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崔广清 冒秀宏 孙卫和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806-808,共3页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联合动脉乳酸评估脓毒症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全锦花 崔岩 张新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联合动脉乳酸(1actate,Lac)对急诊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医院急诊科2012—09—2015—07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来诊即刻收集血清标本测定Pr...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联合动脉乳酸(1actate,Lac)对急诊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医院急诊科2012—09—2015—07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来诊即刻收集血清标本测定Presepsin和Lac。根据30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33),比较两组血清Presepsin和Lac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Presepsin和Lac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NT—proBNP、CRE、PaO: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resepsin和动脉Lac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323.0(942.5,2304.0)VS.547.0(297.5,904.0,P〈0.05;3.5(1.7,5.8)VS.I.2(0.8,2.0),P〈0.05]。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Presepsin和Lac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1.002(1.001,1.003)、2.343(1.428,3.845)。血清Presepsin和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48,两者联合预测值的AUC为0.900。以血清Presepsin≥927.5pg/mL、Lac≥2.35mmol/L为界值(cutoff)评估不良预后有较好的效能。结论血清Presepsin是评估脓毒症预后的较好指标,联合Lac能提高对脓毒症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 Presepsin) 动脉乳酸(Lac) 预后
下载PDF
动态动脉乳酸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庆彦 李庆方 王思奎 《现代医学》 2011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监测动脉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APACHEⅡ评分将651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分析各组1、12、24及48 h的动脉乳酸动态变化,比较入院1 h内各组间动脉乳酸水平的... 目的:探讨监测动脉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APACHEⅡ评分将651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分析各组1、12、24及48 h的动脉乳酸动态变化,比较入院1 h内各组间动脉乳酸水平的差异及不同预后组动脉乳酸水平的差别。结果:极危重组动脉乳酸水平高于另2组并呈持续升高态势;而另外2组动脉乳酸水平较低,且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渐下降。APACHEⅡ评分越高,动脉乳酸浓度越高(r=0.67,P<0.01);动脉乳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手足口病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动脉乳酸 动态监测 临床评价
下载PDF
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慧卿 寿松涛 《中外医疗》 2010年第4期20-22,2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24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24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绘制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APACHEⅡ的ROC曲线,比较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与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0.74±2.29)明显高于存活组(5.24±2.89),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10.69±3.72)明显低于存活组(34.00±13.68),有统计学差异(P<0.01);应用APACHEⅡ判断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6h动脉乳酸AUC为0.951,6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为0.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20分组较≤20分组动脉乳酸升高,6h动脉乳酸清除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初始动脉乳酸及6h动脉乳酸均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741,0.754,P<0.000),6h动脉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r=-0.61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示6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乳酸也相应增高,且6h动脉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愈严重预后愈差。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方法,6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葡萄糖摄取率和静动脉乳酸差的影响
5
作者 邓志英 李杰 侯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048-3051,共4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脑肿瘤患者葡萄糖摄取率和静动脉乳酸差的影响.方法:ASAI~II级颅内肿瘤患者行择期开颅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n=20),HH404mL/kg组(HH40A组)、HH402mL/kg组(HH40B组)、200mL/L甘露醇4mL/kg...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脑肿瘤患者葡萄糖摄取率和静动脉乳酸差的影响.方法:ASAI~II级颅内肿瘤患者行择期开颅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n=20),HH404mL/kg组(HH40A组)、HH402mL/kg组(HH40B组)、200mL/L甘露醇4mL/kg组(M组).常规麻醉诱导,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达1.2最低有效肺泡气浓度(MAC)后,在15min内静脉滴注各组实验液体.在静滴前即刻(T0)、静滴后15,30,60,120min(T1~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桡动脉和颈静脉球血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结果:3组各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HH40A组的葡萄糖摄取率较HH40B组和200mL/L甘露醇组低,其中于T1~T4时间点与200mL/L甘露醇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T2~T4时间点与HH40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H40A组的静动脉乳酸差较200mL/L甘露醇组低,于T1~T4时间点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H40A组与HH40B组无明显差异,但HH40B组亦较200mL/L甘露醇组低,且于T1~T4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脑肿瘤切除术可降低葡萄糖摄取率,减少无氧代谢乳酸生成,改善脑氧代谢,其效果优于相同剂量的甘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摄取率 脑肿瘤静动脉乳酸
下载PDF
外科术后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监测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胜军 《北方药学》 2011年第9期58-58,共1页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测定术前和术后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测定术前和术后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1.75±2.31)明显高于存活组(5.34±2.76),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11.00±3.62)明显低于存活组(31.21±12.58),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早期动态监测术后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方法,6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联合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吴萍 张彩宁 +1 位作者 闫学爽 贾松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BIPI组102例、非BIPI组140例,并将BIPI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分为重度BIPI组53例、轻度BIPI...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BIPI组102例、非BIPI组140例,并将BIPI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分为重度BIPI组53例、轻度BIPI组49例。检测各组脐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并行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BIP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BIPI组、非BIPI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IPI组脐动脉pH低于非BIPI组,脐动脉乳酸水平高于非BIPI组,1、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BIPI组脐动脉pH低于轻度BIPI组,乳酸水平高于轻度BIPI组,1、5、10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轻度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脐动脉血pH与1、5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7、0.576,P均<0.05),脐动脉血乳酸与1、5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691,P均<0.05),脐动脉血pH与乳酸呈负相关(r=-0.694,P<0.05)。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预测BIPI发生灵敏度、特异度较高,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联合预测BIP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与任一单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Apgar评分对BIPI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脑损伤 动脉血pH 动脉乳酸 APGAR评分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miRNA-210、MIF、动脉血乳酸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价值研究
