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代谢在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可鑫 胡小平 任宗力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1期4409-4414,共6页
主动脉夹层(AD)和主动脉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的大血管疾病,病情凶险,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两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AMD)。脂质代谢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其可通过调控血... 主动脉夹层(AD)和主动脉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的大血管疾病,病情凶险,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两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AMD)。脂质代谢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其可通过调控血管炎症、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氧化应激等机制参与AMD。对于脂质代谢参与AMD的机制研究,可为AD与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中膜退行性变 血管炎症 脂质代谢 表型转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补骨脂酚启动自噬减轻β-GP诱导的小鼠主动脉中膜钙化
2
作者 何虎强 朱俊龙 +5 位作者 李勤 罗泽恩 代江红 胥雄飞 曾宏 刘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4-792,共9页
目的:在选定的36种中药单体中筛选能够启动细胞自噬的药物;探究补骨脂酚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方法:从中草药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以不同浓度处理人脑胶质瘤细胞(human glioma cells,U87)72 h... 目的:在选定的36种中药单体中筛选能够启动细胞自噬的药物;探究补骨脂酚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方法:从中草药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以不同浓度处理人脑胶质瘤细胞(human glioma cells,U87)72 h,用MTT法得到药物对U87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并以小于IC_(50)浓度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梯度处理U87细胞,观察U87细胞GFP-LC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的荧光信号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指标LC3从而观察细胞自噬活动激活情况,以筛选出能够启动自噬的药物。后续选取补骨脂酚进行进一步实验,探究药物启动自噬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使用β-GP构建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钙化模型,分为对照组(C-CTR组)和钙化组(C-CAL组),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unx2、BMP2及LC3的表达。使用补骨脂酚干预后,分为对照组(C-CTR组)、钙化组(C-CAL组)、钙化+补骨脂酚组(C-CAL+Administration组)、对照+补骨脂酚组(C-CTR+Administration组)4组,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LC3、Runx2和BMP2,用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钙化结节的形成。在动物实验中使用高脂饮食同时在腹腔注射维生素D的方式构建小鼠主动脉钙化模型,使用腹腔注射补骨脂酚的方式对小鼠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CTR组)、钙化组(CAL组)、钙化+补骨脂酚组(CAL+Administration组)、对照+补骨脂酚组(CTR+Administration组)4组。通过冯库萨染色观察主动脉中膜钙沉积情况,使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中膜的厚度。结果:观察LC3的荧光强度和Western blot提示:细辛脂素(Asarinim)、补骨脂甲素(Bavachin)、灯心草酚(Juncusol)、桑黄酮(Mullberrin)、地榆皂苷2(Ziyuglycoside 2)、补骨脂酚(Bakuchiol)、补骨乙素(Corylifolinin)、五味子甲素(Schisandrin A)、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可以显著增加自噬小体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在钙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BMP2、Runx2以及LC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使用补骨脂酚干预后Western blot结果提示BMP2和Runx2表达降低(P<0.05),LC3-Ⅱ表达显增加(P<0.05)。茜素红结果显示钙结节沉积也显著降低(P<0.05)。动物实验中,补骨脂酚干预后HE结果显示中膜厚度较钙化组显著增厚,冯库萨染色结果提示补骨脂酚可以显著减轻钙沉积。结论:补骨脂酚可以激活VSMCs的自噬,并减缓小鼠主动脉钙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酚 自噬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中膜钙化
下载PDF
PPARγ天然激动剂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尊敬 贾树红 +7 位作者 刘玮 鲍秀琦 胡跃强 黄青 张玉虎 刘恒方 焦劲松 张国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明确PPARγ天然激动剂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组织学变化的影响,分析姜黄素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应用前景。方法 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姜黄素干预组(姜黄素200mg/kg.d灌胃给药处理)和模型组(... 目的明确PPARγ天然激动剂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组织学变化的影响,分析姜黄素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应用前景。方法 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姜黄素干预组(姜黄素200mg/kg.d灌胃给药处理)和模型组(无任何干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同周龄雄性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大鼠尾动脉无创血压测定方法测定大鼠清醒安静状态下尾动脉的收缩压。喂养至18周龄时终止实验处死动物取颈动脉标本,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测定内外弹力膜间血管中膜的厚度、横截面积、平滑肌细胞核面积。结果平滑肌肌动蛋白在3组大鼠中膜中均大量表达;实验开始至实验结束所测的每个时间点均显示模型组大鼠及姜黄素干预组收缩压较WKY大鼠收缩压显著增高,随着鼠龄的增加,模型组及姜黄素干预组大鼠收缩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姜黄素干预组和模型组大鼠组在同一时间点收缩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组及姜黄素干预组中膜厚度、中膜横截面积、平滑肌细胞核面积较WKY大鼠增加显著,姜黄素干预组上述3指标较高血压大鼠组明显下降。结论姜黄素作为PPARγ的天然激活剂,能够降低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的病理重构,提示姜黄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姜黄素 动脉中膜 平滑肌细胞 动脉血管重构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及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传高 尤华彦 +2 位作者 郁志明 张笛 吴小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动脉中膜厚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壁结构 早期识别 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波动性血压与主动脉中膜板层分离 被引量:7
