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后处理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马荣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随着经皮冠脉介入疗法(PCI)、溶栓治疗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进入缺血再灌注时代。然而缺血再灌注在治疗AMI的同时,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生成、钙超载及白细胞激活导致局部炎症... 随着经皮冠脉介入疗法(PCI)、溶栓治疗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进入缺血再灌注时代。然而缺血再灌注在治疗AMI的同时,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生成、钙超载及白细胞激活导致局部炎症等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针对这些机制进行处理如抗氧化治疗、腺苷受体激动剂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重要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心肌梗死患者 缺血后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率震荡 冠状动脉搭桥术 腺苷受体激动剂
下载PDF
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小节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5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48),应用经股动脉介入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48),应用经股动脉介入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32例患者中,穿刺成功的患者有32例(占患者总数的100.00%),手术成功的患者有31例(占患者总数的96.88%);在实验组348例患者中,穿刺成功的患者有342例(占患者总数的98.28%),手术成功的患者有334例(占患者总数的95.98%)。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8±7.9)min,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7.7)min,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为(3.7±1.5)min,实验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为(3.8±1.6)min,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9±3.5)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9±2.2)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强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3
作者 黄飞鸿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94例,采用单双数抽签的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强化护理组,每组47例,两组介入治疗时均行心电监护,常规护理组...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94例,采用单双数抽签的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强化护理组,每组47例,两组介入治疗时均行心电监护,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监测,强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再发心肌梗死等。结果:强化护理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3%)低于常规护理组(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电图监测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心电描记术 监护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部分血管重建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何立军 屈大展 +2 位作者 刘寅 李玉茜 孙根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血管重建 心肌血管重建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友良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心脏功能及6 min步行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的左心室充盈类型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6 min步行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同期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元良 徐娜 +14 位作者 尹春琳 姚懿 唐晓芳 贾斯达 张策 宋莹 许晶晶 赵雪燕 张茵 陈珏 杨跃进 乔树宾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比较同期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832例。将患者按PCI治疗次数分为同期PCI组(1218... 目的比较同期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832例。将患者按PCI治疗次数分为同期PCI组(1218例)和分期PCI组(614例)。随访2年,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V-MI)、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TVR)、心源性死亡和卒中,次要终点事件为支架血栓。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数据,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随访事件发生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生存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分期PCI是否为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同期PCI组住院时间、介入操作时间、术前紫杉醇药物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心脏外科手术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SYNTAX)积分明显小于分期PCI组[(5.54±3.09)d比(9.50±4.06)d、(43.12±28.55)min比(79.54±44.35)min、(14.04±7.63)分比(18.51±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和术后SYNTAX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分期PCI组TV-MI和支架血栓发生率高于同期PCI组[2.1%(13/614)比0.5%(6/1218)和2.0%(12/614)比0.4%(5/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期PCI组无TV-MI和无支架血栓生存率优于分期PCI组(99.5%比97.9%和99.6%比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CI是支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1,95%CI 1.25~12.18,P=0.019)。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期PCI组TV-MI和支架血栓发生率仍高于同期PCI组[2.1%(13/614)比0.7%(4/614)和2.0%(12/614)比0.5%(3/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期PCI组无TV-MI和无支架血栓生存率仍优于分期PCI组(99.3%比97.9%和99.5%比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CI不是支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9,95%CI 0.58~9.00,P=0.234)。在匹配前后,心绞痛类型与分期PCI之间均未见交互作用(P>0.05)。结论虽然分期PCI患者TV-MI和支架血栓发生率较高,但分期PCI并不是MACCE及其组分或支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期PCI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和介入操作时间,可能是合适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疗法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彩勤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2期3468-346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疗法(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对86例AMI患者行PCI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PC...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疗法(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对86例AMI患者行PCI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PCI成功率100%,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0例,穿刺部位出血12例,迷走神经反射8例,舒适度差26例,焦虑30例,排尿困难15例,消化道出血12例,失眠32例,异位栓塞,猝死1例。结论:PCI的效果不仅与医生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周到细致的护理有重大关系,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动脉导管介入疗法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下心脏电生理变化
8
作者 岳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下心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2~7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治疗,分析患者在手术应激反应下的心脏...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下心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2~7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治疗,分析患者在手术应激反应下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患者QT间期以及QTc间期明显短于术前,Tp-Te间期明显长于术前,术中患者心率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高于术前(P<0.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PCI手术时,会产生心脏应激反应,导致患者的心脏电生理发生变化,临床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情况,必要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心脏电生理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疗法;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卧床... 