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断层标本和图像上的皮质机能定位和动脉区域配布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光忠 沈宗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在灰质染兰的脑断层标本上辨认其沟回后,在连续断层标本上追踪其沟回,以校验结构观察的正确性.依据相同层面的脑和颅脑标本上的脑表沟回,内部特征性结构和颅底骨性标志进行标本的层回定位.在断层标本的层次定位后,且在层面上正确认识结... 在灰质染兰的脑断层标本上辨认其沟回后,在连续断层标本上追踪其沟回,以校验结构观察的正确性.依据相同层面的脑和颅脑标本上的脑表沟回,内部特征性结构和颅底骨性标志进行标本的层回定位.在断层标本的层次定位后,且在层面上正确认识结构,则每个断层标本上的机能定位和大脑动脉的分布区域得以确定.同样的方法亦应用于CT.MR和ECT图像.标志动脉配布界线的沟和侧脑室各部的连结虚线作为断层标本或图像上的大脑动脉区域配布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断层解剖 皮质机能定位 动脉区域配布
下载PDF
减黄手术加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令雄 余华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7期708-709,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癌 减黄手术 动脉区域性化疗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区域梗死MRI分析
3
作者 魏文石 沈虹 +2 位作者 常杰 左钢 李文贤 《上海医学影像》 2002年第3期168-169,200,共3页
目的 利用MRI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梗死进行解剖性定位,探索缺血性中风病灶分布特点及病理形成机制。方法 对51倒无心源性栓子的MCA区域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T1W、T2W、FLAIR扫描,同时进行MRA检查。结果 Ⅰ、皮质边缘带梗死(8例);Ⅱ... 目的 利用MRI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梗死进行解剖性定位,探索缺血性中风病灶分布特点及病理形成机制。方法 对51倒无心源性栓子的MCA区域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T1W、T2W、FLAIR扫描,同时进行MRA检查。结果 Ⅰ、皮质边缘带梗死(8例);Ⅱ、不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4例);Ⅲ、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17例);Ⅳ、皮质下大梗死(22例)。Ⅰ组中,5例伴随小的皮质或皮质下多发性梗死灶,且有MCA病变。Ⅱ组中2例发现多发的卵圆区病灶,都有MCA病变。Ⅲ组件部分或全部岛叶病灶分别见于12例、5例。其中5例还有多发性皮质或皮质下病灶,13例有MCA病变。Ⅳ组中,15例有卵圆区梗死,5例既有基底节也有卵圆区梗死,11例还有小的皮质或皮质下梗死,7例有MCA病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MCA区域梗死分布形式多样,可能与血管变异,侧枝循环形成及梗死的病理机制有关。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与MCA区域梗死的不同分布形式相关,可能由栓子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区域 MRI 脑梗死 病理机制 解剖学
下载PDF
术中留置化疗泵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临床体会
4
作者 易坚 王小农 +3 位作者 何晓 刘凤恩 段青 伊秀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79-580,共2页
目的:探讨经术中留置化疗泵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胰头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胰头癌患者术中留置化疗泵于肿瘤供血血管,术后经化疗泵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化疗后对全部病例的近... 目的:探讨经术中留置化疗泵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胰头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胰头癌患者术中留置化疗泵于肿瘤供血血管,术后经化疗泵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化疗后对全部病例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中近期疗效CR 0例、PR 5例、SD 10例、PD 0例,总有效率(CR+PR)33.3%。疼痛缓解率73.3%(11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术中留置化疗泵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无法切除的胰头癌患者近期疗效,其操作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化疗泵 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灏 陈开运 +2 位作者 向国安 王汉宁 肖方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管引流及腹腔镜胰腺包膜打开引流。对比两组有关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APACHEII评分明显降低,肝、肾功能明显改善,胰腺损害的CT评分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器官衰竭治疗成功率明显升高,病死率均明显降低。以上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十二指肠镜胰胆管引流及腹腔镜胰腺包膜打开引流,能有效提高SAP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动脉区域灌注
下载PDF
动脉区域化疗给药方法及护理
6
作者 刘爱芳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6X期96-96,共1页
近年来,肿瘤的化学治疗得到迅速发展,并被认为是解决肿瘤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现有的化疗药物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选择性抑制肿瘤(即靶向性)的作用不强,在抑制肿瘤的同时,也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组织产生损伤,因而限制了治疗... 近年来,肿瘤的化学治疗得到迅速发展,并被认为是解决肿瘤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现有的化疗药物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选择性抑制肿瘤(即靶向性)的作用不强,在抑制肿瘤的同时,也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组织产生损伤,因而限制了治疗量的提高。动脉区域化疗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供应肿瘤血液动脉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局部浓度,并减轻全身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区域化疗 给药方法 抑制肿瘤 护理 药物直接注入 全身毒性反应 化学治疗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术后皮下埋植药泵行肺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覃天 李万浪 +2 位作者 邹建明 巫佳明 许朝山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8期1468-1470,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皮下埋植药泵 术后 动脉区域灌注化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格拉司琼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对动脉区域诱导化疗的临床和组织学敏感性
8
作者 Shikimori M 康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14-214,共1页
呕吐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影响化疗的进行。5-羟色胺3受体阻断剂的良好止吐作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使用格拉司琼后诱导化疗的效果较之前使用的甲氧氯普胺有所降低。本文旨在讨论格拉司琼对动脉区域诱导化疗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动脉区域诱导化疗 格拉司琼 口腔鳞状细胞癌 敏感性 组织学 临床 受体阻断剂 5-羟色胺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梁文添 杨玲 赵伟强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信宜市中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胃肠道...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信宜市中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观察组术后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12、18个月,观察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进展期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静脉新辅助化疗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开运 向国安 +2 位作者 王汉宁 高鹏 肖方联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的效果。方法将75例 SAP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动脉区域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的效果。