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再通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陈科春 施惠敏 +1 位作者 张雯君 曹丽丹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9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估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机械取栓且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术... 目的评估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机械取栓且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术中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或生理盐水将其分为给药组62例和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间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评估术后24 h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给药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Z=5.645、3.015、10.782,P<0.01),两组间90 d良好预后比例和颅内出血转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长的发病至穿刺时间和未动脉注射替罗非班[OR(95%CI)=1.021(1.005~1.042)、7.917(2.507~25.006),P<0.05]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成功再通的,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但对患者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神经损伤标志物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患者疾病转归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惠良 王学超 +4 位作者 王立立 杜荣品 吴海波 刘佳 李如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差异,探讨更好的给药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时发病时间6~12 h行急诊PCI...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差异,探讨更好的给药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时发病时间6~12 h行急诊PCI患者63例,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TMP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变化;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表达水平。结果冠脉内注射组的心肌血流恢复及心肌灌注优于静脉注射组,同时两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均降低(P<0.05);冠脉内注射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降低的绝对值大于静脉注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注射组患者治疗后的CK-MB、cTnI峰值分别为234.24±119.32(pg/ml)、78.95±26.69(U/L),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患者,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PCI患者而言,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急诊PCI患者预后发挥的作用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内注射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动脉内注射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庆欣 马建亮 +4 位作者 童玉田 赵丕田 姜忠滨 张春梅 苏曼侠 《医学综述》 2005年第8期763-764,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内注射 溶栓抗凝药物 急性动脉栓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成功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伟 金惠根 +6 位作者 刘宗军 汪蔚青 施佳 汪志华 沈峻 于宏梅 方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1-771,共1页
患者男,8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样不适4个月并加剧1.5d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mV伴异常Q波,相关导联T波双向;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PK)220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8U/L,天冬氨酸... 患者男,8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样不适4个月并加剧1.5d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mV伴异常Q波,相关导联T波双向;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PK)220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8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5U/L,肌钙蛋白阳性。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后 冠状动脉 动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无复流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雨 王佩显 +6 位作者 曹艳君 吴志国 王立强 仇宝华 梅莲莲 王淑静 张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1-432,共2页
目前,直接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优选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大量出现,已成为PCI预后及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心肌梗死患者 动脉内注射 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直接PCI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雅红 蒙荣森 +1 位作者 刘一炫 扆恒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5期105-106,共2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射硝酸甘油...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射硝酸甘油。比较2组治疗后的TIMI、MAEC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TIMI1~2级、3级患者例数分别为4和56例,CTFC帧数为(21.3±7.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MACE发生总例数分别为5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3%。其中,观察组顽固性缺血、新近AMI、死亡例数为2、0、3例。与对照组相比,MACE差异明显,P〈0.05。但是2组出血事件例数均为7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APTT、Hb、Ph分别为(33±8)s、(132±16)g/L和213±55×109/L,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减少MACE发生率。但是治疗安全性与硝酸甘油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亮 徐志明 +2 位作者 胡有志 邓拓 鲁晓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3期3759-3761,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ACS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19例),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ACS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19例),分别给予维拉帕米、参附注射液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给药后首次、PCI结束前末次时TIMI3级所占比例均显著增高,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高,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用于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治疗,可有效促进微血管灌注,改善病人慢血流-无复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参附注射 维拉帕米 血流分级 冠状动脉内注射
下载PDF
动脉内注射溶栓抗凝药物治疗血栓性静脉炎25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庆欣 刘玉芹 +1 位作者 魏茂华 刘俊明 《医师进修杂志》 1998年第10期533-534,共2页