8
作者 杨孟孟 杨英 +2 位作者 王凯丹 狄文慧 高文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RNA(miRNA)-210、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动脉血乳酸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 目的探究血清微RNA(miRNA)-210、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动脉血乳酸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脑梗死将患者分为梗死组(n=32)和未梗死组(n=4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血清miRNA-210、MIF、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210、MIF、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价值。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受伤原因、有无颅底骨折、是否为多发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患者脑疝、蛛网膜下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4.38%、40.63%,均高于未梗死组(13.95%、1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患者的血清miRNA-210、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92±0.22、(6.12±0.78)mmol/L,均高于未梗死组患者[0.45±0.12、(4.45±0.61)mmol/L],MIF水平为(1.02±0.15)ng/mL,低于未梗死组[(1.23±0.1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NA-210、MIF、动脉血乳酸水平均会对患者合并梗死产生影响(P<0.05)。采用ROC曲线探究血清miRNA-210、MIF、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患者合并梗死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9、0.747、0.83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NA-210和动脉血乳酸水平降低,MIF水平升高,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较高,可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动脉乳酸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嘉 李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危重症患者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治的急危重症患者72例,所有患者在入重症监护病房时进行护理工作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判定。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与...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危重症患者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治的急危重症患者72例,所有患者在入重症监护病房时进行护理工作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判定。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与治疗6 h后进行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检测,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判定相关性。结果在72例患者中,判定为6 h血乳酸高清除率42例,低清除率30例。高清除率组的性别、原发疾病类型、体重指数与低清除率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清除率组的年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都少于低清除率组(P<0.05)。高清除率组的APACHEII评分与低清除率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72例患者中,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的6 h乳酸清除率与年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APACHEII评分等都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APACHEII评分为影响6 h乳酸清除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可有效判定患者的基础状况与预后状况,也与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存在相关性,在临床上值得动态监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急危重症 动脉乳酸 护理工作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对急性中毒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敏 朱日进 +1 位作者 陈锋 王晓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6期3906-390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病程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急性中毒患者临...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病程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毒后28 d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对照研究,判定入院初始动脉血Lac及6 h LCR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282名急性中毒患者,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3.67±12.52)岁;男性142例,女性140例;服毒至就诊时间4~132 h之间,平均就诊时间(17.25±30.58)h。经随访服毒后28 d死亡76例,存活206例。死亡率26.95%;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性别、服毒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入院初始动脉Lac值、APACHEII评分值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的6 h乳酸清除率(LCR)低于存活组(P〈0.001);入院初始动脉Lac值〈4 mmol/L组的死亡率低于入院初始动脉Lac值≥4 mmol/L组(P〈0.001);6 h LCR〈10%组的死亡率高于6 h LCR≥10%组(P〈0.001);根据APACHEII评分值进行分组(0=〈10分,1=10~19,2=20~29,3=≥30),评分高的分组死亡率高于评分低的分组(P〈0.001);且评分高的分组6 h LCR低于评分低组(P〈0.001)。结论急性中毒患者动脉血Lac值尤其是6 h LCR与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APCHEII评分 急性中毒 预后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与脐动脉血乳酸水平等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存杰 李作芬 闫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8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乳酸水平、阿氏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判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窒息新生儿,娩出后在第一声啼哭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2ml送检乳酸,其中64例发生HI...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乳酸水平、阿氏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判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窒息新生儿,娩出后在第一声啼哭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2ml送检乳酸,其中64例发生HIE的患儿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第3天及第7天进行NBNA评分,随访至4岁行C-WYCSI智力测验,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临床资料。另选同期出生的80例正常新生儿为脐动脉血乳酸值正常对照组。结果各HIE组脐动脉血乳酸值较正常新生儿组均明显升高,脐动脉血乳酸值、阿氏评分、NBNA评分与C-WYCSI测验结果及四者之间均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脐动脉血乳酸水平能早期预测HI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结合阿氏评分、HIE分度、NBNA评分动态观察结果,更有助于判定HIE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动脉乳酸 阿氏评分 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 C-WYCSI智力测验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何敏 周浴 +3 位作者 朱建勇 邝军 张立波 叶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检测治疗前1d及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根据入院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和正...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检测治疗前1d及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根据入院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APACHEⅡ评分、28d死亡率等临床相关指标。根据早期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及动脉血气指标;对COPD并呼吸衰竭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治疗前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升高,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通气率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PaCO2均有所下降,PaO2及pH升高(P<0.05),低乳酸清除率组仅PaO2较治疗前升高,高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保护因素(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均影响患者预后,动态监测早期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可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预后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韶华 周佾龙 仝旭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13-1814,I0018,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76例,于患者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测定患者动脉血乳酸,并计算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入院24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76例,于患者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测定患者动脉血乳酸,并计算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入院24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根据患者入院即刻动脉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乳酸正常组(血乳酸<2.0 mmol/L,n=26例)、轻度升高组(2.0 mmol/L≤血乳酸<4.0 mmol/L,n=33例)和重度升高者(血乳酸≥4.0 mmol/L,n=17例),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①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升高组和正常组(P<0.05)。