5
作者 汤敬东 景在平 +6 位作者 熊江 赵珺 黄晟 高嵩 贾宝成 赵新 施萍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波动性血压 动脉中膜板层分离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 高血压 合并症
下载PDF
糖前康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晖 张定华 +2 位作者 芦少敏 连琯 张东鹏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糖前康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判定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分治... 目的:观察糖前康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判定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糖前康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0.25 g/次,3次/d;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都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降低颈动脉中膜厚度作用,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前康胶囊具有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调节血液流变学、血脂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糖耐量减低患者向2型糖尿病转变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前康胶囊 糖耐量减低 动脉中膜厚度 血液流变学 血脂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晨峰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旭峰 谭刚 朱梦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晨峰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贝那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观察1级和2级高血压病患者,有血压晨峰组124例(简称:晨峰组),无血压晨峰组119例(简称:无晨峰组),均停用所有降压药并经5个半衰期药物洗脱后开始服用贝那普... 目的探讨高血压晨峰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贝那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观察1级和2级高血压病患者,有血压晨峰组124例(简称:晨峰组),无血压晨峰组119例(简称:无晨峰组),均停用所有降压药并经5个半衰期药物洗脱后开始服用贝那普利5~20mg/d,争取血压达标。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进行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测量(从三个部位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动脉分叉处(BIF))和颈动脉斑块检出,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晨峰组IMT显著厚于无晨峰组(P<0.01),各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均较治疗前显著变薄(P<0.05),且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3个月时变薄显著(P<0.05);经3个月治疗,无晨峰组变薄速度显著加快(P<0.01),但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晨峰组变薄较无晨峰组变薄速度显著加快(P<0.05)。对于斑块负荷;治疗前晨峰组显著重于无晨峰组(P<0.01);治疗3月和6月时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经过3个月和6个月治疗晨峰组较无晨峰组减退速度显著加快(P<0.01)。结论晨峰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贝那普利有逆转IMT增厚和消除粥样斑块的作用,对血压晨峰患者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晨峰 动脉中膜厚度 斑块负荷 贝那普利
下载PDF
辛伐他汀在糖调节受损人群干预颈动脉中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专运 郝清顺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差异性,明确IMT的危险因素及观察辛伐他汀对IMT影响。方法:收集新诊断220例IGR患者及160例正常糖耐量人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OGTT)、... 目的:了解不同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差异性,明确IMT的危险因素及观察辛伐他汀对IMT影响。方法:收集新诊断220例IGR患者及160例正常糖耐量人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OGTT)、空腹血脂、WHR、HOMA-IR等指标,并应用彩色DopplerB型超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IMT,分析不同糖调节受损状态患者IMT差异性。将IGT组及IFG+IGT组患者混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6个月、1年后观察两组IMT的变化。结果:①IGT组及IFG+IGT组IMT分别与IFG组及NGT组分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IMT与年龄、收缩压、TC、LDL-C、WHR、2hPG、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p<0.01)。③6个月、1年后所有IGT及IFG+IGT患者IMT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厚,但辛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缓慢,两组IMT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IGR组中的IGT、IFG+IGT的IMT已经增厚,而辛伐他汀可以延缓IGR患者早期动脉硬化(A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糖调节受损 动脉中膜厚度
下载PDF
生地、丹参对2型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中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年亚 张岳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5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生地、丹参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腹主动脉中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高糖高脂饮食制作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T2DM大鼠腹主动脉中膜超微结构。结果:生地、丹参组T2DM大鼠腹主... 目的:观察生地、丹参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腹主动脉中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高糖高脂饮食制作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T2DM大鼠腹主动脉中膜超微结构。结果:生地、丹参组T2DM大鼠腹主动脉中膜平滑肌(VSMC)、胶原纤维(cf)、弹性纤维(ef)和基质的损坏程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生地、丹参均对T2DM大鼠腹主动脉中膜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 丹参 2型糖尿病 腹主动脉中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健康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占生 赵龙 耿磊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相对健康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关系的性别差异。方法此研究连续入选年龄> 50岁,且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健康体检者,电子体检报告收集人口学,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资料,用Pearson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相对健康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关系的性别差异。