采用动脉内注射溶栓、抗凝药物治疗血栓性静脉炎25例,治疗前后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对照观察,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取得了总有效率100%,痊愈率消栓灵组421%,尿激酶组50%的良好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该技术方法... 采用动脉内注射溶栓、抗凝药物治疗血栓性静脉炎25例,治疗前后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对照观察,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取得了总有效率100%,痊愈率消栓灵组421%,尿激酶组50%的良好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该技术方法的研究较传统的静脉滴注溶栓、抗凝药物和手术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注射 尿激酶 肝素 血栓性静脉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安定颈动脉内注射对癫癎灶定侧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帮建 崔坤篪 +4 位作者 龙明 贾开福 汪明全 魏亮 何力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注射安定对癫灶定侧的价值。方法 :对 12例 (10例两侧同步和 2例游走性样放电 )癫患者进行安定颈动脉内注射试验 ,观察注射后样波受抑制情况来确定灶侧。结果 :于灶侧安定颈动脉内注射 ,两侧样波同时消...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注射安定对癫灶定侧的价值。方法 :对 12例 (10例两侧同步和 2例游走性样放电 )癫患者进行安定颈动脉内注射试验 ,观察注射后样波受抑制情况来确定灶侧。结果 :于灶侧安定颈动脉内注射 ,两侧样波同时消失 ;于灶对侧注射 ,则注射侧样波消失 ,而病灶侧样波仍存在。结论 :颈动脉内注射安定对癫灶定侧有重要价值 ,可替代传统的颈动脉内阿米妥钠注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注射 安定 癫痫灶定侧 给药方法 癫痫
下载PDF
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涛 宋志远 +1 位作者 刘娟 徐泽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8期447-453,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证实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PCI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沧州市...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证实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PCI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121例),P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130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C组(117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及住院和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含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靶血管再次行血运重建。结果三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中B组和C组TMP<3级比例较A组明显减少(3.8%、3.4%比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患者在PPCI术后1周和1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组、C组LVEDD均低于A组[(49.3±7.4)mm、(48.8±8.6)mm比(51.6±5.5)mm],LVEF均高于A组[(49.6±6.9)%、(50.2±5.4)%比(47.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中B组、C组心肌坏死面积均小于A组[(14.3±7.3)%、(14.0±6.9)%比(16.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合并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CI术中左前降支近中段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患者,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同时于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 UK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内注射 重组人尿激酶原
下载PDF
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对难治性癫痫痫灶定侧的意义
11
作者 崔勇 贾开福 胡帮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04-705,共2页
目的 探讨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对难治性癫痫的痫灶定侧的意义。方法 对 2 0例两侧同步性痫样放电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在脑电图 (EEG)监测下进行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 ,观察注药后痫样放电受抑制情况来确定痫灶侧。结果 痫灶侧地西泮颈动脉... 目的 探讨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对难治性癫痫的痫灶定侧的意义。方法 对 2 0例两侧同步性痫样放电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在脑电图 (EEG)监测下进行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 ,观察注药后痫样放电受抑制情况来确定痫灶侧。结果 痫灶侧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后两侧同步性痫样放电消失 16例 (80 % ) ,痫灶对侧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后则注药侧痫样放电消失 ,而痫灶侧痫样放电仍然存在 4例 (2 0 % )。 2 0例患者中 ,有 12例经手术脑皮质电图 (ECoG)、脑深部电图 (DEEG)证实定侧、定位准确 ,手术及伽玛刀治疗后随访 1 0~ 6 5年 ,临床发作及脑电图检查痫样放电消失15例 (75 % ) ,好转 5例 (2 5 % )。结论 地西泮颈动脉内注射对难治性癫痫患者两侧同步性痫样放电的术前痫灶定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动脉内注射 难治性癫痫 痫灶定侧
下载PDF
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犬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张鹏 高志强 +1 位作者 李云涛 戴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成年实验犬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梗死模型,两组于建模6 h后用微导管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巴曲酶5 BU及生理盐水10 mL,用药结束后30 min6、0... 目的探讨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成年实验犬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梗死模型,两组于建模6 h后用微导管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巴曲酶5 BU及生理盐水10 mL,用药结束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检查血管再通情况。同时两组分别在溶栓前30 min及溶栓后120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的血管数分别为10支和1支,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0.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实验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溶栓前后PT、AP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动脉内注射
下载PDF
颈动脉内注射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
13
作者 盖全武 张娟 +2 位作者 孙晓晶 郑艳梅 华裕鹏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7期24-25,共2页
目的:对颈动脉内注射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颈动脉内注射组和降纤酶静脉滴注组进行治疗。结果:降纤酶颈动脉内注射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目的:对颈动脉内注射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颈动脉内注射组和降纤酶静脉滴注组进行治疗。结果:降纤酶颈动脉内注射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连续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也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O.01)。观察治疗组用药时间与疗效关系显示发病后24小时内用药疗效显著优于24小时后用药。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如符合颈动脉治疗条件时,应积极争取选择颈动脉内注射降纤酶进行早期或超早期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注射 降纤酶 治疗 急性脑梗塞 临床观察 疗效 静脉滴注
