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内接触溶栓即刻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蓉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接触溶栓即刻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动脉内接触溶栓即刻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知情评分(44.13±2.25)分,护理服务(40.23±1.76)分,改善评分(153.58±4.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症状评分(63.9±13.4)分,疾病知识评分(65.3±16.1)分,急救管理评分(52.1±10.6)分,日常生活评分(83.9±1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管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常见脑血管意外,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时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接触溶栓即刻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满意率
下载PDF
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摘要)
2
作者 邓鹤秋 周训森 +5 位作者 董杏芳 胡光友 廖艳群 刘国栋 刘诗民 杜衡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2-122,共1页
目的 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 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 PTCA/ STENTING组 1 5例 ( A组 )与直接 PT-CA/ STEN... 目的 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 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 PTCA/ STENTING组 1 5例 ( A组 )与直接 PT-CA/ STENTING组 1 6例 ( B组 )。入院后均即刻给予水溶性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及肝素钠等常规术前处理。A组静脉溶栓治疗为天普洛欣 1 5 0万 U1 2例 ,思凯通 1 5 0万 U3例 ,开始溶栓时间为发病后( 3.5± 1 .2 ) h,90~ 1 2 0 min后开始介入治疗 ;B组入院后 ( 1 .2± 0 .3) h方开始介入治疗。 A、B两组均于 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用χ2 或 t检验方法对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 1 )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点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 IRA)、植入支架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两组可比。 ( 2 )首次造影 IRA再通率 A组溶栓治疗显著高于 B组的自发性再通 ( P<0 .0 5 )A、B两组介入治疗后 (为 1 0 0 %达 TIMI3级血流 )显著高于 A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治疗 (为 66.7%达TIMI 2~ 3级血流 ,P <0 .0 1 ) ;两组 PTCA/STENTING成功率分别为 1 0 0 % /93.3%与 1 0 0 % /93.8%。 ( 3)心肌酶学峰值 ( CK/CK-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即刻冠状动脉成形 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 AMI
下载PDF
溶栓加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护理体会
3
作者 刘丽华 胡艳 +2 位作者 原玲 刘晓华 房秋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7期271-272,共2页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动脉硬化闭塞症也在不断地扩大,该病症导致的致残与病死率非常高,传统的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致使我国对于干预护理的程度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有更高的要求。方法通过分析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置管溶栓或支架植...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动脉硬化闭塞症也在不断地扩大,该病症导致的致残与病死率非常高,传统的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致使我国对于干预护理的程度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有更高的要求。方法通过分析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进行监督治疗。将2009年~2011年医院中实施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一共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其中每组分别为30例。对两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一些护理,对观察组则实施护理干预,同时对两组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相关的记录。结果在住院时间、创伤程度以及后期恢复3个方面,观察组所用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该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等优势,达到了医院提升治疗效果、减低患者医疗负担的目的,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置管溶栓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直接、延迟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与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比较(摘要)
5
作者 邓鹤秋 周训森 +5 位作者 董杏芳 胡光友 廖艳群 刘国栋 刘诗民 杜衡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3-123,共1页
目的 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 方法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 5 3例分为直接 PTCA/STENTIN... 目的 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 方法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 5 3例分为直接 PTCA/STENTING组 1 6例 ( A组 )、延迟 PTCA/STENT-ING组 1 7例 ( B组 )、静脉溶栓组 2 0例 ( C组 )。均于入院后即给予相同的常规术前处理 ,B组先采用与C组相同的静脉溶栓治疗 (日本产 Green Cross尿激酶 96~ 1 2 0万 IU) ,3~ 7d(平均 3.5± 1 .2 d)后行延迟 PTCA/STENTING治疗。采用第四军医大学BASE软件包 ,对三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Student- Newman's检验 ,对三组间的计量资料进行 χ2 + t检验两两比较。 结果  ( 1 )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开始介入 /溶栓治疗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植入支架数等指标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三组可比。 ( 2 )血管再通率A、B两组 ( 1 0 0 % )介入治疗后显著高于 C组 ( 65 % )(P<0 .0 1 ) ,B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再通率与 C组无差异 ;PTCA/STENTING成功率 A、B两组分别为 1 0 0 % /93.8%、1 0 0 % /94.1 %。( 3)介入 /溶栓治疗后心肌酶学峰值 ( CK/CK- MB)出现时间 A组显著提前于 B、C两组 ( P<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冠状动脉成形 支架植入术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远期疗效 近期疗效 AMI 直接冠状动脉成形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孙虎 刘金昊 +2 位作者 徐益鸣 杨东海 黄小进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1期47-49,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导管溶栓治疗,25例)与观察组(支...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导管溶栓治疗,25例)与观察组(支架植入术治疗,2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7);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HCT、D-二聚体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4.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10)。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优于经导管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 经导管溶栓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经皮介入碎栓、溶栓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外周动脉阻塞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迪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7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治疗外周动脉阻塞应用经皮介入碎栓、溶栓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外周动脉阻塞患者52例,对所选患者给予动脉造影、应用导丝碎栓、局部尿激酶溶栓,如动脉阻塞严重者给...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治疗外周动脉阻塞应用经皮介入碎栓、溶栓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外周动脉阻塞患者52例,对所选患者给予动脉造影、应用导丝碎栓、局部尿激酶溶栓,如动脉阻塞严重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溶栓疗效;对所有患者给予治疗前后凝血四项检查,观察指导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有48例患者只进行了导丝碎栓、尿激酶溶栓的方法,4例患者增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后动脉血管血流情况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且均未发生出血症状。结论经皮介入碎栓、溶栓以及增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外周动脉阻塞上,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阻塞 经皮介入碎栓 溶栓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支架植入术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髂静脉狭窄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目显 张桂阳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髂静脉狭窄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10月该院收治的髂静脉重度狭窄伴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观察组实...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髂静脉狭窄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10月该院收治的髂静脉重度狭窄伴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观察组实施支架植入术后导管接触性溶栓,比较两组下肢消肿比例、静脉通畅程度和溶栓耗时,治疗前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统计两组并发症,比较随访1年两组髂静脉狭窄复发率和临床整体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消肿比例(68.5±3.9)%大于对照组的(60.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通畅程度为(0.8±0.1)分优于对照组(1.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耗时为(3.2±0.3)d短于对照组(4.5±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3、19.799、16.444,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3.6±0.1)g/L和(2.5±0.1)g/L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的(5.4±0.2)g/L和(3.3±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鼻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皮下出血、颅内出血及肺栓塞的总比例为2例(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随访1年,观察组髂静脉狭窄复发率1例(2.5%)低于对照组9例(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整体有效率为38例(95.0%)高于对照组的28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髂静脉重度狭窄伴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支架植入术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其溶栓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且治疗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导管接触溶栓 髂静脉狭窄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成武 姚灵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1例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 17d ,溶栓 3d无效 ,行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 ,开通后残留狭窄 70 %。术后2 6h血栓形成 ,立即溶栓后 ,再植入内支架。结果 通... 目的 探讨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1例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 17d ,溶栓 3d无效 ,行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 ,开通后残留狭窄 70 %。术后2 6h血栓形成 ,立即溶栓后 ,再植入内支架。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 ,患者右股浅动脉、动脉及其以远动脉开放。随访 6个月后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抽吸术 经皮 血栓 下肢动脉 植入术 闭塞性 性病 溶栓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例报道
