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卜秀焕 王雷 王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33-938,共6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指标(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指标[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及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各项评分(躯体功能及社会/行为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缩短,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患健侧波幅比值及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PSV均显著升高,RI和FDI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患健侧波幅比值及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PSV均高于对照组,RI和FD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改善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及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提升患者面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筋排刺法 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瘫 瞬目反射 面部肌电图 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