下载PDF
异舒吉冠状动脉内注射对血浆内皮素及冠状动脉扩张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韩小茜 沈潞华 +3 位作者 顾复生 杨家声 石湘云 赵云涛 《友谊医学》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内皮索(ET)是强烈的收缩血管的活性多肽。本文主要研究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血管扩张剂异舒吉在冠状动脉内注射中的干预作用,及其对正常及病变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
关键词 异舒吉 冠状动脉内注射 内皮素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
15
作者 孟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3期60-60,共1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AMI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n=76)与静脉组(n=76),冠状动脉组行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组行常规静...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AMI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n=76)与静脉组(n=76),冠状动脉组行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组行常规静脉注射,对比效果,结果冠状动脉组心肌微循环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静脉组(P<0.05),且冠状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通过管内注射方式,可有效改善AMI患者心肌微循环,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出现,保障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注射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研究
16
作者 林玲 张静 林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年第30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在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保护性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将70例于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 目的探讨在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保护性临时起搏的疗效。方法将70例于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各35例,对照组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治疗,试验组接受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治疗,对患者的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平均动脉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情况、术中平均动脉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维持循环情况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住院费用明显较少,术中试验组的平均动脉压明显较低,并且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术中维持循环情况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能够发挥更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 保护性临时起搏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 再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和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益 吴晓霞 戴树人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预防及治疗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预防及治疗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随机数表法分配为冠状动脉组(静脉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静脉组(仅静脉内注射比伐芦定)、肝素组(静脉内注射肝素必要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评价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无复流阳性患者分别予以比伐芦定、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比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3组在术中TIMI血流分级上,冠状动脉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平均秩次高于静脉组和肝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阳性患者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射比伐芦定、替罗非班后对比TIMI血流分级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组术后ST段回落70%阳性率为89.74%,高于静脉组的45.00%和肝素组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中予以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比伐芦定能明显改善术中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比伐芦定 冠状动脉内注射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应伴发疾...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应伴发疾病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10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动脉内注射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廷斌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冠脉造影后经冠脉注射替罗非班,B组:在冠...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冠脉造影后经冠脉注射替罗非班,B组:在冠脉造影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TMPG血流分级,治疗后1周心功能指标,术后2hECGST段回落程度以及CTF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IMI、TMPG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IMI、TMPG血流分级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A组TIMI、TMPG血流分级优于B组。治疗后1周A组EF水平较B组显著提高,LVESD、LVEDD水平较B组显著降低;术后2hA组ECGST段回落程度优于B组,且术后CTFC帧较B组显著降低;A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较B组的25.64%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应用于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优,抑制血小板聚集更强,提高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冠状动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文强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5期629-630,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我院心内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通过疏通闭塞或者是狭窄的冠状动脉腔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前向血流,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在治疗中出现的无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我院心内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通过疏通闭塞或者是狭窄的冠状动脉腔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前向血流,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在治疗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直接减少了心肌血流灌注量,影响了PCI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预后。为了减少无复流现象对治疗的影响,我院采取了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的方法,并将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血流灌注 介入治疗后 动脉内注射 尼可地尔 预后 预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