方法此研究连续入选年龄> 50岁,且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健康体检者,电子体检报告收集人口学,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资料,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的性别差异。结果共514例受试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06例,年龄(57. 33±5. 68)岁;女性208例,年龄(57. 52±5. 79)岁。男性γ-谷氨酰转移酶和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女性(P <0. 05)。调整了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在整体人群中γ-GGT与CIMT密切相关(β=14. 52,95%CI:6. 27~22. 77,P <0. 05);男性和女性均存在γ-GGT与CIMT呈正相关性(男性:β=8. 27,95%CI:1. 34~15. 20;女性:β=22. 12,95%CI:10. 40~33. 85);γ-GGT与CIMT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P <0. 05)。结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密切相关且存在性别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中膜厚度 Γ-谷氨酰转移酶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探讨糖调节受损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关系及意义
11
作者 高东玲 魏彦红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9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76例IGR患者及51例正常糖耐量(NGT)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OGTT)、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76例IGR患者及51例正常糖耐量(NGT)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OGTT)、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计算体重指数,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值。分析不同IGR患者IMT值的差异性。结果:IGT组及IFG+IGT组IMT分别与IFG组及NGT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年龄、收缩压、TC、LDL-C、2hPG是IMT的危险因素。结论:与NGT组比较,IGT组、IFG+IGT组患者早期已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AS)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动脉中膜厚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病伴多重危险因素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负荷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12
作者 程旭峰 陈兆俊 白君城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4期294-295,共2页
有研究表明,我国现患高血压疾病的人数超过2亿人,并且每年新增高血压病患者达1000万。高血压是许多病因相互作用并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疾病,为心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 高血压病患者 多重危险因素 动脉中膜厚度 胰岛素抵抗 心脑血管病 负荷 斑块 疾病死亡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关薇 林展增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降压效果及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对照组),口...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降压效果及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对照组),口服治疗各6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其血压平滑指数(SI),并检测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动态收缩压(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天平均SBP及平均舒张压(DBP)均显著降低(P<0.01),夜间平均SBP及平均DBP均明显降低(P<0.05),白天降幅大于夜间。血压平滑指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具有较高的平滑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天麻钩藤比盐酸贝那普利具有更好的降压作用,具有同样的降压平滑指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脏重构有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中膜-内厚度 左室重构 天麻钩藤饮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主动脉中膜变性病理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中杰 万涛 +3 位作者 陈东 汪昊 赵艳丽 秦曾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0-285,共6页
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AAD)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中膜变性(MD)的组织学改变对疾病的诊断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病理图像的高度复杂性使得MD的诊断过程耗时费力且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病理图像分类方... 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AAD)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中膜变性(MD)的组织学改变对疾病的诊断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病理图像的高度复杂性使得MD的诊断过程耗时费力且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病理图像分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四种MD病变类型以进行性能验证。该方法使用了一种改进的基于GoogLeNet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首先采用迁移学习来将先验知识应用于TAAD病理图像的表达,然后使用Focal loss和L2正则化来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平均四分类准确率达到98.78%,表现出较好的泛化性能。可见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病理学家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计算机辅助诊断 非炎性主动脉中膜变性 病理图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中膜厚度的诊断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磊 孟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诊断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造影结果显示为冠心病,对照组造影结果显...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诊断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造影结果显示为冠心病,对照组造影结果显示为非冠心病,两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IMT与斑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颈动脉IMT与斑块检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患者颈动脉IMT高于二支病变、单支病变患者,同时二支病变患者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但研究组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斑块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检出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颈动脉IMT,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冠心病预测,为冠心病防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冠心病 动脉中膜厚度 诊断预测