目的研究分析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疗法;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以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死亡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股动脉介入疗法,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较低,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介入疗法 经桡动脉介入疗法 高危冠心病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总结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祥武 谷文韬 梁兆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6-397,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介入疗法 羟基喜树碱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脏近期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仝凌 孙帅 +2 位作者 李敏 石芳弟 张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脏的近期保护作用。方法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前者即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rhBNP 72 h...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脏的近期保护作用。方法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前者即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rhBNP 72 h,后者不予泵入rhBNP。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出入量差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出院后1月复查NT-proBNP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出院后1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所有患者呼吸频率、心率、SBP、DBP、NT-proBNP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rhBNP组更明显(P<0.05);出院后1个月rhBNP组的LVESV、LVEDV、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MACE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rhBNP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心功能,减少近期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海明 孙晓斐 丛培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联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中药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玉芳 焦智民 +1 位作者 米巧云 李佩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中医药疗法 动脉介入疗法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蓉 姚冬奇 +2 位作者 王亚玲 常亮 李拥军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开始...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PCI术后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功效,对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造影剂肾病 肌酐 高敏C反应蛋白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自制冰袋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冷敷用于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上肢血肿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匡霞 倪芳 王蜜凤 《临床护理杂志》 201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冰袋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冷敷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上肢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上肢血肿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制冰袋冷敷,再... 目的探讨自制冰袋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冷敷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上肢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上肢血肿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制冰袋冷敷,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冰袋4h更换1次,均持续24h。观察两组术后4h、12h、24h患肢疼痛和肿胀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4h、12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上肢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自制冰袋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冷敷,对缓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上肢血肿引起的局部肿胀和疼痛,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袋 弹力绷带 加压冷敷 动脉介入疗法 上肢血肿/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挺 刘敏 +2 位作者 王振磊 许群锋 王明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行冠状动脉血管超声检查,2...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行冠状动脉血管超声检查,2组患者分别做完检查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首次球囊扩张后急性获益、斑块负荷、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支架最小直径等情况,比较2组术后急性获益、斑块负荷、支架最小横截面积等情况及术后住院期、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半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例数。结果研究组急性获益、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支架最小直径均大于对照组,斑块负荷小于对照组(P<0.05);2组介入术后斑块负荷、支架最小横截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介入术后急性获益大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住院期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能够降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在狭窄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可有效保证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不良事件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裴瑞琳 王建六 +1 位作者 石萍 孙峰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8期26-27,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对 2 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内插管 ,一次性灌注MTX70~ 1 0 0mg ,并辅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 ,观察其症状、体征及血清β HCG的变化、异位妊娠病灶面积改变... 目的  初步探讨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对 2 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内插管 ,一次性灌注MTX70~ 1 0 0mg ,并辅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 ,观察其症状、体征及血清β HCG的变化、异位妊娠病灶面积改变及输卵管通畅情况。 结果 2 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均成功 ,治愈率 1 0 0 %。腹痛症状于介入治疗后 4~ 7天内消失 ,阴道流血症状于介入治疗后 5~ 1 5天内消失。血清β HCG于介入治疗后 30天内降至正常。异位病灶于介入治疗后56天内消失。 1 3例患者于术后 4~ 6个月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输卵管通畅率达 92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栓塞 输卵管妊娠 氨甲蝶呤 子宫动脉介入疗法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朝阳 叶苑琼 邱圣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51-852,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动脉介入疗法 护理
下载PDF
参苡建中汤配合动脉介入治疗胃癌2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艺 祝立冬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24-25,共2页
参苡建中汤系全国名中医、消化肿瘤专家刘沈林教授在长期从事中医药调治胃肠肿瘤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效方。2005年至2006年期间,笔者运用该方配合动脉介入治疗胃癌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胃癌 参苡建中汤 动脉介入疗法
下载PDF
胃及结肠癌术后的动脉介入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伟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通过腹部动脉介入化疗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探讨预防胃及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腹腔内脏器转移的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对2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结肠癌进行了术后的胃肠道动脉化疗和腹腔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 目的: 通过腹部动脉介入化疗和腹腔化疗的联合应用, 探讨预防胃及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腹腔内脏器转移的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对2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结肠癌进行了术后的胃肠道动脉化疗和腹腔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部分病人肝内转移灶缩小或消失; 部分伴腹部淋巴结转移者,CT 复检转移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本法明显提高了肿瘤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对肿瘤细胞的杀死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尤其是对肝内的转移灶,通过对靶血管的栓塞,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对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腹膜面和切口区域的肿瘤细胞,可直接作用并杀死。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伤害小。能够有效防止腹腔内的复发和腹内脏器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疗法 腹腔化疗 胃癌 结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