10
作者 陈传荣 靳立军 周颖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内 心血管病研究所 冠状动脉造影术 术后并发症 心电图 溶栓治疗 几何稳定性 血管急性闭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辉 张威 《医药前沿》 2022年第31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4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4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各指标水平、ST段回落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T段总回落率(97.61%)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2.87%)低于对照组(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植入术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缓解患者心脏功能,促进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升及ST段回落,且患者死亡风险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AMI 静脉溶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与溶栓治疗比较
12
作者 董桂娟 李锐 张丽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663-664,共2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探讨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心肌供血。方法:观察125例老年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后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比较再通例数、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探讨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心肌供血。方法:观察125例老年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后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比较再通例数、左室射血分数、脑梗死例数及脑出血例数。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再通率、较低的病死率。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支架植入术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后 梗死相关动脉 左室射血分数 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供血 老年患者 老年急性 心肌功能 再灌注 脑出血 脑梗死 再通率 病死率
下载PDF
1例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红 张本园 张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3期655-656,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成形术后 支架植入术 动脉溶栓 护理 动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紧急处理方法 介入溶栓治疗 国外学者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超选择动脉溶栓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素梅 赵秀英 宋爱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8期662-663,共2页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并且在溶栓同时,可对血管残余狭窄行血管撑开并支架植入术,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该方法出现时间短,治疗和护理的...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并且在溶栓同时,可对血管残余狭窄行血管撑开并支架植入术,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该方法出现时间短,治疗和护理的经验不足,并且术后对患者的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所以把我们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护理水平,协助改善疗效。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共完成107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12例患者经动脉内溶栓后发现受累血管存在重度狭窄,在溶栓术后同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我们加强护理,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超选择动脉溶栓 颈内动脉系统 护理水平 动脉内接触溶栓 急性 动脉内溶栓治疗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取栓持续溶栓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文献分析
15
作者 杨和平 乔振虎 +2 位作者 张贵强 陆婉杏 崔香香 《临床医学进展》 2017年第5期350-360,共11页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机械取栓后续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未...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机械取栓后续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未经充分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者经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易形成急性支架内血栓,经机械取栓后联合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及其他措施可促使血管再通,加速恢复。相关文献显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多数能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高凝状态及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不充分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及时恰当的血管再通措施是关键,机械取栓联合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是促使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 动脉支架置入 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取栓 持续接触溶栓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辅以冠脉内溶栓成功3例分析
16
作者 孟蕊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0-31,共2页
我院2001年1月14日~23日间对3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给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ICS)治疗后造影仍有血栓影者给予了冠脉内溶栓,取得了良好疗效.
关键词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脉内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CDT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骆曦图 刘正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2例,以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3~5 d后,进行球囊扩张与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研究患者溶...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2例,以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3~5 d后,进行球囊扩张与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研究患者溶栓有效率为94.0%,溶栓再通率为84.0%;尿激酶用量为167.9~228.7万单位,平均(213.28±81.37)万单位。治疗后患者缺血症状均有所改善,肢体患处皮肤温度恢复,静息痛症状好转,无垃圾脚。治疗后踝/肱指数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有效溶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的血栓,显露血管狭窄原病灶,降低血管再狭窄以及治疗费用,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溶栓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PAD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18
作者 姜薇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5期204-205,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为接受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PAD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在为接受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PAD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例,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7±1.9)d,低于对照组的(14.4±2.6)d;干预组出现血肿、感染、导管阻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干预为在PAD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置管溶栓 支架植入术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诊疗(二)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芳军 何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63-664,共2页
4.1适应证与禁忌证在适应证选择方面,应特别关注下肢缺血程度的评估,可参照泛环大西洋协作组织第2版指南(TASCⅡ)进行分级分型,以便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导管介入溶栓 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诊疗(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芳军 何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50-551,共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供血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下肢ASO常为全身性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供血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下肢ASO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部分,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下肢ASO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大,且为截肢的主要原因,故应重视对其进行规范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导管介入溶栓 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