下载PDF
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生物学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烽 王志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265-1266,1269,共3页
主动脉夹层(AD)及主动脉动脉瘤(AA)均属于心血管危重症,病理特点为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AMD)。AMD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纤维断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ECM)降解,VSMC增殖迁移增加、凋亡增多导致主动... 主动脉夹层(AD)及主动脉动脉瘤(AA)均属于心血管危重症,病理特点为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AMD)。AMD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纤维断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ECM)降解,VSMC增殖迁移增加、凋亡增多导致主动脉结构和功能薄弱[1]。本文对AMD研究的常用生物学检测指标及检验技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变 病理生理机制 动脉 弹力纤维断裂 动脉中膜 生物学检测 表型转化 检验技术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的观察及药物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向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膜增厚情况及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停止使用降压药物,经过5个药物洗脱期后,每天口服5~20mg的贝那普利,治疗3个月后,同期选用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膜增厚情况及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停止使用降压药物,经过5个药物洗脱期后,每天口服5~20mg的贝那普利,治疗3个月后,同期选用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的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和斑块形成率明显减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容易诱发颈动脉中膜增厚及其斑块形成,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中膜厚度 斑块 贝那普利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必武 郭韵诗 罗利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UA)与颈动脉中膜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IMT厚度分为颈动脉斑块组(A组)、颈动脉中膜增厚组(B组)及正常组(C组),每组30例。应用尿酸...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UA)与颈动脉中膜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IMT厚度分为颈动脉斑块组(A组)、颈动脉中膜增厚组(B组)及正常组(C组),每组30例。应用尿酸酶比色法检测患者血清UA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清TC、TG、LDL-C进行检测,应用无创性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比较三组患者年龄、UA、TC、TG、LDL-C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UA和IMT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UA、TC、LDL-C均高于颈动脉中膜增厚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418,P=0.000)。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呈显著相关性,随着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升高,颈动脉中膜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尿酸 动脉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游走机理的体内实验研究
19
作者 李宗铉 李建华 +1 位作者 宋继谒 张宝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16-420,共5页
利用实验性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厚模型,检测游走细胞比数,制超薄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等工作,观察到游走细胞基底膜破坏、增殖周期亢进,周围间质疏松,出现弹力蛋白酶溶解弹力纤维等促使细胞游大的形态与机能改变。由此阐明平滑肌细... 利用实验性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厚模型,检测游走细胞比数,制超薄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等工作,观察到游走细胞基底膜破坏、增殖周期亢进,周围间质疏松,出现弹力蛋白酶溶解弹力纤维等促使细胞游大的形态与机能改变。由此阐明平滑肌细胞游走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平滑机细胞 游走 动脉中膜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对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影响
20
作者 缪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5期121-121,共1页
目的:通过对10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12个月,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了解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住院的经冠脉造影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00例,分别通过颈动... 目的:通过对10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12个月,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了解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住院的经冠脉造影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00例,分别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来明确其颈动脉中膜厚度。对此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并于第2d晚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射血分数值、体重指数方面上,没有统计意义。其中第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一次口服;第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晚一次口服。连续应用12个月。12个月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观察二组颈动脉中膜厚度的变化。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结果其中第一组颈动脉中膜厚度在治疗前为(1.51±0.68),而在治疗后为(1.02±0.25);而第二组患者在治疗前为(1.52±0.72),而治疗后为(1.31±0.21)。二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都有所下降,其中第一组患者下降辐度较大。结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颈动脉有减少颈动脉中膜厚度的作用,而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相对小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治疗 动脉中膜厚度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