方法将75例 SAP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及腹腔镜胆囊造瘘和引流。对比两组的有关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肝、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胰腺损害的 CT 评分显著降低(P<0.05),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 IL-1β明显减少,IL-10明显增多(P<0.05),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器官衰竭治疗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附加动脉区域灌注及腹腔镜胆囊造瘘和引流,能有效提高 SAP 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腹腔镜 动脉区域灌注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动脉区域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云飞 曾健 +5 位作者 廖清华 林坚 黄源 陈俊强 田磊 解乃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进行的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是否优于全身静脉化疗。方法从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将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后3周开始化疗。全身静脉化疗组:188例,第1天氟尿嘧啶(5-FU)750 mg、吡柔比星(TH...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进行的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是否优于全身静脉化疗。方法从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将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后3周开始化疗。全身静脉化疗组:188例,第1天氟尿嘧啶(5-FU)750 mg、吡柔比星(THP)50 mg和丝裂霉素(MMC)8 mg;第2天5-FU 500 mg;第8天5-FU 1000 mg;第29天5-FU 750 mg、THP 50 mg和MMC 8 mg;第30天5-FU 500 mg;第36天5-FU 1000 mg;均经外周静脉滴注完成1个疗程;间隔2周再进行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组:180例,按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在DSA电视荧屏监视下。将导管经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插入腹腔动脉,经导管注入5-FU 1000 mg、THP 50 mg和MMC 8 mg;每4周进行1次共4次。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手术类型的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72.2%和53.6%;而全身静脉化疗组则分别为87.2%、53.7%和43.1%;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进行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其生存率高于全身静脉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动脉区域灌注化疗 全身静脉化疗 生存率
原文传递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脑血管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蒋静 周智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t-ASL)是一项新型磁共振灌注技术,通过选择性标记单支责任供血动脉,无须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就能有效评估颅内血管疾病中的责任供血动脉区域血流灌注情况。本文综述了t-ASL的技术...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t-ASL)是一项新型磁共振灌注技术,通过选择性标记单支责任供血动脉,无须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就能有效评估颅内血管疾病中的责任供血动脉区域血流灌注情况。本文综述了t-ASL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脑血管病、颅内肿瘤、非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应用、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实现对颅内血管及非血管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为临床实践及科研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自旋标记 脑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烟雾病 动静脉畸形 脑膜瘤 动脉硬化性脑病 责任供血动脉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应用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德华 魏宏 +2 位作者 王少雷 马思平 赵国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40-1043,1047,共5页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HRAIC)对癌细胞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区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HRAIC)对癌细胞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区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术前行HRAIC新辅助化疗,7 d后行根治术,术后行FOLFOX4-6全身化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根治术及化疗;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肿瘤标志物、术后随访期间癌细胞转移或复发时间、转移率、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4±5.5)μg/L vs.(20.7±7.2)μg/L,(30.5±9.5)U/ml vs.(37.2±12.1)U/ml,t=7.155,P<0.01;t=3.867,P<0.01]。研究组随访期内肿瘤转移或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29.1±6.5)月vs.(24.4±6.1)月,t=2.169,P=0.041],肝转移发生率和总转移率低于对照组(9.1%vs.21.3%,11.7%vs.23.8%,x^2=4.479、3.895,P=0.034)。研究组治疗结束后3年、4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87.0%vs.78.8%,83.1%vs.73.8%,x^2=1.881、2.029,P=0.170、0.154);研究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与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5%vs.64.1%,82.4%vs.66.3%,x^2=159.130、84.336,P均<0.01)。结论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前采用HRAIC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肿瘤载荷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转移或复发时间,并表现出改善术后生存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肝转移 无瘤生存时间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云强 谭志明 +6 位作者 王嘉康 汤日杰 王俊 赵宏宇 麦聪 张相良 崔书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7-1248,1253,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65%。A组与B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1.3%和72.2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65%和86.36%、86.96%和68.18%;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8.69%和27.27%;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分别为78.26%和59.09%。结论PRAC能提高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 保肛手术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结直肠癌术前应用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相良 石慧娟 +3 位作者 崔书中 唐云强 巴明臣 王嘉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62-256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对远期生存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PRAC,在供血动脉注入氟脱氧尿苷(FuDR)和奥沙利铂(L-OHP)等化疗药物,7d后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对照...