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立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1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索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纳入的100例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两组。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观察... 目的:探索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纳入的100例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两组。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观察组则实施动脉内机械取栓。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20分、发病至手术时间≥7 h、入院时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7分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动脉内机械取栓效果确切,相对于静脉溶栓,可更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血管再通率,而影响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因素较多,术前NIHSS评分≥20分、发病至手术时间≥7 h、入院时pc-ASPECTS<7分均是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下载PDF
关于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玉玺 于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83-86,共4页
探究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行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效果分为对照组(不良,18例)与观察组(良好,22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探究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行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效果分为对照组(不良,18例)与观察组(良好,22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治疗前(P<0.05);高血压、NIHSS 评分、pc-ASPECTS评分、血栓段长度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效果良好,高血压、NIHSS 评分、pc-ASPECTS评分、血栓段长度是其治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机械取栓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压 NIHSS 评分
下载PDF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珊 郑超 何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1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53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给予动脉内溶栓...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1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53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B组患者采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B组患者再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0例)和预后不佳组(20例)。比较A组和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 d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4 d,A组和B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Vs)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而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的男性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术前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ASPECT)评分均高于预后不佳组,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预后不佳组,后循环闭塞部位比例、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比例低于预后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循环部位闭塞、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140 min、术后24 h NIHSS评分≥10分、术后24 h发生颅内出血均为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效开通血管,同时应针对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机械取栓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卓卫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32)和预后不良组(n=26)。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既往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以及取栓次数等资料,并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成功率为93.10%(54/58),其中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系统(mTICI)3级为29例,mTICI 2b级25例,mTICI 2a级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6%(7/58)。两组患者的合并高血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NIHSS评分、血栓段长度、pc-ASPECTS评分及血管再通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术前高NIHSS评分、低pc-ASPECTS评分以及血管再通分级低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术前高NIHSS评分、低pc-ASPECTS评分以及血管再通分级低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机械取栓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单因素分析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泮露萍 金皎蕾 +2 位作者 黄睿 王婉萍 陈秋月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接受动脉内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接受动脉内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估神经功能预后,0~2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3~6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基础疾病、闭塞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桥接治疗情况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后1 d TCD评估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取栓前和取栓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CD对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43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预后良好组23例,预后不良组20例。两组患者经动脉内机械取栓均成功实现血管再通,术中未发生取栓相关并发症;但两组术后1 d TCD评估颅内血管仍显示有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且预后不良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较预后良好组更差(血流较差:40.0%比0%,血流欠佳:30.0%比17.4%,血流佳:30.0%比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取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栓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预后不良组术后14 d NIHSS评分仍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10.55±2.93比4.65±1.70,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比例更高(30.0%比4.3%,45.0%比17.4%,均P<0.05),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长(min:385.9±96.2比294.5±95.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优势比(OR)=9.334,95%可信区间(95%CI)为1.092~79.775,P=0.041〕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16,95%CI为1.006~1.027,P=0.002)与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TCD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可预测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CI为0.620~0.917),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70.0%。结论TCD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早期判断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的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梗死 动脉内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