②76例患者死亡29例,存活47例,死亡组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程静 马乐 苏春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LCR)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乳酸正常组(19例)、轻度升高组(45例)和重...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LCR)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乳酸正常组(19例)、轻度升高组(45例)和重度升高组(22例)。比较3组临床相关指标、28 d病死率等。根据6 h LCR,将患者分为高LCR组(48例)、低LCR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6 h LC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乳酸正常组比较,轻度、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增加(P<0.05);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高LCR组治疗后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各项血气指标、28 d病死率显著优于低L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 h LCR是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与早期LCR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尤其6 h LCR变化,可有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老年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预后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新生儿危重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闻 韦红 余加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5-1066,107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入院24h内动脉血乳酸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的关系及对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对NICU215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N...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入院24h内动脉血乳酸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的关系及对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对NICU215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NCIS将患儿分为非危重、危重及极危重3个组,比较入院24h内各组间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及不同预后组血乳酸水平的差别。结果随着NCIS分值下降,血乳酸浓度升高(r=-0.2,P<0.01);血乳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r=0.181,P<0.01),尤其是在危重患儿(包括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中更明显(r=0.227,P<0.01);而非危重组中治愈组和好转组入院时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测定对新生儿危重病例早期诊断是一项简易而灵敏的指标,并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有望成为NCIS中的又一衡量病情轻重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预后 NICU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和C-反应蛋白对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8
16
作者 姚建华 谢立德 +1 位作者 汪健蕾 汪正光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4期600-601,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28例,好转42例。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18(95%可信区间:0.599~0.836,P=...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28例,好转42例。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18(95%可信区间:0.599~0.836,P=0.005),C-反应蛋白9 mg/d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64。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0.699(95%可信区间:0.573~0.825,P=0.005),血乳酸2.4mmol/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33。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2.4 mmol/L死亡风险上升(OR 3.333;95%CI 0.226~49.093);C反应蛋白>9 mg/dl死亡风险更高(OR 9.0;95%CI 1.628~49.756);C反应蛋白>9 mg/dl同时血乳酸>2.4 mmol/L死亡风险最高(OR 17.778;95%CI 3.356~94.179)结论 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同时升高的重症肺炎患者较单独一项升高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反应蛋白 动脉乳酸
下载PDF
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何喜军 石源 +2 位作者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3期4054-4055,4058,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感染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直径变异度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曦 田锁臣 +2 位作者 许志平 王强 吴铁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变异度(△IVCD)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54例,对所...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变异度(△IVCD)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54例,对所有患者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方案按6h脓毒症集束化治疗(bundle)行液体复苏,按照达标与否将患者分为达标组(39例)与未达标组(15例),对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液体复苏前的一般状况、△IVCD及动脉血乳酸值,液体复苏6h后的△IVCD及动脉血乳酸值,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液体复苏后,达标组患者△IVCD明显低于未达标组(%:24.43±6.11vs.30.44±5.42,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未达标组(%:21.72±14.77vs.9.64±7.40,P<0.05);达标组△IVCD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为明显负相关(P<0.05);使用△IVCD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其曲线下面积为0.827,当其临界值为25.66%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1.2%;使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其曲线下面积为0.765,当其临界值为18.36%时,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6.9%。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按EGDT方案行6hBundle液体复苏后,达标组△IVCD更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更高,且两者之间有明显负相关性,用△IVCD判断液体复苏是否达标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床旁超声 下腔静脉直径变异度(△IVCD) 动脉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嵇朝晖 徐巍 邵学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57-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予动脉血乳酸测定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根据疗效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予动脉血乳酸测定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根据疗效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 达标组6h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24h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与死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伟 倪海滨 +7 位作者 张家留 周丹丹 殷丽萍 张勇 陈浩 张蓓蓓 李伟 朱启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早期复苏6 h后动脉及外周静...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早期复苏6 h后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动脉血乳酸(A-lac)及外周静脉血乳酸(V-Lac),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ΔLac),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患者预后。结果:共入选59例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患者,28 d存活34例,死亡25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明显升高(P<0.05),患者入院时A-Lac和V-Lac明显升高(P<0.05),早期复苏6 h后V-Lac和ΔLac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后ΔLac是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复苏6 h后Δ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OR=74.107,P<0.001),最佳临界值为0.65 mmol/L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5.3%。结论: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动脉乳酸 乳酸 感染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