ;腹主动脉瘤破裂 2例 ;腹主动脉瘤空肠瘘 1例 ;腹主动脉外伤性破裂 3例。 45例患者中腔内治疗者 18例 ,2 5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 ,3例行腹主动脉修补。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6.7% (3 /45 )。随访 3 6例 ,随访时间 2个月~ 4年 ,均生存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有着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可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外科学 动脉 /外科学 动脉 /外科学 人工血管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舒畅 吕新生 +4 位作者 杨泽厚 姜晓华 李全明 黎明 汪忠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12例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2例患者全为男性 ,年龄 40~ 68岁 ,平均 5 2 .1岁。其中 10例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12例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2例患者全为男性 ,年龄 40~ 68岁 ,平均 5 2 .1岁。其中 10例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均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 ,术后内漏 1例 ,3d后漏血停止。其余病例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 ,假腔无血漏入 ,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 2例未行腔内治疗的患者 ,1例因并发呼衰死亡 ,1例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 对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如适应证掌握合适 ,腔内治疗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 ,损伤小 ,安全度大 ,并发症少等优点 ,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易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外科学 动脉 /外科学 动脉 /外科学 血管科手术
下载PDF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舒畅 吕新生 +5 位作者 杨泽厚 姜晓华 李全明 黎明 周耀东 何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大动脉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主动脉瘤 3例 ;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椎骨破损 2例 ;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2例 ;腹主动脉... 目的 探讨大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大动脉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主动脉瘤 3例 ;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椎骨破损 2例 ;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2例 ;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空肠曲瘘并消化道大出血 1例 ;腹主动脉瘤破裂并休克 5例 ,腹主动脉外伤后破裂 3例 ;腹主动脉瘤和 /或并单或双侧髂动脉瘤2 1例 ;髂动脉瘤 6例 ;股动脉瘤 9例 ;髂或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 1例 ;右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起始部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 1例 ;左或右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3例 ;颈动脉瘤 2例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7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 71例 ,自体静脉修补 3例 ,动脉破口修补术 12例。结果 术中及术后 3 0d死亡率为 3 .5 % ( 3 /86)。随访 73例 ,随访时间 1个月至 5年 ,除 1例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患者已死亡外 ,余均生存良好。结论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经济实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外科学 动脉 /外科学 动脉 /外科学
下载PDF
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继东 汪忠镐 +1 位作者 王仕华 靳裕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85-687,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探讨 2 1例颈动脉瘤 (2 4个瘤体 ) ,2 2例次的手术方法与结果。 2 4个瘤体中 ,真性动脉瘤 18例次 ,假性动脉瘤 6例次。 2例自动出院 ,19例 2 2次施行手术治疗 ,其中急诊手术 3例次... 目的 探讨颈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探讨 2 1例颈动脉瘤 (2 4个瘤体 ) ,2 2例次的手术方法与结果。 2 4个瘤体中 ,真性动脉瘤 18例次 ,假性动脉瘤 6例次。 2例自动出院 ,19例 2 2次施行手术治疗 ,其中急诊手术 3例次。应用了自体大隐静脉、人工血管、补片修补、包裹、缝合成形等多种术式 ,3例次在手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结果 术后因出血和复发再手术 2例 ,余 17例 2 0次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颈动脉瘤应首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安全且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 动脉/外科学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君杰 章希炜 +2 位作者 孙蓬 董剑 陈国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年间收治的1 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所有患者经CT检查确诊,7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性手术,...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年间收治的1 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所有患者经CT检查确诊,7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性手术,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外4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治疗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 2.5%(5例)。死亡原因:循环衰竭2例,急性肾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未手术4例全部死亡。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适当复苏,紧急外科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肾动脉下方阻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腔内修复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外科学 动脉 破裂/治疗 血管成形术 人工血管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深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亿粦 黄典 +2 位作者 廖益永 邓靖单 王雄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12-1013,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深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行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显示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深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行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显示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醉+体外循环(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或无脑灌注)。根据停止体外循环20min内和30min后有无脑灌流,将患者依次分为有灌流组和无灌流组。比较不同情况下,有灌流组和无灌流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低温组停止体外循环在20min以内的患者中,有脑灌注组在近期转归的各项观察指标上与无脑灌注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根据停止循环超过30 min后脑灌流有无分组,两组的近期转归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麻醉处理采用全静脉麻醉复合深低温下停循环,可以降低了停循环后对机体的不利影响,缩短停机时间,顺利完成手术。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外科学 @主动脉弓置换 @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麻醉
下载PDF
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少鸿 范瑞新 +1 位作者 吴若彬 郑少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4-657,共4页
目的总结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2007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主动脉弓降部疾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包括主动脉夹层(DebakeyIII型)12例、真性动脉瘤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 目的总结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2007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主动脉弓降部疾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包括主动脉夹层(DebakeyIII型)12例、真性动脉瘤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假性动脉瘤3例以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术后内漏2例。急诊手术5例,均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III型破入胸腔,死亡2例;限期、择期手术37例,死亡2例(均为动脉瘤),死亡率5.4%。术后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可逆性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手术方式包括非体外循环下行人造血管分流术12例(同时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1例)、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左半弓+近段降主动脉置换10例(同时行食道造瘘术1例)、近中段降主动脉置换17例、次全降主动脉置换3例。结论成人主动脉缩窄进行人造血管分流术矫治,手术简化、效果确切;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大多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范围决定降主动脉置换长度,熟练的外科吻合技术和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外科学 弓降部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生 郑奇军 +4 位作者 孙国成 王红兵 朱海龙 崔勤 易定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832-833,共2页
目的: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2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9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3例;病变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6例,另6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室... 目的: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2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9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3例;病变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6例,另6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1例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和异常起源肺动脉环缩术外,11例行矫治术,利用心包与人工材料补片(6例)、人工血管(4例)或同种管道(1例)连接。结果: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是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术后随访8~84(48±19)月,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3年死于右心功能衰竭。余均存活,无远期并发症,肺动脉瓣上、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亦无明显狭窄。结论:超声心动图、右室造影和主动脉造影或超声心动图结合多排CT检查是诊断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首选与伴发畸形一期矫治手术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先天性 动脉 动脉疾病/外科学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19
作者 韩冰 张宏光 +1 位作者 周晨光 吉国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年内收治的5 6例老年DASO,其中4 1例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1 1例采用取栓并球囊扩张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4例行球囊扩张并人工血管搭桥治疗。结果5 6例患者...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年内收治的5 6例老年DASO,其中4 1例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1 1例采用取栓并球囊扩张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4例行球囊扩张并人工血管搭桥治疗。结果5 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 2个月,6例术后3~6个月复发,再行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成功,其他患者疗效满意。结论PTA治疗DASO效果肯定,且可重复应用,必要时联合其他方法。PTA可作为老年DASO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外科学 动脉硬化 闭塞性/继发性 血管成形 气囊 人工血管 糖尿病 Ⅱ型 下肢
下载PDF
48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宣海洋 葛建军 周正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外科学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动脉 关闭不全/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