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对远期生存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PRAC,在供血动脉注入氟脱氧尿苷(FuDR)和奥沙利铂(L-OHP)等化疗药物,7d后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对照组56例则均为同期未行PRAC而直接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接受同样方案化疗,以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术后不良反应为主要观察目标。结果 PRAC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为83.8%,对照组为78.6%;PRAC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71.6%,对照组为59.6%。2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AC组患者的1年无病生存率为71.2%,对照组为65.8%;PRAC组3年无病生存率为50.4%,对照组为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AC组和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AC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区域动脉灌注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肠癌组织学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安堂 任宏 +3 位作者 吴放 王荣 陶勇博 刘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69-971,共3页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观察其组织学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术前经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及47例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观察其组织学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术前经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及47例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2例,Ⅰ级24例,Ⅱ级28例,Ⅲ级2例,总有效率96.4%。经术后5年随访,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组织学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区域动脉 介入 灌注化疗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友兵 田少林 +2 位作者 刘伟 邱怀明 蔡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研究区域动脉灌注(LA I)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 P)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6例SA 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静脉给药,治疗组20例采用持续性LA 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炎性因子IL-1、IL-6和TN F-α及血淀粉酶的含量,分... 目的:研究区域动脉灌注(LA I)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 P)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6例SA 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静脉给药,治疗组20例采用持续性LA 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炎性因子IL-1、IL-6和TN F-α及血淀粉酶的含量,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淀粉酶的含量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较迅速(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5.0%,病死率10.0%,对照组分别为34.6%、15.4%,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 I对SA P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优于经静脉途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区域动脉灌注 静脉给药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及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庆晶 秦超 +4 位作者 杨俊威 王天保 林浩海 张德敏 江志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的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为安全有效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及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20例(40侧)无明确心、脑血管疾患的尸体解剖标本(男11例、女9例),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 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的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为安全有效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及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20例(40侧)无明确心、脑血管疾患的尸体解剖标本(男11例、女9例),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入路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明确血管和神经的形态学及结构特点。结果颈总动脉分叉部形态可分为Ⅰ、Ⅱ、Ⅲ型,分别占比为10%、52.5%、37.5%。分叉位置以甲状软骨为界,左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高度在其上缘以上、平上缘和上缘以下的占比分别为55%、37.5%、7.5%;相较之下右侧分别为62.5%、27.5%、10%。男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女性(P〈0.05)。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 5);左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右侧(P〈0.05)。结论通过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血管与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动脉分叉区域 动脉内膜剥脱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10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迅迪 华颂文 +7 位作者 周钧 杨乐平 李清龙 黄生福 王群伟 刘国利 钟德玝 苗雄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42-1843,184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动脉早期灌注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区域动脉灌注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6.42±3.45)×109/L,(13.79±3.23)&... 目的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动脉早期灌注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区域动脉灌注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6.42±3.45)×109/L,(13.79±3.23)×109/L;血淀粉酶分别为(303.4±297.6)U/L,(155.4±195.6)U/L;灌注治疗后第1天尿淀粉酶为(487.5±121.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例病人(80%)灌注治疗后第3天腹痛明显缓解。全组平均住院时间14.3天,联合手术1例。病死率10%(1/10)。结论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可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防护 被引量:15
20
作者 钟一敏 寿之人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并发症的防治护理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 88例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 :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 :早期加强各脏器功能规范主动的防治性 (预见性 )监护管理及综合治...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并发症的防治护理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 88例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 :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 :早期加强各脏器功能规范主动的防治性 (预见性 )监护管理及综合治疗。结果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经卡方检验 :χ2 =10 6 7,P <0 0 1。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护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 胰腺炎 并发症 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